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被瓜分的歷史
波蘭民族國家于10世紀建立,至16世紀時,通過封建王室聯姻等手段,波蘭成為幅員遼闊、國力強盛的東歐強國之一。它的疆域囊括今波蘭、立陶宛、白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到17世紀上半葉,波蘭版圖面積達99萬平方千米,在歐洲僅次于俄國。
然而從17世紀開始,封建割據嚴重、農奴制強化的波蘭日益衰落,其領土成為強鄰爭奪的對象。
波蘭的東、西、南鄰分別是俄國、普魯士、奧地利,三國對波蘭領土覬覦已久。為了削弱波蘭的國力,控制其發展,俄國沙皇彼得一世勾結普魯士于1720年在波茨坦簽訂協議,決定共同“保證”波蘭的政治制度不得改變。1726年,奧地利也加入此協議。1733年,波蘭國王奧古斯特二世去世,為了控制波蘭,俄國女皇乘機以武力逼迫,讓沙俄的 *** 人登上了波蘭王位,還進一步在波蘭扶植親俄勢力,并削減波蘭的軍隊。
![](/zb_users/plugin/erx_Weixin/img/zzcm1.jpg)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首先提出要瓜分波蘭的是普魯士。由于擔心波蘭被俄國獨吞,普魯士提出三家“瓜分”波蘭的主張。自1772年至1795年,俄、普、奧瓜分波蘭的行動共分為三次進行。
之一次瓜分開始于1772年5月,俄、普、奧三國在彼得堡舉行談判,并于8月5日簽署了瓜分波蘭的條約。這次行動使波蘭喪失了白俄羅斯東部、西烏克蘭、喀爾巴阡山北麓、波美拉尼亞以及波羅的海沿岸重要港口與城市地區。自此,波蘭經濟發展受到嚴重制約,也處于三個鄰國更加嚴密的封鎖之中。
第二次瓜分開始于1793年1月23日,俄、普兩國故伎重演,在彼得堡簽訂了第二次瓜分波蘭的協定。經過此次瓜分行動,波蘭成為一個只剩下20多萬平方千米領土、400多萬人口的小國,近2/3的領土被他國占領,國家名存實亡。在民族垂危之際,波蘭一部分進步的小貴族和新興資產階級掀起愛國革新運動,奔走呼號,然而最終被鎮壓,波蘭也陷入被第三次瓜分的危機中。
俄、普、奧三次瓜分波蘭示意圖
1795年10月24日,俄、普、奧三國簽訂了第三次瓜分波蘭的協定。至此,波蘭被瓜分殆盡,作為一個獨立國家已不復存在。波蘭民族開始了一個被外國長期奴役的時期,波蘭就此從歐洲地圖上消失長達123年之久。
之一次世界大戰后,波蘭才得以復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以“閃電戰”突襲波蘭,蘇聯緊隨其后侵入波蘭,在蘇聯和德國兩大強鄰夾縫中生存的波蘭很快再次亡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波蘭重新恢復獨立。波蘭因其地理條件與國內外形勢,飽受侵占瓜分,國家動蕩,領土變化不定?;仡櫜ㄌm的歷史,在國家 *** 受到嚴重威脅的局勢下,只有國家 *** 和人民團結一致,共御外敵,才能改變國家被瓜分和侵略的命運,保衛國家領土 *** 的完整和民族的生存。
美國版圖的變遷
美國的版圖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美國獨立以來通過多種手段逐步獲取新領土而形成的。
1776年,美國宣布脫離英國獨立時的領土只有阿巴拉契亞山脈以東、大西洋沿岸的13個州,國土面積約80多萬平方千米。
1783年,美國贏得獨立戰爭后,根據英、美《巴黎和約》的規定,英國承認美國的獨立,并將五大湖以南、密西西比河以東、北緯31°以北、阿巴拉契亞山以西的大片土地劃歸美國,美國的領土面積一下子擴充到近230萬平方千米。
美國領土擴張示意圖
此后,美國又利用拿破侖治下的法國深陷歐洲戰爭泥潭的時機,于1803年4月30日,以1500萬美元的低價購得了整個法屬路易斯安那214萬平方千米的土地。
1819年,美國通過戰爭和低價購買等手段,吞并了原屬西班牙的東、西佛羅里達10多萬平方千米土地。這樣,美國的領土達到了460多萬平方千米。
在收入東部、中部的領土的同時,美國也謀求向西北方向擴展勢力。1818年,美國與英國簽訂《1818年英美條約》,將雷德河流域部分地區近10萬平方千米土地劃入美國版圖,并確定了北緯49°線為美國與加拿大的西段邊界。1848年,俄勒岡地區被美國占有,美國新增領土60多萬平方千米,還獲得了太平洋海岸線。
1836年,西進至墨西哥領土得克薩斯境內的美國移民擊敗墨西哥 *** 軍,宣告得克薩斯“獨立”,并于1845年并入美國,使美國國土面積又增加了近80萬平方千米。
1846年5月,由于得克薩斯加入美國,引發美國、墨西哥爭端,美國擊敗墨西哥,強迫其簽訂城下之盟,于1848年將包括加利福尼亞、新墨西哥地區在內的近140萬平方千米土地納入版圖之中。
1853年,美國公使加茲登又以低價購得美墨邊境近10萬平方千米土地(后以“加茲登”命名此地)。至此,美國從墨西哥奪取的領土占墨西哥國土總面積的55%,而美國本土面積增加到近760萬平方千米,比1783年剛剛被承認獨立時的領土擴大了兩倍多。
1867年,美俄簽訂《 *** 阿拉斯加專約》,美國僅以720萬美元的低價就獲得了面積達150多萬平方千米的阿拉斯加半島及周邊的阿留申群島。1898年,美國又將夏威夷納入版圖范圍。此外,19世紀末,美國還攫取了包括關島、波多黎各在內的一些島嶼。
就這樣,美國人成功將自己的領土從阿巴拉契亞山以東的狹長海岸,擴展到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從五大湖到墨西哥灣的半個北美洲。其國土面積達到約937萬平方千米,成為世界上領土最為廣袤的國家之一。
