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萬醫藥打工人薪酬揭秘!2萬人月薪超3萬,迪哲、亞虹領銜,明德生物人均年薪漲幅逾60%
來源:E藥經理人
2022年,483家A股生物醫藥公司,除未披露的180家外,對應了115萬醫藥打工人。其中超過60萬人平均年薪超16.7萬元,2萬“頂流打工人”平均年薪超36萬元。當然,還有近22萬“搬磚打工人”平均年薪不足12萬元,來看看2022年你的收入拖后腿了嗎?
對于藥企來說,人才密集程度和公司未來的發展高度綁定。
根據Choice數據,E藥經理人統計了2022年483家A股企業的員工增減員、薪資漲幅情況,試圖一窺藥企的人才收入全貌。
除部分未披露信息外,2022年增員三巨頭被CXO龍頭藥明康德( *** )、康龍化成、凱萊英所包攬,其中藥明康德也是唯一一家博士數量超過1000人的公司。此外,115萬醫藥打工人中,有一半藥企人平均年薪超過了16.65萬元,這對應的醫藥人數超60萬。
過去三年,由于新冠黑天鵝事件,生物醫藥產業一步步走到鎂光燈下。對于生物醫藥相關專業的學生來說,成為醫藥人會是一個好的選擇嗎?那么如今醫藥人的行業薪酬又有哪些變化?站在時代浪尖上的生物醫藥產業,當前的人才供需市場又怎樣?
CXO大幅擴員,一哥恒瑞減員最多
根據Choice數據統計,除去部分未披露信息外,2022年增員三巨頭被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晴雨表CXO企業包攬,分別為藥明康德、康龍化成、凱萊英。
藥明康德“豐收”的喜悅在2022年財報隨處可見。不僅公司一把手李革薪資增幅羨煞旁人,同時人員擴張勢頭較猛,在2022年新增了9410人,員工總數超4萬人,僅次于上海醫藥。其中,碩士及以上學位員工增加了2279人,博士及同等學位員工增加了105人。
此外,藥明康德連續兩年從事研發的員工占比幾乎趨近,2022年為82.68%,2021年為82.61%。同時,2022年員工平均年薪也較2021年有所增長,從22.44萬元增長至26.18萬元,增幅約17%。
一位專注于生物醫藥大健康領域的獵頭告訴E藥經理人,藥明康德是業內的“人才富士康”,吸收了不少寒冬下Biotech流失的人才,受資本寒冬的影響,不少人才選擇進入旱澇保收的CXO企業,成為乙方。
不過,隨著2023年之一季度財報披露,藥明康德業績顯著放緩,增長不如預期,這也引發了市場的廣泛擔憂。就人才而言,有觀點稱,藥明康德或逐漸失去此前由較低的人工成本所帶來的人工紅利優勢,它的員工成本或將上升。
除了藥明康德,國內另外兩大CXO龍頭亦在持續招兵買馬。
增員排在TOP2的是康龍化成,雖然2022年業績不佳,自上市以后首次出現凈利下滑,但在員工擴張方面,并未停住腳步,仍擴張超4000人,目前人數為19481人。凱萊英緊隨其后,擴張2593人,2022年員工總數為9719人。
除了CXO企業霸榜前三,迪安診斷、金域醫學等核酸檢測相關企業也入圍增員榜TOP10。
這是一批被疫情帶飛的企業。受益于疫情帶來的大量訂單,迪安診斷、金域醫學擴員的勢頭較為兇猛,且兩家企業增員人數不相上下,迪安診斷增加了2005人,金域醫學增長了2040人。
以迪安診斷為例,2022年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02.82億元、14.34億元,分別同比增長了55.03%、23.33%。就板塊而言,迪安診斷的重要收入來源是診斷服務業務板塊,2022年創收126.74億元,占比達到62.49%。不過,剔除新冠核酸檢測業務后,2022年迪安診斷的診斷服務業務收入只有46.35億元,同比增長15.47%。
正因如此,新冠類業務對于迪安診斷、金域醫學影響較大,隨著疫情的消散,2023年業績和增員情況或大打折扣。
反觀增員榜單,有5家藥企減員超1000人,分別為恒瑞、濟川藥業、譽衡藥業、方盛制藥、白云山。行業變革下,無論是Pharma,還是Biotech都無法獨善其身。
排在減員榜TOP1 是“一哥”恒瑞,2022年減員近4000人。繼2021年裁員4400人,這已經不足為奇了,在人員方面,恒瑞醫藥繼續縮減人員架構,2022年員工總數減少3855人,主要為銷售人員。此外,濟川藥業亦對人員架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裁撤,2022年在職員工人數比2021年少了約1600人。
變革之下,市場發展趨勢、政策的變化、資本寒冬讓一眾藥企尋求轉型,越來越多陷入“錢荒”的Biotech,選擇裁員自救,行政、銷售等崗位已被列入裁員“高危”名單,通過裁員達到優化及調整架構的目的。
成為誰家的打工人賺的最多?誰家的打工人最艱難?
2022年,483家A股生物醫藥企業,除180家未披露信息的,有一半的藥企人平均年薪超過了16.65萬元,對應的這部分醫藥人超過60萬人。
其中,平均年薪超過36萬元(相當于月薪3萬元)的公司有13家,對應地了2萬“頂流打工人”,他們站在“鄙視鏈”的最頂端,占比不足2%。對應地,這13家公司中科創板“含U”企業占比高達40%,其次是體外診斷企業。
迪哲醫藥、亞虹醫藥、盟科藥業、君實生物、澤璟制藥等創新藥公司是常客。不過迪哲醫藥和盟科藥業相較去年有所下滑,尤其盟科藥業降薪幅度較大。
有“頂流打工人”,也有“搬磚打工人”。2022年仍有52家生物醫藥公司平均年薪不足12萬元,即月薪1萬元,這部分藥企打工人接近22萬人,占整體比例不足20%。
不過更多比例的打工人處于中流水平。根據統計,藥企打工人的“中流砥柱”,是平均月薪在1萬元~2萬元區間的打工人,這一區間的打工人超過65萬人,涉及186家醫藥公司。而平均月薪在2萬元~3萬元區間的藥企打工人超過了25萬人,約占到總體的四分之一。
從漲薪和降薪來看,2022年漲薪的企業占了大頭,有230家公司的員工平均薪酬同比上漲,占整體比例76%;僅有24%的公司員工平均年薪下滑。
漲幅超過20%的有16家公司,這16家公司有7家公司市值超過100億元,其中云南白藥接近千億;有迪安診斷、明德生物、圣湘生物等IVD公司,也有博騰股份( *** )等CXO。明德生物成為2022年員工平均薪酬漲幅更大的公司,漲幅超過60%。其余絕大多數公司漲幅都在10%以內。
明德生物如此慷慨是有理由的。財報顯示,2022年明德生物的營收增長了272%,從2021年的28.3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105.3億元,凈利潤也從2021年的14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42億元。這一增長主要受益于新冠檢測產品的銷售大幅增加。不過今年一季度出現了巨額下滑,回歸正常水平。
降幅超過20%的有四家公司,其中有兩家疫苗公司。其余有58家員工平均薪酬下降的醫藥公司降幅多在10%以內。
注:以上數據均來自Choice,僅供參考,一切以官方披露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