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3月23日,全省已有15746個建筑工地復工,復工率達到85.4%,其中包括疫情防控、城市運行、基本民生等在內的4184項省市重點房屋市政項目,已復工3891項,重點工程復工率達到93%。 政策惠企 復工復產可以更順暢 疫情發生以來,全省企業受影響較大。廣東印發《關于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的若干政策措施》(下稱《措施》),全力支持和推動受疫情影響的各類企業復工復產,其中也對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提出相關要求。 《措施》要求強化項目建設要素保障,對疫情防控、能源供應、交通物流、醫療資源、生態環境等在建和新建項目,優先保障用地用林等資源指標等;建立項目審批綠色通道,簡化審批流程,壓縮審批時限,并采取 *** 、視頻等技術手段開展項目評估評審,加快推進項目前期工作,全面實行項目審批“不見面”在線辦理。 在此基礎上,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發布10項惠企措施,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建筑企業,做好人員返崗服務,保障防護物資、建筑材料供應,并加強財政護航,為建筑業企業帶來一場及時雨。 為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改革工作,廣東此前已成立省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稱“省工程審改辦”),并設于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工程審改辦積極落實推動,各地通過多項改革措施幫助企業復工復產。 一方面加快完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做好各平臺互聯互通,發揮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系統線上審批優勢,推行工程建設項目“不見面”審批,實行“網上辦”“指尖辦”。而對一些確需到實體大廳現場辦理的審批事項,通過 *** 、電話、郵件等方式“預約辦”,并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實行“就近辦”,以此減少辦事人員聚集。 疫情特殊時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還特別要求實施審批告知承諾制。對實行告知承諾制審批的事項,原則上其承諾書約定提交的材料,可在疫情結束后補交。佛山順德區在疫情時期進一步擴大容缺受理、信任審批的適用范圍,增加16項審批業務涉及約30份審批材料進行容缺,通過企業主動承諾的方式代替 *** 被動審批,用誠信激活審批服務加速度。 另外,對疫情防控特殊項目做好服務保障,如防疫所需的公共衛生服務用房及其配套設施等特殊工程建設項目,實行特事特辦、主動服務,通過建立一站式全鏈條并聯審批和限時辦結的審批綠色通道,如珠海市開辟綠色通道,凡是涉及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的不動產登記需求,一律納入綠色通道,即來即辦、立等可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限在現行對外承諾時限的基礎上再減少三分之一。 精簡環節 更高效讓企業省心 此前,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流程繁雜、耗時長,一度遭到企業詬病。改革推進至此,特別在疫情防控時期,全省各地全力精簡審批環節和條件,提升審批效率。 省工程審改辦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全省各地各部門通過“減、放、并、轉、調、諾”等措施,精簡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審批事項、優化審批流程、減少材料清單、壓縮審批時間。 對于疫情防控急需使用的土地,珠海市推行可按符合規劃先行使用,若對選址有特殊要求,確需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和生態保護紅線的,視作重大項目允許占用,并暫時取消永久基本農田占用和補劃實地踏勘等戶外要求,可采取影像對比等方式進行論證。對于需要永久性用地的,疫情解除后6個月內,根據用地實際補辦相關用地和規劃手續。 