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野外測繪必備知識,以及野外測繪填圖 *** 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目錄一覽:
土地測量員需要哪些地理知識(地理知識)
土地測量員是運用測量學以及遙感技術等 *** 對各類土地的地形分布數量等特征進行測量并繪圖的工作。還要掌握GPS測量系統(tǒng)的應用以及將野外采集到的數據輸入到計算機編輯然后化成圖。
土地測量是土地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包括地籍測量、地形測量、土地利用現狀測量、土地平整度測量、荒山荒地等后備土地資源調查等內容。土地測量工作有著碎部點數量多,精度要求高等作業(yè)特點,并且對作業(yè)區(qū)域內整體的精度平衡有一定要求。
定義:為土地調查、整理、規(guī)劃、利用和管理等需要進行的測量工作。應用學科:測繪學(一級學科);工程測量(二級學科)
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識如經緯度、等高線、海拔、巖石結構、凹凸岸、土壤分類等等在工作中有輔助作用。
![](/zb_users/plugin/erx_Weixin/img/zzcm1.jpg)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一名合格的測繪員所必須掌握的技能有哪些?
:1\儀器的基本操作(全站儀\水準儀\\\\\激光投點儀...),儀器性能指標.日常保養(yǎng)\校證..2\理論知識,測繪基本的理論...平差知識,...數據平差處理,同時還要對規(guī)范熟習...平差\繪圖軟件使用,3\遇到問題時.分析\解決問題力,,平差時經常會遇到一些問題(粗心\外業(yè)錯誤\......),這點處理的數據多了,就有經驗了,
測繪有什么基礎知識
測繪工程有很多方向
在所有方向的基礎知識中,最重要的就是計算機和數學,也就是說要學好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武漢大學還有計算 *** 等課程;而計算機就要求學好c語言,數據庫等課程,更好還掌握第二語言,現在流行的是c#
另外有一個方向叫固體地球物理除以上課程外,對物理也有一定要求,主要是為以后的專業(yè)課,重力學打好基礎。測量平差
除以上這一類型的基礎知識以外,還需掌握地圖學,測量學,測量平差理論等專業(yè)基礎知識
野外測量需要注意什么
工程測量事關重大,而且并不如許多人所想的,手里操作著個全站儀就是工程測量的全部,測量人員的 水平高低,其實更體現在預見能力和謀劃能力上。
進場后,之一步工作就是聯(lián)測導線,此時應該先問清楚,設計院的導線是平面坐標還是高斯坐標。高程的獲得是用什么 *** ,是水準還是GPS。
第二步工作一般是復核,補充征地線。設計中往往有改線發(fā)生,而中國的國情是,設計院放的征地線有時候
是改線之前的,這在低等級公路,地形復雜的公路尤其多見,而你進場后,設計院一般是不會再來放線了(雖然這并不符合
合同要求,但施工單位是無能為力的)。所以,必須首先和設計院溝通,問清楚設計院
放的征地線是否是最終征地線,如果不是,要問清楚設計院哪些路段是改過的,要設計院提供改線后的征地線和原來征地線的對比圖表。
中國鄉(xiāng)村民情復雜,因為征地糾纏不清,嚴重影響工期的事情比比皆是。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征地放線就關系到老百姓的征地
補償情況,哪怕只是區(qū)區(qū)幾百元,一樣可以叫你開不了工。沒有設計院的參照資料,不但測量人員會對自己的放樣成果產生
懷疑,和老百姓也解釋不清。
第三步工作復測地面線。這步工作變化很多。我想說的是,雖然一般要求是施工單位要測地面線,但是測量人員更好不要貿然動手,因為一旦貿然動手,不但意味著辛辛苦苦的大量工作全部白做,甚至意味著工程量的損失,一定要把各種因素權衡好再下決定,一旦動手,全線的地面外業(yè),原地面復測資料,橫斷面繪圖,土石方工程數量表
就必不可少,工作量極大。在工作開展前,我們要綜合考慮這么幾個元素:
1。公路等級,工程量大小。2。業(yè)主的實力,業(yè)主的意思。3。本單位人員配備情況。4。估算設計院地面線的準確情況。
先看之一個因素-工程量,如果工程量不大,但是線路長,地形又復雜,那么地面線測量工作量很大,價值卻不大。
再看第二個因素,業(yè)主實力,業(yè)主的意思:業(yè)主如果實力不強,那么很可能不調整設計方量,換句話說,窮業(yè)主你就別
做夢他會補你錢了。業(yè)主如果對施工單位關于
超出設計多少百分比才調整方量的咨詢含糊其詞,那么也希望渺茫,因為這個百分比他也許永遠不會先告訴你。其后果就是,你超出的百分比永遠達不到業(yè)主的要求。別受業(yè)主和監(jiān)理的唬弄,他們也許會說的很好聽,說什么你們只要數據屬實,方量是可以考慮的,其實他們真正的想法是:拿到書面的資料備檔,并避免以后的糾紛,讓施工單位沒話說。哪個
業(yè)主不貪婪?誰不會利用自己的強勢地位?
