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各位分享攝影測量與遙感概論題的知識,其中也會對攝影測量與遙感期末考試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目錄一覽:
- 1、遙感方面的問題
- 2、千分相送,請問中科院遙感與應用所09年考研專業課科目
- 3、求北大遙感所攝影測量與遙感專業,本科課程
- 4、航空攝影測量和遙感之間什么關系?有誰幫我整明白?感謝
- 5、攝影測量的三個發展階段及各自特點是什么?
- 6、想考武漢大學攝影測量與遙感的研究生,請問要看哪些書,
遙感方面的問題
[編輯本段]遙感(RS)簡介
遙感是以航空攝影技術為基礎,在20世紀60年代初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技術。開始為航空遙感,自1972年美國發射了之一顆陸地衛星后,這就標志著航天遙感時代的開始。經過幾十年的迅速發展,目前遙感技術已廣泛應用于資源環境、水文、氣象,地質地理等領域,成為一門實用的,先進的空間探測技術。
遙感是利用遙感器從空中來探測地面物體性質的,它根據不同物體對波譜產生不同響應的原理,識別地面上各類地物,具有遙遠感知事物的意思。也就是利用地面上空的飛機、飛船、衛星等飛行物上的遙感器收集地面數據資料,并從中獲取信息,經記錄、傳送、分析和判讀來識別地物。
[編輯本段](一)遙感技術主要特點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1.可獲取大范圍數據資料。遙感用航攝飛機飛行高度為10km左右,陸地衛星的衛星軌道高度達910km左右,從而,可及時獲取大范圍的信息。例如,一張陸地衛星圖像,其覆蓋面積可達3萬多km2。這種展示宏觀景象的圖像,對地球資源和環境分析極為重要。
2.獲取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由于衛星圍繞地球運轉,從而能及時獲取所經地區的各種自然現象的最新資料,以便更新原有資料,或根據新舊資料變化進行動態監測,這是人工實地測量和航空攝影測量無法比擬的。例如,陸地衛星4、5,每16天可覆蓋地球一遍,NOAA氣象衛星每天能收到兩次圖像。Meteosat每30分鐘獲得同一地區的圖像。
3.獲取信息受條件限制少。在地球上有很多地方,自然條件極為惡劣,人類難以到達,如沙漠、沼澤、高山峻嶺等。采用不受地面條件限制的遙感技術,特別是航天遙感可方便及時地獲取各種寶貴資料。
4.獲取信息的手段多,信息量大。根據不同的任務,遙感技術可選用不同波段和遙感儀器來獲取信息。例如可采用可見光探測物體,也可采用紫外線,紅外線和微波探測物體。利用不同波段對物體不同的穿透性,還可獲取地物內部信息。例如,地面深層、水的下層,冰層下的水體,沙漠下面的地物特性等,微波波段還可以全天候的工作。
遙感技術所獲取信息量極大,其處理手段是人力難以勝任的。例如Landsat衛星的TM圖像,一幅覆蓋185km×185km地面面積,象元空間分辨率為30m,象元光譜分辨率為28位的圖,其數據量約為6000×6000=36Mb。若將6個波段全部送入計算機,其數據量為:
36Mb×6=216Mb
為了提高對這樣龐大數據的處理速度,遙感數字圖像技術隨之得以迅速發展。
目前,遙感技術已廣泛應用于農業、林業、地質、海洋、氣象、水文、軍事、環保等領域。在未來的十年中,預計遙感技術將步入一個能快速,及時提供多種對地觀測數據的新階段。遙感圖像的空間分辨率,光譜分辨率和時間分辨率都會有極大的提高。其應用領域隨著空間技術發展,尤其是地理信息系統和全球定位系統技術的發展及相互滲透,將會越來越廣泛。
