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下屬有些什么單位
局屬單位
· 貴州省地礦局101地質大隊
· 貴州省地礦局102地質大隊
· 貴州省地礦局103地質大隊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 貴州省地礦局104地質大隊
· 貴州省地礦局105地質大隊
· 貴州省地礦局106地質大隊
· 貴州省地礦局111地質大隊
· 貴州省地礦局112地質大隊
· 貴州省地礦局113地質大隊
· 貴州省地礦局114地質大隊
· 貴州省地礦局115地質大隊
· 貴州省地礦局117地質大隊
· 貴州省地礦局區域地質調查研究院(108地質大隊)
· 貴州省地礦局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院(109地質大隊)
· 貴州地礦測繪院
· 貴州省地質調查院
· 貴州省地質環境監測院
· 貴州省地質礦產中心實驗室
· 貴州省地礦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 貴州山水國際旅行社
· 貴州省地勘裝備服務中心
· 局機關服務中心
· 貴州地礦投資有限公司
· 貴州地礦風險勘查開發投資有限公司
· 貴州淺層地溫能開發有限公司
貴州省測繪條例
之一章 總則之一條 為了加強測繪管理,促進測繪事業發展,保障測繪事業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測繪活動(軍事測繪除外)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本條例。第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 *** 應當加強對測繪工作的領導,將基礎測繪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及財政預算。第四條 省人民 *** 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省測繪工作的統一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 *** 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測繪工作的統一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 *** 其他有關部門按照本級人民 *** 規定的職責分工,負責本部門有關的測繪工作。第二章 基礎測繪、界線測繪和其他測繪第五條 基礎測繪是公益性事業,實行分級管理和基礎測繪成果定期更新制度。第六條 省級基礎測繪包括:
(一)全省統一的三、四等平面控制網、高程控制網和空間定位網的建立、復測、維護與更新;
(二)1∶5000、1∶10000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影像圖、數字化產品的測制和更新;
(三)省級信息化地理空間基礎框架和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及系統的建立、維護與更新;
(四)省級基礎測繪設施建設;
(五)獲取基礎地理信息的航空攝影與遙感;
(六)編制全省基礎地理底圖和普通地圖(集、冊);
(七)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省人民 *** 確定的其他基礎測繪項目。第七條 市、州、地基礎測繪、縣級基礎測繪包括:
(一)本行政區域內平面控制網、高程控制網的加密、復測、保管與維護;
(二)本行政區域內1∶500、1∶1000、1∶2000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影像圖、數字化產品的測制和更新;
(三)本行政區域內區域性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及系統的建立、維護和更新;
(四)編制本行政區域的普通地圖(集、冊);
(五)省人民 *** 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本級人民 *** 確定的其他基礎測繪項目。第八條 基礎測繪成果應當定期更新。城市規劃區的更新周期最長不超過5年,其他地區最長不超過10年。第九條 鄉鎮行政區域界線的標準畫法圖,由省人民 *** 民政主管部門會同省人民 *** 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擬訂,報省人民 *** 批準后公布。第十條 用于民用測繪的航空攝影與遙感,項目單位應當向省人民 *** 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第十一條 省內中等以下城市和地方建設項目因精度和工程技術特殊要求確需建立相對獨立平面坐標系統的,應當向省人民 *** 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省人民 *** 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20日內作出決定。經審查,情況屬實的,應當予以批準;情況不屬實的,不予批準并書面說明理由。建立相對獨立的平面坐標系統,應當與國家坐標系統相聯系。第十二條 建立省內地理信息系統,實施單位應當取得國家規定的測繪資質,并采用符合國家標準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
