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各位分享德國攝影測量與遙感的知識,其中也會對攝影測量與遙感術語書籍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目錄一覽:
李德仁的個人簡介
李德仁,1939年出生,江蘇泰縣人。攝影測量與遙感學家,武漢大學教授、博導。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1994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1963年畢業于武漢測繪學院,1981年獲該校碩士學位,1985年獲聯邦德國斯圖加特大學博士學位。2008年獲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名譽博士。1988年度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歷任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校長,武漢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學術委員會主任,湖北省科協副主席,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973專家顧問組成員,中國科學院地學部常委、副主任,中國博士后管委會專家委員會成員,國家遙感中心專家組成員,中國圖形圖象學會副理事長,中國GIS協會顧問,中國測繪學會理事長,中國地理學會環境遙感分會理事長,亞洲GIS協會創會會長,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學會第三、六專業委員會主席,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澳大利亞昆士蘭理工大學、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等50多所大學顧問或名譽教授。長期從事遙感、全球衛星定位和地理信息系統為代表的地球空間信息學的教學與研究,曾提出可靠性和可區分理論處理測量誤差,“解決了測量學一個百年來的問題”,30項成果分別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及省部級獎、全國優秀教材獎、全國優秀教學成果獎、德國“漢莎航空測量獎”,1999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發表論文620多篇,出版專著10部、譯著1部,主編著作7部;獨自與合作培養博士后10多名、培養碩士研究生80多名、博士研究生120名。
李德仁:曾經逆境15年
阿克曼教授是國際航測界的知名權威,李德仁讀過他的相關論著后,毫不客氣地指出了他文章中的幾個問題。
新年上班之一天,陽光真好,記者前往武漢大學拜訪李德仁院士。
李德仁院士是湖北省唯一的兩院院士――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4年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他長期從事以遙感、全球衛星定位和地理信息系統為代表的地球空間信息學的教學與研究,是著名攝影測量與遙感學家。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進得武大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迎面便是王之卓院士的塑像――王院士,是李德仁院士的恩師。
李德仁院士待人平易,笑容溫暖,一點沒有想象中的學究之氣。年過七旬,依然步履矯健。院士告訴記者,他年輕時有過多年野外作業經歷,現在和學生一起爬山,他還經常能搶先占領山頭呢。
本科生質疑蘇聯教科書,
受到王之卓教授垂青
1957年,18歲的李德仁從江蘇省泰州中學畢業,報考了北京大學工程物理系。后來陰差陽錯,被武漢測繪學院(以下簡稱武測)航空測量系錄取。當時,武漢測繪學院院長是中科院學部委員(即院士)夏堅白教授,航測系主任是王之卓教授(1980年亦當選為學部委員)。李德仁很快愛上了自己的專業。
因為高考分數遙遙領先,李德仁一進校就被任命為班長。不久,有人揭發他1957年在中學擔任團總支副書記時有“不當言論”,班長被免。但因為他成績確實冒尖,于是讓他轉任學習委員。
李德仁說,他一輩子更大的特點,就是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讀本科時,他就敢于對教科書上的公式打問號。大學四年級,他在蘇聯專家撰寫的教科書上發現了問題,寫了好幾篇文章。文章先是交給任課老師陳適教授,但陳適是陳布雷之子,此時處世非常謹慎,看完后只簡單寫了一個“閱”字。李德仁不甘心,托同班女同學朱宜萱把文章轉給王之卓教授(朱宜萱和王之卓的女兒是好朋友)。王之卓在李德仁的文章上寫了很多批注,又把李德仁叫到自家的小洋樓,師生倆長談三個多小時,連晚飯都耽誤了。李德仁說,王教授能肯定他這個學生是對的,說蘇聯那位學者是錯的,這對他是一個莫大的鼓勵。他再接再厲,在大學畢業設計中,又把加拿大一個教授的公式給改進了。
大學畢業遭遇15年逆境,
謹記恩師王之卓囑咐
1963年,李德仁本科畢業,王之卓教授鼓勵李德仁報考研究生。當年選拔的考試科目一共3門,李德仁兩門滿分、一門99分。但因為檔案里有那一份1957年的“莫須有”材料,他被取消了錄取資格。
天之驕子從此要面對長達15年的人生逆境。
好在,和李德仁一起被分配到陜西省測繪局的,還有剛剛確定戀愛關系的女同學朱宜萱。
總有人說,做夫妻日子久了,便會越來越相似。其實,戀人之間的那種相似是與生俱來的。李德仁和朱宜萱為人正派,喜歡說真話,做實事。兩個人覺得投緣,便經常在一起交流。同學們說他倆在談戀愛,他倆便“不辜負大家”,真的談起了戀愛。
