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各位分享攝影測量與遙感概論試題的知識,其中也會對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題庫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目錄一覽:
- 1、攝影測量基礎知識
- 2、測繪專業(yè)英語中國礦業(yè)大學?
- 3、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發(fā)展論文
- 4、南京大學遙感考研專業(yè)課考什么南京大學遙感考研專業(yè)課考什么
- 5、基礎篇—測繪航空攝影、攝影測量與遙感
攝影測量基礎知識
(一)地面攝影測量
1.地面攝影測量定義
利用地面攝影的像片對所攝目標物進行的攝影測量,是指利用安置在地面上基線兩端點處的攝影機向目標拍攝立體像對,對所攝目標進行測繪的技術??捎糜陔U阻高山區(qū)、小范圍山區(qū)和丘陵地區(qū)測圖,還可用于地質、冶金、采礦、水利和鐵道等方面的勘察。
2.地面攝影測量分類
![](/zb_users/plugin/erx_Weixin/img/zzcm1.jpg)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地面攝影測量分為外業(yè)工作和內業(yè)工作。
外業(yè)工作包括攝影和測量。攝影是在基線兩端點,用攝影經緯儀或其他攝影機按一定方式分別攝影,以獲取目標的立體像對。測量工作,先選攝影基線,后用普通測量 *** 測定基線長度、基線端點和檢查點的坐標和高程,為內業(yè)像片處理提供起始數據。
內業(yè)成圖 *** 分為圖解法、模擬法和解析法。圖解法是根據立體坐標量測儀量測出像點坐標和左右視差值,按相似三角形關系設計一種圖板,用圖解法求出地面點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模擬法是利用地面立體測圖儀進行測圖的 *** 。解析法是按一定的數學公式求出地面點在其地面輔助坐標系中的空間坐標,再轉換為地面坐標。解析法適應性強,精度高,是常用的 *** 。
(二)航空攝影測量
航空攝影測量指的是在飛機上用航攝儀器對地面連續(xù)攝取像片,結合地面控制點測量、調繪和立體測繪等步驟,繪制出地形圖的作業(yè)。
1.航攝像片與地圖的區(qū)別
航攝像片是地面景物的中心投影構象,而地圖則是地面景物的正射投影,這是兩種不同性質的投影。只有當地面嚴格水平且像片也嚴格水平時,上述兩種投影結果才等效。
地圖是地表面根據一定的比例按正射投影位置來描繪的,其平面位置是正確的。當航攝像片有傾角或地面有高差時,所攝得的像片與上述理想情況會有差異。這種差異表現為像點位移,它包括因像片傾斜引起的像點位移和因地形起伏引起的像點位移,后者又稱為投影差。航攝像片上所存在的傾斜位移與投影差決定了其不能直接作為地圖使用。
2.像片傾斜引起的像點位移
一般情況下,航空攝影所獲取的像片是傾斜的,此時,即使地面嚴格水平,航攝像片上的目標物體也會因為像片傾斜而產生變形或像點位移。這種位移的結果使得像片上的幾何圖形與地面上的幾何圖形產生變形,而且像片上影像比例尺處處不等。正是由于存在這種差異,使得中心投影的航攝像片不具備正射投影的地圖功能。攝影測量中對這種因像片傾斜引起的像點位移可用像片糾正的 *** 予以改正。
3.航空攝影測量的優(yōu)點
1)航攝像片充分客觀地記載了地物地貌在攝影時瞬間的狀態(tài)。因而具有信息量大、形態(tài)逼真、精度較均勻的特點。
2)航測很大一部分工作將由室外移至室內。因此,節(jié)約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還減少了天氣季節(jié)的影響。
3)航測成圖具有成圖快、精度好、成本低和工效高的特點。
4.航空攝影測量外業(yè)、內業(yè)工作內容
航空攝影測量需要進行外業(yè)和內業(yè)兩方面的工作。
航測外業(yè)是為航測內業(yè)提供控制測量成果和調繪像片,包括以下工作:①像片控制點聯測。像片控制點一般是航攝前在地面上布設的標志點,也可選用像片上的明顯地物點(如道路交叉點等),用普通測量 *** 測定其平面坐標和高程。②像片調繪。是圖像判讀、調查和繪注等工作的總稱。在像片上通過判讀,用規(guī)定的地形圖符號繪注地物、地貌等要素;測繪沒有影像的和新增的重要地物;注記通過調查所得的地名等。外業(yè)調繪中的主要調繪目標有獨立地物調繪,居民地調繪,道路及其附屬設施調繪,管線、垣柵和境界的調繪,水系、地貌、土質和植被的調繪,地理名稱的調查和注記等。
航測內業(yè)工作包括:①測圖控制點的加密。以前對于平坦地區(qū)一般采用輻射三角測量法,對于丘陵地和山地則采用立體測圖儀建立單航線模擬的空中三角網,進行控制點的加密工作。②用各種光學機械儀器及計算機測制地形原圖。
(三)航天攝影測量
航天攝影測量利用航天攝影資料所進行的攝影測量。
1972年美國成功發(fā)射了之一顆地球資源衛(wèi)星(后改為陸地衛(wèi)星),標志著航天攝影測量時代的開始。之后美國發(fā)射了陸地衛(wèi)星1~5號,法國于1985年成功發(fā)射了SPOT衛(wèi)星1號,我國也成功發(fā)射了測地衛(wèi)星。
衛(wèi)星影像(遙感影像)在測繪中主要被用來測繪地形圖、制作正射影像圖或各種專題圖。這里簡要列出衛(wèi)星影像分辨率與成圖比例尺的關系,以及幾種常見衛(wèi)星及其傳感器。
1.衛(wèi)星影像分辨率與成圖比例尺的關系
各種衛(wèi)星與影像圖比例尺之間的關系如表1-10所示。
表1-10 衛(wèi)星分辨率與成圖比例尺
2.常用衛(wèi)星簡介
(1)Landsat衛(wèi)星系列
Landsat衛(wèi)星系列屬于太陽同步極軌衛(wèi)星,其運行軌道高度和傾角分別為750km 和98.2°,重訪周期為16日。自1972年發(fā)射之一顆Landsat衛(wèi)星后,美國NASA共發(fā)射了7顆Landsat系列衛(wèi)星,已連續(xù)觀測地球35年。最后一顆Landsat-7衛(wèi)星也于1999年4月15日發(fā)射成功。
(2)SPOT衛(wèi)星系列