地理信息系統的建設單位和使用單位,應當保障數據資料的安全。第十三條 重要地理信息數據應當經省人民 *** 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并與其他有關部門會商后,報省人民 *** 批準,由省人民 *** 或者其授權的部門公布,但國家審核的重要地理信息數據除外。第三章 測繪市場第十四條 從事測繪活動的單位,應當具備國家規定的資質條件,取得測繪資質證書后,在資質等級許可的范圍內從事測繪活動。
申請甲級測繪資質,應當報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審查批準。
申請乙、丙、丁級測繪資質,應當報省人民 *** 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審查批準。省人民 *** 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國家規定的測繪資質標準和期限進行審查,對符合條件的,應當頒發測繪資質證書;對不符合條件的,不予頒發測繪資質證書并書面說明理由。
省人民 *** 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向社會公布本省測繪單位的測繪資質。第十五條 從事測繪活動的專業技術人員,應當具備國家規定的執業資格條件,并取得測繪執業證書。測繪人員進行測繪活動時,應當持有測繪作業證件。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妨礙、阻撓測繪人員依法進行測繪活動。第十六條 測繪項目符合招標、投標條件的,應當按照國家和省的有關規定實行招標、投標,并實行測繪項目監理。項目所在地的縣級以上人民 *** 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及有關行政主管部門依法對招標、投標活動實施監督;涉及兩個或者兩個以上行政區域的測繪項目的招標、投標活動,由其共同的上一級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及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實施監督。
土地測繪資質有哪些,分別是什么?速求答案,謝謝
房產測繪資質主要考核房地產測繪公司的三項指標:人員規模、儀器設備、作業限額。
各個級別的房產測繪資質要求如下:
甲級房產測繪公司:
房產測繪及相關專業技術人員要求:人員規模至少60人(含注冊測繪師5人),其中高級8人、中級17人;
房產測繪儀器設備要求:
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接收機(5mm+1×10D精度以上)6臺,全站儀5臺,手持測距儀20臺。
房產測繪作業限額:無限額限制。
乙級房產測繪公司:
房產測繪及相關專業技術人員要求:人員規模至少25人(含注冊測繪師2人),其中高級2人、中級8人;
房產測繪儀器設備要求: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接收機(5mm+1×10D精度以上)3臺,全站儀3臺,手持測距儀至少12臺
房產測繪作業限額:規劃許可證載單棟建筑面積10萬m2以下;單個合同標的不超過建筑面積200萬m2。
丙級房產測繪公司:
房產測繪及相關專業技術人員要求:人員規模至少8人,其中中級3人;
房產測繪儀器設備要求: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接收機(5mm+1×10D精度以上)2臺,全站儀2臺,手持測距儀至少6臺
房產測繪作業限額:規劃許可證載單棟建筑面積5萬m2以下;單個合同標的不超過建筑面積100萬m2。
丁級房產測繪公司:
房產測繪及相關專業技術人員要求:人員規模至少4人,其中中級1人;
房產測繪儀器設備要求:全站儀1臺,手持測距儀至少3臺
房產測繪作業限額:規劃許可證載單棟建筑面積2萬m2以下;單個合同標的不超過建筑面積50萬m2。
擴展知識:
房產測繪資質申請流程:
一般程序:
1.申請乙、丙、丁級測繪資質的單位向市測繪管理部門提出書面申請并提交相應材料。
2.市測繪主管部門經審核后報省測繪主管部門批準。
房產測繪資質申請資料:
申請人需提交的全部材料及其包含內容要求:
1.符合國家測繪局規定樣式的《測繪資質申請表》一式四份。
2.測繪資質申請材料一式三份,按以下順序裝訂成冊:
(1)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或者事業單位法人證書;
(2)法定代表人和測繪負責人的簡歷及任命或聘任文件;
(3)符合規定數量的專業
(7)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認定的近期重大或較大測繪成果的證明文件(初次申請除外);
(8)單位住所證明;
技術人員的任職資格證書、任命或聘任文件、合同、、;
(4)當年單位在職專業技術人員名冊(包括編號、姓名、性別、民族、職稱、職務、學歷、畢業學校、專業、號碼、工作時間、備注等);
(5)符合規定數量的測繪儀器設備的證明材料(單位主要儀器設備統計表、儀器檢定證書、無檢定手段的主要測繪儀器設備購買的復印件);
(6)測繪生產、技術、質量、資料檔案管理制度以及測繪技術質量保證體系和測繪成果及資料檔案管理制度通過考核的證明文件;
參考資料:不動產測繪
所有云南、貴州、廣西、廣東、湖南省的和地質勘查、建筑和巖土測繪有關的單位和公司(集團)。謝謝!
