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仲聞的人物生平
王仲聞(1901-1969),名高明,以字行。筆名王學初、王幼安,據說都是為不得已避用真名而所取之號;臺灣曾大量翻印其書,改其名為王次聰。浙江海寧人;王國維次子。
長相酷似靜安先生,已故的沈玉成先生首次見到他時,曾取《觀堂集林》中那張相片來印證,非常傳神地說“子之于父,如明翻宋本,唐臨晉帖”。令人感慨的是,時不過三十年,我們現在卻只能從靜安先生的遺像來緬想幼安先生的模樣了。
王先生幼承家學,但中學畢業即入郵局工作。解放初期供職于北京地安門郵局。1957年因參與創辦同人刊物《藝文志》而成為右派,遭開除。后經由徐調孚先生推薦,被愛才若渴的中華書局金燦然總經理請到中華,成為一位不在編的臨時編輯,一直工作到寫下那封給文學組之信的那個時候。
王先生精熟唐宋文獻,以“宋人”自詡。尤長于詞學,其著述除前已述及的三書外,還有《渚山堂詞話·詞品》點校(署名王幼安)、《詩人玉屑》點校。他用力最勤、真正代表他學術水平的還有兩部書稿:一是《唐五代詞》,文革中遺失,其前言后記幸存于檔案中,經程毅中先生整理,已經發表。二是《讀詞識小》,約20萬言。錢鐘書先生曾受中華書局之請看過全稿,稱“這是一部奇書,一定要快出版”。但就在中華決定出版并已完成了審讀加工的時候,因為與《全宋詞》署名同樣的原因而暫停付印。文革中遺失。現在我們從《全宋詞》的審讀加工記錄中,可以約略看到《讀詞識小》的影子。
![](/zb_users/plugin/erx_Weixin/img/zzcm1.jpg)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一九〇二年(清光緒二十八年) 一歲
三月,生於浙江海寧鹽官鎮內西門周家兜王宅。長兄潛明四歲(一八九九年生)。
一九〇五年(清光緒三十一年) 四歲
三月,弟貞明生。
一九〇六年(清光緒三十二年) 五歲
祖父王廼譽去世。
一九〇七年(清光緒三十三年) 六歲
七月,母親莫氏因產褥熱過世。
一九〇八年(清光緒三十四年) 七歲
三月,父王國維娶潘麗正為繼室。弟紀明、慈明、登明、妹東明、松明均為潘
氏所出。
四月,全家移住北京宣武門內新簾子胡同。
一九一一年(清宣統三年) 十歲
十一月,辛亥革命爆發,父親王國維與羅振玉、劉季英等攜家口共二十一人東渡日本,住京都郊外吉田山下田中村。合家同行者八人,父母而外及兄弟潛明、紀明、貞明,仆人馮友、錢媽隨行。
一九一三年(民國二年) 十二歲
三月,羅、王諸家移住京都吉田町神樂岡八番地。
十二月,妹東明生。
一九一五年(民國四年) 十四歲
三月,隨繼母返回海寧,就讀海寧之一小學。
一九一六年(民國五年) 十五歲
二月,父親王國維自日本返回上海,就哈同氏廣倉學宭之聘。
三月,自海寧鹽官移住上海愛義文路大通路吳興里。父親親為擇校,與兄潛明、弟貞明擬入上海基督教青年會學校未果,入上海工部局育才公學就讀。在讀期間,與若干同學組“嚶鳴社”,每一二周作詩一次,評定甲乙。結集有《嚶鳴社詩稿》自抄本二冊,今存復旦大學圖書館。《詩稿》附自輯詩詞《明月梅花館詩草》一卷,計收古今體詩凡四十一題,五十八首。其中《蝶戀花》(題畫)“露縠冰紈人似玉”一首,為現存唯一詞作。
一九一九年(民國八年) 十八歲
五月,北京發生五四運動,波及全國。任育才公學學生會副會長,被校方開除,此後被推舉為全國學生聯合會出版社代表。在離校學生會所開辦的免費學校中任髙級班國文教員。十一月九日父親王國維致羅振玉函謂“次兒等學校事,因值孔子誕辰,學生要求放假一日,午後遂不往,因之斥退四人。表面如此,實際因夏間之學生會次兒因資格被舉為副會長,此次開除殆因此故”。
十月,應考郵局郵務員,未取。
一九二〇年(民國九年) 十九歲
三月,入上海郵局為郵務生。長妹東明後來追述:‘我們這一代中,二哥天賦最髙,也更愛古籍與詩詞,如以他的資質與興趣,能追隨父親繼續鉆研國學,日久必有成就。而父親無視他的愛好與秉賦,竟讓他進入郵局,以獲得較佳的獨立生活工作,當是以自己親身經歷到的寶貴經驗為鑒’(《先嚴王公國維為子女所鋪的路》)。
一九二一年(民國十年) 二十歲
年初通過甄試,升等為郵務員。
十一月四日父親王國維致長兄潛明函:“(髙明姻事)本擬明年下半年,而聞陳宅姑娘又入海寧學堂,恐沾染習氣,故汝母意欲於上半年辦喜事。”
一九二二年(民國十一年) 二十一歲
與陳慎初結婚。子女成年者三男(慶新、慶同、慶山),二女(令年、令三)。
一九二三年(民國十二年) 二十二歲
五月,王國維入京任清遜室南書房行走。
八月繼母、弟妹等入京。
是年自吳興里遷住新閘路甄慶里。
一九二六年(民國十五年) 二十五歲
九月二六日,長兄潛明於上海病逝。長嫂羅孝純不久“大歸”。
一九二七年(民國十六年) 二十六歲
六月二日,父親王國維於頤和園昆明湖魚藻軒自沉,有遺囑致三子貞明,謂“汝兄亦不必奔喪,因道路不通,渠又不曾出門故也”、“我雖無財產分文遺汝等,然茍謹慎勤儉,亦必不至餓死”。
七月,與諸弟同具名編次《王忠愨公哀挽録》,天津羅氏貽安堂匯刊。
一九二八年(民國十七年) 二十七歲
是年繼母弟妹南歸海寧。父親王國維藏書中手批手校書一百九十馀種約七百馀冊,經清 *** 學院同事陳寅恪、吳宓、趙元任諸先生商議,讓售北平北海圖書館,館方給價五千元。
是年在《郵聲》雜志發表詩作《己丑除夕贈家兄》、《丁卯展前詩愴然有作即用舊韻》。此後若干年仍有詩詞在《郵聲》刊出。
一九三一年(民國二十年) 三十歲
調入上海郵政總局。
一九三二年(民國二十一年) 三十一歲
隨郵政總局遷往南京,住慈悲社五臺山村。
一九三三年(民國二十二年) 三十二歲
十二月,上海《詞學季刊》之一卷第三號刊唐圭璋《全宋詞編輯凡例》、《全宋詞初編目錄》。
是年林大椿輯《唐五代詞》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