法國SPOT衛(wèi)星系列屬于太陽同步準回歸軌道,其運行軌道高度和傾角分別為830km和98.7°,重訪周期為26日,但由于采用傾斜觀測,所以,實際上可以對同一地區(qū)用4~5天的間隔進行觀測。它搭載兩臺高分辨率遙感器HRV,具有通過側視進行立體觀測等優(yōu)點。1986~1998年法國相繼發(fā)射了1~4號星。2002年5月發(fā)射的SPOT-5號星分辨率達到了2.5m,在數據壓縮、存儲和傳輸等一系列方面都有了顯著的提高。
(3)新型高分辨率遙感衛(wèi)星及傳感器
目前常的新型高分辨率遙感衛(wèi)星有:IKONOSⅡ、Quick Bird、SPOT-5、P5、ALOS、WorldView-1、GeoEye-1等,其傳感器主要參數見表1-11。
表1-11 新型高分辨率遙感衛(wèi)星及傳感器
(4)國產衛(wèi)星系統(tǒng)
目前我國主要遙感衛(wèi)星有:CBERS-02 B中巴地球資源衛(wèi)星、資源二號衛(wèi)星、遙感二號衛(wèi)星、“北京一號”小衛(wèi)星、環(huán)境1號HJ1-B星、遙感一號衛(wèi)星、遙感三號衛(wèi)星、環(huán)境一號HJ1-A星等。
測繪專業(yè)英語中國礦業(yè)大學?
1. 請問中國礦業(yè)大學(徐州)的英語專業(yè)怎么樣
一般般。沒有什么名氣、
2. 中國礦業(yè)大學英語專業(yè)研究生比較文學方向考試科目和參考書
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1年碩士研究生初試參考書目
科目代碼共 考試科目48號 參考書濟 出版社112室 作者kaoyangj
242、243、244、245:英語語言文學和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yè)第二外國語科目,水平考試,無參考書 *** 督察
601021- 高等數學院 《高等數學》(第五版)(上、下冊)3362 3039 高等教育出版社課 同濟大學應用數學系主編院
602業(yè) 數學分析業(yè) 《數學分析》(上、下)共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3月第2版同濟 華東師范大學數學系編寫021-
603kaoyangj 基礎化學彰武 《基礎化學》33623 037 科學出版社,2006年6月輔導 李保山主編021-
611 基礎英語 水平考試,無參考書
612 政治學原理 《政治學原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王惠巖主編
613 科學技術史 《科學技術史》第二版 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2月 王玉倉
615 物理化學 《物理化學》 天津大學出版社,2004第二版 肖衍繁、李文斌
616 普通物理(理) 《普通物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 程守株、姜之永
617 政治學基本理論 《政治學原理》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1世紀公共管理學教材, 2006版 景躍進,張小勁
618 民商法 《民法》(第三版)
《商法》(第三版) 北京大學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魏振瀛
范健
619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理論 《 *** 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修訂
本書編寫組
620 中外建筑史 《中國建筑史》(第五版)
《外國建筑史(19世紀末以前)》(第三版)
《外國近現代建筑史》(第二版) 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潘谷西
陳志華著
羅小未主編
621 設計學概論 《設計學概論》
《藝術設計概論》 湖南科技出版社
湖北美術出版社 尹定邦著
李硯祖著
622 城市規(guī)劃原理 《城市規(guī)劃原理》(第三版)
《城市規(guī)劃原理》,全國注冊城市規(guī)劃師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指定參考用書 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李德華主編
本書編委會
623 中外美術史 《中外美術簡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央美院中外美術教研室主編
801 專業(yè)英語 《英國文學簡史》(修訂版)
《美國文學簡史》(第二版)
《語言學教程》英文版 第三版 河南人民出版社
南開大學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劉炳善著
常耀信編
胡壯麟編
802 高等代數 《高等代數》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編寫
803 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 科學出版社之一版 曾謹言
804 電動力學 《電動力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之一版 郭碩鴻
805 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第2版 陳萬柏、張耀燦主編
806 科學技術哲學 《科技哲學導論》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版 劉大椿著
807 材料力學 《材料力學》Ⅰ、Ⅱ(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 孫訓芳等編
808 巖石學 《巖石學簡明教程》 地質出版社,1995 衛(wèi)管一、張長俊
809 普通物理(工) 《普通物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 程守株、姜之永