目前我國地質勘查隊伍分布在以下部門:
1、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廳(國土環境資源廳、國土資源局、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資源管理局):管理
2、各地質勘查局、各有色地質勘查局、各煤田地質局、各核工業地質局、各冶金地質局
3、中國地質調查局:隸屬于國土資源部,副部級事業單位。
4、中國冶金地質總局(中國冶勘總局):直屬于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的正部級事業單位。
5、中國煤炭地質總局(涿州):直屬于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的正部級事業單位。
6、中國核工業地質局:隸屬于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
7、中化地質礦山總局(涿州):隸屬于中國昊華化工(集團)總公司。
8、中國建筑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隸屬于中國中材集團公司。
9、中國人民武裝**部隊黃金指揮部。
10、有色金屬礦產地質調查中心:隸屬于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
11、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以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為主)
12、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即新星石油有限公司)
13、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以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中心為主)
14、中國鹽業總公司(即中鹽勘察設計院)
15、延長油礦管理局(陜西省)
16、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
地質院校:
1、中國地質大學(原武漢和北京地院)
2、吉林大學(原長春地質學院)
3、成都理工大學(原成都地質學院)
4、長安大學(原西安地質學院)
5、石家莊經濟學院(原河北地質學院)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地質勘查隊伍管理體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國辦發[1999]37號)
(一)將原地質礦產部所屬的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質勘查單位統一劃歸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由省級人民 *** 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歸口管理,并逐步實行企業化經營。
(二)組建中國地質調查局,作為國土資源部所屬的組織實施國家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地質和礦產勘查工作的事業單位。具體職能和編制由國土資源部報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審定。
(三)各工業部門所屬地質勘查隊伍要根據不同情況積極推進改革。冶金、有色、輕工、化工、建材等部門所屬的地質勘查單位,可以從各自部門的實際情況出發,改組為企業或進入企業集團,具體實施方案由國家經貿委與各工業局研究確定。中國核工業總公司可以從所屬地勘隊伍中保留一支從事放射性礦產勘查的精干隊伍,其余與原地質礦產部所屬地質勘查單位同步進行屬地化、企業化改革,具體實施方案由國防科工委研究確定。**黃金地質勘查部隊的改革,按照****和國務院的有關決定執行。輕工局所屬部分地勘單位,并入中國鹽業總公司。
一、地質部地勘系統
中國地質調查局:2001年成立,隸屬于國土資源部,副部級事業單位。
天津地質研究所(天津地調中心)
沈陽地質研究所(沈陽地調中心)
南京地質研究所(南京地調中心)
宜昌地質研究所(宜昌地調中心)
成都地質研究所(成都地調中心)
西安地質研究所(西安地調中心)
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
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 (全國地質資料館)
國土資源部實物地質資料中心
國家地質實驗測試中心
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
中國地質圖書館
中國地質博物館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 *** 技術研究所
勘探技術研究所
探礦工藝研究所
探礦工程研究所
鄭州綜合利用研究所
成都綜合利用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院機關):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巖溶地質研究所
各省市區地質勘查局(組建地質調查院)全部下放。
原石油地質系統于1997年成立中國新星石油公司,2000年劃歸中國石化集團。
二、冶金地勘系統(原冶金部地質勘查總局)
中國冶金地質勘查工程總局(中國冶勘總局),成立于2001年。
中國冶勘總局一局(華北局):燕郊:之一地質勘查院(燕郊)、中冶地勘巖土工程總公司(原冶金部之一勘察基礎工程總公司)、河北天元地理信息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秦皇島天元五一五鉆探工程有限公司(2006年從中冶地勘巖土工程總公司分出):原編制為:一隊:遷安;二隊:衢州;515隊:秦皇島;516隊:宣化;518隊:邯鄲;520隊:邢臺;522隊:唐山;物探隊:灤縣;水文隊:定州;超硬材料研究所:探礦技術研究所:燕郊;測繪大隊:燕郊;建筑規劃設計院:職工醫院:二級甲等;子弟學校:
中國冶勘總局二局(原華東局606隊):福州:第二地質勘查院、福建巖土工程勘察研究院、一隊、二隊、三隊、四隊。
中國冶勘總局三局:太原:311隊、312隊、314隊、316隊、地勘院、巖土總公司。
中國冶勘總局山東局:濟南:2個專業公司,4個綜合地質隊、2個專業地質隊、2個勘查院、1個測試中心和1所高級技工學校:山東正元資源勘查研究院、新疆地質勘查院(烏魯木齊,外派單位)、山東正元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中國冶勘總局中南局:武漢,分布在湖北、湖南、廣西三省八市:603隊:大冶;604隊:孝昌; 605隊:襄樊;606隊:黃石;607隊:宜都;608隊:黃石;609隊:黃石;水文隊:黃陂。