再看第三個因素,人員配備:大型國企可能人員充足,中小企業(yè)則人手嚴重不足,搞測量的人辛苦,所以我勸告大家,
無論企業(yè)大小,只要是方量不能調整,這步工作走個過場,應付過去就算了。斷面圖可以復印設計院的,稍微改改。
原地面測量結果從設計院圖上量就可以了,然后可以發(fā)動施工隊的人一起弄。至于監(jiān)理,當路線長地形復雜時,我認為大部分監(jiān)理是不會全程
旁站的,他要旁站,那就先帶他去地形最復雜的,最難爬的地方,搞一二次估計他就在旁邊吹風了。當然,監(jiān)理也覺得走走過程就行了那
更好。當然,監(jiān)理那份抽檢資料你得給他弄掉。
第四個因素:估算設計院地面線的準確情況:雖然說盡量要避免無謂的勞動,不過我們還是要考慮設計是否會發(fā)生巨大錯誤的。那就是
原地面數據的準確性。一般來說,設計院在填方區(qū)的地面還是較為準確的,但是在挖方區(qū),尤其是等高線很密,地形很陡的的地形上,
設計出錯是有的,而且有些錯誤很大。這一點,我們應該在放征地線的時候來驗證,雖然征地線放的只是兩條線,但一般來說,一個
斷面的兩個口卡住了,這個斷面發(fā)生錯誤的可能就很小了。放征地線的時候,我們應該把每個點的原地面高全部記下來,回去和圖紙校對。
本人曾經做過的兩個工地,一個工地方量極大,業(yè)主也是國家級的,但是業(yè)主的要求是:施工單位測地面必須全測,不能只報局部,
然后業(yè)主再下來全程檢查。這樣一來,業(yè)主的意思很明顯,你根本耗不起這個時間,你就認了設計數量吧。那么我們就認了吧。
第二個工地,方量沒多少,業(yè)主也窮,可地形復雜,和業(yè)主見面的時候,業(yè)主對超出多少百分比才補方量含糊其詞。本人經過權衡,決定放棄復測,承認設計數量,把資料補齊就算完事。一開始監(jiān)理還奇怪,說從沒見過主動放棄的。相鄰的合同段測得正火,信誓旦旦說設計院錯誤很大,又說業(yè)主,設代就快認可了,但最后的結果是:全部否定。外業(yè)算白做了,內業(yè)就當交差。
這步工作工作量極大,如果操作不得法,勞民傷財,對測量人員士氣的打擊是非常大的。
第四步工作:線路復核,尤其是結構坐標高程復核,這一步必須預先進行,為什么呢?因為現在的大設計院投下標以后,往往把設計工作
分包,而分包單位的實力不敢恭維。結構上位置,高程的大片出錯并非沒有,本人就經歷過。如果你到結構開工之前才復核,那么
一旦發(fā)現錯誤,自己又不敢確定,必然要上報,現在設計單位工作效率大家也都知道,非常低,當然,這和業(yè)主的低效率,業(yè)主和
設計院溝通不力也有關系。一旦結構位置高程大面積錯誤,就只有干等設計去復核,而施工單位的工期就這樣耽誤了,施工隊只有干坐在工地上曬太陽。其實,
進場后測量人員還是有富裕時間的,應該趁此富裕時間提前復核,此時尚未開工,即使上報,設計批復下來后可能正好結構
開工,也可能超過結構預期開工時間還不多。工期就省下來了。
第五步工作:資料格式的確定。
測量有各種資料,最多的就是報驗資料了,開工后資料不要埋著頭一股腦只管做,因為做了很可能白做。
首先,你的資料很可能是應用本單位原來的格式。其次,即使是業(yè)主下發(fā)的,也可能錯,所以還是要合同人員
