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北機場地址
中國江西省南昌市。
南昌昌北國際機場(NanchangChangbeiInternationalAirport,IATA:KHN,ICAO:ZSCN),位于中國江西省南昌市,距南昌市區約28公里,為4E級民用運輸機場。南昌昌北機場于1996年10月20日開工建設,1999年9月10日建成投入使用,2004年2月,南昌昌北機場通過對外籍飛機開放口岸驗收,晉升為國際機場。2006年,南昌昌北國際機場的二期改擴建工程破土動工并于2009年投入使用。2011年5月23日,南昌昌北國際機場T2航站樓正式啟用。據2018年11月綜合信息,南昌昌北國際機場擁有T1航站樓2.7萬平方米、T2航站樓9.66萬平方米,跑道3400米,停機位51個,可滿足A330、B777、B747等各類大、中大型客機全重起降。
向塘機場介紹?
向塘機場位于南昌市向塘鎮境內,解放前原名為南昌中正機場,優良的地理位置早在二次大戰的時候,就被美國所為看好。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后,美國為了報復日本決定用空投 *** 的方式轟炸日本,并決定飛機空投后飛向向塘機場降落,但最后因為種種原因未能實現在向塘機場降落,現向塘機場民航業務已全部遷往南昌昌北國際機場。
基本概況
![](/zb_users/plugin/erx_Weixin/img/zzcm1.jpg)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南昌向塘機場位于南昌城南29公里處江西省南昌縣向塘鎮境內。1952年12月在原 *** “花園機場”舊址建成。原為軍用機場,1956年國務院批準為軍民合用。機場跑道系混凝土結構,1981年3月至1982年3月,曾進行大修加固,現跑道長2200米,寬60米,厚24厘米。在主跑道兩側,有一條長2600米、寬300米的土跑道,可供飛機緊急迫降時使用。在主跑道東側平行的滑行道、聯絡道及停機庫,均為混凝土結構。一號滑行道長389米,寬14米,厚18厘米,二號、五號滑行道各長203米,寬14米,厚24厘米。位于候機大樓前面的客機坪,長100米,寬28米,厚15厘米。可供10架安—24同類機型和1架波音737飛機停放使用。機場設有南、北遠近導航臺、指揮塔臺、超短波定向臺、二次雷達、著陸雷達等無線電導航設備,以及夜航燈光等,可日夜指揮飛機起降飛行。
機場歷史
民國時期
向塘機場早在民國時期就已修建,當時的名稱為中正機場,優良的區位地理位置優勢早在二次大戰的時候,就被美國所為看好。
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后,美國為了報復日本決定用空投的方式轟炸日本,并決定飛機空投后飛向向塘機場降落,但最后因為種種原因未能實現在向塘機場降落。1956年國務院批準南昌向塘機場為“軍民合用”機場,1957年元旦該機場開通了建國后江西省的之一個航班。1999年9月9日20時許,向塘機場迎來了最后一批到港旅客,于當晚24時正式結束42年的民航運輸生產。向塘機場民航正式遷往新落成的設備、功能都更為齊全的昌北國際機場。
建國后
1952年,中國人民 *** 空軍在向塘鎮修建軍用機場,該機場位于南昌市區以南29公里,向塘站以東4公里。四年后,向塘機場被批準軍民合用。1957年1月1日,江西省1949年后之一個民用航班抵達向塘機場,當時的路線為上海-杭州-南昌-廣州。該年度南昌航空站的旅客吞吐量為102人。
1980年,向塘機場客流量為35799人次,次年跑道加厚工程啟動,南昌民航暫時轉往洪都航空所用的南昌青云譜機場,直至1982年初遷回向塘。
1988年,中國民航開通向塘機場至香港啟德機場的包機航線,次年向塘機場的旅客吞吐量更超過10萬人次。向塘機場在1982年后亦經過多次擴建,停機坪可停放10架安-24和一架波音737。
向塘機場的客運量持續增長,1995年和1996年更連續兩年突破80萬人次,但其規模無法滿足更大的民航運輸需求。1996年,南昌昌北國際機場開工建設,以取代向塘機場的民用功能。
更多關于標書代寫制作,提升中標率,點擊底部 *** 免費咨詢。
南昌昌北國際機場介紹?