中國冶勘總局西北局:西安:西北地質勘查院(西安,原西安地質調查所);五隊(酒泉);六隊(漢中);烏魯木齊地質調查所。
中國冶勘總局地球物理勘查院:保定,國內三大航空物探隊伍之一。
中國冶勘總局遙感技術應用中心:北京
中國冶勘總局昆明地質調查院:昆明,原西南局昆明地質調查所。
中國冶勘總局廣州地質調查所:廣州
四川省(西南)、遼寧省(東北)冶金地質勘查局和冶金華東地質勘查局(安徽省)已下放。
三、煤炭地勘系統(即中國煤炭地質總局)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總部原涿州,現遷北京豐臺。
江蘇煤炭地質局:常州,勘探一隊、二隊、三隊、四隊、五隊、物測隊、機械研制中心、勘探研究所、江蘇長江機械化基礎工程公司。
浙江煤炭地質局:杭州,浙江華廈工程勘察院,浙江華廈建筑基礎工程公司,浙江煤炭測繪院等。
廣東煤炭地質局:廣州新市鎮,152地質隊、201地質隊、202地質隊和江南基礎工程公司。
廣西煤炭地質局:柳州
湖北煤炭地質局:武漢,125隊、182隊、物探測量隊、地質勘查院和湖北省地質勘察基礎工程公司。
青海煤炭地質局:西寧,105勘探隊、132勘探隊、物測隊、勘查院4和青海巖土工程勘察咨詢公司。
之一勘探局:邯鄲,119勘探隊、129勘探隊、173勘探隊、物測隊、科教中心、地質勘查院、技術研究中心。
第二勘探局:北京,機械研制中心,建筑工程公司,地質制圖印刷中心。
水文地質局:邯鄲,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勘察院、四個水文地質隊和物探、基礎工程、機電安裝、物資供應、地能空調、污水治理等六個專業公司。
航測遙感局:西安
中煤地質工程總公司:北京
煤炭資源信息中心:涿州
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涿州
干部學校(黨校) :涿州
中煤地質報社:涿州
河北省(邢臺)、山西省、內蒙古、東北(沈陽)、吉林省、黑龍江省、安徽省(蚌埠)、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泰安)、河南省、湖南省(株洲)、四川省、貴州省、云南省、陜西省、甘肅省、寧夏、新疆煤田地質局已下放。
四、核地勘系統(原中國核工業總公司地質總局)
核地勘隊伍組建于1955年,現有6個地區性地質局、52個地質大隊以及研究院所、工廠、醫院等90個縣團級以上企事業單位,分布于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中國核工業地質局(核工業地質調查院):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為其業務支撐單位,以6個地區核地質研究所為主體,組建6個核工業地質調查分院,核工業航測遙感中心、核工業西北地質局216大隊、核工業西北地質局208大隊、核工業東北地質局243大隊作為專業勘查隊伍。
6個地質局所在省的48個地勘單位,以省為單元,整體屬地化,組建遼寧省(東北)、江西省(華東)、湖南省(中南)、廣東省(華南、由韶關遷花都)、四川省(西南)、陜西省(西北)核工業地質局,其余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29個單位屬地化后(組建了河南省(信陽,原308大隊)、貴州省、甘肅省、青海省等4個核工業地質局),由省級人民 *** 指定的部門管理。
五、有色地勘系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地質勘查總局)
有色金屬礦產地質調查中心(有色地調中心):成立于2001年,北京地質調查所、桂林地質調查所、新疆地質調查所、地質資料館、北京礦產地質研究院。
北京中色資源環境工程有限公司(中資環):成立于2003年,北京索坤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北京遙感中心、北京測繪院、北京中色物探有限公司(原物化探中心)、河北有色測繪公司。
19個地質勘查局全部下放:
天津華北地質勘查局(天津市地質調查總院,含河北):原華北有色地質勘查局,下轄514隊(承德)、517隊(石家莊)、519隊(保定)、地質四隊(秦皇島)、普查大隊(燕郊)、核工業247隊(寶坻,原屬核工業東北地質局)等六個地質隊和一所職工大學(保定),在天津局本部設有天津市地質勘查總院、地質研究所。
內蒙古有色地質勘查局
遼寧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吉林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黑龍江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江蘇省有色金屬華東地質勘查局:南京。下轄805(六合)、806(徐州)、807(南京)、809(南京)、810(南京)、813(南京)、814隊(鎮江)、研究所(南京)、測繪院(鎮江)、礦產開發研究院(南京)、南京巖土工程勘查院。
浙江省有色地質勘查局(紹興)
江西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河南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湖南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廣東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廣西有色地質勘查局
海南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貴州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西南有色地質勘查局(昆明,含四川)
西北有色地質勘查局(西安,屬陜西省正廳級事業單位,有12二級單位,分布于西安、臨潼、咸陽、寶雞、漢中、商洛等地)
甘肅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青海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新疆有色地質勘查局
六、化工地勘系統(原化工部地質礦山局)
中化地質礦山總局(中國明達化工礦業總公司):涿州,隸屬于中國昊華化工(集團)總公司。16家地質勘查院(河北、內蒙古、吉林、黑龍江(阿城)、江蘇(徐州)、浙江、福建、泰安(鉀鹽地質)、河南、山東、湖北(荊州)、湖南、廣西、貴州(遵義南白)、云南、陜西)、1家地質研究院(化工地質調查總院(地質研究總院))、1家職工醫院。遼寧省(錦州)、安徽省(馬鞍山向山)、廣東省(花都)、四川省化工地質勘查院(彭州軍樂)等4家已下放。