一九三七年(民國二十六年) 三十六歲
七月,全面抗戰開始,自海寧接取繼母弟妹至上海住海防路崇安里。獨身前往武漢。
一九四〇年(民國二十九年) 三十九歲
七月,參加為期二周的郵政秘密監察人員培訓班,為解放後“歷史問題”所從來。
唐圭璋《全宋詞》三百卷,成稿於一九三七年,是年由國立編譯館出版。其“緣起”有“王仲聞等辨訛”致謝語。唐圭璋先生在《自傳及著作簡述》中回憶:‘“初編此書的時候,就承精於目録版本之學的王仲聞幫助搜集資料,校訂真偽,商討善本、足本問題。”
一九四一年(民國三十年) 四十歲
升任副郵務長。
家人從上海經香港到昆明,住郊區白龍潭。
一九四二年(民國三十一年) 四十一歲
郵政總局遷往重慶,住南岸南桷埡。
一九四五年(民國三十四年) 四十四歲
冬,隨郵政總局還都南京,住建業村。
一九四七年(民國三十六年) 四十六歲
夏,叔父王國華赴臺灣大學外文系任教。
是年在《現代郵政》雜志發表《尹師魯水調歌頭》、《劉仲方六州歌頭》、《李後主佚詞》等多篇《讀詞雜記》。
一九四九年((民國三十八年) 四十八歲
郵政總局南遷臺北,留守上海。弟貞明、紀明、妹東明、女令年前往臺灣。是年末,隨郵政總局遷往北京。任改組後的郵電部秘書處副處長。
一九五〇年 四十九歲
年初,住西單二龍路鄭王府夾道郵電部宿舍。
是年鎮反運動中,其有關部門結論竟為“曾經受過特務訓練,態度不老實,撤職登記”。
一九五一年 五十歲
將家藏王國維遺稿、批校本及友人致王國維書札兩箱百馀種捐送北京圖書館,經手人為趙萬里(約抗戰前後,趙萬里曾促成和經手繼母潘氏的另一部分捐贈)。
在郵政部干部審查活動中被定為“特務嫌疑”,從事豎電線桿等懲罰性體力勞動。
一九五三年 五十二歲
屢次對人民出版社出版物提出書面意見,受到關注,該社王子野、范用擬將其調入任職未果。
是年調往地安門外郵局,在服務窗口收寄郵件,住東直門外八條下坡十九號郵局宿舍。雖事務繁劇,仍於業馀時間努力治學。
在《中國語文》第八期發表《統一譯名的迫切需要》。
一九五五年 五十四歲
夏承燾《唐宋詞人年譜》於是年初版。一九五六年十二月夏承燾為是書所撰‘承教録’謂‘此書問世一年,屢荷四方讀者惠書督誨。惠州張鳳子先生,北京王仲聞先生,皆未嘗奉手請益,乃承費日力為細校再過,各舉謬誤多處,盛意尤可感激’。
是年郵局肅反運動小組審查結論“不是反革命分子”。
是年初,為人民文學出版社標點《唐才子傳》,用時一周,得酬五十元。
一九五六年 五十五歲
七月二十二日,在《光明日報》發表《關於李煜詞的考證問題》。
十一月二十七日,夏承燾接人民文學出版社顧學頡函,夏氏日記載‘王靜安先生嗣君仲聞,甚愛予詞人十譜而有所補訂,欲與予通函云云。即作復書,附去與王君書’。此後屢有書翰往來論學。
十二月十九日,夏承燾復接得王函,謂‘“著有《南唐二主詞校訂》、《陽春集校訂》,又有《唐五代詞校輯》,收敦煌曲子、《樂府詩集》之近代曲辭及易靜《兵要望江南》等,需兩年完稿。又欲輯一詞抄,收《全芳備祖》、《壽親養老新書》、《通用啟札截江綱》、《翰墨大全》、《永樂大典》以及宋元方志譜錄中之詞匯為一書。又有《宋元詞話抄》,積稿盈尺,無精力完成”。
一九五七年 五十六歲
一月六日在《光明日報》副刊《文學遺產》發表《改編全唐詩草案的補充意見》。此文為對於河南大學李嘉言《改編〈全唐詩〉草案》的回應,李文發表於1956年12月9日《光明日報》副刊《文學遺產》。
三月九日,夏承燾入京開會,與相見,謂之“樸質篤厚,想見靜安先生”。
四月三日,《讀唐宋詞論叢》、《論〈尊前集〉之選輯時代》二文寄達夏承燾,定《尊前集》當編於北宋,不能早於仁宗,晚於神宗。夏次日日記謂‘“君治學細心踏實,自愧不如”。同月夏承燾《唐宋詞論叢》之《承教録》中述及,計舉正二十事。是月,標點本《唐才子傳》由古典文學出版社出版。
六月,《南唐二主詞校訂》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以明萬歷庚申呂遠墨華齋本為主,參考王國維《南唐二主詞校勘記》,李璟、李煜詞作歷來真贗雜陳,文字多訛,是書據所見各本互校,并以各種選本、筆記、詩話、詞話及互見各詞之總集、別集參校,“綜合舊說,間參新見”。
是年欲調往蘭州大學,夏承燾又推薦入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皆未果。又擬辦同人刊物《藝文志》。在“反右”運動中,受到不公正的處理,被追究“歷史反革命”問題,口頭通知:是右派但不宣布;不交地方監督,強制退職。在南海艇隊工作的次子王慶同、在武漢測繪學院就讀的三子王慶山,均被劃為“右派分子”。
前此數年間,時常接濟嫠居北京的長嫂羅孝純。
一九五八年 五十七歲
三月,《詩人玉屑》點校本由古典文學出版社出版。
五月,寄夏承燾《李易安集》目。
八月,夏承燾來函請寫寄明吳訥《百家詞》本《汪水云集》附録舊宮人送水云南歸詞十三首,九月十五日鈔成寄達。
十二月十三日,有函致夏承燾,謂《李清照集》尚未脫稿,《全宋詞》中間題不少。
是年清華大學因校內基建,通知將王國維墓遷出。
一九五九年 五十八歲
四月十一日,夏承燾入京,往訪,告知所輯《唐五代詞》將由中華書局出版。
四月十五日,夏承燾、唐圭璋同在北京圖書館同日與王仲聞、黃盛璋談李清照材料事。
六月,唐圭璋完成《全宋詞》初步修訂,交稿中華書局。并建議由王仲聞任責任編輯。此後‘六載辛勤,全力以赴’(唐圭璋先生語)。是年受中華書局邀為《全唐詩》斷句和審稿,得酬金180元。
是年經齊燕銘、金燦然指示,入中華書局文學組任‘臨時’編輯,組長為徐調孚,中華給付月薪八十元。
是年起至一九六一年冬每月寫思想匯報交中華書局和派出所。
一九六〇年 五十九歲
一月十六日,王國維墓是時遷入北京市西郊福田公墓。