蘇聯與南斯拉夫版圖的分裂
1917年,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獲得勝利,1922年,蘇聯成立,全稱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由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外高加索四個加盟共和國組成。經過二戰后的領土變動和一系列國內區劃調整,至1956年,蘇聯共有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摩爾多瓦、格魯吉亞、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土庫曼等15個加盟共和國。而蘇聯憲法中保留了加盟共和國退出蘇聯的權利,為日后各加盟共和國的分離埋下了伏筆。
20世紀80年代,蘇聯的社會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至1991年12月25日,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解體為15個國家,蘇聯的大國地位由俄羅斯繼承。
蘇聯解體后各獨立國家示意圖
在蘇聯解體的影響下,南斯拉夫內部各民族也開始紛紛爭取自治和獨立,導致南斯拉夫解體。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的成立,始于1945年5月南斯拉夫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戰爭及南斯拉夫 *** 領導的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
同年,在鐵托領導下的南斯拉夫 *** 建立起“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1963年再改名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按照主要民族的分布等因素,南斯拉夫聯邦由塞爾維亞(塞爾維亞族)、克羅地亞(克羅地亞族)、波黑(波什尼亞克族等)、斯洛文尼亞(斯洛文尼亞族)、黑山(黑山族)、馬其頓(馬其頓族)6個共和國和塞爾維亞的伏伊伏丁那(塞爾維亞族及匈牙利族)、科索沃(阿爾巴尼亞族)兩個自治省組成。
南斯拉夫的分裂示意圖
南斯拉夫是個多民族國家,各民族間既有深厚的人文聯系,又存在著民族宗教矛盾,20世紀80年代鐵托逝世后,南斯拉夫各共和國之間的關系日趨緊張。1991年,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馬其頓(現更名為北馬其頓)、波黑相繼宣布獨立。1992年,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宣告解體。1992年4月27日,塞爾維亞、黑山兩個共和國宣布組成新的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2003年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改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2006年,塞爾維亞和黑山解體為塞爾維亞和黑山兩個 *** 國家。至此,南斯拉夫原有的6個加盟共和國全部獨立。
郵票與版圖
郵票作為國家機構發行的一種郵資憑證,除了其本身的使用價值以外,往往還被賦予了更多的含義。郵票雖小,其上的版圖卻不可小視,世界上就曾發生過郵票上的版圖幾乎引發戰爭的事件。
1900年,拉丁美洲的多米尼加發行了一枚郵票,郵票的主圖是多米尼加的地圖。多米尼加位于加勒比海北端伊斯帕尼奧拉島的東半部,約占該島面積的2/3,其鄰國海地位于伊斯帕尼奧拉島的西部,約占該島的1/3。在多米尼加發行的這枚郵票中,設計者把地圖上的國界線畫得不夠精確,將一部分屬于海地領土的地方劃入了多米尼加。郵票一經發行,便引起軒然 *** ,敏感的海地人認為這是對本國領土完整的冒犯,舉國上下一片 *** 之聲。海地 *** 正式向多米尼加 *** 發出最后通牒,還立即增派部隊開赴邊境,戰爭大有一觸即發之勢,形勢岌岌可危。后來,多米尼加做了讓步,宣布立即停止發售和使用這枚郵票,并向海地道歉,這才使一場領土爭端平息下來。
20世紀初多米尼加發行的郵票
英國和阿根廷的領土爭端問題,也從郵票上反映出來。在大西洋上有一個群島,阿根廷稱它為“馬爾維納斯群島”(下文簡稱“馬島”),英國人稱它為“??颂m群島”。20世紀80年代轟動一時的一場戰爭就是因這個小島而爆發。阿根廷于1816年獨立時從原殖民者西班牙手中繼承了該島 *** ,但1833年英國占領此島,宣布擁有其 *** 并將其改名為“??颂m群島”,此后,兩國在該島歸屬問題上一直存在爭議。阿根廷于1957年發行一枚地圖郵票時,在大西洋中標上一個黑點,以示對該島擁有 *** ,而實際控制該島的英國對此不予理會。1982年,阿根廷出兵收復了該島,英國則出動特遣艦隊,在一番激烈的爭奪后,重新奪回了該島的控制權。當年4月,阿根廷為了重申對該島的 *** ,特意發行了一套紀念郵票,在普通郵票上加蓋“馬爾維納斯群島屬于阿根廷”字樣,6月12日又發行了一套兩枚的紀念郵票,其中一枚干脆很明顯地把該島印在了阿根廷地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