810 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 《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版 李景治主編
811 通信原理 《通信原理》(第6版) 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06-09 樊昌信、曹麗娜
812 電路 《電路》 人民教育出版社 邱關源編
813 數字電路 《數字電子技術基礎》 清華大學出版社 閻石編
814 無機化學 《無機化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連理工大學
815 有機化學 《有機化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 徐壽昌編編著
816 選礦原理 《選礦學》(2001年之一版) 中國礦業(yè)大學出版社 謝廣元主編
817 物理化學基礎 《物理化學》 天津大學出版社,2004第二版 肖衍繁、李文斌
818 環(huán)境學 《環(huán)境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 左玉輝編
819 GIS基礎 《地理信息系統(tǒng)實習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張超主編
820 水文地質學 《水文地質學基礎》 地質出版社 王大純
821 土力學 《土力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之一版 趙樹德主編
822 測量學 《測量學教程》 煤炭工業(yè)出版社 崔希民
823 計算機在測量中的應用 《BASIC語言程序設計》或
《C程序設計》 清華大學出版社 譚浩強編
824 地下水動力學 《地下水動力學》 地質出版社 薛禹群等
825 礦山壓力及其控制 《礦山壓力及其控制》 煤炭工業(yè)出版社 錢鳴高
826 計算機語言基礎 《C程序設計》 清華大學出版社 譚浩強編
827 地球科學概論 《地球科學概論》 地質出版社 汪新文、林建平
828 計算機軟件開發(fā)基礎 《計算機軟件技術基礎》 高等教育出版社 麥中凡等
829 安全系統(tǒng)工程 《安全系統(tǒng)工程》 煤炭工業(yè)出版社,2002 張景林、崔國璋
830 礦井安全 《礦井通風與安全》 中國礦大出版社 吳中立主編
831 機械原理 《機械原理》第7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孫恒編
832 控制工程基礎 《自動控制原理》 國防工業(yè)出版社 胡壽松編
833 材料科學基礎 《材料科學基礎》 北京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01.10 徐恒鈞主編
835 管理概論 《企業(yè)管理學》或
《新編企業(yè)管理》(第五版) 中國標準出版社
立信會計出版社 安景文主編
陳文安、穆慶貴編
836 經濟學原理 《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第四版 高鴻業(yè)主編
837 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 《財務會計學》(第四版)和
《管理會計學》(第四版)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戴德明等編
孫茂竹等編
839 模擬電子技術 《模擬電子技術基礎》 清華大學出版社 童詩白
840 實變函數與泛函分析 《實變函數與泛函分析基礎》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年之一版 程其襄等編
841 土地管理學 《土地管理總論》 中國農業(yè)出版社 陸紅生
842 建設項目管理基礎 《工程項目管理》 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成虎
843 經濟法與國際經濟法 《經濟法學》(第五版)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12月版 楊紫炫、徐杰主編
《國際經濟法》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版 陳安主編
844 行政管理學 《公共行政學》(第3版) 北京大學出版社,最新版 張國慶著
845 地球物理勘探 《地震勘探原理和 *** 》 地質出版社 何樵登編
846 環(huán)境化學 《環(huán)境化學》 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4月 王曉蓉主編
847 環(huán)境工程學 《環(huán)境工程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第二版 蔣展鵬主編
848 電工與電子技術 《電工學》(第六版)上、下冊 高等教育出版社 秦曾煌主編
849 結構力學 《結構力學教程》,第五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龍馭球主編
850 熱力學 《熱力學》,第5版 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張熙民編
511 中國畫創(chuàng)作 無參考書
512 油畫創(chuàng)作 無參考書
513 色彩組合設計 無參考書
514 建筑設計 無參考書
515 城市規(guī)劃設計 無參考書
不要著急,更好的總會在最不經意的時候出現。
3. 請問河海大學跟中國礦業(yè)大學英語專業(yè)考研哪個容易一些
起到教育:中國礦抄業(yè)大學和襲河海大學都屬于教育部直屬大學,一個985,一個211,綜合實力接近。但就外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而言,中國礦業(yè)大學要好于河海大學。中國礦業(yè)大學具有外國語言文學碩士學位一級學科,而河海大學僅僅具有英語語言文學碩士一個二級學科。這反映了兩所大學在這一學科的實力還是有差異的。至于考取難度,因為河海大學在南京,考取難度可能要大一些。招生人數肯定還是礦大要多一些(二級學科比河大要多)。以上所言,僅供參考。