南昌昌北國際機場,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東北部,與昌九大道(機場快速路)相連,距離南昌市區28公里。南昌昌北國際機場是中國東方航空公司,廈門航空公司和江西航空的基地機場。
南昌昌北國際機場建于1996年10月,1999年9月竣工通航,2011年5月T2航站樓建成并投入使用,南昌昌北國際機場是一座現代化的4E級干線機場,可滿足A330、B777、B747等各類大、中大型客機全重起降,為江西省規模更大、運輸能力最強、保障標準更高的航空樞紐中心。
2014年,昌北機場通航國際地區航點達到10個,該機場去年旅客運輸量725萬人次,增長6.3%,其中南昌航空口岸出入境突破28萬人次,增長近40%,成為機場運輸量增長的重要力量,并將繼續保持高速發展態勢。
2015年,南昌昌北國際機場完成運輸起降6.7萬架次,同比2014年增長2.9%;旅客吞吐量749萬人次,同比2014年增長3.4%,居中國第31位;貨郵吞吐量5.1萬噸,同比2014年增長10.9%,居中國第33位。
南昌昌北國際機場建設于1996年10月20日,1999年9月10日投入使用,員工千余人,資產10.5億元,是中部地區重要的干線機場之一。周圍又無噪音源影響,自然條件優越,綠化率30%以上,環境優美舒適,加上其整體設計、規劃和工程都本著環保的宗旨,亦被譽為“低碳綠色機場”。2013年年初,國際機場協會(簡稱ACI)正發布了全球各大機場2012年度旅客滿意度測評報告,報告顯示南昌昌北國際機場2012年度旅客整體滿意度為4.68分,在全球199個機場中名列第17名、獲500-1500萬旅客吞吐量機場組第7名。據了解,在測評報告中,ACI同時發布了各機場各項指標的具體得分情況,其中南昌機場34項指標平均得分4.57分,與2011年相比提升0.04分,其中19項指標得分水平進入單項全球前十。在民航局2007年文明機場考評中,南昌昌北機場取得更佳購物服務獎。
機場自身發展前景
南昌昌北國際機場建設總體規劃為一次規劃分步實施,即分近期(至2005年)、遠期(約至2018年)、終端(約至2025年)三步。近期規劃飛行區等級指標為4D,主次降方向均滿足I類精密進近要求; 跑道長2800M、寬45M,并相應地建平行滑行道和聯絡道,能起降包括A300,B767在內的所有機型,航站樓面積為27141平方米,能滿足年旅客吞吐量200萬人次及高峰小時1100人次要求。
遠期以一條跑道滿負荷、滿足年旅客吞吐量1200萬人次及高峰小時4000人為依據,飛行區等級指標為4E,滿足B747-400全重起飛要求,跑道向南延長至3800M,道面加道肩部寬度達60M,并相應加寬滑行道,航站樓約需12萬平方米,站坪機位約40個。終端以兩條跑道滿負荷、滿足年旅客吞吐量2500~4500萬人次及高峰小時8500人為依據,建設第二條跑道,第二條跑道應滿足A380全重起飛要求,跑道長4000M,道面加道肩總寬度為60M,航站樓面積約為27~30萬平方米,站坪機位約90~100個。機場的供油、供水、供電、通信及其他輔助設施隨不同時期的建設規模而相應配套實施。
T2新航站樓
2006年,機場旅客流量達到230萬人次,2006年達到300萬人次,遠遠超過當初設計的200萬人次標準。2006年,江西省“十五”重點建設項目“南昌昌北國際機場擴建工程”舉行了奠基典禮。工程于2007年上半年正式開工。作為江西省對外開放以及加強對外經貿合作交流的重要窗口,南昌昌北機場為促進江西省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進入新世紀以來,受益于江西經濟的快速發展,昌北國際機場的業務量年均都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機場二期改擴建工程總投資為25億元,是一座面積為9.66萬平方米的現代化的新航站樓,構型為“航站主樓+指廊式”,主樓寬222.4米,進深90米。機場規劃新航站樓規劃于現候機樓的北面,采用坐北朝南的布局。方案中把現有航站樓 緊密聯系了起來,同時考慮了機場的未來發展,為遠期發展提供了合理框架和平臺;既做到功能使用、建筑結構、行業特點和建筑造型的優美統一,又有獨特的布局和突出的標志性。同時創造出富有現代氣息、充滿動感的航空建筑形象和室內外空間。規劃方案充分體現了江西山水文脈的建筑造型理念,鄱陽湖、廬山、滕王閣都是新方案的設計靈感來源,體現了江西厚重的歷史文化迎接新時代挑戰的進取精神。
更多關于標書代寫制作,提升中標率,點擊底部 *** 免費咨詢。
測繪全國甲級資質是什么概念
相當于醫院的三級甲等。這懂啊?是這個行業更高級別的了!