四月,《全唐詩》點校本由中華書局出版,點校說明署’王全’,即王仲聞、傅璇琮。同月,標點本《渚山堂詞話》、《詞品》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惠風詞話·人間詞話》校點本同月再版,均列入《中國古典文學理論批評專著選輯》叢書。《惠風詩話》署’王幼安校訂’,《續編》二卷輯自況周頤各種雜著。於原著考訂未周處,并酌加附注。《人間詞話》署’徐調孚注、王幼安校訂’,分定稿、刪稿暨附錄三編,為《人間詞話》最為通行的版本。前此徐調孚曾於開明書店出版《人間詞話》校訂本(一九五五年中華書局重印),是本即以徐本為據,注釋中按語均為校訂者所加。
九月一日,唐圭璋致函龍榆生,謂‘《全宋詞》弟亦無力整理,去年交與北京中華書局修訂,編輯部托王仲聞整理,費盡他九牛二虎之力。徹底修訂,修改小傳(本來只是沿襲朱、厲之書),增補遺詞,刪去錯誤,校對原書,重排目次,改分卷書,在在需時。現聞已大致就緒,不過出書恐又在明年矣’(此函《近代詞人手札墨跡》系於一九六一年九月一日)。
是年由不定期前來書局改為全日上班。繼續修訂《全宋詞》,自二百○四卷本《翰墨全書》書輯出佚詞三百十五首。
一九六一年 六十歲
六月三日,夏承燾日記載來函,謂近為《全宋詞》補詞一千六百首,改正補充小傳三四百人,舉出錯誤不下三四千處,今年尚不能出書。
十月,《讀杜心解》標點本由中華書局出版,為主要整理者。
是年中華書局自東總布胡同搬遷至翠微路。因家遠,常住宿集體宿舍,與青年編輯沈玉成過從較多。
夏承燾《唐宋詞人年譜》於是年出版,屢引其說。
一九六二年 六十一歲
上年《李清照集校注》完稿,輯詞、詩、文為三卷,附録《李清照事跡編年》暨《李清照著作考》。元旦撰成《後記》,致謝學人包括夏承燾、黃盛璋、鄧之誠。
一九六三年 六十二歲
三月,長女王令年客死臺灣。新編《李清照集》在上海出版後,有所商榷,增入《李清照集校注》稿中。
四月,《李清照事跡作品雜考》刊載於《文史》第二輯。
一九 *** 年 六十三歲
四月五日,夏承燾來函,謂應將施蟄存《唐宋金元詞拾遺》相關者補入《全宋詞》,又謂《全宋詞》題名應唐、王并列。
五月,《全宋詞》新版基本完成修訂,以中華書局編輯部名義撰寫《出版說明》。前言由唐圭璋、王仲聞同撰。
是年《古典文學研究資料匯編·杜甫卷》由中華書局出版,署“華文軒”名。
是年《李清照集校注》在人民文學出版社排成紙型,但未能出版。
是年前後,中華書局黨組發出公函給南京師范學院黨委,對新版《全宋詞》的署名方式,提出擬采用“唐圭璋編、王仲聞補訂”的辦法,并請征求唐圭璋意見,唐先生表示同意,但終未能通過相關政治審查。
是年,在補訂《全宋詞》過程中所撰宋詞札記《讀詞識小》二十馀萬言,曾經錢鍾書先生審讀,由中華書局沈玉成完成技術加工,但格於當時政治形勢未能出版,原稿在文化大革命中遺失。
是年,羅繼祖入京參加校點二十四史,與相過從。羅氏《海甯王氏後人“文革”後所遭遇》記》稱:“我識高明丈即於一九 *** 年在北京翠微路參與中華書局校點廿四史時。丈對詞學造詣精深,局中正重校唐圭璋《全宋詞》,經丈核訂,舉證若干,讀者嘆服。公退接談,公私并進,覺與乃翁風范不遠。為言先兄不祿,嫂氏尚在盛年,宜再嫁。其說甚是”。
一九六五年 六十四歲
一月十七日,繼母潘麗正在臺灣去世。
二月二十五日、三月二十五日,先後為逯欽立編《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提交審稿意見。
六月,新版《全宋詞》出版。全書録入詞人一千三百三十馀家,詞作一萬九千九百馀首,另有殘篇五百三十馀首。凡三百七十馀萬字,引用書目多達五百四十二種。
一九六六年 六十五歲
九月二十三日,中華書局在文化大革命受到直接沖擊,被清退。二十五日致函文學組,交代未盡事宜。時《唐五代詞新編》已基本成稿,在運動中遺失。
一九六七年 六十七歲
家居。仍廢寢忘食,專意從事著述。
一九六九年 六十八歲
一月十九日提交的交代材料稱“我在中華書局工作時,曾準備寫若干稿子,有的已寫了一部分,有的已接近完成。自領導通知我以後我寫的東西不能再出版以後,我已以一部分捐獻國家,已蒙接受。將來這類東西不知有用沒用。我準備寫完它,決不因我的東西不能出版就撒手不干了”、“已寫好部分約有一百馀萬字”。
是年冬,因“朱(學范)、谷(春藩)特務集團”案牽連,被專案組隔離審查。
十一月十二日,服毒自殺。子女均在外地,身後文稿、圖書散失殆盡。後來發還者僅舊版王國維集一部。
一九七〇年
二月,夫人陳慎初於海寧鄉間去世,終年七十一歲。
一九七九年
三月,郵政部 *** “朱(學范)、谷(春藩)特務集團”案。
十月,《李清照集校注》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學者稱“博大精深”、“古籍整理之典范”。唐圭璋在得知出版消息後,通過出版社聯系到王氏後人,以申吊慰。
一九八○年
一月二十二日,叔父王國華在臺灣去世。
六月二十五日,趙萬里在北京去世。
一九八一年
五月九日,徐調孚在四川江油去世。
九月,《夷堅志》校點本由中華書局出版。生前曾任此書編輯,并自《永樂大典》中輯出軼文。
是年,《文學遺產》之一期刊載岳國鈞《玉中之瑕——談〈李清照集校注〉的注釋》。
一九八六年
五月,前中華書局同事沈玉成作《自稱“宋朝人”的王仲聞先生》。收入中華書局七十五周年紀念文集《回憶中華書局—1912-1987》。
五月十一日,夏承燾在北京逝世。
一九八七年
二月二十日,《唐五代詞新編前言》刊載於《古籍整理出版情況簡報》之一七一期。編者按稱‘“中可以看出他在古籍整理工作中嚴謹的態度、嚴密的 *** ,對我們研究唐五代詞以及整理古籍工作都不無借鑒意議”。《前言》為生前未成著述《唐五代詞新編》僅存部分,由程毅中在中華書局檔案中發現。
曾參與編輯的《元詩選》初集、二集、三集分別於是年1月、7月、10月出版。
一九八八年