4. 中國礦業(yè)大學英語專業(yè)怎么樣啊 知道的人請回答,謝謝
作為中國礦業(yè)大學的一名在校生,首先,非常歡迎你報考礦大,其次,礦大是一所理工類為主的大學,礦業(yè)學院、信電學院的專業(yè)比較優(yōu)秀突出,至于英語專業(yè),說實話,并不是品牌專業(yè),但我還是見過許多英語專業(yè)的強人(我是自愧不如哦)
5. 中國礦業(yè)大學以及武漢大學測繪考研問題
武漢大學遙感信息工程學院2006年研究生復試分數線
一、復試分數線的劃定
1、 攝影測量與遙感:總分不低于319分,政治、英語不低于50分,數學(一)不低于85分,專業(yè)基礎課不低于94分;
2、 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tǒng):總分不低于319分,政治、英語不低于49分,數學(一)不低于85分,專業(yè)基礎課不低于90分;
3、 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tǒng):總分不低于326分,政治、英語不低于50分,數學(二)不低于90分,專業(yè)基礎課不低于89分。
二、復試的原則、 ***
復試本著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全面考核考生的專業(yè)知識及綜合能力。
復試分英語聽力測試、英語口語測試、綜合面試、專業(yè)筆試和能力測試五部分,每部分總分100分。
復試成績滿分為500分。初試成績(初試總成績/5*65%)+ 復試成績(專業(yè)筆試*10% +能力測試*10% + 英語聽說測試*8% + 綜合面試*7%)= 每位考生總成績(滿分100分),學院將根據“德智體全面衡量、擇優(yōu)錄取、保證質量、寧缺毋濫”的原則,嚴格按照各專業(yè)分配計劃錄取。
三、復試內容
1、英語聽力(100分),權重:4%。
測試時間:30分鐘。測試 *** :根據錄音播放內容,回答卷面問題。
2、英語口語(100分),權重:4%。
測試時間:10分鐘/每人。測試 *** :根據試題要求回答老師的問題。
3、能力測試:本學科專業(yè)的技能測試(100分),權重:10%。
測試時間:120分鐘。測試 *** :上機進行。
4、綜合面試(重點考察考生理解分析問題能力、專業(yè)背景、治學態(tài)度、動手能力、培養(yǎng)潛力、思想道德及心理素質等)(100分),權重:7%。
測試時間:20分鐘/每人。
5、專業(yè)筆試:(100分),權重:10%。
測試時間:120分鐘。測試內容:從計算機、攝影測量、遙感、GIS、數學等幾方面組成的一套試卷中(共10題)選作4題。
四、復試時間安排
2006年3月24日 14:30~17:00:復試報到及資格審核。
2006年3月25日8:30~10:30、10:50—11:20:專業(yè)筆試、外語聽力。
2006年3月25日14:30~16:30:能力測試。
2006年3月26日8:30~ :綜合面試,英語口語
五、考生復試注意事項
1. 每位考生須持本人身份證、畢業(yè)證書原件(應屆本科畢業(yè)生須持學生證)及復印件和準考證;
2. 大學期間成績單或檔案中成績復印件(加蓋教務部門公章或檔案單位紅章);
3. 復試費:校財務收取;
4. 不按期參加復試者,自動取消復試資格。
6. 中國礦業(yè)大學的英語專業(yè)在全國排名怎樣
非常不咋地,我有個礦大的同事跟我說,她們英語專業(yè)在他們學校的等級是二本,學校是211高校,還不錯??墒悄阆胂氲V業(yè)類的大學,在里面學英語還是比較坑爹的。要想學語言建議去語言類大學或者偏文科大學。至于排名,貌似沒見過。希望可以幫助你。加油!
7. 英語專業(yè)選擇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還是選擇北京雙非語言類大學,哪個就業(yè)更好
從學校的名稱上看,雙非會比較專業(yè)。更適合畢業(yè)后工作。
8. 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英語專業(yè)在北京認可度高嗎
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英語專業(yè)不管在哪里 只要自己有能力都會得到認可的呢
9. 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研究生復試非英語專業(yè)復試英語話題辯論所涉及的話題
你好,你已經考完了嗎?我是14號去面試,也有辯論,能不能傳授點經驗???
10. 英語專業(yè)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英語專業(yè)和北京語言大學北京英語專業(yè)哪個更好就業(yè)
對于你的這個問題來說的,我這應該是英語專業(yè)的中國礦業(yè)大學,這個北京英語專業(yè)這非常不錯的,你可以試一下
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發(fā)展論文
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發(fā)展論文主要通過對攝影技術與遙感技術的發(fā)展進行了研究,并對其在各個方面的運用進行了論述。
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發(fā)展論文【1】
摘要:隨著經濟的不斷發(fā)展,科學的不斷進步,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因其運用范圍廣、作用大而走上了逐漸發(fā)展的道路,并且對國民經濟生活起著重要的影響。
關鍵詞:攝影測量;遙感技術;發(fā)展;應用
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被劃分在地球空間信息科學的范疇內,它在獲取地球表面、環(huán)境等信息時是通過非接觸成像傳感器來實現的,并對其進行分析、記錄、表達以及測量的科學與技術。
3S技術的應用、運用遙感技術以及數字攝影測量是其主要研究方向。
在多個領域內都可以運用遙感技術與攝影測量,比如:自然災害、勘查土木工程、監(jiān)測環(huán)境以及國土資源調查等。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fā)展,運用到遙感技術與攝影測量的領域也在逐漸的增多。