七、中國建筑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建材地調中心):原國家建筑材料工業局地質公司,轄26個各省、市、區總隊,現隸屬于中國中材集團公司。
八、中國人民武裝**部隊黃金指揮部
九、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原為成立于1974年徐水的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后總部遷涿州,2004年更現名。
十、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中心:高碑店,原為海洋石油勘探局。
十一、中國石化集團:新星石油有限公司
原地質礦產所屬石油地質單位于1997年成立中國新星石油公司,各石油地質局改稱石油局,2000年整體并入中國石化集團。
華北石油(地質)局:鄭州
東北石油(地質)局:長春
華東石油(地質)局:南京
中南石油(地質)局:長沙。
西南石油(地質)局:成都,地質勘察總公司
西北石油(地質)局:烏魯木齊
上海海洋石油(調查)局:
廣州海洋石油(調查)局:2001年劃歸中國地址調查局。
十二、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
十三、中國鹽業總公司:中鹽勘察設計院(前身是輕工業部鹽業勘探隊):長沙
中國地學3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布一覽
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中國科學院 甘肅
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教育部 湖北
城市水資源與水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 黑龍江
大陸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陜西省科技廳 陜西
大氣邊界層物理與大氣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中國科學院 北京
大氣科學及地球流體力學數值模擬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中國科學院 北京
地表過程與資源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教育部 北京
地震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中國地震局 北京
地質過程與礦產資源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教育部 湖北
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四川省科技廳四川
凍土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中國科學院 甘肅
海洋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教育部 上海
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教育部 上海
湖泊與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中國科學院 江蘇
環境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中國科學院 貴州
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中國科學院 北京
環境模擬與污染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教育部 北京
黃土高原土壤侵蝕與旱地農業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中國科學院 陜西
黃土與第四紀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中國科學院 陜西
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教育部 福建
空間天氣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中國科學院 北京
礦床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中國科學院 貴州
煤炭資源與安全開采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教育部 北京
內生金屬礦床成礦機制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教育部 江蘇
土壤與農業可持續發展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中國科學院 江蘇
衛星海洋環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國家海洋局 浙江
污染控制與資源化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教育部 上海
現代古生物學和地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中國科學院 江蘇
巖石圈演化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中國科學院 北京
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中國科學院 北京
油氣藏地質及開發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四川省科技廳 四川
油氣資源與探測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教育部 北京
有機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中國科學院 廣東
災害天氣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中國氣象局 北京
資源與環境信息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中國科學院 北京
僅供同行參考!!!