遺稿《長短句詞盛行之時代辨析》刊載於《文學遺產》一九八八年第二期。此文原為《唐五代詞新編後記》的部分未完稿,程毅中在中華書局檔案中發現。
一九九○年
十一月二十八日,唐圭璋於南京去世,終年九十歲。
一九九九年
一月,中華書局《全宋詞》簡體字版補署“王仲聞參訂”。
四月,中華書局徐俊撰文《王仲聞——一位不應被遺忘的學者》,刊載於《書品》一九九九年第二期。
二〇〇二年
十二月十四日,與妻陳慎初合柩入葬海寧殳山公墓。
二〇〇九年
九月,《全宋詞審稿筆記》由中華書局雙色影印出版,署王仲聞撰、唐圭璋批注,計五十萬字。劉尚榮先生以中華書局編輯部名義所撰前言,對二位學者的治學和合作均予髙度評價。
十一月十二日,海寧舉辦紀念王仲聞逝世四十周年學術研討會,陳尚君等專家學者和王氏家人出席會議。
歐美藝佳留學中介靠譜嗎
靠譜,但還是更加推薦新東方前途出國,免費領取2022留學白皮書
1、資金
資金是留學的基礎保障,也是之一保障,準備送孩子留學的家庭應做好持續支付學生海外學習費用的準備,以及制定可能出現經濟斷層情況時的應對措施。
但是另一方面,積極做好孩子出國留學前的準備,使孩子更高效地完成海外留學計劃,才是節省家庭支出、并獲得幸福回報的最有效辦法。
2、申請及簽證
不少國外大學錄取學生絕對不只是看托福、雅思成績或“唯分數論”。在大學申請這一環節,千萬不要走格式和流程化,應當客觀實際地展現學生的個性化特征、學術成績和綜合能力。學生應該請經驗豐富的老師在申請材料這一方面做指導,但是絕對不能做假材料。
3、生活能力
留學海外,學生遠離父母,完全依靠自己管理吃穿住行和學習,自我管理能力就變得非常重要。出國留學,實際上也是一個孩子獨立的開始,他必須自己面對海外生活的各種問題。此外,團隊合作精神、有計劃性、時間管理能力等都是要提前做好的準備。能否具備這些優秀品格及個人素質,是保證留學成功又一大關鍵因素。
4、學習能力
國內外的學習方式不盡相同,有留學想法的同學,應提高自己的自學能力,提前學習一些西方大學課程。畢竟語言成績達標只能說明學生具備一定的英語能力,這還遠遠不夠,因為它不代表學生在西方體系教學模式下能取得好成績。海外大學的教學和考核模式對中國學生是完全陌生,也與應試教育是截然相反的。因此,很多雖然托福、雅思成績達標或優秀的學生,到了國外大學課堂,完全無所適從,學習成績非常糟糕,甚至多門重修,以致被大學勒令退學或轉校。
想要了解更多留學信息,推薦咨詢新東方前途出國。新東方前途出國是1996年從新東方內部獨立出來的子品牌,提供托福雅思考試培訓、留學規劃、學校申請及簽證的一系列服務,他們獲得過美國國籍招生協會的認證,有良好的口碑。此外有幾千家的院校資源,和美國、加拿大、英國、澳洲、日本等國家的大學均有合作。
南京有沒有勘測的單位?
南京勘察設計資質單位 匯總
單 位 名 稱
資質 等級
單 位 地 址
郵 編
江蘇省電力設計院
甲級
北京西路22號
210024
南京勘察工程公司
甲級
御道街58-1號
210007
東南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
甲級
四牌樓2號(東南大學內)
210096
中國中材國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甲級
漢中路209號
210029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甲級
雨花西路安德里30號
210012
江蘇省郵電規劃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
甲級
中山南路371號
210006
南京揚子石油化工設計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甲級
大廠區楊村三路
210048
*** 建筑設計院
甲級
華僑路26號
210029
*** 空軍勘察設計院
甲級
漢府街18號
210018
江蘇省地質工程勘察院
甲級
寧丹路11號
210012
南京金凌石化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甲級
棲霞街道甘家巷煉油廠內0號路10號
210033
江蘇南京地質工程勘察院
甲級
中華門油坊橋賈東村105號
210041
南京工程兵工程學院人防工程設計院
甲級
海福巷1號
210007
*** 工程設計院
甲級
黃浦路3號
210016
中煤國際工程集團南京設計研究院
甲級
浦東路20號
210031
核工業南京工程勘察院
甲級
察哈爾路16號
210003
中國化學工程南京巖土工程公司
甲級
大廠楊新路357號
210044
中國石化集團南京設計院
甲級
大廠區葛關路268號
210048
江蘇省交通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
甲級
中山南路342號
210005
江蘇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甲級
慈悲社20號
210029
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甲級
中山南路189號
210005
南京市民用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甲級
洪武路328號
210002
南京市園林規劃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
甲級
虎踞北路21號
210013
南京市市政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甲級
同仁街31號
210008
