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感圖像處理
remote sensing image processing
又稱:遙感信息處理
定義:對遙感圖像進行操作以達到預期目的的技術。
學科:測繪學_攝影測量學與遙感
![](/zb_users/plugin/erx_Weixin/img/zzcm1.jpg)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相關名詞:遙感資源 輻射畸變 幾何畸變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延伸閱讀】
遙感圖像處理的主要目的,一是消除各種輻射畸變和幾何畸變,使處理后的圖像恢復或接近目標物的真實情況;二是利用增強技術突出景物的某些特征,使之易于區分和判讀;三是提供能夠滿足用戶要求的產品。用計算機進行遙感圖像處理的系統,由硬件(計算機、顯示器、數字化儀、磁帶機等)和軟件(具有數據輸入、輸出、校正、變換、分類等功能)構成。目前的遙感應用軟件主要有ilwis、PCI、ER Mapper和ERDAS。從遙感數據中提取有用信息,可以通過人工目視判讀或者計算機數據處理,還可以運用兩者結合的 *** 。
遙感圖像處理的內容主要包括校正、變換和分類。
圖像校正指從具有畸變的圖像中消除畸變的處理過程,消除幾何畸變的叫幾何校正,消除輻射量失真的叫輻射校正。圖像校正的主要目的是消除伴隨觀測而產生的誤差與畸變,使遙感觀測數據更接近于真實值。
圖像變換泛指按一定規則從一幀圖形加工產生另一幀圖像的處理過程,這里所說的圖像變換主要包括圖像增強和特征提取兩個方面:
1.圖像增強是改善圖像視覺效果的處理。當分析遙感圖像時,為了使分析者能容易確切地識別圖像內容,必須按照分析目的對圖像數據進行加工,如灰度變換、彩色合成等。
2.特征提取是對圖像進行變換,以突出其代表性特征。可以定量地抽出以下三個特征:光譜特征、空間(幾何)特征、紋理特征。
圖像分類是對單個像元或比較勻質的像元組給出對應其特征的名稱,其原理是利用圖像識別技術實現對遙感圖像的自動分類。計算機用以識別和分類的主要標志是物體的光譜特性。在計算機分類之前,往往要做一些預處理,如校正、增強、濾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