地勘單位組織結構現狀分析
根據地域關聯原則對地勘單位進行組織結構調整就是要對地處同一個城市的幾個地勘單位加以重組,從而達到推動整個地勘隊伍戰略性結構調整,推進資源配置不斷優化,促進地勘經濟快速發展的目的。這種調整,對地勘單位來說要具備一定的內在的與外部的條件。我們認為經過改革開放以來近20年的發展,已經基本具備了這種調整的條件。
一、基地進城,使高度分散的隊伍做到了一定程度的集中
80年代初開始的地質隊基地進城,是在歷史上“按地區設隊”的既成事實下進行的,進城仍然是以這些地勘單位為建制進城建基地。各省局在基地選址中,對那些接納地質隊伍條件較好、遷建成本相對較低的城市集中了較多的地質隊伍。因而就有了在原地質礦產總數504個地勘單位中有196個單位在30個省會城市;另外還有105個地勘單位分布在44個城市,每一城市都有兩支以上隊伍。這樣就有301個地勘單位的基地是建在有兩個地質隊以上的城市里。占地勘單位總數的60%,這些地勘單位擁有職工155212人,占地勘單位職工總數的一半。
地礦部有關部門當時在審批基地遷建時,曾強調統籌規劃、通盤考慮幾支隊伍在同一城市的基地建設問題。但仍未沖破隊與隊之間的界限,因而建設了一批地處同一城市、甚至是同一條街上的幾個功能小而全的地質大院,甚至出現了一批“地質城”。
黑龍江局在齊齊哈爾市集中了4支隊伍,第二、第三地質勘查院,第二區調所和之一水文隊,共有職工2517人,占該局職工總數近三分之一;資產總量1.1億元,占該局資產總量的近四分之一。
貴州局在貴陽市集中了8個地勘單位,其中105、117地質隊和測繪隊三個單位都是新遷至貴陽市且基地連成一片。這8支隊伍都不大,職工人數最多的117隊也只有539人,但他們各自獨立自成體系。貴州局在遵義市也集中了4支隊伍,其中102、106隊同屬礦產地質勘查隊,第二水文隊和環境地質總站又同屬水工環地質隊伍。
廣西局在柳州市有第七地質隊、水文隊、物探隊等五個單位,加上探礦廠及與其合并的原石油地質隊共有職工3000人,職工人數占全局職工總數的三分之一。
各局基本都有這種地勘隊伍比較集中的城市,除上述幾個省局外,其他像內蒙古赤峰市、河北廊坊市、山西的榆次市、江西的贛州和向塘、新疆的昌吉市等城市集中的地質隊伍也比較多。這就使“一城多隊”的現象十分普遍。
70年代末開始的地勘隊伍專業化改組,使一個綜合地質隊分成地質專業隊和探礦工程專業隊,造成了許多“一院兩隊”、“一樓兩隊”,這種現象雖在進入90年代后進行了一些調整,但仍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尤其是在當時的試點省局吉林、河南、云南等省局這種現象還比較多。
“一城多隊”、“一院多隊”的問題是歷史形成的,但這也為我們在地勘單位隊伍戰略性結構調整中重組地勘單位創造了地域條件的優勢。
二、地勘單位產業趨同化的趨勢日益明顯
