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施工過程中,從工程開工一直到工程結束,均離不開工程測量工作,隧道工程能否按規范規定的允許誤差范圍準確貫通是每個工程項目管理者和技術負責人重點關注的問題。長大隧道洞內高精度控制網測量很多時候需要停工通風來創造良好觀測條件,保證洞內測量設計所需要的最短邊長間通視,這又嚴重影響了工程項目管理者應重點關注的施工工期、施工成本增加問題。這對矛盾是始終存在的。
作為施工輔助的測量工作,我們只能從自身想辦法,在保證測量精度的前提下,如何提高測量效率、加快測量進度、降低測量成本,盡量減少停工配合洞內控制測量的時間,這是本文研究的根本目的。
支導線測量的優點是:布設簡單、靈活,測量工作量小;其缺點是:由于支導線缺乏檢核條件,在觀測或計算過程中發生錯誤或粗差時,無法通過檢核來發現,而且在計算坐標時所有觀測值無法進行平差改正,因此僅在地下隧道長度很短、測量精度要求較低時采用。雙導線測量的優點是:可大量增加網的多余觀測量、增加導線的閉合檢核條件、提高網的整體強度和精度,目前此種 *** 在長度較長、精度要求較高的長大隧道平面控制測量中被廣泛采用;其缺點是:對隧道內復雜多變的測量環境適應性差,選布點困難,相對于支導線,埋樁數量、測量工作量、測量成本均成倍增加。
過去長大隧道洞內控制測量的發展均圍繞在儀器硬件設備和內業數據處理軟件上,儀器和軟件的發展現在已經處于瓶頸,一段時間內再向上發展已經變得非常困難。地下隧道由于其所處位置特殊,洞內場地狹窄,無法接收衛星信號,只能采用導線測量,幾十年來一直沒有新的測量 *** 替代。因此,在長大隧道洞內平面控制測量中,為了提高網的整體精度和可靠性,一般使用傳統的雙導線進行測量。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一、隧道洞內控制測量 *** 改進方向分析
長大隧道洞內控制測量成本主要體現在3 方面:
1. 選點埋樁布設控制網
在狹窄的地下隧道里布設雙導線,既要保證良好的通視條件、躲避障礙物,又要保證導線邊長度、成對布設導線點和構網形成閉合環,選點埋樁非常困難,而且埋樁數量多,布設控制網成本高。
2. 外業測量數據收集
外業測量時,當準備工作做好后,每測站測量的時間是相對固定的,對于不同操作人員測量時間也沒有多大差別,大部分時間用在了找點、清理視線上障礙物、連接照明設備、架設測量設備等準備工作上。外業測量與隧道施工相互交錯影響,測量效率極其低下,地下隧道洞內控制測量使測量和施工成本、進度都受到嚴重影響。
3. 內業成果數據處理
由于計算機和測量內業軟件的快速發展,各種成熟的軟件繁多,如武漢大學、清華大學、各設計院、南方測繪等開發了多種平差軟件,本質上無大的差異,使不同的測量人員在處理內業成果數據時效率相差無幾。
綜合以上分析,要想使長大隧道洞內控制測量成本得到控制,測量效率得到提高,減小測量造成的對施工工期、施工成本的影響,只能在選點、埋樁、布設控制網和外業測量數據收集兩個環節上尋找突破。為此,本文研究一種長大隧道洞內控制測量方案,提出了一種創新的虛擬雙導線測量技術方案,克服了現有地下隧道洞內控制測量技術上的缺點,能快速準確地完成長大隧道洞內控制測量工作。
二、虛擬雙導線測量關鍵技術及創新
1. 關鍵技術
虛擬雙導線測量技術是在傳統隧道洞內控制測量的基礎上,由一條真實存在的支導線與一條內業虛構的虛擬支導線結合組成的虛擬雙導線測量技術方案。
在進行長大隧道工程控制測量過程中,首先按最有利的測量條件選埋一條傳統支導線,對傳統支導線預先在內業虛構一條支導線與之組合,按雙導線組網規則構建一條虛擬雙導線,然后嚴格按構建的虛擬雙導線采用特定的 *** 進行外業測量及內業數據處理,從而獲得等同甚至超越傳統雙導線精度的控制點成果,使長大隧道導線控制測量同時兼具傳統支導線布設靈活簡便、測量快捷與雙導線精度高、可靠性高的特點,有效解決地下隧道導線控制測量點位布設、測量效率、測量成本、隧道施工工期、施工成本間相互矛盾的問題,可用于各種工程控制測量,特別是在地下隧道越長、測量環境越困難的控制測量中更具顯著優勢。