南京市測繪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甲級
王府大街8號
210005
江蘇省紡織工業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甲級
進香河路31號
210018
江蘇省第二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甲級
虎踞北路10號-8
210013
江蘇省化工設計院有限公司
甲級
北京西路17號2樓
210024
南京地下工程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
甲級
廣州路189號24樓
210029
江蘇省冶金設計院有限公司
甲級
大光路大陽溝98號
210007
南京市第二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
甲級
太平南路151號5樓
210002
江蘇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甲級
鼓樓新村1號
210024
南京市燃氣工程設計院有限公司
甲級
中央路214號
210009
南京建筑工程學院建筑設計研究院
甲級
中山北路200號
210009
江蘇工業民用建筑設計院
甲級
大廠區葛關路268號
210048
南京南大巖土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甲級
珠江路88號新世界中心A座2508室
210008
南京洛普股份有限公司
甲級
南京浦口高新開發區洛普大廈
210061
江蘇中大建筑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甲級
北京東路40-1號華英大廈東4樓
210008
南京蘇杰巖土勘察設計有限公司
甲級
三條巷聚懷村10號
210009
江蘇省地質工程有限公司
甲級
珠江路700號B樓4樓
210018
江蘇深遠建筑設計研究有限公司
甲級
珠江路665號4樓
210016
江蘇省建苑巖土工程勘測有限公司
甲級
慈悲社20號
210016
南京凱盛水泥技術工程有限公司
甲級
江東北路305號濱江廣場02棟24樓
210036
南京金海設計工程有限公司
甲級
佛心橋3-1號
210016
南京金宸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甲級
漢中西路1號漢中新城11樓
210029
南京華科建筑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甲級
長府街58號7樓
210002
江蘇偉信工程咨詢有限公司
甲級
漢中門大街1號金鷹漢中新城A幢10樓
210029
南京東南聯合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甲級
秦淮路100號海通大廈14樓
211100
江蘇建材地質工程勘察院
甲級
云南路31-1號蘇建大廈811室
210008
南京林業大學林產工業設計院
甲級
龍蟠路159號
210037
河海大學設計院
甲級
西康路1號
210098
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勘測設計院
甲級
廣州路223號
210029
南京電信規劃設計院
甲級
云南路 1號
210008
南京大學建筑規劃設計研究院
甲級
漢口路22號蒙民偉樓10F
210093
江蘇省交通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甲級
水西門外大街 223號
210017
江蘇東方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甲級
北京西路12號
210008
南京醫藥化工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甲級
虎踞南路49號-7
210004
南京思成建筑設計咨詢有限公司
甲級
中華路302號4樓
210006
南京市水利規劃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
甲級
后宰門西街12號 (原后宰門小學內)
210016
南京百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甲級
湖南路14號7樓702B
210009
南京城鎮建筑設計咨詢有限公司
甲級
上海路15號銀城大廈11~13樓
210029
江蘇省教育建筑設計研究院
甲級
北京西路15號2403室
210024
南京中藝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
甲級
白下區大楊村31號
210002
江蘇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公司
甲級
珠江路700號
210018
江蘇省建工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甲級
江東北路301號濱江廣場1棟13樓
210036
南京華東建筑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甲級
山西路98號江蘇國貿大廈18F
210009
南京東大巖土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甲級