遙感(Remote Sensing),從廣義上說是泛指從遠處探測、感知物體或事物的技術。即不直接接觸物體本身,從遠處通過儀器(傳感器)探測和接收來自目標物體的信息(如電場、磁場、電磁波、地震波等信息),經過信息的傳輸及其處理分析,識別物體的屬性及其分布等特征的技術。
通常遙感是指空對地的遙感,即從遠離地面的不同工作平臺上(如高塔、氣球、飛機、火箭、人造地球衛星、宇宙飛船、航天飛機等)通過傳感器,對地球表面的電磁波(輻射)信息進行探測,并經信息的傳輸、處理和判讀分析,對地球的資源與環境進行探測和監測的綜合性技術。
當前遙感形成了一個從地面到空中,乃至空間,從信息數據收集、處理到判讀分析和應用,對全球進行探測和監測的多層次、多視角、多領域的觀測體系,成為獲取地球資源與環境信息的重要手段。
遙感在地理學中的應用,進一步推動和促進了地理學的研究和發展,使地理學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遙感信息應用是遙感的最終目的。遙感應用則應根據專業目標的需要,選擇適宜的遙感信息及其工作 *** 進行,以取得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遙感技術系統是個完整的統一體。它是建筑在空間技術、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以及生物學、地學等現代科學技術的基礎上的,是完成遙感過程的有力技術保證。
[編輯本段](二)遙感的原理與實踐
--以上海市第三輪航空遙感調查為例
在人類即將告別20世紀,并邁步跨入21世紀之際,上海市人民 *** 要求: 對20世紀末的上海城市發展狀況,作一次全面的航空遙感調查,這是繼1988年和1994年前兩輪航空遙感調查之后的上海市第三輪航空遙感調查。本次航空遙感調查的目的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將20世紀末的上海城市發展狀況,以數字化的形式真實、詳細地記錄下來,建立相應的遙感影像資料數據庫,并對這些數據充分加以分析和利用,以便為未來的上海城市發展提供信息服務和決策參考。
(一)基本概念
遙感一詞來源于英語“Remote Sensing”,其直譯為“遙遠的感知”,時間長了人們將它簡譯為遙感。遙感是20世紀6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門對地觀測綜合性技術。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遙感技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遙感技術的應用也日趨廣泛。隨著遙感技術的不斷進步和遙感技術應用的不斷深入,未來的遙感技術將在我國國民經濟建設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關于遙感的科學含義通常有廣義和狹義兩種解釋: 廣義的解釋: 一切與目標物不接觸的遠距離探測。 狹義的解釋: 運用現代光學、電子學探測儀器,不與目標物相接觸,從遠距離把目標物的電磁波特性記錄下來,通過分析、解譯揭示出目標物本身的特征、性質及其變化規律。
(二)系統的組成
遙感是一門對地觀測綜合性技術,它的實現既需要一整套的技術裝備,又需要多種學科的參與和配合,因此實施遙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根據遙感的定義,遙感系統主要由以下四大部分組成:
1、信息源 信息源是遙感需要對其進行探測的目標物。任何目標物都具有反射、吸收、透射及輻射電磁波的特性,當目標物與電磁波發生相互作用時會形成目標物的電磁波特性,這就為遙感探測提供了獲取信息的依據。
2、信息獲取 信息獲取是指運用遙感技術裝備接受、記錄目標物電磁波特性的探測過程。信息獲取所采用的遙感技術裝備主要包括遙感平臺和傳感器。其中遙感平臺是用來搭載傳感器的運載工具,常用的有氣球、飛機和人造衛星等; 傳感器是用來探測目標物電磁波特性的儀器設備,常用的有照相機、掃描儀和成像雷達等。
3、信息處理 信息處理是指運用光學儀器和計算機設備對所獲取的遙感信息進行校正、分析和解譯處理的技術過程。信息處理的作用是通過對遙感信息的校正、分析和解譯處理,掌握或清除遙感原始信息的誤差,梳理、歸納出被探測目標物的影像特征,然后依據特征從遙感信息中識別并提取所需的有用信息。
4、信息應用 信息應用是指專業人員按不同的目的將遙感信息應用于各業務領域的使用過程。信息應用的基本 *** 是將遙感信息作為地理信息系統的數據源,供人們對其進行查詢、統計和分析利用。遙感的應用領域十分廣泛,最主要的應用有: 軍事、地質礦產勘探、自然資源調查、地圖測繪、環境監測以及城市建設和管理等。
(三)遙感原理
振動的傳播稱為波。電磁振動的傳播是電磁波。電磁波的波段按波長由短至長可依次分為: γ-射線、X-射線、紫外線、可見光、紅外線、微波和無線電波。電磁波的波長越短其穿透性越強。遙感探測所使用的電磁波波段是從紫外線、可見光、紅外線到微波的光譜段。 太陽作為電磁輻射源,它所發出的光也是一種電磁波。太陽光從宇宙空間到達地球表面須穿過地球的大氣層。太陽光在穿過大氣層時,會受到大氣層對太陽光的吸收和散射影響,因而使透過大氣層的太陽光能量受到衰減。但是大氣層對太陽光的吸收和散射影響隨太陽光的波長而變化。通常把太陽光透過大氣層時透過率較高的光譜段稱為大氣窗口。大氣窗口的光譜段主要有: 紫外、可見光和近紅外波段。 地面上的任何物體(即目標物),如大氣、土地、水體、植被和人工構筑物等,在溫度高于絕對零度(即0°k=-273.16℃)的條件下,它們都具有反射、吸收、透射及輻射電磁波的特性。當太陽光從宇宙空間經大氣層照射到地球表面時,地面上的物體就會對由太陽光所構成的電磁波產生反射和吸收。由于每一種物體的物理和化學特性以及入射光的波長不同,因此它們對入射光的反射率也不同。各種物體對入射光反射的規律叫做物體的反射光譜。遙感探測正是將? 8幸瞧魎?郵艿降哪勘晡锏牡绱挪ㄐ畔⒂胛鍰宓姆瓷涔餛紫啾冉希?傭?梢遠緣孛嫻奈鍰褰?惺侗鷙頭擲唷U餼褪且8興?捎玫幕?駒?懟?nbsp;
(四)遙感的分類
為了便于專業人員研究和應用遙感技術,人們從不同的角度對遙感作如下分類: 1、按搭載傳感器的遙感平臺分類 根據遙感探測所采用的遙感平臺不同可以將遙感分類為: 地面遙感,即把傳感器設置在地面平臺上,如車載、船載、手提、固定或活動高架平臺等;航空遙感,即把傳感器設置在航空器上,如氣球、航模、飛機及其它航空器等; 航天遙感,即把傳感器設置在航天器上,如人造衛星、宇宙飛船、空間實驗室等。 2、按遙感探測的工作方式分類 根據遙感探測的工作方式不同可以將遙感分類為: 主動式遙感,即由傳感器主動地向被探測的目標物發射一定波長的電磁波,然后接受并記錄從目標物反射回來的電磁波; 被動式遙感,即傳感器不向被探測的目標物發射電磁波,而是直接接受并記錄目標物反射太陽輻射或目標物自身發射的電磁波。 3、按遙感探測的工作波段分類 根據遙感探測的工作波段不同可以將遙感分類為: 紫外遙感,其探測波段在0.3~0.38um之間; 可見光,其探測波段在0.38~0.76um之間; 紅外遙感,其探測波段在0.76~14um之間; 微波遙感,其探測波段在1mm~1m之間; 多光譜遙感,其探測波段在可見光與紅外波段范圍之內,但又將這一?