把表格格式核對一下,業(yè)主的表錯了,但資料返工他可不會幫你改。
第六步工作:全線踏勘,重點觀察涵洞位置,以及函長。
設計院的涵洞位置的設計通常是不準的,角度偏差,樁號偏差,高程不準時有發(fā)生,估計他們的涵洞設計很多
是不到現場,而是在圖上定位置的。如果涵洞要開工才
放樣發(fā)現要變更,那么和結構坐標高程錯誤又一樣了,要干等設計去復核變更,出變更圖。有時候,一段路基的工期往往取決于這段路基上的涵洞能否及時完工,
涵長也要提前驗算,尤其是在有匝道的時候,一個涵洞同時穿越主線和匝道,還是斜交的,還是在彎道上的,這種情況涵長最難計算,設計院常錯,更好的計算 *** 是在CAD里模擬計算。
第七步 施工測量中應該預先考慮和謀劃的東西。
首先,要規(guī)劃好全線的水準點和導線點。不要夢想控制點可以從
頭用到尾,因為隨著填高挖深,以及控制點的破壞,某些點也許
后面就不能用了,所以一開始就要觀察地形,聯(lián)系斷面圖在大腦
里進行空間想象,以決定加密導線點的位置,讓這些導線點能盡
可能的用久一點。
施工單位進場后的導線復測通常和加密導線點的過程集成為一
個過程,在復測之前必須理解“施工單位導線復測的含義”。施
工單位的導線復測,是以標段為單位的,而且標段內一般是沒有更高級
的已知點的,這使得復測過程和設計院測量導線的過程含義不同
。施工單位只需保證兩點即可:1。本標段內各導線點相對位置
的正確性。也就是說,任意取四點假設為兩條已知邊,兩條邊之
間的點進行聯(lián)測滿足規(guī)范要求。2。和相鄰標段的起始邊能閉合
。只要滿足這兩點,那么在本標段內,導線系統(tǒng)是一個精密的整
體,從而放出的路線也是光滑,順接的。然后又能和相鄰標段閉
合,這樣, 每個標段的精密的導線系統(tǒng)和其他標段精密的導線
系統(tǒng)可以銜接,從而形成一個連續(xù)不斷的導線整體系統(tǒng)。不要去
想導線的絕對坐標如何,因為沒有已知點,你永遠無法證明
絕對坐標的正確性。
理解了上面的含義,在進行導線復測和加密時,就不必把
整個標段的導線作為一條導線來測。因為導線太長,導線點太多
的話,只要中間某些點出現測角的稍微大點的誤差,就會使得
整條長導線發(fā)生扭曲,變形,從而出現和設計成果之間較大的誤
差,而且難以查出錯誤根源何在。所以,不妨把整個標段看成若
干個小標段,以6-7個導線點為一組,組和組之間設一條公共邊
,這樣,某點的測角誤差只會影響本組,不但導線成果精度高,
而且容易查出錯誤所在。這樣,外業(yè)測量精度不變,卻不會發(fā)生
長導線誤差過大的情況。
水準點的布設原則上是講究規(guī)范,嚴密的,對于某些大型國企
尤其如此。但是,施工單位的人手通常不足,況且本人不喜歡
做無用功。我們完全可以在規(guī)范的基礎上變通。比如,在路基施
工中,中間的高程要求是極低的,全站儀粗測就夠了。再比如,
在山區(qū)施工中,你去將設計院在高山的點引下來,站數多得嚇人
,而且往往徒勞無功,因為站數越多,出錯的可能越大。那么,
我就假設在一條復雜的山區(qū)公路中,如何進行水準點總體布設的
規(guī)劃呢?