進香河路35號巖土工程館301室
210018
南京華業建筑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
甲級
馬府街16-1號包裝大廈7樓
210002
南京興華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甲級
金鷹漢中新城29樓E、F座
210029
江蘇智匯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甲級
漢中門大街1號金鷹漢中新城29樓
210029
江蘇華東建設基礎工程總公司
甲級
大光路26號華東大廈9樓
210007
南京市凱盛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甲級
石門坎117號大地豪庭10棟4樓
210007
南京郵政設計所
乙級
江東北路202號
210036
江蘇省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乙級
長樂路9號3棟311室
210006
江蘇蘇源環保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乙級
江寧區蘇源大道58號
211102
江蘇科能電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
乙級
北京西路22號
210024
揚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責任公司
乙級
大廠區新華路777號
210048
南京英凱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乙級
江東北路301號16樓B座
210036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乙級
古平崗4號
210013
江蘇省電力通信有限公司
乙級
北京西路20號
210024
中建八局工業設備安裝有限責任公司
乙級
中山路179號易發大廈8樓E座
210024
南京威爾森園林工程有限公司
乙級
江東北路204號6樓C
210036
南京熱電工程設計院
乙級
中山北路623號
210011
農業部南京設計院
乙級
繡花巷8號12幢
210002
南京郵電大學電信工程勘察設計所
乙級
新模范馬路66號
210003
江蘇省建筑材料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
乙級
馬臺街139號
210009
江蘇省建筑園林設計院
乙級
漢中路218號金鵬大廈A座302室
210029
江蘇省機械研究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
乙級
長虹路445號
210012
南京市給排水工程設計院
乙級
中山東路460號13層
210002
江蘇省建設工程設計院有限公司
乙級
云南路31-1號蘇建大廈20樓
210008
南京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乙級
鼓樓區高家酒館15號
210029
南京金陵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乙級
中山路171號(南京教育學院西二樓)
210005
南京化學工程與民用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乙級
中華門釣魚臺119號
210006
江蘇省節能工程設計研究院
乙級
苜蓿園大街52號
210007
江蘇省石油集團技術設備有限責任公司
乙級
中山北路龍池庵1號
210003
江蘇科瑞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乙級
大廠區葛關路699號
210048
江蘇中寧建筑工程設計研究院
乙級
漢北街68號
210029
江蘇省海能電力設計咨詢有限責任公司
乙級
邁皋橋電建路10號
210028
江蘇省工程物理勘察院
乙級
大石橋6號
210008
江蘇豐華工程有限公司
乙級
南京市中華路363號713室
210006
江蘇省建筑裝飾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乙級
云南路31-1號蘇建大廈
210008
江蘇省巖土工程公司
乙級
珠江路700號
210018
南京電力設計研究院
乙級
鼓樓區中山路251號
210002
上海梅山集團(南京)工貿實業有限公司
乙級
西善橋梅山礦業公司內
210041
南京師大建筑工程設計研究院
乙級
板倉街78號
210042
南京江淮勘察工程有限公司
乙級
江寧區東山鎮天印路7號
211100
南京廣建設計工程有限公司
乙級
六合區南鋼集團辦公大樓5樓
210035
南京汽輪電力工程設計院
乙級
中央北路80號
210037
南京高科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乙級
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86-3號
210038
南京棲霞建設集團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乙級
龍蟠路9號
210037
南京柏海建筑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乙級
漢中路180號星漢大廈21樓A座
