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東起____,西至的___關。
長城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
山海關,位于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15千米處,是明長城的東北關隘之一,在1990年以前被認為是明長城東端起點,素有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臺、西有嘉峪關)與“天下之一關”、“邊郡之咽喉,京師之保障”之稱,與萬里之外的嘉峪關遙相呼應,聞名天下。
嘉峪關,號稱“天下之一雄關”,位于甘肅省嘉峪關市西5千米處最狹窄的山谷中部,城關兩側的城墻橫穿沙漠戈壁,北連黑山懸壁長城,南接天下之一墩,是明長城最西端的關口,歷史上曾被稱為河西咽喉,因地勢險要,建筑雄偉,有連陲鎖鑰之稱。
擴展資料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長城修筑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發生在首都鎬京(今陜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戲諸侯”就源于此。
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霸,互相防守,長城修筑進入之一個 *** ,但此時修筑的長度都比較短。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后,秦始皇連接和修繕戰國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明朝是最后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今天人們所看到的長城多是此時修筑。
長城資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陜西、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等15個省區市。
其中陜西省是中國長城資源最為豐富的省份,境內長城長度達1838千米。根據文物和測繪部門的全國性長城資源調查結果,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米,秦漢及早期長城超過1萬千米,總長超過2.1萬千米。
在文化方面,長城在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和發展上也起了重要作用。長城的修建和戍守,長城區域的爭戰,反而促使了中國古代漢族和十幾個少數民族進行了廣泛的融合。
長城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偉大的軍事防御工程,它并非簡單孤立的一線城墻,而是由點到線、由線到面,把長城沿線的隘口、軍堡、關城和軍事重鎮連接成一張嚴密的網,形成一個完整的防御體系。
軍堡、關城和軍事重鎮這個體系具有戰斗、指揮、觀察、通訊、隱蔽等多種功能,并配置有長駐軍隊的點線結合防御工程整體。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長城
有關于長城的歷史資料。
長城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更大的一項古代防御工程,自西周時期開始,延續不斷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國北部和中部的廣大土地上,總計長度達5萬多千米。
自秦始皇以后,凡是統治著中原地區的朝代,幾乎都要修筑長城。計有漢、晉、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宋、遼、金、元、明、清等十多個朝代,都不同規模地修筑過長城。
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墻,而是以城墻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御體系。
擴展資料
長城的代表地段:
1、山海關
山海關被稱為“天下之一關”,位于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15千米,是萬里長城的入海處。全長26千米,主要包括:老龍頭長城、南翼長城關城長城、北翼長城、角山長城、三道關長城及九門口長城等地段。老龍頭長城是長城入海的端頭部分。
山海關是明代創建“衛所兵制”的產物,明代的“屯田制”和改革政策又對山海關的鞏固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鎮北臺
鎮北臺位于歷史文化名城陜西省榆林市,距城區約3千米,建于明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是萬里長城中最為宏大、氣勢最為磅礴的建筑。
也是萬里長城上最雄偉的軍事要塞和觀察所,有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臺、西有嘉峪關)和“天下之一臺”之稱。據險臨下,呈方形,共4層,高30余米,占地面積5056平方米。
3、嘉峪關長城
嘉峪關長城位于甘肅省嘉峪關市西南隅,因建于嘉峪山麓而得名,是明長城西端起點,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是明長城沿線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城關,河西之一隘口,也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一站。
城關由內城、外城和城壕組成的完整防御體系,黃土夯筑而成,外包城磚,堅固雄偉。關城平面呈梯形,面積3.35萬余平方米,城墻總長733米,高11.7米。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長城
嘉峪關鐵鏡自然自源局在哪條街
嘉峪關鐵鏡自然自源局在五一南路1377號。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顯示:嘉峪關市自然資源局是負責全市土地管理、礦產資源管理、規劃及測繪行業管理的 *** 職能部門。
嘉峪關大友嘉能精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樣
大友嘉能精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金屬材料研發、生產和銷售為一體的科技型企業,其產品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國防軍工、機械制造及新能源行業。公司擁有國家一類高新技術企業資質,獲得中國航空材料研究中心認定的航空航天材料資質,以及多項國家級含量及技術研發的專利。公司具有雄厚的研發創新實力,并在國內外形成了良好的市場知名度和客戶群體。總體來說,大友嘉能精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較強的技術實力,客戶群體也十分龐大,可以說是一家非常不錯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