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感(Remote Sensing),即“遙遠的感知”。即遠距離不接觸“物體”而獲得其相關信息。遙感通過電磁波、力、聲波等形式采集數據。應用最多的是以電磁波方式獲取數據。因此,遙感的理論基礎是電磁輻射與地表的相互作用。
電磁波遙感分為被動遙感和主動遙感。
被動遙感主要利用太陽輻射能——通過照相機或多光譜掃描儀記錄地表反射或發射的電磁輻射;
主動遙感——人為發出電磁能量,并記錄其返回的輻射能,常見的雷達就屬于主動遙感。
![](/zb_users/plugin/erx_Weixin/img/zzcm1.jpg)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其中,主動遙感的過程大致如下:
太陽輻射能——通過大氣傳播(衰減)——部分到達地面的輻射波段與地表物質相互作用——再次進入大氣傳播——被遙感儀器記錄地表反射或發射的電磁輻射——得到圖像數據——對圖像數據進行處理、分析、解譯——得到各種信息產品——分發給不同應用部門進行使用。
地球表面特征十分復雜,不同波段的能量到達地表后,被選擇性地反射、吸收、透射、折射等。即使同一物體在不同狀態下與電磁波的作用都不盡相同。遙感正是利用物質對電磁波的不同作用表現,進行大量的實驗研究后,得到不同物質對電磁波的響應關系,從而能夠通過對記錄的電磁波譜特征進行反解得到地球表面的信息。
對遙感圖像的分析處理的 *** 主要是目視法、計算機自動處理、人機交互法。處理方式按照遙感解譯的組織 *** 和實施條件可以分為:
(1)野外解譯——在實地進行圖像解譯;
(2)飛行器目視解譯——在飛機上識別地物;
(3)室內解譯;
(4)綜合解譯——以上兩種以上的方式相結合。
來源:開源地理空間基金會中文分會
來源鏈接:https://www.osgeo.cn/post/4359g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于 *** ,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