具體關于測繪資質的參百度百科:
全國甲級測繪單位
2008年10月24日
北京市
北京愛地地質勘察基礎工程公司
中國石油集團工程設計有限責任公司
北京市地質工程勘察院
國家林業局調查規劃設計院
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
北京長地友好制圖技術有限公司
北京國電水利電力工程有限公司
鐵道部專業設計院
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
中國地圖出版社
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
中國四維測繪技術總公司
中航勘察設計研究院
北京市城建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國家測繪資料檔案館)
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建設部綜合勘察研究設計院(建設部遙感制圖中心)
北京國電華北電力工程有限公司
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
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
北京勘察技術工程公司
北京城市空間數據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四維圖新導航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北京華星勘查新技術公司
北京航天勘察設計研究院
中兵勘察設計研究院
高德軟件有限公司
易圖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靈圖軟件技術有限公司
地質出版社
北京蒼穹數碼測繪有限公司
天津市
鐵道第三勘測設計院
中國地震局之一監測中心
中交之一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
中水北方勘測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
國家海洋信息中心
天津海事局海測大隊
天津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
天津市勘察院
天津水運工程勘察設計院
天津港灣水運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市地質工程勘察院
天津市水利勘測設計院
天津航道勘察設計研究院
天津市測繪院
天津金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河北省
河北地礦建設工程集團冀東公司
河北省建設勘察研究院
河北省第二測繪院
石家莊市勘察測繪設計研究院
中國冶金地質勘查工程總局一局測繪大隊
河北省之一測繪院
河北省欣航測繪院
核工業航測遙感中心
廊坊開發區中油四維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中國兵器工業北方勘察設計研究院
中國化學工程之一巖土工程有限公司
中國石油集團工程設計有限責任公司華北分公司
中國石化集團勘察設計院
河北中核巖土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冶金工業部勘察研究總院
水利部河北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
河北煤田地質局物測地質隊
河北省制圖院
保定地質圖制印廠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測繪工程中心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地質勘查總局測繪中心
中國建筑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河北總隊
秦皇島市測繪大隊
地質礦產部河北水文工程地質勘察院
河北省水利水電第二勘測設計研究院
保定九華地質勘查測繪總院(華北地質勘查局五一九大隊)
保定金迪地下管線探測工程有限公司
山西省
山西省基礎地理信息院
山西省地質礦產局測繪隊
山西省工程測繪院
太原市勘察測繪研究院
山西省第六地質工程勘察院
山西省電力勘測設計院
水利部山西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
山西省勘察設計研究院
山西省第二地質工程勘察院
山西省地圖集編篡委員會編輯部
西山煤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山西煤田地質綜合普查隊
山西華晉巖土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山西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
山西省第三地質工程勘察院
陽泉新宇巖土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山西省第五地質工程勘察院
內蒙古自治區
蒙古交通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內蒙古自治區航空遙感測繪院
內蒙古自治區地質測繪院
內蒙古自治區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
內蒙古自治區電力勘測設計院
包鋼集團勘察測繪研究院有限公司
呼和浩特市勘察測繪研究院
內蒙古大興安嶺森隆工程勘察設計有限公司
內蒙古自治區地圖制印院
包頭市測繪院
內蒙古自治區測繪院