在人類認識宇宙方面,遙感技術與攝影測量為人類提供了新的方式與 *** ,也為人類對地球的認知以及和諧共處提供了新的方向。
遙感技術和攝影測量可以提供比例不同的地形圖以服務于各種工作,并且還能實現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的建立;遙感技術與攝影測量與地圖制圖、大地測量、工程測量以及衛(wèi)星定位等構成了一整套技術系統(tǒng),是測繪行業(yè)的支柱。
一、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的發(fā)展
從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的發(fā)展來看,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在近30年的時間里已經涉及到城市建設、水利、測繪、海洋、農業(yè)、氣象、林業(yè)等各個領域,在我國的經濟發(fā)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攝影測量從20世紀70年代后期從模擬攝影中分離出來,并逐漸步入數字攝影階段,攝影測量正在逐漸的轉變?yōu)閿底只瘻y繪技術體系。
(一)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有利于推動測繪技術的進步
我國的攝影測量從上世紀70年代后期經歷一個系統(tǒng)的轉變。
在經歷了模擬攝影測量以及解析攝影測量階段之后,攝影測量終于步入了數字攝影測量的階段,這也成為我國傳統(tǒng)測繪體系解體,測繪技術新體系興起的標志。
首先,從數字影像的類型來看,當前我國已經建立了數字柵格圖、數字高程模型以及數字正射影像,土地利用與地名數據庫也隨之建立起來,攝影測量與數據庫的多樣性在一定程度上為生產運用提供了可能,從而進一步推動了測繪技術的發(fā)展。
其次,由于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也逐漸被國家所重視,并利用這兩項技術來完成了各種地理比例尺地形圖的繪制。
此外,還推動了諸多具有全國界別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的建立。
比如:比例尺級別為1:50000,1:1000000等的國家級地理信息數據庫;除開國家級的,還有省級、縣級等的地理信息數據庫等。
(二)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有利于提升空間數據的獲取能力
我國獲取空間數據的能力在經過五十年的發(fā)展,有了較大的提升。
對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處理遙感數據平臺進行了研發(fā),從而推動了國產衛(wèi)星遙感影像地面處理系統(tǒng)的建立,并在攝影測量方面積極進行研究和探索,為我國獨立處理信息、獲取觀測體系的建立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首先,從獲取數據的能力方面來看,傳感器在國家863以及973計劃的支持上成功被研制出來,成功發(fā)射了對地觀測的包括通信衛(wèi)星、海洋衛(wèi)星、氣象衛(wèi)星以及資源衛(wèi)星等五十多顆衛(wèi)星,并推動了資源、風云、環(huán)境減災以及海洋四大民用對地觀測衛(wèi)星體系的建立,實現了從太陽和地球同步軌道對地球多傳感器、多平臺的觀測以及對地球表面分辨率不同的雷達和光學圖像的獲取,并將這些獲取的數據用于對海洋現象、大氣成分、自然災害以及水循環(huán)等各個方面的監(jiān)測。
其次,從數據儲備方面來看,數據積累已經成功的覆蓋了全國海域、陸地以及我國周圍國家和地區(qū)的包括一千五百萬平方公里的地球表面數據。
二、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在國民經濟各項領域中的運用
(一)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在應對自然災害中的運用
在發(fā)生自然災害時,為了能夠之一時間了解災情的具體分布,獲取高分辨率災區(qū)遙感影像,可以采用低空無人遙感、航天、航空遙感等方式,對災區(qū)原有的地理信息以及尺度進行整合,推動地理信息服務平臺的建立,將多尺度影像地圖制作出來,及時、有效的提供地理信息以及地圖數據支持,為及時制定出應對自然災害的措施提供了依據。
比如在汶川地震時,在災區(qū)道路交通與通信嚴重受損的情況下,通過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在之一時間獲取了災區(qū)的詳細信息與資料,并利用航空遙感技術和無人機連續(xù)、動態(tài)的實現對災區(qū)的監(jiān)測,并對道路交通以及房屋倒塌等情況進行分析,建立起災區(qū)地理信息綜合服務平臺,將災區(qū)的地理信息數據進行整合,比如水系、居民地以及交通等,為各級抗震救災指揮部門作出正確的決策以及救援人員的搜救工作提供了及時有效的災情信息。
在災區(qū)的救援工作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在氣象中的運用
在氣象方面中,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主要運用在對各種氣象災害的.預報和監(jiān)測兩方面。
在熱帶天氣系統(tǒng)的監(jiān)測方面,氣象衛(wèi)星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對于臺風的預報和監(jiān)測。
在我國的春、夏季中,雷雨、暴雨等作為多發(fā)性的災害性天氣,在監(jiān)測和分析方面,如果運用常規(guī)的氣象觀測資料是非常困難的。
利用具有高空間分辨率和高時間密度特點的衛(wèi)星云圖以及衛(wèi)星產品,可以對對流系統(tǒng)的演變、發(fā)生、移動以及發(fā)展過程進行全方位的監(jiān)測,從而為對流天氣的分析和提前預警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信息。