(五)遙感技術的特點
遙感作為一門對地觀測綜合性技術,它的出現和發展既是人們認識和探索自然界的客觀需要,更有其它技術手段與之無法比擬的特點。遙感技術的特點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探測范圍廣、采集數據快 遙感探測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從空中乃至宇宙空間對大范圍地區進行對地觀測,并從中獲取有價值的遙感數據。這些數據拓展了人們的視覺空間,為宏觀地掌握地面事物的現狀情況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同時也為宏觀地研究自然現象和規律提供了寶貴的之一手資料。這種先進的技術手段與傳統的手工作業相比是不可替代的。 2、能動態反映地面事物的變化 遙感探測能周期性、重復地對同一地區進行對地觀測,這有助于人們通過所獲取的遙感數據,發現并動態地跟蹤地球上許多事物的變化。同時,研究自然界的變化規律。尤其是在監視天氣狀況、自然災害、環境污染甚至軍事目標等方面,遙感的運用就顯得格外重要。 3、獲取的數據具有綜合性 遙感探測所獲取的是同一時段、覆蓋大范圍地區的遙感數據,這些數據綜合地展現了地球上許多自然與人文現象,宏觀地反映了地球上各種事物的形態與分布,真實地體現了地質、地貌、土壤、植被、水文、人工構筑物等地物的特征,全面地揭示了地理事物之間的關聯性。并且這些數據在時間上具有相同的現勢性。
千分相送,請問中科院遙感與應用所09年考研專業課科目
中科院遙感與應用所
二OO九年碩士招生專業目錄
專業:信號與信息處理,代碼:081002
招生人數:9人。具體招生人數以教育部下達招生計劃為準
免推生比例:50%。
復試考試科目:程序設計與算法語言
標注ˇ符號的導師招收碩博連讀生。
研究方向
指導
教師
招生
人數
考 試 科 目
01遙感信息處理
唐娉ˇ
1
①101政治②201英語③301數學(一)
④945信號與系統或946計算機軟件基礎或943數字信號處理
郭子祺
1
趙忠明ˇ
1
02航天遙感信息技術及應用
余濤ˇ
1
①101政治②201英語③301數學(一)
④945信號與系統或946計算機軟件基礎或943數字信號處理
閔祥軍
1
蔣興偉
1
03遠程通訊地學處理
薛勇ˇ
1
①101政治②201英語③301數學(一)
④945信號與系統或946計算機軟件基礎或943數字信號處理
04環境遙感信息處理與應用
尹球ˇ
2
①101政治②201英語③301數學(一)
④945信號與系統或946計算機軟件基礎或943數字信號處理
專業: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代碼:070503
招生人數:37人。具體招生人數以教育部下達招生計劃為準
免推生比例:50%。
復試考試科目:程序設計與算法語言
標注ˇ符號的導師可招收碩博連讀生。
研究方向
指導
教師
招生
人數
考 試 科 目
01定量遙感
李小文ˇ
1
① 101政治②201英語③302數學(二)
④944遙感概論或942地理信息系統概論或941自然地理學
顧行發ˇ
1
宮鵬ˇ
1
柳欽火ˇ
1
陳良富ˇ
1
李紫薇ˇ
2
劉強
1
02微波遙感
邵蕓ˇ
1
①101政治②201英語③302數學(二)
④944遙感概論或942地理信息系統概論或941自然地理學
施建成ˇ
2
03高光譜遙感
童慶禧ˇ
1
①101政治②201英語③302數學(二)
④944遙感概論或942地理信息系統概論或941自然地理學
張立福
1
張霞
1
04生態環境遙感
吳炳方ˇ
1
①101政治②201英語③302數學(二)
④944遙感概論或942地理信息系統概論或941自然地理學
孟慶巖
1
05農業遙感
吳炳方ˇ
1
①101政治②201英語③302數學(二)
④944遙感概論或942地理信息系統概論或941自然地理學
李加洪
1
06資源環境遙感
張增祥ˇ
1
①101政治②201英語③302數學(二)
④944遙感概論或942地理信息系統概論或941自然地理學
燕守勛
1
黃曉霞
1
07全球變化遙感
牛錚ˇ
1
①101政治②201英語③302數學(二)
④944遙感概論或942地理信息系統概論或941自然地理學
09水色遙感
唐軍武
1
①101政治②201英語③302數學(二)
④944遙感概論或942地理信息系統概論或941自然地理學
11地理信息系統
研究與應用
池天河
1
①101政治②201英語③302數學(二)
④944遙感概論或942地理信息系統概論或941自然地理學
王世新
1
喬彥友
1
周藝
1
劉亞嵐
1
王橋
1
黃波
1
12 *** 空間信息系統
楊崇俊ˇ
1
①101政治②201英語③302數學(二)
④946計算機軟件基礎或942地理信息系統概論或941自然地理學
13虛擬地理環境
龔建華ˇ
1
①101政治②201英語③302數學(二)
④944遙感概論或942地理信息系統概論或941自然地理學
15遙感信息處理與分析
駱劍承
1
①101政治②201英語③302數學(二)
④944遙感概論或942地理信息系統概論或941自然地理學
16環境遙感
曹春香
1
①101政治②201英語③302數學(二)