核工業二○八大隊
遼寧省
沈陽市勘察測繪研究院(沈陽市地理信息中心)
大連市勘察測繪研究院
遼寧省第二測繪院
中冶沈勘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遼寧有色勘察研究院
中煤國際工程集團沈陽設計研究院
遼寧省之一測繪院
遼寧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
遼寧地礦測繪院
遼寧省第三測繪院
遼寧省城鄉建設規劃設計院
中國水利水電第六工程局
鞍山鋼鐵集團公司設計研究院
遼寧省交通勘測設計院
遼寧電力勘測設計院
遼寧省冶金地質勘察局地質勘察研究院
大連九成測繪信息有限公司
遼寧經緯測繪科技有限公司
沈陽市公路規劃設計院
遼河石油勘探局(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吉林省
吉林市勘測設計院
中水東北勘測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
吉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
吉林省基礎地理信息中心
長春市測繪院
吉林省地理信息工程院
吉林省之一測繪院
吉林省第二測繪院
吉林地礦測繪院
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東北電力設計院
吉林省公路勘測設計院
黑龍江省
黑龍江地理信息工程院
國家測繪局第二大地測量隊(黑龍江之一測繪工程院)
國家測繪局第三地形測量隊(黑龍江第二測繪工程院)
國家測繪局第四地形測量隊(黑龍江第三測繪工程院)
哈爾濱地圖出版社
大慶油田建設設計研究院
黑龍江省地質礦產局測繪院
黑龍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
哈爾濱市勘察測繪研究院
哈爾濱測量高等專科學校測量工程公司
黑龍江省林業設計研究院
黑龍江省電力勘察設計研究院
黑龍江省測繪航空遙感中心
黑龍江農墾勘測設計研究院
黑龍江航道局測量大隊
黑龍江省土地勘測規劃院
黑龍江省測繪科學研究所
齊齊哈爾市勘察測繪研究院
黑龍江省地理信息中心
佳木斯市勘察測繪研究院
齊齊哈爾市水利勘察設計研究院
牡丹江市勘察測繪研究院
上海市
上海市海事局
上海達華測繪公司
國家電力公司華東電力設計院
上海市測繪院
上海巖土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
上海東亞地球物理勘查有限公司
中船勘察設計研究院
交通部第三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勘察工程公司
上海海洋石油局之一海洋地質調查大隊
上海市地質調查研究院
上海市政工程勘察設計有限公司
上海同濟規劃建筑設計研究總院
江蘇省
江蘇省地質測繪院
長江口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中國化學工程南京巖土工程公司
華東有色測繪院
南通市測繪院有限公司
徐州市勘察測繪研究院
江蘇省工程勘測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市測繪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江蘇省測繪工程院
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下游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江蘇省基礎地理信息中心
南京北極測繪研究院
江蘇省電力設計院
鎮江市勘察測繪研究院
無錫市測繪院有限責任公司
蘇州市測繪院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市國土資源信息中心
江蘇省工程物理勘察院
江蘇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院
淮安市測繪勘察研究院
淮安市水利工程勘測院
蘇州工業園區測繪有限責任公司
常州市測繪院
江蘇省地質調查研究院
江蘇蘇州地質工程勘察院
浙江省
冶金工業部寧波勘察研究院
浙江省電力設計院
浙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
國家電力公司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
浙江省測繪大隊
溫州市勘察測繪研究院
浙江省之一測繪院
浙江省第二測繪院
浙江煤炭測繪院
浙江有色測繪院
杭州市勘測設計研究院
中國水利水電第十二工程局
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寧波國土測繪院
寧波市測繪設計研究院
浙江省水利水電河口海岸研究設計院
義烏市勘測設計研究院
浙江省地理信息中心
安徽省
安徽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
安徽地質測繪技術院
合肥市測繪設計研究院
安徽省之一測繪院
安徽省第二測繪院
安徽省第三測繪院
安徽省第四測繪院
安徽省公路勘測設計院
蕪湖市勘察測繪設計研究院
安徽省長江河道管理局測繪院
安徽省基礎測繪信息中心
馬鞍山市華東探測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安徽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中水淮河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福建省
福建省地質測繪院
福州市勘測院
福建省之一測繪
福建省第二測繪
福建省交通規劃設計院