現有地勘單位的建制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是完成國家地質勘查工作計劃任務的有效的組織形式。各類地勘單位均有自己明確的地質勘查專業屬性,以及與這個專業屬性相應的計劃工作任務。因而計劃經濟條件下,在地質工作任務比較飽滿的情況下,即使是一城幾隊,甚至一院幾隊,它們之間的共同之處不多,沖突的地方也不多。即使是同一屬性的地勘單位也會因為各自工作區域不同而具有較強的獨立性,能較好的“和平共處”,并“團結協作”。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地勘單位已由單純地完成國家計劃內的地質勘查工作任務逐步走向市場,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生存、求發展。各個專業屬性的地勘單位都在不斷地積極地延伸自己的專業領域、擴大自己的服務范圍。這就從根本上打破了計劃經濟體制下不同專業屬性地勘單位之間那道明確的界限,產業趨同化由此開始。
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查單位全部走上工程勘察施工市場的同時,搞固體礦產的地質隊大力向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勘察、基礎工程施工擴展;東部地區幾乎全部,以及中部地區大部分、西部地區一部分的固體礦產勘查隊伍都組建了工程勘察施工隊伍。228個固體礦產勘查隊中有近170個單位從事工勘施工,并有50多個單位的年工勘施工收入超過1000萬元。
在多種經營領域,這種趨同化的現象更為明顯。尤其是在同一地域內,具有相同的市場環境,這些地勘單位所選擇的發展項目也有許多雷同之處。內蒙古局同在呼和浩特的水文隊和測繪隊各辦一家羊絨衫廠,貴州局在貴陽地區三個相鄰的單位中有測繪隊和105隊兩家印刷廠;至于相鄰兩家或幾家各辦一個對外營業的招待所、商店、飯店更是十分普遍的現象。
“八五”以來礦產開發發展較快,一大批礦產勘查地質隊均將礦產開發作為自己的發展取向,同一地區的地勘單位在發展黃金生產方面更是“情有獨鐘”。同在貴陽市的105隊和117隊均以黃金生產作為各自的經濟支柱。齊齊哈爾地區四個地勘單位有三個從事黃金生產,而且同在古利庫河砂金礦淘金。河南洛陽“一院兩隊”的之一地調隊和第三探礦隊都在積極發展礦業,一調隊有資源,金礦開發成績顯著;三探隊無資源,只好辦選廠、收礦石,搞鉛鋅礦選礦;云南局地處大理地區的幾個隊也是如此,第三地質大隊是專業地質隊,在滇西地區找礦成果較好,為礦業開發提供了保證;而在同一地區的兩支探礦隊802和804隊,受當地經濟發展較慢的限制,工勘施工和多種經營均無好的項目,資源開發是當地的優勢又苦于沒有資源,現804隊合并到第三地質隊,問題有所緩解,但802隊仍只能是辦小選廠、收礦石、處理尾礦維持,形不成規模。
綜上所述,地勘單位在走上市場以后,其產業發展雖有工程建設、礦產開發和多種經營三大塊,涵蓋的產業領域也極為廣泛,但由于地勘單位自身的許多因素,決定了其發展產業經濟的選擇面并不太寬,尤其是在同一地域的地勘單位,囿于一定的市場環境、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限制,地勘單位產業發展取向的趨同化只能是越來越明顯。這也就對地處同一城市的幾個地勘單位進行重組提供了產業基礎。
貴州省建筑工程勘察院怎么樣?