在茂名市,對防疫急需和復工復產急需辦理的審批服務事項,加快審批速度;涉及多部門審批的,明確牽頭部門統一接件出件,涉及跨層級審批的,終審部門通過初審部門代收相關材料進行審批。同時主動服務保障市重點項目,如在收到“鈞明城項目”“大發塘村拆遷及安置房建設項目”“藍光雍錦半島項目”“茂名保利天環項目”等的施工許可網上預約申請后立即辦理,從收件到發證僅用時1天。 另外,不少地市也推行承諾制加快辦理審批。韶關市對因疫情影響的建設項目,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實行“告知承諾制”,安排專人提前介入項目方案審查,在建設單位作出書面承諾書后即來即辦。江門市支持疫情防控建設項目先行使用土地,充分保障疫情防控項目用地指標,提高項目用地審批時限,實行報批材料“容缺受理”機制,截至3月18日,該市共向省申請205畝疫情防控項目用地指標。 湛江市實行告知承諾制審批和容缺審批,截至3月20日,共為湛江至善置業有限公司卓越維港花園、湛江市恒揚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恒大外灘花園等13個事項提供先辦后補容缺審批服務,較大幅度縮減企業辦事時間。肇慶市也明確有關承諾事項,夯實工程項目審批提速提質基礎。 同樣,企業復工復產審批手續也得到簡化,多地住建部門通過采取承諾制等方式,大幅提升在建工地復工備案辦理效率。當前,全省各地建筑施工企業基本實現“復工申請日結日清”,即當天申請、當天辦理、當天備案、當天復工,并且對防疫措施到位、積極履約復工的施工企業給予信用加分等獎勵。 網上審批 提升企業便利度 疫情防控要求避免人員聚集,但不到現場如何辦理審批?面對這一矛盾,審批網上辦理成為疫情期間的新可能。 全省各地市結合本地區實際,進一步建立健全工程建設項目網上審批相關管理制度,明確網上受理、網上審批相關工作機制,采取針對性措施,實現疫情防控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服務“兩不誤”,確保工作“不掉線”、服務“不斷檔”,同時主動向社會公布網上辦公網址和辦事咨詢電話,配備業務骨干提供業務咨詢和指導,更大限度做到“網上辦、不見面、保安全、能審批”。 在惠州,受疫情和交通管制等影響,多個工程建設項目工作人員無法按時返崗,因此以“云辦公”方式組織開展審批。2月12日,惠東縣白花鎮新材料產業園規劃建設指揮部召開遠程視頻會議,召集來自北京、廣州、深圳的技術團隊,研究產業園規劃,推進產業園巖溶和地質勘察、地震安全性評價等各項工作。 此外,珠海、東莞市對建筑工程施工許可等審批事項實行網上限時辦理,實現申請“零跑動”、審批“零見面”。佛山市依托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一體化平臺,所有項目的申報、審批、技術審查實行全流程網上辦理,建設單位只需填寫“一張表單”、提交“一套材料”。汕尾市積極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服務進駐“粵商通”,探索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服務“掌上辦”。 而數字廣東公司,負責省級和大部分城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的開發建設和運維,疫情期間提供“7×24小時”安全運維、系統操作答疑和業務數據上報等,保障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正常運行。 優化服務 推動項目順利落地 在此次改革中,如何讓企業、群眾等獲得更好的審批體驗也成為重點。當前,全省各地強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綜合服務窗口建設,做好與城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線上線下融合,基本實現了“一網通辦”、一站式服務,建立完善綠色審批通道,提供結果證書免費郵寄,積極推行項目審批全流程或部分階段代辦等創新服務。 中山市、鎮兩級行政服務中心提供“周末不休”服務,通過專用電話預約方式實現“預約辦”,同時積極為龍頭骨干企業項目、省市重點建設項目、市重大前期項目等提供全流程審批報建工作無償導辦代辦服務,實行“一名專員、一套方案、一份委托、一次承諾”服務制度,疫情期間已對接了52個重點建設項目,協助完成6個項目動工前報建手續。 潮州市潮安區則設立委托代辦服務區,并派專人為涉及生產防控疫情所需物資的項目提供前期服務,實施立即辦、馬上辦。 珠海、韶關等地市組織黨員干部對接重點工程建設項目,積極做好送政策、送服務、協調防護物資等服務,及時推動解決復工復產企業遇到的實際問題。 