國家地震局廈門地震勘測研究中心
福建省地圖出版社
福建省航道局勘測大隊
福建省八閩煤田測繪院
福建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
廈門市測量隊
福建省基礎地理信息中心
江西省
南昌市測繪勘察研究院
江西省第三測繪院
江西省之一測繪院
江西省第二測繪院
江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贛西地質調查大隊
江西省水利規劃設計院
江西煤田地質局測繪大隊
江西地質礦產勘察開發局贛西地質調查大隊
核工業華東地質局測繪院
江西有色地質測繪院
江西省交通設計院
江西省瑞華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山東省
青島海洋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
濟南市勘察測繪研究院
青島市勘察測繪研究院
山東正元地理信息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山東省地質測繪院
中國海洋大學工程勘察設計開發院
淄博市勘察測繪研究院
山東省國土測繪院
山東中煤物探測量總公司
山東省城鄉建設勘察院
山東省地圖出版社
山東省經緯工程測繪勘察院
山東省水利勘測設計院
維坊市勘察測繪研究院
中國石化集團勝利油田管理局
河南省
河南省地球物理工程勘察院
化工部鄭州地質工程勘察院
中鐵大橋局集團之一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省地質測繪總院
河南省電力勘測設計院
河南省航測遙感院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煤炭工業部選煤設計研究院
中鐵隧道勘測設計院有限公司
河南省測繪工程院
河南省基礎地理信息中心
河南省地圖院
河南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河南省水利勘測總隊
鄭州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
河南省科學院地理研究所
河南黃河水文勘測總隊
河南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
焦作市中緯測繪地理信息有限公司
小浪底工程咨詢有限公司
河南省有色測繪有限公司
鄭州市市政工程勘測設計研究院
湖北省
武漢科島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中國石化集團江漢石油管理局勘察設計研究院
武漢大學設計研究總院
武漢武大吉奧信息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武漢中地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中國南極測繪研究中心
武漢市勘測設計研究院
長江航道局
湖北省之一測繪院
湖北省第二測繪院
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中游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長江水利委員會水文局
長江水利委員會綜合勘測局
鐵道部第四勘測設計院
葛洲壩股份有限公司測繪總隊
中冶集團武漢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
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武漢測繪院
湖北省地圖院
機械工業部第三勘察研究所
中南勘察設計院
中國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有限公司
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中南電力設計院
湖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
中國石化集團江漢石油管理局地球物理勘探處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
湖北省交通規劃設計院
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
湖北省國土測繪院
湖南省
湖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四一八隊
湖南地質調查研究院
湖南中揚建設工程公司
湖南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
株洲市勘測設計研究院
湖南省工程勘察院
衡陽市規劃設計院
湖南省第三測繪院(湖南省基礎地理信息中心)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長沙勘察設計研究院
湖南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湖南省第二測繪院
湖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總院
湖南省之一測繪院
中國水電顧問集團中南勘測設計研究院
湖南省地質測繪院
核工業衡陽第二地質工程勘察院
長沙市勘測設計研究院
湖南地圖出版社
長沙科創巖土工程技術開發有限公司
湖南有色測繪院
湖南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湖南省地球物理化學勘查院
中南石油局第五物探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