首先,布設我肯定是以全站儀為主的,但要用水準儀輔助,工
作以后我基本就沒用過水準儀去進行全線聯(lián)測,工作量太大了,
相比工作量帶來的那點精度沒太大意義。
之一步,將導線聯(lián)測和
水準聯(lián)測合為一體,用全站儀測水準,需要注意的環(huán)節(jié)是:
水準氣泡的精確調平,這一點極為重要,要更大限度的調平,
更好是儀器有電子水泡的。
儀器的嚴密踩實。不但要鎖死腳架,地面也要踩實。
第三,儀器的高度精確測量,更好能把傾斜導致的誤差計入,
一般取儀高1。6米,用勾股定理算就行了。目標棱鏡高也是如此
。棱鏡高一般量到棱鏡橫向螺絲中心。
第四。視線位置和棱鏡螺絲中心重合,有時距離較遠的時候,可
能棱鏡邊的螺絲中心看不清,這時可以叫對方用一只筆點在螺絲
Σ→(271876698) 8:36:20
中心,用視線去切分筆即可。
第五,對向觀測。一定要對向觀測。?
第六,盡量在天氣陰的時候。不過在工地上難以保證,我就經常
出太陽測,但是因為前五個環(huán)節(jié)把握的好,影響也不是很大。
只要把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把牢,最后的成果一般是讓人滿意的,本人測
過的若干工地,其結果和設計成果幾乎相差無幾。而它的工作量
相比水準儀測量來說,又何止是十分之一。
第二步 當初始水準點具備后,要做的線路控制了,在公路中,居于控制
地位的是橋,剛開工時路基的高程要求是非常低的。那么,規(guī)劃
*** 就是:用全站儀從導線點打轉點到橋頭,此時,再用水準儀
將打下來的轉點進行細部加密。橋和橋之間的路基由這些轉點控
制。此時,轉點已在工地現場,水準儀加密工作量很小。這個方
法的原理和導線復測是一樣的,不要擔心轉點的絕對高程,關鍵
是:標段內部的轉點之間能銜接,
整個導線系統(tǒng)的高程和相鄰標段能銜接。
由于轉點都是用全站儀從導線點打下來的,只要做好我說的六個
環(huán)節(jié),轉點之間的高程銜接不成問題,尤其是從一個導線點打下
來的兩個轉點。而且,轉點之間還可以用水準儀來驗證,驗證的
工作量也并不大。而且,隨著工程的進展,可以隨時用全站儀從
導線點打轉點下來補充。
這個 *** 用一句話概括就是,用全站儀完成總體規(guī)劃布設,用
水準儀進行輔助性的細部加密驗證。
以上談的是施工測量前的控制點規(guī)劃 *** ,以下是施工測量中應該預先考慮和預見的問題,
施工測量中應該預先考慮注意的問題:
1。橋梁方面:越小的橋測量越容易錯,尤其是單跨擴大基礎u型橋臺的小橋。這類小橋多半是斜彎的,由此情況又
更加復雜了,所以,以下的例子就是以斜彎小橋為例。
首先,在測量之前就要對橋梁的總體工序在腦子里有個數。
之一步,斜彎小橋一般是平行布置的,(當然測量前還是要搞清楚到底是平行布置還是扇形布置),所以要搞清楚,橋臺橫向方向到底是以橋梁哪個位置的路線切線為基準的。
第二步,做擴大基礎時可以暫時不考慮各種復雜因素,但是從擴大基礎上面的臺身開始,就要仔細預先謀劃了。
首先,要提前計算好臺帽的左右長度,在斜彎情況下,臺帽左右長度是不等的。而不同橋臺的臺帽
左右長也不是對稱的。更好,最直觀的計算 *** 也許
還是在cad里,但是,更好用常規(guī)計算 *** 復核,常規(guī)的計算 *** 一般一次不能完成,需要試算若干次。這還不算完,當橋梁左右分幅時,臺帽偏長的一側按計算結果,但臺帽偏短的一側還得取正常結果,因為左右梁板的數量是一樣多的,且梁板不是變寬的,必須保證能放下梁板。