210029
南京鼎辰建筑設計有限責任公司
乙級
中山南路189號三樓
210005
南京固強建筑技術有限公司
乙級
中山南路315號瑞華大廈1106室
210005
江蘇華都建設有限公司
乙級
大光路26號
210007
南京南洋建筑設計院
乙級
漢中門大街120號牡丹里1-1-101室
210036
南京中山園林設計有限公司
乙級
珠江路699號東鼎大廈2號602室
210018
南京視博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乙級
石鼓路107號華威大廈十樓
210004
南京雙高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乙級
高淳縣淳溪鎮固城湖南路19號
211300
南京溧水建筑設計院
乙級
溧水縣連城鎮慶豐路2號
211200
南京江浦建筑設計院
乙級
江浦縣珠江鎮中圣南街建工大廈
211800
南京環宇建筑設計院
乙級
六合區雄州鎮園林西路35號
211500
南京建力測繪勘察院
乙級
六合區雄州鎮園林西路35號
211500
南京金宇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乙級
江寧區東山鎮秋月路3號
211100
南京先行交通工程設計有限責任公司
乙級
長江路188號德基大廈27層
210008
南京市長洲建筑工程勘察有限責任公司
乙級
云南路24號
210009
南京澳瑞特建筑設計咨詢有限公司
乙級
江寧路2-1號
210000
南京回歸建筑環境設計研究院
乙級
廣州路5號君臨國際2棟706室
210008
南京天元市政設計有限公司
乙級
江寧科學園天元路118號金鑰匙大廈3樓
211100
南京長安建筑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乙級
洪武路261號307室
210002
南京城盛建筑設計咨詢有限公司
乙級
和燕路60號
210037
南京雨盛建筑設計咨詢有限公司
乙級
雨花西路81號
210012
南京鼎昊建設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乙級
虎踞北路12號南5樓
210013
南京全泰建筑設計有限責任公司
乙級
定淮門大街11號商會大廈A2501
210036
南京豐源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乙級
應天西路72號
210017
南京凌翰建筑設計工程有限公司
乙級
北京西路15號教學樓二層212室
210024
江蘇智方環保技術發展有限公司
乙級
長虹路251號云錦美地匯錦苑1棟11層
210017
南京鐵路勘測設計所
丙級
下關區東炮臺街127號
21001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建筑設計所
丙級
御道街29號388信箱
210016
南京澤玉建筑設計咨詢有限公司
丙級
姜家園117-31-601
210011
南京交通建設項目管理有限責任公司
丙級
珠江路63-1號20-21層
210008
南京萬通城市建設設計咨詢有限公司
丙級
定淮門大街11號商會大廈A座21樓
210036
南京寰匯市政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丙級
應天大街15號碧水云天1棟2單元801室
210007
南京蘇眾泰科技有限公司
丙級
中山路348號中信大廈5層
210000
南京蘇逸實業有限公司
丙級
中山路251號
210002
江蘇筑原環境藝術工程有限公司
丙級
中山北路223號建達大廈408室
210009
南京中山植物園科技實業有限公司
丙級
中山東路218號3009室
210002
南京市交通規劃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
丙級
珠江路63號交通大廈810室
210008
南京東大能源工程設計院有限公司
丙級
珠江路699號2號6樓
210018
江蘇東華市政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丙級
通江路16號中北集團大廈5層
210036
南京共鳴市政工程設計有限責任公司
丙級
南冬瓜市4號3樓
210024
南京佳的環境空間設計有限公司
丙級
鼓樓街88號綠地廣場翠峰大廈703室
210008
江蘇港寧裝璜有限公司
丙級
建鄴區青石埂路以北奧體名座大廈裙房幢316室
210019
南京國聯電力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丙級
中央路258號新立基大廈17層
210009
南京冠源工業設計咨詢有限公司
丙級
雨花西路81號3樓
210012
南京蘇鼎建筑設計研究院
甲級
中山路129號22樓
210005
南京華天建筑師事務所
甲級
牌樓巷47號國華大廈6樓A座
210029
南京南華建筑設計事務所
甲級
王府大街63號407室
210004
南京都建建筑設計事務所
甲級
珠江路88號新世界中心B座4111室
210008
南京中和建筑設計事務所
甲級
中山北路95號江蘇議事園大廈15樓A座
210009
南京中和結構設計事務所
甲級
北京東路57號401室
210016
南京中和機電設計事務所
甲級
中山北路95號江蘇議事園大廈15樓A座
210009
南京都建結構設計事務所
甲級
珠江路88號新世界中心B座4112室
210008
南京都建機電設計事務所
甲級
珠江路88號新世界中心B座4114室
210008
湖南城市學院是幾本院校?
