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測繪資質管理系統
1、首先,全國測繪資質管理信息系統上寫著照片要求仔細看看,如果照片有問題 最終不能提交,必須照片合格才行。如果還是不行,建議換個瀏覽器登錄上去進行上傳,可能圖片切割之類的會不同,從而避免問題照片的產生。
2、如果你的全國測繪資質信息管理系統賬號鎖住了,首先你可以嘗試重新登錄,如果重新登錄無效,你需要聯系管理員,管理員可以幫助你解鎖賬號。
3、全國測繪資質信息管理系統賬號鎖定了找信息系統管理人員解鎖。三次密碼輸錯就會用戶鎖定,登錄后修改成自己熟悉的密碼。
4、互聯網地圖服務單位向公眾提供地理位置定位、地理信息上傳標注和地圖數據庫開發等服務的,應當依法取得相應的測繪資質證書并納入測繪地理信息監管與服務平臺管理。但不得從事地圖下載、復制服務和地圖發送、引用服務。
![](/zb_users/plugin/erx_Weixin/img/zzcm1.jpg)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甲級測繪資質幾年一審
法律分析:建筑企業資質需要年檢,資質證書5年一審,安全生產許可證3年一審,建筑施工企業資質年檢有兩種,一種是資質動態考核,一種是資質有效期審核。
第十四條 《測繪資質證書》有效期為5年,有效期滿30日前,測繪單位應當向原發證機關提出延期申請,依照本規定辦理測繪資質延期手續。 第十五條 測繪單位自取得《測繪資質證書》之日起,一般2年后方可申請升級。
第四條【審批機關】 測繪資質的審批機關為自然資源部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 *** 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導航電子地圖制作甲級測繪資質的審批和管理,由自然資源部負責。
取得相應專業范圍的甲級測繪資質;近2年內,在每個相應專業范圍內有2個以上測繪工程項目取得省級以上測繪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門認可的質檢機構出具的質量檢驗合格證明。
測繪資質證書有效期五年。測繪資質證書包括紙質證書和電子證書,紙質證書和電子證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取得乙級資質滿2年且業績達到標準要求可提出升甲級申請。
業績要求: 取得相應專業類別乙級測繪資質滿2年。所申請的每個專業類別近2年完成測繪服務總值不少于600萬元,且完成至少一個金額不低于50萬元的測繪項目 增加甲級測繪資質專業類別的,應當符合專業標準規定的甲級測繪業績要求。
測繪資質年度報告剛下資質單位怎么填
1、填寫《測繪資質年度注冊報告書》上報;上面會受理、核查有關材料;條件符合予以注冊;對緩期注冊的書面說明理由;公布注冊結果。
2、甲級測繪資質的單位請登陸國家測繪局的系統。
3、先歡迎領導之后寫明公司遵紀守法。測繪資質現狀書寫需要先寫歡迎各位領導,之后寫明公式已獲得資質并且一直遵紀守法。
4、申請測繪資質的單位向縣市人民 *** 測繪行政主管部門申請并提出初審意見提出測繪資質申請;測繪資質受理機關應當自收到申請材料之日起5日內作出受理決定。
5、各等級測繪單位的辦公場所:甲級不少于500平方米,乙級不少于250平方米,丙級不少于80平方米,丁級不少于40平方米。初次申請測繪資質原則上不得超過乙級。申請的測繪專業只設甲級的,不受前款規定限制。
6、中級人員應該是指有工程師職稱的吧,人事部門發的那種職稱本子。你說的職業資格證是勞動部門法的吧。
測繪公司資質辦理
1、測繪公司資質辦理需要條件:辦公場所:各等級測繪資質單位的辦公場所:甲級不少于600_,乙級不少于150_,丙級不少于40_,丁級不少于20_。
2、申請乙級測繪資質對辦公場所的要求:乙級測繪單位的辦公場所:乙級不少于150平方米申請乙級測繪資質對儀器設備的要求:按各專業標準核算儀器設備數量時,非本單位所有的、租借的、報廢的儀器設備等,均不能列入。
3、根據《測繪資質分級標準》,申請乙級測繪資質至少需要2名注冊測繪師; 根據《測繪資質分級標準》,申請丙,丁級測繪資質暫不做要求。六 如何注冊測繪公司(注冊時是不是必須要辦測繪資質才能注冊公司),要詳細的。
上海市辦理測繪資質是歸哪個部門審批?
法律分析: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負責審批甲級測繪資質并頒發甲級《測繪資質證書》。省測繪地理信息局負責受理甲級測繪資質申請并提出初審意見;負責受理乙、丙、丁級測繪資質申請,做出審批決定,頒發乙、丙、丁級《測繪資質證書》。
丙丁級資質一般是直接由市自然資源局審核,然后轉報至省自然資源廳進行簽批發證即可。
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國家測繪局;省測繪行政主管部門:省測繪局;地級市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市國土局測繪管理處。
自然資源部負責審批測繪資質,需要經過以下步驟:提出測繪資質申請。測繪資質審批機關應當自收到申請材料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作出不予受理、補正材料或者予以受理的決定。
測繪資質分為甲、乙兩個等級。測繪資質的專業類別分為大地測量、測繪航空攝影、攝影測量與遙感、工程測量、海洋測繪、界線與不動產測繪、地理信息系統工程、地圖編制、導航電子地圖制作、互聯網地圖服務。
在測繪資質管理系統中提出申請,市行政主管部門審核(經辦人、處科長、分管局長)、省行政主管部門審批(省經辦人、處長、分管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