④944遙感概論或942地理信息系統概論或941自然地理學
17攝影測量與遙感
邸凱昌
2
①101政治②201英語③302數學(二)
④944遙感概論或942地理信息系統概論或941
劉少創
1
①101政治②201英語③302數學(二)
④944遙感概論或942地理信息系統概論或941自然地理學
參 考 書 目
1、政治,英語,數學(一),數學(二)采用全國碩士生入學理工科統考試卷。
2、“遙感概論”參考科學出版社趙英時著《遙感應用分析原理與 *** 》。
3、“地理信息系統概論”參考《地理信息系統導論》陳述彭,魯學軍,周成虎,科學出版社。
4、“自然地理學”參考科學出版社劉南威主編《自然地理學》教材。
5、“程序設計與算法語言”參考書目為《C語言程序設計》譚浩強,2000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數據結構》嚴蔚敏,吳偉民 2002年版,清華大學出版社。
6、“信號與系統”試卷內容為連續時間和離散時間信號與系統(包括在輸入輸出描述方式和狀態描述方式下,以及時域、頻域和復頻域)的一整套概念、理論和 *** ,及其在通信、信號處理中的主要應用,以及數字信號處理的基本概念和 *** (DFT,FFT和數字濾波器)。參考書目《信號與系統:理論、 *** 和應用》,徐守時 中國科技大學出版社,修訂版,2003年版;《數字信號處理》3-5章,王世一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7、“計算機軟件基礎”試卷內容為數據結構、操作系統、編譯原理。參考書目《數據結構》嚴蔚敏 清華大學出版社;《編譯原理和技術》 陳意云 高等教育出版社;《計算機操作系統》 湯子瀛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8、“數字信號處理”參考《數字信號處理》丁美玉,高西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參考網址;column=54
中國科學院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
單位代碼:80074 地址:北京市北三環西路45號 郵編:100086 網址:
聯系部門:人事教育處 電話:010-62564659,62558988 傳真:010-62559142
聯系人:何小偉 E-mail:xwhe@rsgs.ac.cn
學科、專業名稱(代碼) 招生 考 試 科 目 (后三科選一)
研 究 方 向 人數
070503 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 12
01 遙感信號與圖像處理 ①101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 ③301數學一
④839地理信息系統 / 843遙感概論 / 865計算機技術基礎
02 光學與紅外遙感 同上
03 雷達遙感 同上
081002 信號與信息處理 23
01 遙感衛星信號處理 ①101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 ③301數學一
④857自動控制理論 / 859信號與系統 / 862計算機軟件基礎
02 遙感衛星數據處理 同上
03 遙感信息處理 同上
注:
1、本目錄招生人數僅供參考,以當年全國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為準。
2、政治理論,英語,數學一由國家統一出題。
3、其他考試科目由中科院研究生院統一命題,其考試大綱和樣題請登錄中科院研究生院招生信息網“碩士招生”欄目(;bid=68)查詢。
考試大綱參考
參考網址 地面站現在還沒有出09年的 過幾天你可以去這個網址查查看
求北大遙感所攝影測量與遙感專業,本科課程
本科要學習高數(物理類)、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力學A 光學B 熱學A 電磁學A/B,化學生物不用的~~另外就是專業課了,遙感概論、地理信息系統原理、導航與通訊的基礎知識,遙感圖像的處理分析等等的,地圖學,測量學。北大本科沒有遙感,只有地理信息系統專業,但是也學習遙感課程~~
航空攝影測量和遙感之間什么關系?有誰幫我整明白?感謝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樓上兩位回答的都不錯。
遙感是一個大的范圍,是指不直接接觸物體,使用傳感器,利用電磁波,探測待測物體的相關信息。其實,很多測繪 *** 都屬于遙感,比如攝影測量。這里的傳感器包括很多,比如航空攝影測量或近景攝影測量中的光學或數碼相機、衛星上的掃描器等等。從傳感器平臺上來說,航測是將傳感器搭載在飛機上,而遙感則不限。電磁波的范圍也比較大,航測利用的是人眼可見的可見光波段,而遙感的波譜則廣一些。從上面可以看出,其實航測是一種遙感 *** 。
不過,在平時,人們習慣認為遙感為航天遙感,即衛星遙感,或者是地面遙感。
攝影測量的三個發展階段及各自特點是什么?