其次,要提前把臺帽的投影放在基礎頂面上。為什么呢?因為橋臺的臺帽是有橫坡的,尤其是左右幅同坡的情況,
左右邊點的高程基本要差40-50厘米,假設臺身按照統(tǒng)一坡率1:6做,那么左右邊點做到最上面的時候,會導致
高的一邊跨徑偏大,而矮的一邊跨徑偏小,差異大概有8,9厘米。即使將臺帽位置調整過來,也會照成一側臺帽
懸出臺身過多,而另一側卻又縮進過多,極為難看。所以,必須將臺帽投影放在基礎頂面,用臺帽的位置來控制
臺身坡率,這樣,中左右三點的臺身坡率不一致,但是能保證臺帽位置的正確。
第三步,做臺身時,前墻位置定好了,還要考慮側墻,當半徑較小時,側墻的每一點路基寬度都要正好,這樣,側墻
就是弧形的,和路線一致。
第四步,臺身先考慮好了的話,做臺帽自然水到渠成。
第五步,架梁板時,測量人員要在一邊觀察,和架梁人員形成有效溝通,要讓架梁人員務必把兩側(如果分幅的話就是
四側)的梁板架準,如果邊板架的靠內,那么翼緣鋼筋就離中線太近,為了保證橋面凈寬,施工人員只能去扭曲,
剪斷翼緣鋼筋,非常困難。
第六步,做橋面護欄時,護欄和路線一致,均為弧形,這點就不多說了。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種斜彎小橋所體現的問題都是典型問題,只要把這種斜彎小橋的測量流程搞清楚,其他各種
類型的橋都可以融會貫通,一通百通。
以下是路基測量中應預先注意的問題,
導線是平面坐標還是高斯坐標。高程的獲得是用什么 *** ,是水準還是GPS。請教是為什么???目前都是高斯84坐標吧,高程是從GPS測下來的,然后再水準加點。坐標也同理 *** 。給出來的點與點一般是200~500米內。
斷面的兩個口卡住了,這個斷面發(fā)生錯誤的可能就很小了。放征地線的時候,我們應該把每個點的原地面高全部記下來,回去和圖紙校對。路線較長的一級公路、二級公路和路線、地形復雜的基本上不符的。按圖肯定要少了土方量。
第三,儀器的高度精確測量,更好能把傾斜導致的誤差計入,一般取儀高1。6米,用勾股定理算就行了。目標棱鏡高也是如此。棱鏡高一般量到棱鏡橫向螺絲中心。具體的公式怎么樣?。?/p>
樓主經驗非常豐富。所寫感悟很切全實際情況。在證地線的上破口和下坡口工作切實很大。還有難度大的涵洞,例如,斜交弧形的涵洞。之一理清圖紙的尺寸和設計涵意。第二要緊密跟蹤現場施工。
好的,龍鋒一刀,我解釋一下:
“導線是平面坐標還是高斯坐標。高程的獲得是用什么 *** ,是水準還是GPS。請教是為什么???目前都是高斯84坐標吧,高程是從GPS測下來的,然后再水準加點。坐標也同理 *** 。給出來的點與點一般是200~500米內。
現在設計院的導線成果有時候給你的是高斯坐標;有時候則是平面坐標,沒有考慮投影,不一定肯定是高斯坐標的。我個人很喜歡平面坐標。另外補充一點,哪怕設計成果是
高斯坐標,但設計院可能忽略了橋的問題,橋本身一定要用平面坐標系統(tǒng)。
水準點也是這樣,在一個標段內,可能同時混雜了三四等水準點和GPS水準點。”
“斷面的兩個口卡住了,這個斷面發(fā)生錯誤的可能就很小了。放征地線的時候,我們應該把每個點的原地面高全部記下來,回去和圖紙校對。路線較長的一級公路、二級公路和路線、地形復雜的基本上不符的。按圖肯定要少了土方量。”
這一點是我提出的要考慮的四個因素的其中一個:
當我們決定是否要正式復測地面時,要綜合考慮所有因素,再決定是否去做。
當前三個因素已經決定能補方量的可能性非常小時,此時就要權衡是否要全線復測地面了,假設全線復測地面,比設計成果多3%,(如果總量基數很大,絕對數量也不小),
