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19年自然資源部提出實景三維建設構想以來,社會反應強烈,并曾有媒體預測它將帶來萬億級市場機會;而2020年全國國土測繪工作會議也再次強調:大力推動新型基礎測繪體系建設,加快構建實景三維中國。
由此看來實景三維已經呼之欲出,擺上議事日程。自然資源部國土測繪司也在11月28日召開實景三維中國建設與應用現場工作交流會,希望集思廣益,快速推動工作的開展。
我們都知道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目前面臨投入大、難度高、成本貴的問題,是個巨大工程。因此如果還是按照過去的思路,完全由國家、 *** 投入的模式建設會存在很大困難,周期也會比較長,因此要想辦法創新――核心理念就是看能否發動社會力量一起來建設。
所以,就要設計一個共享機制來實現――就是如何動員社會力量的問題,為此我大膽提出一個建議:能否由國家層面(自然資源部)建設一個“實景三維中國數據銀行”平臺,作為一個面向社會的實景三維公共服務平臺,而上面的數據除了各級 *** 按照一定機制提供外,還吸引有測繪資質的單位及公司上傳實景三維成果(可以制定相應的數據標準),相當于“存錢”,等要用的時候,可以到應用地方 *** 等值數據(比如相同面積),相當于“取錢”,跟銀行一樣,存得越多,你就可以取得越多,甚至還可以計息,比如假設一個單位上傳了50平方千米的數據,需要的時候,就可以從數字銀行里面申請其他地方50平方千米的數據來使用。
這樣就做成一個共享實景數據的數據銀行,建立了一個共建共享、眾包合作的機制,因為很多企業單位都有數據,放在自己手上并不產生價值,還不如先存到數據銀行,有的單位有閑置資源的時候,可以先自行生產數據,也是先傳上去存起來,等需要的時候再在平臺去申請,也許就有你需要的數據。
![](/zb_users/plugin/erx_Weixin/img/zzcm1.jpg)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平臺可以不斷積累完善和更新數據,首先是把現有的國家、 *** 的數據先收集起來,使之能逐漸覆蓋全國,形成實景三維“一張圖”底板。今后在此基礎上更新疊加,因此也不影響直接投入,有資金的地方又沒有人共享的空白地區,可以用 *** 財政來建設,成果也是傳上去給大家共享使用。
對于沒有上傳過數據也想申請使用的單位,平臺則以優惠的價格提供給使用者,收到的數據款可以補貼進行其他困難地區實景三維數據的獲取工作,補貼財政投入的不足。
這是一個共建共享的平臺,借助互聯網把各種資源連接起來了,體現了公平原則――誰貢獻大誰就可以多用,同時還很好地利用數據不會因使用次數多少而損失的特征,重復多次使用,更會降低它的成本。
關于數據銀行的探索這里有幾點需要進一步說明和探討的:
01
只有 *** 牽頭,才有公信力,否則其他商家都做不了,當然按職責分的話是自然資源部來牽頭最合適,以“天地圖”為基礎來建設會更快捷;
02
需要解決好幾個基本問題:
1、保密的問題,使得上傳下載使用都能突破保密的限制,這個問題目前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李成名副院長好像基本能解決了。
2、各層級 *** 建設分工問題,利益機制問題,需要本著“免費提供、誰提供誰受益”的原則,制定好一個機制,協同合作。
3、制定數據標準,明確上傳下載的標準,確保全國統一。
4、定好價格,可以根據標準的不同價格不同,體現公平合理原則,總體是從低原則,大家受益,降低成本。
03
可以按照急用優先的原則來推進,不求一日建成,但求持續更新,這樣確保有的都是最新的數據。
04
可以聯合國內大的公司包括行業外的巨頭一起參與,他們的力量不可低估,他們的參與會大大加速平臺的構建。
我相信,只要大膽構想,謹慎實施,達成共識,共同努力,“實景三維中國數據銀行”的夢想還是有可能實現的,倘若真能實現,那么今后關于測繪地理信息的更新維護問題都可以借鑒,形成一個巨大的公共信息資源,這將會大大提高社會效率,推動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