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9日,《光明日報》第03版綜合新聞刊登了題為《【代表委員履職記】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大學黨委書記李清泉:持續為大灣區高等教育發展鼓與呼》的專訪文章,原文如下:
代表委員履職記
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大學黨委書記李清泉:
![](/zb_users/plugin/erx_Weixin/img/zzcm1.jpg)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持續為大灣區高等教育發展鼓與呼
“作為高等教育領域的全國人大代表,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我一定要為教育事業的發展多思考、多代言、多建議。”這是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大學黨委書記李清泉在履職之初給自己定下的硬要求。
在過去4年,李清泉帶著這份使命,用科學家的專業精神,深入調研充分思考,結合自己20多年的高校管理經驗,從體制機制層面為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獻計獻策。
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生機勃勃,讓人們對這里的未來充滿期待,而人才是大灣區所有愿景實現的必然支撐。李清泉說:“人才競爭最終是要靠教育,如果我們的教育上不去,大灣區的建設和發展可能要打折扣。”
“在調研中,在與深圳多所高校校長的探討交流中,我發現大家有著相同的思考。在高等教育領域,深圳是一個‘后起步者’,雖然這些年發展迅速,但其水平還不足以支撐大灣區的建設需要,深圳的高等教育還需要在‘加速’‘提質’上做文章。同時,一所大學不可能支撐所有的‘點’,需要深圳的高等教育百花齊放,多元發展,一同演奏出各自精彩又彼此和諧的‘交響樂’。”李清泉表示。
為此,4年間,李清泉持續為大灣區高等教育更好發展鼓與呼。他先后圍繞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創新協同發展,加大對地方高校支持,創建深圳高等教育特區、推動深圳高等教育“先行先試”,擴大深圳高校辦學自 *** ,促進內地、香港兩地高等教育雙向互補合作等內容提交了7份提案。這些建議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并很快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積極回應,一些前所未有的“創新設想”也收到了多方支持、可行性探討和持續推進。
在去年舉行的東京奧運會上,深大學子和深大校友在游泳、乒乓球等項目上取得了3金2銀的傲人戰績,甚至將奧運會女乒單打決賽變成了“深大德比”。
“高水平運動員培養一直是世界著名高校的重要辦學特色。近年來,深圳大學在國內外賽場屢創佳績,在探索高校高水平運動員培養模式上發揮了先行示范效應。”李清泉說。
今年,李清泉將目光聚焦到了高校高水平體育人才的培養。
“北京2022年冬奧會正在如火如荼舉行。我們注意到不少參賽運動員都是在校大學生,其中不乏世界頂級名校的學生。相比之下,我國參賽運動員中在國內大學就讀的為36人,其中來自綜合性大學的只有5人。如何利用高校資源培養高水平運動員參與國際競爭、為國爭光是亟待關注的問題。”李清泉說。
針對目前影響我國普通高校培養國際頂級運動員的一些因素,李清泉建議,建立高水平運動員協同培養機制,通過共建職業/專業體育俱樂部以及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等形式,構建“從小學到博士”的全周期培養模式,確保不錯過有天賦的好苗子;發揮普通高校綜合學科優勢,在有條件的普通高校,利用所在城市建設國際著名體育城市等機遇及相關資源,成立重點服務國家隊及青少年后備人才的體育科技實驗室和科學訓練中心;創新高校體育聯賽體系,提升大學生聯賽價值;完善高水平運動員長效激勵機制;構建全周期高水平教練員體系;加強校企合作,提供定制化培養,為高校高水平運動員提供更多職業選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