三、結語
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的應用已經逐漸步入信息化階段。
隨著我國航空航天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如何將各行各業(yè)的發(fā)展與攝影測量和遙感技術相結合從而推動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已經成為未來攝影測量和遙感技術發(fā)展的主要方向。
【參考文獻】
[1]張景雄.地理信息系統(tǒng)與科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108―114
[2]張劍清.潘勵.王樹根.攝影測量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89―93
[3]李德仁.王樹根.周月琴.攝影測量與遙感概論[M].北京:測繪出版社,2008:131―137
[4]喬瑞亭.孫和利.李欣.攝影與空中攝影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178―182
[5]竇超.李兆鈞.淺談攝影測量與遙感的發(fā)展應用[M].青海國土經略,2011(06):29―31
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的新特點及技術【2】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近年來我國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表現出的許多新的特點,分別從航空攝影自動定位技術、近景攝影測量、低空攝影測量、SAR數據處理、多源空間數據挖掘等方面進行了總結與論述。
關鍵詞:電子科技論文發(fā)表,科技論文網,自動定位技術,近景攝影測量,低空攝影測量,SAR數據處理,多源空間數據挖掘
前言:攝影測量與遙感是從攝影影像和其他非接觸傳感器系統(tǒng)獲取所研究物體,主要是地球及其環(huán)境的可靠信息,并對其進行記錄、量測、分析與應用表達的科學和技術。
隨著攝影測量發(fā)展到數字攝影測量階段及多傳感器、多分辨率、多光譜、多時段遙感影像與空間科學、電子科學、地球科學、計算機科學以及其他邊緣學科的交叉滲透、相互融合,攝影測量與遙感已逐漸發(fā)展成為一門新型的地球空間信息科學。
1、航空攝影自動定位技術
近年來,隨著衛(wèi)星導航和傳感器技術的進步,遙感對地目標定位逐步擺脫了地面控制點的束縛,向少控制點甚至是無控制點的方向發(fā)展。
1.1 利用基于載波相位測量的GPS動態(tài)定位技術測定航空影像獲取時刻投影中心的3維坐標,以此為基礎研究了GPS輔助空中三角測量理論和質量控制 *** ,在加密區(qū)四角布設地面控制點的GPS輔助光束法區(qū)域網平差的精度可滿足攝影測量規(guī)范的精度要求,大量減少了航空攝影測量所需的地面控制點。
研究成果已大規(guī)模用于國家基礎測繪,產生了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1.2 開展利用在飛機上裝載IMU和GPS構成的POS系統(tǒng)直接獲取航攝像片6個外方位元素的多傳感器航空遙感集成平臺研究,可實現定點航空攝影和無地面控制的高精度對地目標定位。
研究成果表明,在1:5萬及以下比例尺的4D產品生產中,可直接使用POS系統(tǒng)測得的像片外方位元素進行影像定向,基本無需地面控制點和攝影測量加密,從而改變了航空攝影測量的作業(yè)模式,并使無圖區(qū)、困難地區(qū)的地形測繪和空間信息數據的實時更新成為可能。
2、近景攝影測量技術
近景攝影測量的研究應用領域已涉及空間飛行器制造、航空工業(yè)、船舶工業(yè)、汽車工業(yè)、核能工業(yè)、化學工業(yè)以及醫(yī)學、生物工程、公安刑事偵破、交通事故及其他事故現場處理、古建筑建檔和恢復、大型工程建設監(jiān)測等方面。
2.1 利用數字相機與實時數字近景攝影測量技術相結合建立相應的工業(yè)零件檢測系統(tǒng)。
該類系統(tǒng)使用高重疊度序列圖像作為影像數據源,利用較多同名特征的冗余觀測值成功地進行粗差剔除,根據2維序列圖像導出物體不同部位的3維信息,然后將這些3維信息融為統(tǒng)一的表面模型,實現了高精度3維重建。
2.2 利用數碼相機與全站儀集成形成一個全新的測量系統(tǒng)——攝影全站儀系統(tǒng)。
盡管傳統(tǒng)近景攝影測量近年來得巨大發(fā)展,但必須在被測物體表面或周圍布設一定數量的控制點,攝影測量工作者心中的“無接觸測量“沒有真正實現。
全站儀作為一種高精度測量儀器在工程測量中被廣泛接受,本質上它是一種基于”點“的測量儀器。
將它與基于”面“的攝影測量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全新的測量系統(tǒng)——攝影全站儀系統(tǒng)。
在該系統(tǒng)中,量測數碼相機安裝在全站儀的望遠鏡上,測量時利用全站儀進行導線測量,在每個導線點利用量測數碼相機對被測物體進行攝影。
每張影像對應的方位元素可以由導線測量與全站儀的讀數中獲取。
3、低空攝影測量技術
近年來隨著低空飛行平臺(固定翼模型飛機、飛艇、直升機、有人駕駛小型飛機)及其輔助設備的進一步完善、數碼相機的快速普及和數字攝影測量技術的日趨成熟,由地面通過無線電通訊 *** ,實現起飛、到達指定空域、進行遙感飛行以及返回地面等操作的低空遙感平臺為獲取地面任意角度的清晰影像提供了重要途徑。
3.1 建立基于無人駕駛飛行器的低空數字攝影測量與遙感硬件系統(tǒng)。
硬件平臺包括無人駕駛遙控飛行平臺,差分GPS接收機,姿態(tài)傳感器,高性能數碼相機和視頻攝像機,數據通訊設備,影像監(jiān)視與高速數據采集設備,高性能計算機等等。
需要深入研究無人駕駛飛行平臺的飛行特性,并研制三軸旋轉云臺、差分GPS無線通訊、視頻數據的自動下傳、自動曝光等關鍵技術。
3.2 研究無人駕駛飛行平臺的自動控制策略。
在飛行器上搭載飛控計算機,由差分GPS數據得到飛艇(相機)的精確位置,在此基礎上對較低分辨率的視頻序列影像進行匹配,結合姿態(tài)傳感器的輸出信號實時自動確定飛行器的姿態(tài),從而進行飛行自動控制,并將所有數據同時下傳到地面監(jiān)控計算機。
