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數字化的浪潮席卷全球,各行業數字化轉型如火如荼開展。加快推進新型基礎測繪建設,加快推進自然資源管理智能化轉型,是基礎測繪工作進入新發展階段的必然趨勢,是測繪地理信息主動融入國民經濟建設、融入數字 *** 構建、融入自然資源管理的必然選擇,也是踐行 *** 生態文明思想、提升履行自然資源管理“兩統一”職責能力必然要求。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2022年7月12日,由中國測繪學會指導,廣東省測繪學會主辦,北京山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2022年新型基礎測繪與智慧自然資源” *** 研討會在線上舉辦,累計觀看人數1.6萬人次。本次研討會由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張新長和北京山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杜志學主持。
△主持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張新長
中國測繪學會理事長宋超智出席并致辭,他表示今年是第二個百年目標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奠基之年。本次研討會是自然資源領域同仁學術交流的一次良好契機,衷心希望大家緊貼國家戰略需求、圍繞中心工作,不斷促進地理信息技術新應用,進而推進測繪地理信息工作提質增效,推動我國地理信息產業蓬勃發展,共同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自然資源部國土測繪司副司長陳軍進行政策解讀,她圍繞實景三維中國的建設和目標,提出要務實推進建設工作, 基于自動和半自動聯合提取方式,實現LOD1級白模的快速構建;提出要實現實體轉換生產與采集生產;要融合多元實景三維數據,基于分布式架構的數字中臺,實現數據共享,支撐行業應用。
△陳軍副司長解讀政策
實景三維中實體對象的結構化建模
楊必勝: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武漢大學)副主任
楊必勝從時空信息的空間化、語義化、對象化和結構化四個核心方面闡述如何更好地對數字空間進行精準理解,并結合實景三維和新型基礎測繪的工程實例介紹實體對象結構化建模的研究進展。
深圳新型基礎測繪建設進展
蘇墨:深圳市規劃國土發展研究中心副總規劃師
蘇墨簡要介紹深圳新型基礎測繪體系建設取得的階段成果,主要內容包括深圳新型基礎測繪體系建設的內容及策略,以及結合實景三維中國、地理實地、按需定制服務等新需求、新目標下,深圳在地形圖對象化生產轉型、實景三維數據應用更新、測繪成果統一變化監測方面開展的工作探索。
江蘇省實景三維建設探索與實踐
呂志慧:江蘇省測繪研究所實景三維研究室主任
呂志慧梳理了江蘇省“十三五”三維地理場景建設方面的工作基礎,圍繞省級實景三維建設標準統一、自主可控、省市一體化推進等要點,提出實景三維江蘇建設的總體思路和“十四五”期間實景三維江蘇在頂層設計、數據更新、平臺建設等方面的階段目標,最后通過在自然資源精細化管理、國土空間規劃、生態保護修復、文物保護等領域的應用實踐,探索實景三維支撐 *** 決策、生產調度和生活規劃的江蘇模式。
采集發布一體化 新型測繪惠天下
白立舜:北京山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長
白立舜分享了以下內容:以山維自主研發平臺為支撐,通過一次測繪技術,滿足多應用場景對實體需求;通過二三維存量轉換技術,推動傳統測繪到新型測繪快速升級;通過實景三維動態更新管理技術,持續發揮測繪數據價值。
研討會下午由杜志學主持
杜志學:北京山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廣東省智慧自然資源-綜合感知服務系統構建
鐘遠軍:廣東省國土資源測繪院副院長
鐘遠軍結合工作實踐,介紹了廣東省智慧自然資源骨干工程:綜合感知服務系統的建設經驗,以全域全要素自然資源三維時空數據庫及一體化管理與服務平臺為資源依托,按照感知-監測-評估-核查-處置-感知的監測閉環,利用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打造自然資源動態監測信息化支撐能力,為自然資源監測監管賦予一雙“慧眼”,實現常態化監測感知管理、任務管理、數據管理、監測監管、運維管理能力體系,支撐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土地利用監測、執法監督、耕地保護監測等業務應用,為省、市、縣、鎮四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提供服務。
新型基礎測繪濟南試點區域探索與實踐
牛守明:濟南市勘察測繪研究院理事長、黨委書記
牛守明分享了濟南市試點1+2+3+N”的總體思路;在生產實踐方面,介紹了數據獲取、地理實體生產、地理場景構建、基礎地理實體數據庫建設、可視化及服務平臺建設的實踐建設過程;特別是把新型基礎測繪試點工作和不動產立體確權試點工作協同推進的實踐模式,以及新型基礎測繪在服務社會治理、 服務自然資源管理、服務CIM平臺建設等應用方面的探索,給了我們很多啟發。
廣州市新型基礎測繪體系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張鵬程: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測量專業總工
張鵬程詳細介紹了廣州市地理實體的分類、精度、粒度以及編碼等相關內容,以現有的DLG數據為例,研究了基礎地理信息要素與用地用海分類的映射機制,并建立映射關系。在廣州市新型基礎測繪的實踐方面,總體介紹了廣州市“1+2+3+N”的實踐技術路線,建立了“一套標準”、“兩套體系”、“三項技術”和“N個應用”,并以琶洲、從化、南沙等三個試驗區為例,分別介紹了如何進行存量數據改造、增量數據生產、混合模式生產地理實體的具體實踐。
沈陽市新型基礎測繪研究與探索
邰賀:沈陽市勘察測繪研究院有限公司技術質量部副部長
邰賀從沈陽市試點需求帶來有關新型基礎測繪的幾個關鍵問題所引發的思考,分享了包括政策導向和市場經濟怎么平衡、生產周期和更新周期怎么匹配、傳統模式和新型模式怎么平衡、傳統標準和新型標準如何兼顧等實踐經驗;同時分享了沈陽市新型基礎測繪試點項目的技術架構,并介紹了目前沈陽市在各個關鍵環節所達到的階段性效果,并對未來沈陽市如何進一步挖掘新型基礎測繪的數據價值做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