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三大地圖供應商
中國的三大地圖供應商分別為百度、高德及四維圖新
其中,百度和高德大家都熟知,而事實上,四維圖新才是中國更大的數字地圖提供商。四維圖新不僅是國內之一家拿到甲級測繪資質的公司,也是國內之一家把地圖數據做成商業化的公司,同時也是國內之一家通過TS16949(國際汽車工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地圖廠商。
四維圖新成立于2002年,總部位于中國北京,經過十多年的創新發展,目前已成為導航地圖、導航軟件、動態交通信息以及乘用車和商用車定制化車聯網解決方案領域的領導者。
四維圖新(002405) 數據閉環全面形成
四維圖新與沃爾沃 汽車 簽署高精地圖框架采購協議,并將為其未來三年內在國內銷售的沃爾沃 汽車 的相關車型提供高精地圖產品。在自動駕駛時代,“地圖”一詞已經失去了其傳統路線圖的含義。未來的“地圖”實際上指的是非常精確且不斷更新的自動駕駛環境模型,亦是天然服務于自動駕駛的專用性地圖,而基于其功能的實用性,目前業內普遍認為,高精度地圖將是高等級自動駕駛(L2+及以上)的“必選項”。
![](/zb_users/plugin/erx_Weixin/img/zzcm1.jpg)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從“底圖-實時-RTK”已構筑全方位優勢
根據劃分,高精度地圖的三大核心環節可大致分為:底圖采集、實時更新、RTK定位,而公司目前已具備了全方位優勢,其中,底圖:稀缺的測繪資質(測繪甲級資質)以及測繪“完成度”(覆蓋32萬公里路程)是難以被超越的根本;實時:公司已深度綁定眾多車企/出行服務企業,而未來合作車輛將搭載車載傳感器數據的收集和處理平臺,并與其實現數據共享,這也使得公司在高精度地圖業務上將具有“獨特”的數據生態優勢;RTK定位:RTK技術對于高精度地圖的核心作用在于,保證了車體實際位置與地圖位置的一致性,而其技術重要的支撐主要受制于地基站的多寡,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旗下六分 科技 正在組建超過2200個參考站,具備了極強的壁壘性。
商業閉環已然形成
根據此次公告的內容,意味著公司已實現了在沃爾沃國內車型下原有圖商的全面替代,而此次訂單的斬獲,我們認為,不僅體現了公司在地圖領域領先的產品力,同時也是其商業閉環全面形成的關鍵一步。我們認為,“車聯網云服務平臺+高精度地圖”將不僅僅只是平臺搭建,亦或是地圖供應而已,其盈利模式更深層的變化來自于“數據管理服務”,即以“合規+地圖+定位”的云SaaS化服務模式展開。根據測算,在悲觀、中性和樂觀的情況下, 汽車 數據安全業務至2025年對應的增量空間或將分別達到30.4億元/年、60.7億元/年、124.1億元/年。
投資建議
預計公司2021-2023年實現營收25.5/31.0/38.3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1.2/3.6/5.5億元,當前市值對應2022/2023年PE分別為101/66倍。考慮到四維圖新的業務版圖,我們選擇衛士通作為可比公司,目前四維圖新2022/2023年的PE低于衛士通2022/2023年110/80倍的PE水平。我們認為公司具備 汽車 數據安全“國家隊”的身份,對比衛士通而言公司所處的智能 汽車 市場在行業規模、進入門檻等領域壁壘更高。故維持“推薦”評級。
7張地形圖,快速了解寧夏首府銀川市
銀川市,寧夏首府,位于我國西北地區、銀川平原中部,西依賀蘭山,東據鄂爾多斯西緣,黃河穿境而過。銀川秦朝時為北地郡屬地,西漢時始建城,在宋朝時曾是西夏的都城,稱興慶府,清朝時改銀川縣,以銀川平原為名,1945年置銀川市。銀川素有“塞上江南、魚米之鄉”的美譽,總面積9025.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9.31萬人(2019年末)。下轄3個區、2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分別為金鳳區、興慶區、西夏區、永寧縣、賀蘭縣和靈武市。
圖-銀川市地圖
金鳳區,位于賀蘭山東麓、銀川市中心,東接興慶區,西鄰西夏區,南連永寧縣相連,北依賀蘭縣。金鳳區總面積353平方公里,人口約28萬。2002年11月始成立,是銀川市府駐地。金鳳區是世界優質葡萄栽培的更佳生態區之一,其氣候、土壤、地理條件接近甚至優于法國優質葡萄產區——波爾多地區。
圖-金鳳區地圖
興慶區,位于銀川市東部,總面積約79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5.5441萬人。興慶區是銀川市的核心區,是寧夏 科技 、文化、教育、經濟、金融和商貿物流中心。興慶始建于公元678年,時為懷遠縣城,后遭黃河淹損,縣城遷至今銀川市區。1038年,黨項首領李元昊建立西夏國,此為西夏國都興慶府。明朝時在此設九邊重鎮之寧夏鎮。
圖-興慶區地圖
西夏區,位于銀川市西部,總面積1129.3平方千米,總人口53萬人。李元昊正式定都興慶府,并稱帝,建立夏國,史稱西夏。西夏區以此為名。西夏區境內有著名的賀蘭山地,是寧夏核心 旅游 區之一,有西夏王陵、賀蘭山巖畫等景點。賀蘭硯為中國“五大名硯”之一,自古就有“一端二歙三賀蘭”之盛譽,西夏區有“中國賀蘭硯之鄉”的美譽。
圖-西夏區地圖
永寧縣,地處銀川平原引黃灌區中部,東臨黃河、西靠賀蘭山,總面積934平方公里,人口約21.8萬。永寧縣是個比較年輕的城市,為1941年析寧夏、寧朔兩縣部分轄地而增設,取永遠安寧之意。永寧縣境內有明代長城、李俊塔等著名的古跡。
圖-永寧縣地圖
賀蘭縣,位于寧夏北部,西部為山地,東部平原,黃河穿境而過,面積1204.71平方公里,人口約22.3萬人。賀蘭縣地勢西南高東北低,98%為黃河自流灌溉。西漢時置廉縣,區劃屢經更迭,賀蘭縣為1724年清朝雍正時置,時稱寧夏縣。1941年,因與當時的寧夏省重名,故更名為賀蘭縣。賀蘭縣境內 旅游 資源豐富,有著名的賀蘭山巖畫、古漢墓遺址、新石器時期遺址、拜寺口雙塔、黃河古渡、黃河濕地等景點。
圖-賀蘭縣地圖
靈武市,古稱靈州,地處黃河東岸,有“塞上江南”之美譽,面積4639平方公里,人口約29萬。西漢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置靈洲縣,北周設靈州,隋設靈武郡,唐為靈州都督府和朔方節度使駐地。安史之亂時,太子李亨在靈武即帝位,為唐肅宗。宋朝時,黨項首領李繼遷攻下靈州,改稱西平府,是西夏東西二京之一。1913年靈州改稱靈武縣,1996年撤縣設市。
圖-靈武市地圖
靈武 旅游 資源豐富,如我國最早發現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文化遺址水洞溝、1.6億年前的靈武恐龍化石遺址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