到了陜西,李德仁被分配到第二地形測量隊,主要作業地點在新疆;朱宜萱則被分配到第七地形測量隊,主要作業地點在甘肅。兩人雖然不能經常見面,但畢竟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感情與日俱增。
王之卓教授一直牽掛著自己的得意門生,他把信寫到外業隊,要李德仁不要把大學6年學到的學問丟了,要利用野外測量實踐,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李德仁謹記恩師的囑托,在工作中很快發現測量隊使用的測量手冊有問題――手冊中的公式適用于平地,不適用于山區。他把這個公式糾正過來,初步嘗到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甜頭。“那時候年輕,一天測量一座山,下午4點鐘可以收工;一天兩座山,晚上8點鐘收工。我們經常一天爬兩座山,晚上回來怕遇到熊瞎子,就在山路上放聲高歌……”
建材實踐中也出成果,
39歲回測繪學院讀碩士
雖然年輕的李德仁擅用歌聲笑對自己的逆境,但恩師王之卓還是擔心他被埋沒了,一年后,王先生把他推薦給國家測繪總局局長陳永齡教授(后來也當選為院士),李德仁被調到國家測繪總局科學研究所情報研究室,編輯兩份期刊《測繪譯叢》和《測繪文摘》。
情報研究給了李德仁大量閱讀英文和俄文文獻的機會。他還在此期間自學了《概率論和數理統計》以及《矩陣代數》兩本書。“文革”中,李德仁因為是王之卓和陳永齡兩個“反動學術權威”培養的“修正主義苗子”,自然在劫難逃。1969年,國家測繪總局整個系統撤銷,他和總局駐京機關的大多數人員一起,下放到河南正陽的“五七干校”,“和陳永齡局長床對床。”
在干校,他當過建筑小工,種過水稻,還干過炊事員。“那時候公雞0.38元一斤,母雞0.45元一斤,我就到集市上買來100只雞,給大家做‘百雞宴’。”
1971年,李德仁被重新分配到石家莊水泥制品廠。趁此機會,他把朱宜萱從甘肅的測量隊調到石家莊的石英玻璃廠。兩人1967年結婚,一直兩地分居,此時才算真正有了一個家。
在水泥廠當了一年工人,廠長愛才惜才,把李德仁調到化驗室當負責人。為此,李德仁自學了大學教材《硅酸鹽工藝學》上中下三本厚書,又到北京國家建材科學研究院學習礬土水泥化驗技術。別人在“批林批孔”時,他與建材研究院合作,研制出了“硫鋁酸鹽水泥”,具有快凝、早強、抗酸、可膨脹等特性,為國際首創,成為當年工廠的“批林批孔成果”。
鑒于他在建材實踐中取得的成績,1978年國家恢復研究生招生,國家建材研究院吳中偉總工(第二屆中國工程院院士)希望李德仁報考他的研究生。但李德仁此間也聽到了恩師王之卓的召喚。他決定重回母校武測,重操舊業。
這一年,他39歲。
也是在這一年,他1972年研制的硫鋁酸鹽水泥系列獲得之一屆國家科技發明獎二等獎。
40多歲留學德國,
攻博完成答辯當月歸國返校
李德仁沒有辜負恩師的期望,他的碩士論文,把國際上流行一時的對系統補償效果的觀點給糾正了,由他首創的一種測量 *** ,被國際測量學界稱為“李德仁 *** ”。1982年,他碩士畢業留校任教,隨即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前往德國,先是在波恩大學進修,后來王之卓院士又把他推薦給斯圖加特大學的阿克曼。
阿克曼教授是國際航測界的知名權威,李德仁讀過他的相關論著后,毫不客氣地指出了他文章中的幾個問題。阿克曼教授覺得這個中國學生敢于挑戰權威,非常高興,說,你來讀我的博士吧!
李德仁在博士論文中又提出了一個不同類型誤差相互區分的新理論。國際知名理論大地測量學家格拉法倫特對這篇論文的評價是:我為此文而激動,它解決了測量學上一個一百多年的難題!
1985年2月5日完成博士論文答辯,李德仁當月23日即踏上了回國的旅途,不講職稱,不講待遇,28日就站到母校的講臺上給本科生上課。
1991年,李德仁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4年,中國工程院成立,李德仁又當選為首屆中國工程院院士。“兩院院士”李德仁后來還擔任了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并入武大之前的最后一任校長。“新武大”成立后,他一直擔任武大學術委員會主任。在繁重瑣碎的行政工作之余,他一直堅守在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由他帶出來的博士已達到130多人,其中53歲的龔健雅剛剛當選為中科院院士。
逆境
世界上哪個高校的攝影測量與遙感專業比較好?
攝影測量與遙感專業考研學校排名
全國共有20所招收攝影測量與遙感專業研究生的學校參與了排名,其中排名之一的是武漢大學,排名第二的是北京大學,排名第三的是長安大學,以下是攝影測量與遙感專業考研學校排名具體名單:
攝影測量與遙感專業考研學校排名學校名稱1武漢大學2北京大學3長安大學4遼寧工程技術大學5中國礦業大學6山東科技大學7同濟大學8西南交通大學9中南大學10中國礦業大學(北京)11中國地質大學(武漢)12河南理工大學13北京師范大學14南京大學15北京航空航天大學16南京師范大學17河海大學18北京交通大學19中國海洋大學20成都理工大學
以上攝影測量與遙感專業考研學校排名,供大家參考。
攝影測量與遙感專業以航空航天攝影、近景攝影與遙感技術獲取的影像,通過對影像的量測、處理、分析和解譯來獲取目標及其環境空間信息,以應用于國民經濟各部門。本專業主要培養從事攝影測量與遙感生產設計、規劃、管理、科研和教學的德智體全面發展高級專門人才。要求掌握攝影測量、遙感和地理信息系統基本理論與作業 *** ,了解攝影測量與遙感學科的研究進展,能獨立承擔本專業科研與教學任務,具有組織工程生產的能力。較熟練地掌握一門外語,略通第二外語,能閱讀專業外語文獻和撰寫科研論文。
關于德國攝影測量與遙感和攝影測量與遙感術語書籍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