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4月15日期間,由中國測繪學會主辦,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測繪(地理信息)學會協辦的“測繪大講堂”第二季活動陸續開展。
為推動重慶市地理信息行業發展,讓行業單位更全面的了解國際測量發展動向、傳承地圖文化、推進測繪教育和學科發展,重慶市測繪地理信息學會發布活動通知,號召重慶市行業單位積極組織參會,開展在線交流學習,把握新形勢下測繪地理信息技術的發展模式。
重慶市行業單位紛紛響應,組織觀看直播。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4月15日,是“測繪大講堂”第二季的最后一期。本期以“測繪教育和學科發展”為主題,由中國礦業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教授、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高井祥主持,兩位報告嘉賓分別是武漢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中國工程院李建成院士和深圳大學書記兼校長、國際歐亞科學院李清泉院士。
李建成院士作了題為STEM教育的報告,主要包含了測繪科技簡述、STEM教育的提出與發展、STEM教育的中國現狀和結語四部分。在報告中李院士詳細介紹了中國STEM教育2029創新行動計劃的主要內容,即:促進STEM教育改革頂層設計、實施STEM人才培養暢通計劃、建設資源整合和師資培養平臺、建設STEM課程標準與評價體系、努力打造一體化STEM創新生態系統、打造服務經濟的教育與人才戰略高地、推廣STEM教育成功模式。在互動交流環節,李院士重點圍繞美國STEM教育理念在人才培養全面發展方面好的做法,以及中國推出STEM創新行動計劃會給測繪高等教育帶來哪些沖擊和影響等問題回答了參會代表的提問。
李清泉院士的報告則從多年的教學、科研及高校管理的經驗出發,尤其針對近10多年測繪技術與信息、計算機科學等技術的緊密結合,探討了進入智能化時代的測繪學科發展趨勢,以深圳大學相關團隊多個典型研究成果為例指出通過設備創新、技術創新、應用創新,形成“測繪+”交通、國土規劃、災害應急、商業金融等與行業應用深度融合是測繪科技的發展趨勢;并以深圳大學地理空間信息工程專業為例,探討了跨學科創新型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實踐與探索。在互動交流環節,李清泉院士主要就武漢大學和其他大學這兩類高校測繪專業與其他學科交叉融合的方向和路線圖,以及學科交叉的邊界等話題與參會代表進行了互動交流。
通過“測繪大講堂”學習,大家深刻認識到了新時代測繪地理信息行業的重要作用。必須加強基礎研究和基礎性工作,研發和構建智能化測繪技術,打造時空信息基礎設施,為國家可持續發展和自然資源兩統一管理提供高質量的時空信息技術支持與知識服務。在我們日常工作中,新時空體系的到來,讓人們對于地理信息服務的需求越來越高。面對這些機遇和挑戰,我們必須不斷提升專業技術能力、服務保障水平,才能更好的適應市場多方向的廣度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