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起全國實施“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
目前,國務院已正式印發《關于深化“證照分離”改革 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要求,自2021年7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實施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全覆蓋清單管理,按照直接取消審批、審批改為備案、實行告知承諾、優化審批服務等四種方式分類推進審批制度改革,同時在自由貿易試驗區進一步加大改革試點力度,力爭2022年底前建立簡約高效、公正透明、寬進嚴管的行業準營規則,大幅提高市場主體辦事的便利度和可預期性。
據了解,“證照分離”改革是在如何解決“準營難”背景下開展試點的,涉及眾多改革事項和部門。
3日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家市場監督總局副局長熊茂平介紹稱,“2015年以來,國務院選取116項和47項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分兩批在上海浦東試點,在總結試點經驗基礎上逐步向全國復制推廣,2019年實現事項全覆蓋,在全國18個自貿試驗區開展改革試點,顯著降低了制度 *** 易成本,改革取得了積極成效。”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目前,經全面清理,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共計523項,基本涵蓋了現行《國民經濟行業分類》1381個行業小類中的30%,改革事項涉及46個國務院相關部門。
1-5月全國自貿試驗區新設企業13.58萬戶
近年來,為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國務院把“證照分離”改革作為“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內容,持續加以推進。對于“證照分離”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效,熊茂平表示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激發了市場主體發展活力。通過照后減證和簡化審批,推動解決市場主體經營前“辦證多”、“辦證難”問題,企業辦事負擔降低,創新創業熱情得到釋放。上海、天津、廣東、廣西、重慶等五個自貿試驗區將地方設定的涉企經營許可大幅壓減至5項以下,浙江取消了所有地方設定的涉企經營許可事項。2019年12月1日改革試點以來,全國自貿試驗區新設企業41.34萬戶,受惠于改革的有20.18萬戶,占比48.81%,實實在在為企業減輕了辦證負擔。今年1至5月,全國自貿試驗區新設企業13.58萬戶,同比增長60.52%,高出全國新設企業同期增長率30個百分點。
二是加快了 *** 職能轉變。“證照分離”改革看似 “小切口”,卻帶來了 *** 職能轉變的“大成效”,將降低市場準入門檻的便利送給企業,把事中事后監管的挑戰留給 *** 。改革明確了“誰審批、誰監管,誰主管、誰監管”的原則,進一步厘清了部門間的監管職責。有關地區和部門在信用監管、智慧監管等方面還進行了許多創新 探索 。如浙江省深化“互聯網+監管”模式,實現執法檢查、行政處罰、行政強制、結果公示等全流程閉環管理。2020年,市場監管總局對35個領域的74個檢查事項實行部門聯合抽查,抽查企業205.87萬戶,占企業總數的4.71%。總體看,改革所及的行業和領域,沒有出現“一放就亂”的現象,市場秩序總體平穩有序。
三是優化了營商環境。“證照分離”改革以來,著力推進涉企審批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減費用,讓企業在公平、透明、便捷的環境中自主決策、創新發展。從試點情況看,一些高頻經營事項,如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核發、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建筑施工企業資質認定、食品生產經營許可、廣告發布登記等合計辦理量占五成以上,企業享受政策紅利效果明顯。第三方評估顯示,85%的被調查企業認為,改革后辦理許可證便利化程度較高。
2022年底前全面實現涉企證照電子化