3.3 研究多基線立體影像中連接點的多影像匹配 *** 與克服影像幾何變形的穩(wěn)健影像匹配 *** 。
3.4 數字表面模型與正射影像的自動獲取及立體測圖。
4、SAN數據處理技術
SAR成像具有全天時、全天候的工作能力,它與可見光紅外相比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
隨著我國SAR傳感器研制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先后研制了不同波段,不同極化方式,空間分辨率達到0.3 In的傳感器,并在SAR立體測繪方面設計了不同軌道和相同軌道的重復觀測,為我國開展SAR技術的相關研究奠定了數據基礎。
4.1 根據不同應用目的的SAR圖像與可見光圖像的融合。
利用SAR和可見光反映地物不同特性的特點,在提取不同土壤性質以及洪水監(jiān)測和災害評估方面采用不同的融合 *** ,取得了一定的理論成果,并完成了國家和部門的科研課題。
4.2 SAR圖像噪聲去除 *** 。
由于SAR的成像特點,造成了SAR圖像的信噪比低,噪聲嚴重。
提出了自適應濾波思想,基于圖斑的去噪 *** 以及噪聲去除 *** 的評價等。
4.3 機載和星載重復軌道的SAR立體測圖技術以及星載的InSAR技術和D—InSAR的突破。
完成了星載InSAR生成DEM及D—InSAR形變檢測的相關軟件開發(fā),利用極化SAR數據提取地物目標,開展極化干涉測量的研究。
5、多源空間數據挖掘技術
多源空間數據挖掘技術主要研究應用數學 *** 和專業(yè)知識從多源對地觀測數據中,提取各種面向應用目的的地學信息。
5.1 從遙感圖像數據中挖掘GIS數據。
在統(tǒng)計模式識別的基礎上,通過神經 *** 、模糊識別和專家系統(tǒng)等技術實現圖像光譜特征自動分類。
5.2 基于紋理分析的分類識別。
包括基于統(tǒng)計法的紋理分析、基于分形法的紋理分析、基于小波變換的紋理分析、基于結構法的紋理分析、基于模型法的紋理分析和空間/頻率域聯合紋理分析等。
5.3 遙感圖像的解譯信息提取。
把計算機自動識別出來的影像,結合GIS數據庫或解譯員的知識,確定其對應的地學屬性。
包括基于GIS數據的圖像信息識別、基于地學知識輔助的圖像信息識別、基于專家知識輔助的圖像信息識別、基于立體觀察的圖像信息識別、基于矢量柵格轉化的信息提取和基于多源數據融合的信息識別等。
攝影測量與遙感的現狀及發(fā)展趨勢【3】
摘 要: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人類社會步入全方位信息時代,各種新興的科學技術迅猛發(fā)展,并廣泛應用于人類生活中去。
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被廣泛應用于我國測繪工作去,本文探討了我國攝影測量與遙感的發(fā)展現狀以及展望了發(fā)展趨勢。
關鍵詞:攝影測量;遙感;現狀
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人類社會步入全方位信息時代,各種新興的科學技術迅猛發(fā)展,并廣泛應用于人類生活中去。
攝影測量經歷了模擬攝影測量、解析攝影測量和數字攝影測量三個階段。
而在這期間,從遙感數據源到遙感數據處理、遙感平臺和遙感器以及遙感的理論基礎探討和實際應用,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
數字地球(digitalearth)的概念是基于信息高速公路的假設和地理空間信息學的高速發(fā)展而產生的,數字地球為攝影測量與遙感學科提供了難得一遇的機會和明確的發(fā)展方向,與此同時,也向攝影測量和遙感技術提出了一些列的挑戰(zhàn)。
而攝影測量和遙感學科是為數字地球提供空間框架圖像數據及從數據圖像中獲得相關信息惟一技術手段
一、國內外攝影測量與遙感的現狀
(一)攝影測量現狀
攝影測量經歷了漫長的發(fā)展過程,隨著計算機技術以及自動控制技術的高數發(fā)展,進入20世紀末期的時候,基于全數字自動測圖軟件的完成,數字攝影測量工作站獲得了迅猛發(fā)展并普遍存在于測量工作中。
進入21世紀后,科學技術的提升幫助攝影測量進入了數字化時代,數字攝影測量學學科與計算機科學有了大面積的知識交叉,攝影測量工具也變?yōu)檩^為經濟的計算機輸入輸出設備,這種革命性的變革,使得數字攝影測量提升到了另一個臺階,數字攝影測量的語義信息提取、影像識別與分析等方面均產生了從質到量的變化。
目前我國各省測繪局均已廣泛應用了數字攝影測量,建立了數字化測繪生產基地,實現了全數字化攝影測量與全球定位系統(tǒng)之間的有機合成,并且應用與測量實際工作中。
(二)遙感技術現狀
目前遙感技術主要應用在日常的天氣、海洋、環(huán)境預報及災害監(jiān)測、土地利用、城市規(guī)劃、荒漠化監(jiān)測、環(huán)境保護等方面,為社會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
尤其要提出的是航天遙感,是利用衛(wèi)星遙感獲取各種信息是目前最有效的 *** 。
在實現數字地球概念,衛(wèi)星遙感技術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數字地球的實際意義就是將地球轉為一個虛擬的球體,以數字形式來表達地球上的不同種類的信息,實現三維式和多分辨形式的地球描述。
數字地球是一個數量龐大的工程,從長遠來看,信息量的更新一集信息的收取都需要衛(wèi)星遙感技術提供可靠的信息源,換句話說,衛(wèi)星遙感是實現數字地球的必要手段,也是其他手段不能夠替代的。
二、攝影測量與遙感的應用與主要技術
(一)攝影測量與遙感在地籍測量中的應用
應用數字攝影測量與遙感模式進行地籍測量前景非常廣闊。
航空航天事業(yè)的飛速發(fā)展,為高分辨率衛(wèi)星遙感影像技術為空間地理信息提供主要的數據元。
主要以激光成像雷達、雙天線SAR系統(tǒng)等三維數字攝影測量系統(tǒng)。
利用衛(wèi)星遙感進行土地資源調查和土地利用動態(tài)監(jiān)測,為快速及時的變更地籍測量做好參照,同時還能順利的完成地籍線畫圖的測繪,還可以得到正射影像地籍圖、三維立體數字地籍圖等附屬產品。