2. 技術創新
(1) 將支導線和雙導線優點有機結合
本文測量方案是采用一條支導線與一條虛擬支導線相結合組成虛擬雙導線測量技術方案。現場控制網實際為一條傳統的支導線,選點埋樁不受通視、組網、邊長等諸多因素限制,能更大限度保證選取更優的測量觀測條件點位;虛擬的支導線和真實存在的支導線結合可以滿足成環構網需要,達到傳統雙導線的多余觀測、檢核條件、高精度、高可靠性效果,同時提高測量作業效率。
(2) 測量 *** 實質改變提高測量成果精度
在傳統支導線測量中,因為無多余觀測組成平差條件,導線成果直接按外業測量得到的邊角數據推算得到各支導線點坐標成果,對含有誤差的角度、邊長觀測值不作有益的改正,所得結果精度上受到限制。傳統雙導線有大量多余觀測組成閉合條件,按照測量平差理論可以進行嚴密平差計算,使含有誤差的角度、邊長觀測值得到最有益的改正,導線使用的是嚴密平差后成果,精度和可靠性與支導線相比均得到明顯提高。
本文虛擬雙導線測量技術,不但使傳統的支導線可以用嚴密平差理論進行平差,而且因為虛擬雙導線一實一虛成對導線點,本身就是同一個控制點點位,對虛擬雙導線的觀測,實際是對同一支導線進行獨立的多余觀測,在測量過程中由于不可避免地測量誤差,使原本重合的一實一虛導線點一分為二不再重合,并按組網方案形成閉合環,得到等同于傳統雙導線精度的結果。最后通過將支導線點及其對應的虛擬導線點坐標成果取加權平均值又將其合二為一,在傳統雙導線基礎上又一次提高了導線精度和可靠性,因此虛擬雙導線測量成果等同甚至超越了傳統雙導線精度。
(3) 不新增任何投入即可降低測量成本,減小對施工工期的影響
長大隧道洞內虛擬雙導線測量方案構建的虛擬雙導線,現場控制網實際為一條傳統的支導線,從選點埋樁的角度可以直接節省50%測量選點埋樁費用,按本文測量技術進行隧道洞內控制測量,可以減少40%直接測量人員投入,提高30% ~50%測量工作效率,可以降低40%直接測量成本。
高精度的長大隧道洞內控制測量,需要施工現場局部停工或全部停工來保證必要的測量條件,因此測量速度的快慢,直接影響隧道控制測量對隧道施工的時間占用,進而消耗工期時間,直接影響施工進度和施工成本。直接測量成本的高低在施工企業也許不太引人注目,但由于采用了新的洞內測量技術,測量占用長大隧道施工時間越短越有利于隧道工期的保證,在此雖不能直接計算對綜合施工成本的影響有多大,但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三、虛擬雙導線測量工藝流程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例對本文技術方案工藝流程作進一步說明。
1. 隧道洞內選點埋樁
如圖1所示,長大隧道工程一端洞口外有K1、K2、K3、K4 隧道洞外控制點,沿隧道開挖掘進方向選擇最有利的測量條件選埋一條支導線,避免旁折光等不利因素,依次編號D1,D2,...,Dn標識清楚,畫出所布設的支導線示意圖。
現有的傳統支導線布置 *** ,樁點位置選定、埋設與支導線完全相同,如圖1中D1,D2,...,Dn為實際選埋導線點。支導線布設簡單、靈活,由于只是簡單的單點連接,可更大限度選擇好的通視條件和觀測條件,避免了地下洞室內雙導線點布設因場地狹窄、施工干擾、通視條件、旁折光影響等因素造成選點布設困難的問題,而且大大減輕了樁點埋設的工作量,降低了50%埋樁的成本。
2. 內業構建虛擬雙導線
如圖2所示,在原實際埋設支導線D1,D2,...,Dn的一側內業構建一條虛擬支導線XD1,XD2,...,XDn, D1,D2,...,Dn與XD1,XD2,...,XDn一一對應。虛擬支導線點號編號并無特殊要求,只需要與原支導線點明顯區分開來,畫在示意圖上一一對應,后面實際觀測時測量人員應根據測站編號所對應的前后