攝影測量經歷了模擬法、解析法和數字化三個發展階段。
1、模擬航空攝影測量指的是用光學或機械 *** 模擬攝影過程,使兩個投影器恢復攝影時的位置、姿態和相互關系,構成一個比實地縮小了的幾何模型,即所謂攝影過程的幾何反轉,在此模型上的量測即相當于對實地的量測,量測的結果是通過機械或齒輪傳動等 *** 直接在繪圖桌上繪出,如地形圖或各種專題圖。
2、由于計算機及計算技術的發展,人們開始使用計算機來完成攝影測量中復雜的幾何解算和大量的數值計算。這便出現了始于20世紀50年代末的解析空中三角測量儀、解析測圖儀與數控正射投影儀,開辟了解析攝影測量的新紀元。
1957年,海拉瓦博士提出了利用計算機進行解析測圖的思想,限于當時計算機的發展水平,解析測圖儀經歷了近20年的研制和試用階段。到了20世紀70年代中期,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才使解析測圖儀進入了商用階段。
3、解析攝影測量的進一步發展是數字攝影測量。從廣義上講,數字攝影測量指的是從攝影測量和遙感所獲取的數據中,采集數字化圖形或數字化影像,在計算機中進行各種數值、圖形和影像處理,研究目標的幾何和物理特性,從而獲得各種形式的數字產品和可視化產晶。
這里的數字產品包括數字地圖、數字高程模型、數字正射影像、測量數據庫、地理信息系統和土地信息系統等。這里的可視化產品包括地形圖、專題圖、縱橫剖面圖、透視圖、正射影像圖、電子地圖、動向地圖等。
對數字/數字化影像在計算機中進行全自動化數字處理的 *** 稱為全數字化攝影測量,它包括自動影像匹配與定位、自動影像判讀兩大部分。自動影像匹配與定位是對數字影像進行分析、處理、特征提取和影像匹配,然后進行空間幾何定位,建立數字高程模型和獲得數字正射影像。所獲得的可視化產品則為等高線圖和正射影像圖等。
由于自動影像匹配與定位能代替人眼立體觀測的過程,故而是一種計算機視覺 *** 。自動影像判讀是解決對數字影像的定性描述,并稱為數字圖像分類。數字圖像低級的分類 *** 是基于灰度、特征和紋理等,多用統計分類 *** ;數字圖像高級的分類則基于知識,構成分類專家系統。
原理
攝影測量盡管有各種各樣的分類,但它們的基本理論依據是共同的,就是攝影構像的數學模型。對單張像片而言,這個數學模型是基于攝影時物點、鏡頭中心、像點三點位于同一直線上,由此建立的方程稱之為共線條件方程或構像方程。
對于一個立體像對(由不同攝影站攝取的、具有一定影像重疊的兩張相片),則又可引申出能夠表明內部和外部幾何關系的數學模型,具體到實際作業中,這些數學模型構成了單像攝影測量和雙像(立體)攝影測量的理論基礎。
想考武漢大學攝影測量與遙感的研究生,請問要看哪些書,
《地學遙感概論》薛重生,總共才印刷了5000冊,你到武大也不一定能買到。
關于攝影測量與遙感概論題和攝影測量與遙感期末考試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