數字攝影測量主要以大比例尺航空像片為數據采集對象,利用該技術在航片上采集地籍數據,實行空三加密。
數字攝影測量與模式得到的地籍圖信息豐富,實時性強;大部分工作均在室內完成,降低勞動強度與人工成本,還能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是一種非常實用的地籍測量模式。
(二)攝影測量在三維模型表面重建的應用
三維物體的重建技術可廣泛應用于古建筑重建和文物保護、醫(yī)學重建、工業(yè)量測、人臉重建、人體重建及程勘察等方面,這種技術主要通過手持量測數碼相機進行操作,得到一組具有短基線和多度重疊的圖片,通過立體匹配獲取可靠的模型點數據。
基于短基線多影像數字攝影測量的快速三維重建技術能夠解決靜靜攝影測量中不能同時兼顧變形早點近景和遠景的問題,在操作過程中采用量測數碼相機以及手持拍攝方式,使得這種技術簡單快速,并且具有高度自動化的有點。
(三)遙感自動定位技術的應用
遙感自動定位技術能夠確定影響目標的實際位置,并且準確的解譯影響屬性,在GPS空中三角測量的基礎上,利用慣性導航系統(tǒng),形成航空影響傳感器,實現高精度的定點攝影成像。
在衛(wèi)星遙感條件下,精度甚至可以達到米級。
遙感自動定位技術的應用,有助于實現實時測圖和實時數據更新的作業(yè)流程,能夠大量減少野外像控測量的工作量。
三、攝影測量與遙感發(fā)展展望
目前,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在數據獲取與處理、信息服務和數據分析方面都有了新的進展,數據獲取裝備發(fā)展迅猛,數據處理系統(tǒng)自動化程度相應的提高,航空攝影測量軟件實現模塊化和標準化,實現了內外一體化的航空攝影測量 *** ,遙感影像信息管理能力增強。
除此之外,還可以看到測繪領域的全球化進程日益加劇。
四、結語
雖然現在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相對發(fā)展迅速,并且已經廣泛應用與測繪工作中,逐步實現數字化與智能化。
在我國目前,攝影測量與遙感裝備存在產品種類單一、生產效率低等實際生產問題,這是與飛速發(fā)展的信息產業(yè)背道而馳的,達不到國際水平。
需要國家發(fā)展測繪儀器制造業(yè)和專業(yè)軟件開發(fā)能力,跨學科展開合作,集中優(yōu)勢力量,通過 *** 出臺政策來引導市場發(fā)展,我國想要在攝影測量與遙感上取得更大的飛躍,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文獻:
[1]李德仁等.地球空間信息學與數字地球[C].空間數據基礎設施與數字地球論文集,1999.
[2]劉經南.激光掃描測高技術的發(fā)展與現狀[M].武漢大學學報,2003(2):132-137.
[3]鄭立中,陳秀萬.中國衛(wèi)星遙感與定位技術應用的現狀和發(fā)展[A].中國遙感奮進創(chuàng)新二十年學術論丈集[C].北京:氣象出版社,2001.
南京大學遙感考研專業(yè)課考什么南京大學遙感考研專業(yè)課考什么
不會自己去研究生官網上看么?
專業(yè)代碼 081602 專業(yè)名稱 攝影測量與遙感 招生人數
研究方向 01遙感原理、 *** 與應用02數字攝影測量03數字圖像處理與建模
考試科目 ①101政治②201英語一③301數學一④857遙感概論 復試:筆試:C語言(筆試與上機考試);面試:英語口語與聽力加專業(yè)綜合
參考書目 《遙感導論》梅安新等編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復試參考書:《C語言程序設計》(第三版),譚浩強主編,清華大學出版社。
備 注 不接受單獨考試。全院學術型研究生招生規(guī)模共計79名。
基礎篇—測繪航空攝影、攝影測量與遙感
按照現行測繪資質標準分類,第二、三項就是測繪航空攝影(專業(yè)子項分為:一般航攝、無人飛行器航攝、傾斜航攝)、攝影測量與遙感(專業(yè)子項分為:攝影測量與遙感外業(yè)、攝影測量與遙感內業(yè)、攝影測量與遙感監(jiān)理)
測繪航空攝影是指在航空器(飛機、直升機、飛艇、氣球等)上安裝航空攝影儀,從空中對地球表面進性的攝影,其目的是我了獲取指定范圍內、一定比例重疊度的航空影像。
攝影測量是利用光學或數碼攝影機攝影得到的影像,研究和確定被攝物體的形狀、大小、位置、性質和相互關系的一 門科學和技術。 攝影測量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影像獲取瞬間像點與對應物點之間所存在的幾何關系。
(1)按研究對象分為:地形攝影測量和非地形攝影測量(近景攝影測量);
(2)按攝站位置分為:航天攝影測量,航空攝影測量,地面攝影測量。
遙感泛指通過非接觸傳感器遙測物體的幾何與物理特性的技術。簡單的理解即遙遠的感知, 主要是回答觀測目標是什么(定性),分布在何處(定位),有多少(定量)的問題。
測繪航空攝影作為一種測繪手段,其主要關注的焦點是地物的幾何位置關系,主要 *** 即攝影測量(還包括機載激光掃描、機載側視雷達等手段),而攝影測量作為測繪航空攝影的一種數據獲取方式
遙感技術為攝影測量提供了多種數據來源,從而擴大了攝影測量的應用領域;攝影測量成熟的理論與 *** 對遙感技術的發(fā)展起推動作用。
航空攝影儀主要分為膠片航攝儀和數字航攝儀兩種,目前已數字航攝儀應用較為廣泛,幾種常見的數字航攝儀見下表:
數字影像的分辨率:影像分辨率是決定影像對 地物識別能力和成圖精度的重要指標。 對于數字航空影像或航天遙感影像而言,影像分辨率通常是指地面分辨率
一般以一個像素所代表地面的大小來表示,即地面采樣間隔(GSD), 單位為米/像素。 值得注意的是影像分辨率并不代表能從影像上識別地面物體的最小尺寸。
衛(wèi)片與航片的區(qū)別:衛(wèi)片:幅寬大、畸變小、成本小、更新快,分辨率低。
衛(wèi)片解譯工作:即獲取遙感圖像三方面的信息:目標地物的大小、形狀及空間分布特點、目標地物的變化動態(tài)特點。
兩種途徑,一是目視解譯,二是計算機的數字圖像處理。
下一篇起底商業(yè)遙感衛(wèi)星數據
關于攝影測量與遙感概論試題和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題庫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