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軟科技(688088):23Q1增速回正 智能車前裝收入顯著提升
事件概述: 1)4 月25 日,虹軟科技發布《2022 年年度報告》。全年來看,公司2022 年實現營業總收入5.32 億元,同比下降7.22%;實現歸母凈利潤5779.73 萬元,同比下降58.95%;扣非歸母公司凈利潤為678.92萬元,同比下降92.97%。 2)同日,公司發布《2023 年之一季度報告》。2023Q1 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61 億元,同比增長18.31%,歸母凈利潤約為2818.62 萬元,同比增長14.11%,扣非歸母凈利潤為2444.17 萬元,同比增長69.34%。 2022 年業績降幅縮窄,Q1 增速回正 收入端,2022 年公司實現營收5.32 億元,同比下降7.22%。分業務來看,1)智能手機視覺業務實現營收4.73 億元,同比下降11.49%,主要由于消費電子需求下滑。2)智能駕駛業務實現收入0.44 元,同比增長120.90%,主要系前裝業務的高速增長。毛利率方面,2022 年公司毛利率為88.49%,仍保持了一貫的高水平,但較去年同期下降3.36pcts,主要是由于收入結構的變化,按照軟件授權商業模式的智能手機視覺業務(毛利率92.42%)占比,因自身收入承壓和智能汽車業務的起量而下降。費用率方面,受制于收入規模的下降,以及對于智能汽車、屏下等業務的持續投入,公司2022 年研發費用率較去年上升6.98pct,達到54.15%,且管理、銷售費用率也有所增加。利潤端,由于整體收入下降,加之費用率對于盈利能力的擠壓,公司2022年實現歸母凈利潤0.58 億元,同比下降58.95%。 智能汽車前裝收入顯著提升,趨勢向好 2023Q1,公司智能駕駛業務實現收入1072 萬元,其中前裝軟件收入949.95 萬元,超過2022H1 水平。我們認為前裝收入占比提升,標志著公司智能汽車業務初步完成前后裝動能切換。由于公司智能汽車前裝的商業模式與手機端保持一致,采用軟件授權的模式,且收入確認需等到定點車型量產交付后,因此其收入的增長節奏與累計量產的車型數呈正相關。短期維度,公司搭載公司軟件算法的量產出貨車型累計已有數十款,包括理想L9,長城哈佛系列、歐拉系列、坦克系列,合眾哪吒系列,長安,吉利豪越、領克06 等,預計有望為2023年智能駕駛收入帶來可觀增量。中期維度,公司新增了與長安、奇瑞、長城(含海外車型)、嵐圖、理想、吉利(含沃爾沃全球車型定點項目)、長安馬自達、本田、長安新能源、賽力斯、金龍旅行車等車廠的前裝量產定點項目,客戶側進一步擴充。遠期維度,我們看好公司在智能汽車尤其是智能座艙的領域中,延續此前在智能手機領域的優勢,依托穩定的產業鏈基礎、優秀的商業模式、可靠的工程化落地能力,以 及視覺算法技術領先性,在汽車智能化的浪潮中,實現中長期增長動能切換。 視覺技術積累深厚,前瞻布局AIGC 4 月10 日,虹軟科技發布公告稱,其簽訂軟件授權合同,約定以許可方式向某客戶提供部分特定的視覺人工智能算法軟件,以用于其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由公司收取技術/軟件使用授權費,合同金額為4579 萬美元。我們認為,該合同的簽訂從側面反應出公司在人工智能底層算法方面的全球領先地位。根據年報,公司一方面將繼續研發、優化基于“端”的 AIGC 技術和產品,還將利用自有的魯棒和多年不斷迭代優化的超算中心 Jade,研發、推出基于“云+端”形式的AIGC 引擎和產品,兩者均有望為公司帶來全新的增長動能。 投資建議: 公司以視覺AI 算法為核心,深耕智能手機攝像技術,并通過技術外延切入智能汽車賽道。當前公司兩大核心業務均迎來積極變化,業績反轉值得期待。由于公司2022 年業績出現下滑,我們下調此前的盈利預測,預計公司2023-2025 年收入分別為6.41/8.24/10.47 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0.78/1.59/3.24 億元,維持買入-A 投資評級。考慮到公司產軟件授權的商業模式和在AIGC 領域的前瞻布局,我們采用PS 進行估值,給予6 個月目標價47.35 元/股,對應2023 年30 倍動態市銷率。 風險提示:1)公司新業務開展不及預期的風險;2)公司核心技術迭代速度不及預期的風險;3)智能手機行業發展不及預期的風險;4)市場競爭加劇的風險。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