但是這3%本來就屬于正常范圍,設計數量是不會調整的。那么,我們就要通過一種簡單的方式來粗略估算,全線的地面線是否值得我們去復測。我提出的這種方式就是記下左右征地線的高程。當左右征地線高程和設計差異不大時,整個斷面的兩個開口就定死了,此時只要把整個斷面地面線型和斷面圖對照一下,如果線型也差異不多,那么這個斷面基本不會錯。即使有差異,也要看看差異會導致土石數量有多大變化,再決定是否對差異大的少數斷面進行詳細復測。
在工程中,土石數量差異在正負5%之間非常正常,我做過的三個工地,都屬于山區(qū)公路,局部有差異的有,有多也有少,(我認為設計院還是不會故意往少的去)但做完以后,對地面的準確性心里就有底了,設計院的總方量還是控制得較準的。再由于業(yè)主的強權和手腕,即使你大于5%,也未必能補。
路線長的山區(qū)公路復測時間是非常長的,這將影響工期。這點也要考慮。因為按照道理,是不可能局部復測的,防止你只報多得路段,不報少的路段。這樣,在斷面復測
沒結束之前,所有的地面線都不能破壞。
所以,決定是否復測地面不是一個數學問題,而是一個哲學問題,它充滿了不確定性,
你只能去權衡所有因素,再考慮是否去做。即使你考慮得當,你只能得出一個合理的結果,而不是一個精確的結果。在條件相同得情況下,不同的人考慮得出得結果也不一定相同。
總之一句話,如果考慮得結果是,可能性很小,那么相比復測過程的工作量之大,時間之長,我建議不去做。
“第三,儀器的高度精確測量,更好能把傾斜導致的誤差計入,一般取儀高1。6米,用勾股定理算就行了。目標棱鏡高也是如此。棱鏡高一般量到棱鏡橫向螺絲中心。具體的公式怎么樣???”
其實,如果聯(lián)測導線時候前后視用的都是三角架,這個傾斜可以不考慮,因為大致抵消了。所差異的不過是儀器高和前后視棱鏡高,以及儀器的橫向寬度的不同,差異非常小。
具體是這樣,量儀高從導線點頂量到望遠鏡中心(一般側面有一條刻度線),這是斜長,然后量儀器中心到儀器邊的橫向寬度,這是短的那條直角邊。長直角邊是真正的儀高,用勾股定理算。一般和斜長差2MM左右。
我并不認為細心認真就不會出錯,這要看細心認真是怎么個細心認真了。
如果只是亦步亦趨,細心認真做好眼下的工作,而不是主動去預見后續(xù)的步驟和工序,那么眼下這步工作的實施本身不易發(fā)生錯誤,但是,一件事要正確完成,由策劃和實施兩個步驟完成。如果策劃錯了,實施再正確,那么結果還是錯的。這就意味著,后面的工序只能從一個錯誤的基礎上開始。
當領導告訴我們,要去測地面了,我們就認真的去測,但沒有主動的去預見謀劃,去自己拿主意,結果認真測的結果是白測。
當要做資料了,我們就認真的做,內容全都對了,結果白做,因為表格格式一開始就是錯的。
要橋梁放樣了,我們就認真按設計去放,結果做完臺身發(fā)現和臺帽對不上位置,因為設計中標注的前墻坡率是中線處的,且設計并未提示我們要考慮左中右三點前墻坡率的不一致。
搞測量有死測量和活測量兩種,死測量是一種會計式的認真,機械的根據數據來源,按預定的步驟和公式處理數據,這時,人本身成為一個機械的數據處理機,沒有主動性,沒有預見性。
活測量則不是,活測量一樣會精確的處理數據,但活測量不僅僅是要做一個會計,還要主動去謀劃,去判斷和預見。
沒有人一開始就能成為活測量,因為這需要積累。但是為什么有些人有了足夠的工作經歷之后還是一個死測量呢?因為他對自己的定位就是會計,他認為測量就是一個純粹的數字工作。就是一個亦步亦趨的工作。
關于野外測繪必備知識和野外測繪填圖 *** 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