目前根據教育部公開信息規定,已經沒有明確的一批次、二批次的概念。湖南城市學院是一所綜合類院校,有化學工程與工藝、環境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復合材料與工程、美術學、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音樂學、音樂表演、舞蹈表演等專業,建校20年。
院校發展歷史
湖南城市學院(Hunan City University),簡稱“湖南城院??”是一所由湖南省人民 *** 主辦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屬于湖南省“雙一流”高水平應用特色學院,是“教育部信息化建設試點單位”、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
湖南城市學院由原益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和原湖南城建高等專科學校于2002年合并組建而成。益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前身是1970年創辦的益陽地區師范專科學校,湖南城建高等專科學校前身是1978年創辦的益陽基礎大學。
院系專業
該校有13個二級學院,開辦本科專業51個。例如有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測繪工程和地理信息科學、工程管理、城市管理、工商管理、財務管理、旅游管理、經濟統計學、廣告學、 *** 與新媒體、英語以及商務英語等。
特色專業學科:
國家級特色專業:城市規劃。
省級特色專業:城市規劃、給水排水工程、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化學工程與工藝、社會體育。
省級重點專業:城市規劃、工程管理、化學工程與工藝、社會體育。
湖南省重點建設學科:城市規劃與設計、管理科學與工程、體育人文社會學、結構工程
校級優勢特色學科:化工工藝、結構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體育人文社會學、城市規劃與設計、中國現當代文學、應用數學、區域經濟學
辦學規模
截止2022年3月,學校現有校園面積1415畝,建筑面積55.02萬平方米。擁有固定資產14.45億元。紙質圖書藏書189萬冊,電子圖書214萬冊。教職工1245名,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教師390人。有教育部本科教指委委員、新世紀優秀人才、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等高層次人才36人(次)。“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成效顯著,其中282人取得行業資格證書。學校設有12個二級學院,51個本科專業,以工為主,涵蓋理、工、文、管、教、藝、經等多個學科。學校面向30個省、市、自治區招生,現有全日制本科生17000余人。
師資隊伍
湖南城市學院理學院已擁有一支以博士、碩士為主體的德才兼備、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截止200年3月,現有專任教師41人,教輔人員4名,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5人、講師20人,專任教師中博士16人(含在讀4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老師占80%,有全國優秀教師1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師3人,湖南省新世紀“121人才”(二級)1人,省級學科帶頭人一名。
學校突出城市主題,產學研用結合,為社會培養了一大批高級應用型人才。學校畢業生就業率連續15年超過95%。在湖南省畢業生畢業五年薪酬排行榜上近年多次穩居全省同類院校之一,先后被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湖南省就業創業示范校”。學校被譽為“城建人才的搖籃”,優秀畢業生參與了國家體育場(鳥巢)、秦山核電站、滬昆高鐵、杭州灣大橋等國家重點建設項目。? 、
學校立足行業,服務區域,不斷優化專業結構,加強專業內涵建設。城鄉規劃專業是國家級特色專業和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城市規劃、土木工程、給水排水工程等10個專業是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重點專業和特色專業;城鄉規劃、電子信息工程等5個專業是湖南省綜合改革試點專業。擁有以土木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為代表的27個省級以上實踐教學、創新創業教育教學平臺。學校累計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3項,省級教學成果獎26項。
學校堅持產學研用結合。土木工程、城鄉規劃學、信息與通信工程等6個學科是湖南省“雙一流”應用特色學科。擁有國家級眾創空間、數字化城鄉空間規劃關鍵技術湖南省重點實驗室、黑茶金花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湖南省城鄉生態規劃與修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南省新型城鎮化研究院、湖南省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協作研發中心等27個省級以上科研和創新平臺。近年來,累計獲國家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37項。近五年橫向科研經費超過3億元,在湖南省同類院校中遙遙領先。獲國家級、省級科學技術獎和社科基金項目優秀成果獎19項;規劃建筑設計成果獲省部以上行業獎勵80多項,是省內高校規劃設計領域獲獎等級更高、獎項最多的單位,在城鄉規劃、建筑設計、地理信息系統開發與應用研究等方面處于湖南省領先水平。學校主持制定的《鎮(鄉)村綠地分類標準》被住建部批準為國家行業標準,編制的“長株潭生態綠心地區空間發展戰略規劃”獲國際招標之一名。牽頭成立了省級學會湖南省城市科學研究會,設立的湖南省新型城鎮化研究院入選湖南省專業特色智庫。《湖南城市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是“全國百強社科學報”,《城市學刊》榮獲省第八屆“雙十佳期刊”。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國際合作交流成效明顯。先后與加納、新西蘭、馬來西亞、美國、澳門等國家和地區高校開展密切合作。榮獲“馬來西亞高等教育年度優質合作院校”稱號。與新西蘭維特利亞理工學院合作舉辦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本科教育項目評估獲全票通過。與加納海岸角大學合作舉辦孔子學院,是全省二本院校中的之一所。
學校擁有規劃建筑設計研究院、土木工程檢測中心、湖南城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校辦企業。其中規劃建筑設計研究院具有城鄉規劃、建筑工程、市政道路等六項甲級資質,在湖南省二本院校中獨一無二,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18年年產值達2.3億元。學校與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中核)、中國建筑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中建)、中國鐵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中鐵)等340多家知名公司簽署產學研合作協議、實習基地協議等;與益陽市人民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華為)共建湖南新型智慧城市研究院。與南縣人民 *** 聯合開辦了省內首個“鄉村振興規劃學院”。與益陽市、祁陽縣等10余個 *** 部門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