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潘寅茹
我國今年首場重大主場外交活動啟幕,中國與中亞五國建交31年來,六國元首首次以實體形式舉辦峰會。
據外交部網站消息,5月18日至19日,國家主席 *** 將在陜西西安主持召開中國—中亞峰會,中亞五國元首將來華參會。
這在中國同中亞國家關系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據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此前介紹,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此次峰會將擘畫中國—中亞關系新藍圖,開啟雙方合作新時代,為構建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注入新動力。
多年來一直關注中國與該地區合作的中國產業海外發展協會會長和振偉告訴之一財經,無論從全球和平穩定,還是地區經貿合作來看,此次峰會都有其意義,“在烏克蘭危機深刻改變全球地緣格局的背景下,中國與中亞五國間進一步加強相互了解和合作,不僅有利于地區穩定,更有利于全球和平與發展。”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副研究員馬斌期望此次峰會能夠成為中國與中亞國家關系發展的穩定機制,在該機制下,無論是安全還是經貿、人文等合作,都有比較踏實的支撐點。
推進“一帶一路”共建
今年,恰逢“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汪文斌表示,2013年9月, *** 主席在哈薩克斯坦發表演講,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中亞地區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的首倡地,也是互聯互通的標桿地。
從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與中哈連云港物流合作基地的建成,到中國企業承建的中亞之一長隧道“安格連—帕普”鐵路隧道順利貫通,再到中吉烏公路的正式通車,以及馳騁歐亞大陸的“鋼鐵駝隊”中歐班列的通行,10年來,諸多由中企參與的基建項目惠及中亞地區。
和振偉對于近年來由于各種因素被擱置但最終又提上議事日程的中吉烏鐵路建設印象頗深。與公路貨運通道不同,這條鐵路大動脈一旦建成,將是從中國運輸貨物到歐洲和中東的最短路線,較當前途經俄羅斯縮短900公里,時間節省7至8天。“相當于在中國與歐盟間架起新的橋梁,利于中國與歐盟的緊密對接,對推動中國與歐洲的合作至關重要。”和振偉稱。
馬斌告訴記者,在交通和物流合作方面,中亞是多趟中歐班列目的地之一。他期待新的合作能繼續推動中歐班列發展,消除硬聯通和軟聯通之間的障礙。國鐵集團數據顯示,2022年開行中歐班列1.6萬列、發送160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9%、10%。
汪文斌強調,中國—中亞峰會將進一步凝聚中國和中亞國家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共識,助力雙方繼續做共建“一帶一路”的先行者。
和振偉期待峰會對“一帶一路”倡議10年來中國與中亞五國的合作經驗進行總結,對下一個10年做出新的部署。
全產業鏈產能合作模板
2022年,恰逢中國與中亞五國建交30周年。商務部數據顯示,自建交以來,中國同中亞五國的貿易額從1992年的4.6億美元增至2020年的386億美元。去年,中國和中亞五國貿易總額超過702億美元,創下歷史更高水平,較原本計劃在2030年實現700億美元目標時間大大提前。細分領域來看,2022年,中國從中亞國家進口農產品、能源產品、礦產品同比增長均超過50%,對中亞國家出口機電產品同比增長42%。截至2022年底,中國對中亞五國直接投資存量近150億美元。
而繼去年貿易額創歷史新高后,今年1~3月,中國與中亞五國的貿易額又同比增長22%,保持強勁發展勢頭。
對于中國與中亞的經貿合作,馬斌表示,能源合作是比較突出的領域;同時,中國已經是中亞五國更大的貿易和投資伙伴。
讓和振偉印象深刻的是,近年來雙方在產能合作方面也在提質升級,“整個中亞在農業、能源領域資源雄厚、基礎較好,但工業領域比較薄弱。中國在產業、產能合作方面優勢相對顯著,在工業現代化方面積累了豐富的成績和經驗。過去幾年,中國與中亞國家的產能合作成果也非常顯著。”
以中哈產能合作為例,2014年序幕開啟,隨后兩國建立了中哈產能合作機制,擬定了52個合作項目,設計投資金額212.2億美元,合作范圍幾乎覆蓋了哈薩克斯坦國內生產的所有部門。“中哈之間的產能合作圍繞實體工業建設,很多領域合作都填補了哈國工業方面的欠缺。”和振偉表示。
中國有色金屬股份有限公司多年前在哈國內建立之一座電解鋁工廠,完全填補了哈在電解鋁方面的空白;葛洲壩水泥在當地建設高標號的水泥廠,結束了哈國內高標號水泥依賴進口的時代;江淮汽車在當地建設汽車組裝廠,使得中國汽車制造業實現了在當地的組裝、生產。“這些都給哈薩克斯坦當地經濟發展、就業、工業化體系建設提供了強大的基礎。”他說道。
此外,陜西愛菊糧油在哈的菜籽油生產,也已成為中哈產能合作的典范。“中企利用哈菜籽產量豐富的優勢,加工生產菜籽油,通過中歐班列運輸到西安,在工廠進行調和之后進入中國市場。”和振偉介紹道,“這是兩國完整的上下游產業鏈合作模式,既解決了哈國的就業問題,又利用中國經驗完善加工制造業,是實實在在、互惠互利的合作。”
和振偉認為,不僅僅在哈薩克斯坦,中國與其他中亞國家在全產業鏈合作方面還有巨大的空間。他相信,這一涉及上下游的全產業鏈產能合作模式未來可以在更多中亞國家復制、推廣。
數字經濟、新能源合作潛力可期
在馬斌看來,中國與中亞的數字經濟合作,是未來雙邊貿易新的增長點之一,“當前中亞國家也提出數字經濟轉型的規劃,中國在平臺經濟等領域現有成功的經驗和模式可供借鑒。”
和振偉則看好中國與中亞五國在風能、光能與儲能領域合作的前景。他此前實地到訪過烏茲別克斯坦,最直觀的感受便是那里長達300多天的日照。“特別適合光伏產業的發展。”他說道。目前,烏國 *** 也在大力發展光伏產業,不僅出臺了長期規劃,還有一定的稅收優惠。
“在清潔能源領域,中國有技術、有資金優勢,中亞國家有需求。”特別是在“農光互補”“水光互補”的新能源綜合利用方面,中國經驗豐富,和振偉認為,未來值得在中亞五國進行示范和使用。
馬斌也提到,未來,雙方在清潔能源特別是水力資源方面的合作空間很大。據悉,已有中企參與了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兩國國內多個水電站項目建設。
4月初,在“中國—中亞五國”經貿部長首次會議上,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表示,中方愿同各方推動貿易投資新業態發展,分享龐大市場和開放發展紅利,落地一批合作項目;實現創新驅動持續賦能,開展數字貿易領域合作,加快綠色低碳和循環經濟發展;保障區域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運用多種方式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共同維護能源和糧食安全;堅持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加強在世貿組織框架內合作,支持中亞有關國家加入世貿組織;發揮地理優勢,將邊境地方間經貿合作打造成務實合作的新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