國務院辦公廳 *** 職能轉變辦公室、國務院審改辦協調局負責人趙龍飛介紹稱,相比改革,本輪深化“證照分離”改革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之一,在全國范圍內實施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全覆蓋清單管理。此次改革將全覆蓋清單管理推向全國,具體事項實施分級管理。確保依法設定的所有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全部納入清單管理,清單之外“非禁即入”,企業可以自主開展經營活動。此做法有利于進一步明晰 *** 與企業的權責關系,落實企業經營自 *** ,對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具有重要意義。
第二,以更大的力度實施照后減證和簡化審批。此次深化改革是歷次改革以來力度更大的一次,即全國直接取消的審批事項達68項,審批改為備案15項,實行告知承諾37項,對優化審批服務的事項也逐一確定了下放權限、精簡材料、壓減時限等一些實實在在的改革舉措。在這個基礎上,在自貿區又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增加試點取消審批14項,審批改為備案15項,實行告知承諾40項。這些改革舉措將在外資外貿、農業、工程建設、制造業、交通物流、中介服務等行業和領域進一步簡化優化審批,減輕企業負擔。同時,文件還明確各地可以在權限范圍內采取更大力度的改革舉措。
第三,進一步加強了改革系統集成和系統配套。此次改革進一步梳理規范了企業經營范圍的登記管理,對一般經營范圍企業領照即可開展經營,對于經營范圍內有需要辦理許可類的事項,登記機關將在企業領照的時候明確告知,為企業辦證提供指引。同時,及時將企業登記信息推送到行業主管部門,及時納入監管。此外,還部署了全面推動企業證和照的電子化,依托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加強電子證照的歸集、共享和應用。今后凡是通過電子證照可以獲取的信息,一律不再要求企業重復提供。
其中,電子證照歸集運用具體包括:制定完善電子證照有關標準、規范和樣式,2022年底前全面實現涉企證照電子化,并及時將電子證照歸集至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等有關平臺;二是在政務服務、商業活動等場景普遍推廣企業“電子亮照亮證”,方便企業隨時隨地使用;三是要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實時更新、權威可靠的企業電子證照庫,實現通過企業名稱就可以方便查詢到名下所有的電子證照。
第四,把創新和加強監管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此次改革部署嚴格落實“放管結合、并重”的要求,文件中對每一項涉企經營許可事項都明確了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的具體措施,并且要求各地區和有關主管部門根據改革方式,健全監管規則,結合行業特點完善監管 *** ,明確具體事項的監管責任主體,確保放得開、接得住、管得好。同時還要求登記機關與行業主管部門協同配合,加強信息互通共享,及時掌握新設企業的情況,動態調整監管范圍,防止出現監管真空。
證照分離改革是什么意思
一、證照分離是什么意思
證照分離指工商部門頒發的營業執照和各相關行業主管部門頒發的經營許可證審批的改革。2015年12月1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上海市開展證照分離改革試點總體方案》,決定在上海浦東新區率先開展“證照分離”改革試點。
二、武漢啟動證照分離試點
12月2日開始“證照分離”將在武漢正式試點,對所有涉企經營許可事項按照直接取消審批、審批改為備案、實行告知承諾、優化審批服務等四種方式分類推進改革。
出了武漢以外,湖北省境內,以及上海、廣東、天津、福建、遼寧、浙江、河南、重慶、四川、陜西、海南、山東、江蘇、廣西、河北、云南、黑龍江等省份也會實行“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試點。
三、證照分離改革具體內容
一是取消審批。
對市場競爭機制能夠有效調節,行業組織或中介機構能夠有效實現行業自律管理的事項,取消行政審批,實行行業自律管理,允許企業直接開展相關經營活動。包括設立舊機動車鑒定評估機構審批、設立可錄光盤生產企業審批等。
二是取消審批,改為備案。
為及時準確地獲得相關信息,更好地開展行業引導、產業政策制訂和維護公共利益,對許可事項實行備案管理。包括加工貿易合同審批等。
三是簡化審批,實行告知承諾制。
對于暫時不能取消審批,但通過事中事后監管能夠糾正不符合審批條件的行為,并且不會產生嚴重后果的行政許可事項,實行告知承諾制。對實行告知承諾的許可事項,由行政審批機關制作告知承諾書,并向申請人提供示范文本,一次性告知企業審批條件和需要提交的材料,企業承諾符合審批條件并提交有關材料,即可當場辦理相關許可事項。包括機動車維修經營許可、音像制作單位變更名稱或兼并和分立審批等。
四是提高審批的透明度和可預期性。
對暫時不能取消審批,也不適合采取告知承諾制的許可事項,簡化辦事流程,公開辦事程序,推進標準化管理和網上辦理,明確審批標準和辦理時限,以更大程度減少審批的自由裁量權,實現辦理過程公開透明,辦理結果有明確預期。包括會計師事務所及其分支機構設立、融資性擔保機構設立、旅行社業務經營許可等。