視點號,與測站工作人員核對清楚即可。虛擬導線點與原實際埋設支導線一起按規范要求4~6個點構成一個閉合環,組成虛擬雙導線。
內業構建的虛擬支導線XD1,XD2,...,XDn實際點位就是D1,D2,...,Dn,可以假想為無限接近的成對控制點,通過本文技術方案,可達到既節省50%埋樁成本,又能有足夠的點組成雙導線的目的。
3. 虛擬雙導線外業觀測
嚴格按圖2內業構建的虛擬雙導線進行外業測量,收集水平角度、導線邊長等導線測量外業數據。
依據相關測量規范、隧道長度、洞內測量設計等,選取測量外業相關技術指標和測量設備進行外業觀測,以圖2 中D2和XD2一對點觀測 *** 加以說明,其余測站類推。
清理點位測量環境和測量視線上的障礙物,將測量儀器架設在D2測站上,輔助人員將測量反射鏡覘標分別架設于D1和D3上,整平對中,測量儀器和測量反射鏡覘標各自記下光學對中器對中時的方向和整平時水準管方向,連接好測量反射鏡覘標照明燈光。
起始觀測方向選為D1,按盤左照準D1讀數、盤左順時針轉到D3照準讀數、倒鏡盤右照準D3讀數、盤右逆時針轉到D1照準讀數的順序完成一個測回,并記錄水平角度、導線邊長等數據。依此類推,完成D2測站其余測回工作。這樣在記錄上反映測出來的水平角度為∠D1-D2-D3,即以D2為頂點,D1順時針轉到D3的水平夾角。
XD2測站與D2雖是同一控制點位,但要將其當作獨立點重新架設儀器、獨立完成數據觀測。此站原始數據觀測時要調換后視控制點,即起始觀測方向選為D3,目的是為了對照擬定的示意圖與前后視配合測量人員核對記錄的方向順序和點號是否正確。
將測量儀器和測量反射鏡覘標光學對中器對中方向和水準管整平時方向均旋轉180°進行重新精確對中整平,即完成XD2測站儀器架設,然后按盤左照準D3讀數、盤左微動儀器照準XD3讀數、盤左順時針轉到XD1照準讀數、倒鏡盤右照準XD1讀數、盤右逆時針轉到XD3照準讀數、盤右微動儀器照準D3讀數的順序完成一個測回,并記錄水平角度、導線邊長等數據。依此類推,完成XD2測站其余測回工作。這樣在記錄上反映測出來的水平角度為∠D3-XD2-XD3和∠D3-XD2-XD1,即以XD2為頂點,D3順時針轉到XD3和XD1的水平夾角,如圖3所示。
圖2中每一條連線即代表一個觀測方向,D3和XD3名為兩個點,實際為同一個點位,但觀測時按兩個獨立控制點進行獨立照準觀測,進行虛擬雙導線內業構網時將XDn全部畫在了Dn的一側只是便于查看,由于測量誤差偶然性,實際測量結果下,XDn可能處于Dn周圍隨機位置,如圖4 所示,但這不影響控制網的構成、測量和計算。
在觀測過程中,Dn測站和XDn測站,測量儀器和測量反射鏡覘標光學對中器對中方向和水準管整平時方向均旋轉180°進行重新精確對中整平,測量水平角度分別為Dn的左角和右角,不但額外增加左角+右角=360°、∠D3-XD2-XD3=0等檢核條件,還因為后面將Dn和XDn取加權平均值使用,可以抵消大部分因設備校正不完全而引起的測量誤差,從而提高導線精度。
4. 外業數據預處理、平差
外業觀測得到的邊長數據一般經過了儀器加乘常數改正和溫度氣壓改正,內業還要進行高程投影改正和高斯投影改正、導線閉合環閉合差檢驗,確認觀測數據滿足規范要求后才能用于平差計算。
計算 *** 、原理、技術指標、平差軟件等均與傳統雙導線相同,因此無須進行任何新的投入,本文技術方案虛擬雙導線測量結果,具有傳統雙導線的所有特征。
5.虛擬雙導線融合還原為支導線
本文技術方案提供的虛擬雙導線不但可以按傳統雙導線平差,得到等同于傳統雙導線精度的結果,而且因為虛擬雙導線一實一虛成對導線點,本身就是同一個控制點點位,在測量過程中由于不可避免的測量誤差,使原本重合的一實一虛導線點坐標成果一分為二不再重合,通過將支導線點及其對應的虛擬導線點坐標取加權平均值又將其合二為一,融合還原為一條支導線,在傳統雙導線基礎上又一次提高了導線精度和可靠性。因此本文技術方案測量成果等同甚至超越了傳統雙導線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