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繪資質管理有哪些原則:
測繪資質管理的原則
(1)依法原則。按《測繪法》和《行政許可法》等規定執行。
(2)統一管理原則。避免多頭管理的危害。
(3)公開、透明原則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4)公正、公平原則
(5)便民、高效原則
(6)救濟原則。在實施測繪資質審查時,申請人有權陳述、申辯,依法請求聽證、申請復議和提起訴訟等。
(7)誠實信用、依賴保護原則
(8)監督與責任原則。誰審批,誰監督,誰負責。
測繪資質管理辦法
測繪資質管理辦法有以下內容:
第①條為了加強對測繪資質的監督管理,規范測繪資質許可行為,維護測繪市場秩序,促進測繪行業發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制定本規定。
第②條從事測繪活動的單位,應當依法申請取得《測繪資質證書》,并在測繪資質等級許可的范圍內從事測繪活動。
第③條國家測繪局負責全國測繪資質的統一監督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 *** 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測繪資質的監督管理工作。
第④條測繪資質分為甲、乙、丙、丁四級。測繪資質的業務范圍劃分為:大地測量、測繪航空攝影、攝影測量與遙感、工程測量、地籍測繪、房產測繪、行政區域界線測繪、地理信息系統工程、海洋測繪、地圖編制、導航電子地圖制作、互聯網地圖服務。測繪資質各個業務范圍的等級劃分及其考核條件由《測繪資質分級標準》規定。
為進一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放管服”改革要求,促進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維護國家地理信息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等,新修改的《測繪資質管理辦法》自2021年7月1日起施行。
拓展資料:資質要求有哪些?
(一)具有企業或者事業單位法人資格;
(二)有與申請從事測繪活動相適應的技術人員;
(三)有與申請從事測繪活動相適應的儀器設備;
(四)有健全的技術、質量確保體系和測繪成果及資料檔案管理制度;
(五)有與申請從事測繪活動相適應的保密管理制度及設施;
(六)有滿足測繪活動需要的辦公場所。
法律依據:《測繪資質管理辦法》之一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從事測繪活動的單位,應當依照本辦法的規定取得測繪資質證書,并在測繪資質等級許可的專業類別和作業限制范圍內從事測繪活動。
海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辦法
之一條 為加強測繪管理,促進測繪事業發展,保障測繪事業為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 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測繪活動,應當遵守本辦法。
前款所稱測繪活動包括: 大地測量、工程測量、攝影測量與遙感、地圖編制、地理信息系統工程、海洋測繪、地籍測繪、房產測繪、行政區域界線測繪、測繪航空攝影、測繪成果的提供和使用等。第三條 省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省測繪工作的統一監督管理。
市、縣、自治縣人民 *** 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測繪工作的統一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 *** 其他有關部門按照規定的職責分工,負責本部門有關的測繪工作。第四條 外國的組織或者個人在本省從事測繪活動,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管理。第五條 實施測繪項目,應當使用國家規定的測繪基準和測繪系統,執行國家統一的測繪技術規范和標準。
測繪成果提供使用時,提供單位應當對所采用的測繪基準和測繪系統予以說明。第六條 在海南島及其鄰近海域測繪,其成果統一采用海南平面坐標系。第七條 因建設、城市規劃和科學研究的需要,確需建立相對獨立平面坐標系統的,由省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批準。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建立相對獨立平面坐標系統,應當與海南平面坐標系統相聯系。第八條 基礎測繪實行分級管理制度。
省級基礎測繪包括下列項目:
(一)全省統一的平面控制網、高程控制網和空間定位網的建立、更新和維護;
(二)1:5000、1:10000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影像圖、數字化測繪產品的測制和更新;
(三)省級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和系統的建立、更新和維護;
(四)省基礎測繪設施建設;
(五)基礎航空攝影與獲取基礎地理信息的空間遙感;
(六)本省基礎地理底圖和基本地圖(冊)的編制;
(七)國家及省人民 *** 確定應當由本省實施的其他基礎測繪項目。
市、縣、自治縣基礎測繪包括下列項目:
(一)本行政區域內平面控制網、高程控制網和空間定位網的加密、更新和維護;
(二)本行政區域1:500、1:1000、1:2000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影像圖、數字測繪產品的測制和更新;
(三)本行政區域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和系統的建立、更新和維護;
(四)縣級以上人民 *** 確定的其他基礎測繪項目。第九條 縣級以上人民 *** 應當將基礎測繪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及財政預算。
省人民 *** 對少數民族地區和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基礎測繪給予財政支持。第十條 基礎測繪成果應當定期更新。
全省統一布設的平面控制網、高程控制網和空間定位網復測改造周期不超過10年;其他基礎測繪成果更新周期為5至8年。
縣級以上人民 *** 確定的重點區域的基礎測繪成果,根據需要及時更新。第十一條 行政區域界線的測繪,按照國務院和省人民 *** 有關規定執行。
鄉(鎮)行政區域界線的標準畫法圖,由省人民 *** 民政行政主管部門和省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共同擬訂,報省人民 *** 批準后公布。第十二條 建設單位敷設和更新城市地下管線,應當在覆土以前進行竣工測繪。第十三條 建立地理信息系統或者使用地理信息數據建設其他專業信息系統的,應當采用符合國家標準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
地理信息系統的建設單位和使用單位,應當做好數據資料的保密和安全工作。第十四條 省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省測繪資質的統一管理。從事測繪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的有關規定取得測繪資質證書、執業證書或者測繪作業證件。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涂改、轉借、 *** 測繪資質證書、執業證書和測繪作業證件。
外省的測繪單位在本省行政區域從事測繪活動,應當向省測繪行政主管部門交驗測繪資質證書。第十五條 申請甲級測繪資質的,按照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的有關規定辦理。
申請乙、丙、丁級測繪資質的,由省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資質審查、發放資質證書。國家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測繪單位應當在測繪資質證書核準的業務范圍和作業限額內進行測繪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