五是對涉及公共安全等特定活動,加強市場準入管理。
對于涉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態環境保護以及直接關系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等特定活動審批事項,按照國際通行規則,加強風險控制,強化市場準入管理。包括食品生產許可、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經營性互聯網文化單位設立等。
什么叫證照分離
證照分離指工商部門頒發的營業執照和各相關行業主管部門頒發的經營許可證審批的改革。2015年12月1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上海市開展證照分離改革試點總體方案》,決定在上海浦東新區率先開展“證照分離”改革試點。
2018年2月,國家工商總局表示,將全面推開“證照分離”改革,推動“照后減證”,大幅減少行政審批,著力解決“準入不準營”問題。 10月10日,《關于在全國推開“證照分離”改革的通知》發布。12月1日起,在全國自貿試驗區開展“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試點,推動523項中央層面設定的涉企經營許可事項的照后減證和簡化審批。
發展過程
2014年啟動的商事制度改革將企業注冊實繳制改為認繳制,企業只需承諾注冊資本,留出認繳期,不需要即時繳納全部資金。當時,這被稱為“0元辦公司”,極大地降低了企業進入市場的資金負擔。
2015年12月1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上海市開展證照分離改革試點總體方案》,決定在上海浦東新區率先開展“證照分離”改革試點。上海市 *** 新聞辦今天舉行發布會,介紹“證照分離”改革試點有關情況。
什么叫做證照分離
法律分析:證照分離指工商部門頒發的營業執照和各相關行業主管部門頒發的經營許可證審批的改革。證照分離就是將企業經營所需要的營業執照和能分離的許可類證相分離,即主體資格登記與經營資格登記相分離的一種登記制度。推行證照分離,可解決“準入不準營”等突出問題。 “證照”是企業進入市場的兩把“鑰匙”。所謂“照”,指的是工商部門頒發的營業執照,而”證”,指的是各相關行業主管部門頒發的經營許可證。原先要開辦一家公司,首先要取得主管部門的經營許可證,才能到工商部門申辦營業執照。實行證照分離后,只要到工商部門領取一個營業執照,就可以從事一般性的生產經營活動,如果從事需要許可的生產經營活動,再到相關審批部門辦理許可手續。 “證照分離”改革的最后目標,就是讓 *** 和市場各歸其位,少審批,更不得以批代管,要多用大數據、信息化手段,通過精準監管,切實提升監管效能。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七條 依法設立的公司,由公司登記機關發給公司營業執照。公司營業執照簽發日期為公司成立日期。公司營業執照應當載明公司的名稱、住所、注冊資本、經營范圍、法定代表人姓名等事項。公司營業執照記載的事項發生變更的,公司應當依法辦理變更登記,由公司登記機關換發營業執照。
新的資質標準什么可以下來?具體要更改那些變化?
資質改革內容
進一步加大放權力度,除綜合資質外,全部下放至省級及以下有關主管部門審批(公路、鐵路、水運、民航、水利,通信等資質審批權限由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根據實際情況決定)
施工資質。將施工總承包企業特級資質改為施工綜合資質,可承擔各行業、各等級施工業務;保留12類施工總承包資質;將36類專業承包資質整合為14類;將勞務企業資質改為專業作業資質,由審批制改為備案制。綜合資質只設甲級,施工總承包資質等級壓減為甲、乙兩級,專業承包資質和專業作業資質不分等級。改革后,施工企業資質類別和等級由138個壓減為40個,壓減71%。
工程勘察資質。保留綜合資質:將4類專業資質及勘察勞務資質整合為巖土工程、工程測量、勘探測試等3類專業資質。綜合資質只設甲級,專業資質等級壓減為甲。乙兩級。改革后,工程勘察資質類別和等級由26個壓減為7個,壓減73%。
工程設計資質。保留綜合資質;將21類行業資質整合為15類行業資質;將155類專業資質整合為13類專業資質;將8類專項資質改為6類通用專業資質,并取消環境工程專項資質的5個專項類別,整合為環境工程專業資質;保留3類事務所資質。綜合資質、事務所資質只設甲級,行業資質,專業資質等級壓減為甲。乙兩級。改革后,工程設計資質類別和等級由395個壓減為72個,壓減82%。
工程監理資質。保留綜合資質,可承擔各類工程監理業務,規模不受限制;取消專業資質中的水利水電工程、公路工程、港口與航道工程、農林工程資質,保留其余10類專業資質,取消事務所資質。綜合資盾只設甲級。專業資質等級壓減為甲、乙兩級。改革后,工程監理資質類別和等級由34個壓減為21個,壓減38%。
造價甲乙丙資質取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