梅州市出臺相關暖企措施,從緩交住宅專項維修資金和放寬預售監管資金留存比例、增加提取次數等方面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 河源市從有關部門抽調業務骨干組成工作組,對各縣(區)開展指導幫扶工作,提高基層審批服務水平,幫助企業盡早復工復產。 一線案例 佛山:27項改革舉措 讓項目審批更貼心 日前,佛山市生態環境局三水分局舉行了一場特殊的專家評審會,會議通過 *** 、視頻等手段開展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專家評審。來自廣州、佛山等地的建設單位、技術單位、評估單位、專家和管理部門人員等共15人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對區內某企業的擴建項目進行專家評審。 這是佛山市首次通過“函審+視頻會審”方式評審項目,除無法實地勘察外,參與人員、評審流程、評審效果與實地開會完全一致。 同樣的“不見面”“預約審”的模式,也讓高明區很多企業受益。星亦(佛山)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珠三角跨境電商貿易港項目,因疫情導致工期延遲,高明區啟動快速辦理機制,將該項目納入“拿地即動工”(5天征求意見+5天備案審查+3天現場核查)適用項目范圍,2月8日完成項目審批,產業項目快速落地。 圍繞讓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更便利、快捷的目標,佛山還有許多行之有效的措施。 佛山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全市以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為抓手,從加強項目前期策劃、優化項目中期審批、強化項目后續監管三方面,推進實施27項改革舉措,已初步建立“一張藍圖、一個平臺、一套流程、一套機制、一支隊伍”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服務體系。 一方面以禪城區為試點,探索 *** 投資項目前期策劃生成機制,搭建集沖突協調、規劃檢測、協同審查、項目策劃生成等多項功能于一體的“多規合一”管理平臺。目前全市上線“多規合一”業務協同平臺進行規劃檢測的項目達183項。 同時系統梳理各部門的空間事權、空間管控要素和范圍,整合14個部門專項規劃198個應用數據圖層,初步建立起涵蓋土地、規劃、環保等方面的空間管控數據,建立覆蓋全市的“一張藍圖”,并統籌協調全市各部門提出項目建設條件,實施項目儲備、統籌年度計劃、開展合規性預審,規范項目策劃生成,促進項目快速精準落地。 理順權責之外,平臺建設尤為重要。改革過程中,佛山整合14個相關系統,建成全市統一的“1+3+X”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一體化平臺,集成項目前期策劃生成、部門并聯審批等多種功能,實現項目審批跨區域、跨層級、跨部門協同辦理。 同時以平臺為依托,推行網上全流程審批,所有項目的申報、審批、技術審查等實行無紙化網上辦理,對于歷史材料、共享材料和電子證照等,系統自動調取復用,群眾企業不再需要跑腿,目前市平臺上線項目5772項。 針對此前審批環節繁雜、標準不一問題,佛山按11類建設項目分別梳理全市統一的標準流程,實現差別化、精細化管理。包括取消、合并不必要的審批事項、取消附屬綠化工程規劃設計方案審查等。在順德區,圍繞村級工業園升級改造提速,區內將工業項目開工前涉及 *** 全部審批鏈條,壓縮成最短只有立項備案、規劃許可證核發、施工許可證核發三個環節,并取消、合并8個審批事項,項目涉及的其他審批事項全部調整至開工前并行辦理,實現一般工業項目最快11個工作日完成審批。 同時,優化審批流程,將審批基本流程分為四階段,每階段采取“一家牽頭、一口受理、并聯審批、依次發證、告知承諾、限時辦結”的工作機制。同時審批過程實行“一份辦事指南、一張申請表單、一套申報材料,完成多項審批”模式,申請材料壓減率達60%,申請表單壓減率達48%,同時審批時間大幅縮減, *** 投資類項目審批時限43個工作日內,社會投資項目控制在38個工作日以內。 “硬件”完善后,“軟件”也必須跟上,目前在佛山市各級行政服務中心已建立投資建設綜合服務窗口,21個部門82個事項全部進駐,同時一支專業的專項服務隊伍正讓企業辦理審批更省心,如南海區建立代辦機制,在區行政服務中心重點工程建設項目代辦服務中心,有代辦員7人,部門專辦員24人,同時聘用2名專業人員負責區級重點工程建設項目聯合審批代辦服務的業務聯系、跟蹤服務等。(張子俊 岳建軒) ,
微信號:MeetyXiao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