簡介:貴州省建筑工程勘察院是貴州省建筑設計研究院的勘察分院,于2004年1月轉制,是具有獨立法人的全資子公司,是貴州省成立最早的一支建筑工程勘察專業隊伍,我院現有資質:工程勘察綜合類甲級(證書編號:240103-Kj);工程測繪(乙測資字52101021);地基與基礎施工(證書編號:B2011052010203-3/4);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國土資地災評資字第2005124009號)、地質災害防治設計(國土資地災設資字第2005324006號)、地質災害防治勘察(國土資[地災勘資字第2005224008號)甲級;地質災害防治施工(國土資[環]施資字第(2332007)號)甲級資質。
我院技術力量雄厚,專業工種齊全,有工程地質與巖土工程、供水水文地質、工程測繪、工程物探、巖土原位測試及室內試驗等專業。單位設備儀器裝備精良,曾多次被授予《全國工程勘察先進單位》和《科技工作先進單位》稱號,并通過國家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其質量管理體系符合GB/T19001-2000-ISO9001:2000標準,質量體系認證證書注冊號為:1203Q10382ROM,中國體系認證機構國家認可注冊號為SC12。
我院目前新成立“貴州省建筑工程勘察院基礎公司”,主要從事強夯法地基加固工程及強夯置換法軟弱地基工程。配備全新的施工機械設備,如杭州杭重工程機械有限公司出產的履帶式強夯機W200A、B、C型(50噸)及機液一體式強夯機QH4000、QH3000;鄭州宇通重工有限公司出產的液壓履帶式強夯機YTQH600、YTQH400、YTQH300;還配備有振動沖擊碾(QCY360)和鉸接式液壓振動壓路機(LSS2501)。優良的管理班子,專業的技術支持以及齊全的機械設備,同樣在為社會服務中具有強大的技術支撐。
建院50余年以來,我院為貴州、云南、廣西、湖南、上海、廣東省等省市區完成的工程勘察項目達5000余項,自1986年國家開展優秀工程勘察評選以來,屆屆獲獎,已有91項工程獲國家、建設部、貴州省和建設廳分別授予的優秀工程勘察獎,其中貴州飯店工程地質勘察獲國家金獎;遵義百貨大樓工程地質勘察、貴州煙廠煤礦村住宅樓滑坡巖土工程及織金洞地形測量獲國家級銅獎;貴陽龍洞堡機場大塊石填筑地基的強夯處理技術、膨脹土地基勘察設計 *** 及空心砼砌塊建筑獲國家科技進步獎。
近年來我院對高層建筑與超高層建筑巖石地基的勘察研究和應用,特別是在高層建筑基坑工程施工、邊坡支護工程施工、滑坡治理、地基加固帷幕灌漿、地基改良加固、建(構)筑物糾偏等工程在省內始終保持著開拓領先地位。部分成果獲省、部《科學技術進步獎》,單位也多次被評為建設部、貴州省《科技工作先進單位》。我院以雄厚的技術實力和大量的科研成果,擠身于全國行業規范的主編單位,先后參加了國家強制性標準《工業與民用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TJ7-74、《工業與民用建筑工程地質勘察規范》TJ21-77、《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J7-89、《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94及GB50021-2001的編制和修訂工作,培養和造就了一批國內知名專家,行業水平與整體實力以始終在省內占有領先地位。
我院現有職工123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81人,高級工程師55 人,國家注冊巖土工程師23人。2002年,由全國勘察設計注冊工程師巖土工程專業管理委員會審核通過、建設部執業資格注冊中心注冊工程師辦公室公布,我院有4人獲注冊土木工程師(巖土)執業特許資格,共計24名工程技術人員獲注冊土木工程師(巖土)執業資格,以占全省同行業注冊人員總數1/4而名列前茅
2004我院完成了貴州省建筑標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的重任,編制了《貴州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及《貴州建筑巖土工程規范》等地方標準規范,這必將促使我省巖土工程專業水平走上一個新的臺階。
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我院堅持“誠信為本、質量之一、優質服務”的方針,愿以嶄新的面貌謁誠為廣大工程界服務。
貴州省建筑工程勘察院
法定代表人:袁凌云
成立日期:2004-01-20
注冊資本:1300萬元人民幣
所屬地區:貴州省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520000755380347N
經營狀態:存續(在營、開業、在冊)
所屬行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
公司類型:全民所有制
英文名:Guizho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Exploration Academy
人員規模:100-500人
企業地址:貴州省貴陽市南明區獅峰路2-1號
經營范圍:巖土工程勘察、水文地質勘察、工程測量、巖土工程治理、巖土工程設計、巖土工程測試、監理、檢測、測量;地基與基礎土石方工程;地基與加固處理、帷幕、灌漿;特種專業工程糾編工程的施工、建筑物糾編和平移、結構補強;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評估、勘察、設計;地基基礎工程檢測;地基承載力靜載檢測;樁的承載力檢測;樁身完整性檢測。(以上涉及行政審批或許可的經營項目,須持行政審批文件或許可證從事經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