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關鐵鏡自然自源局在哪條街
嘉峪關鐵鏡自然自源局在五一南路1377號。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顯示:嘉峪關市自然資源局是負責全市土地管理、礦產資源管理、規劃及測繪行業管理的 *** 職能部門。
黑龍江省行政區域界線管理辦法(2016修正)
之一條 為了鞏固行政區域界線勘定成果,加強行政區域界線管理,維護行政區域界線附近地區穩定,根據《行政區域界線管理條例》,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行政區域界線,是指國務院或者省人民 *** 批準的行政區域毗鄰的各有關人民 *** 行使行政區域管轄權的分界線。第三條 行政區域界線管理應當遵循有利于國家統一管理、民族團結、環境保護和自然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的原則,實行分級負責,聯合檢查,共同管理。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 *** 對本行政區域內的行政區域界線工作負有領導、協調、監督、檢查的職責,應當建立行政區域界線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及時協調解決行政區域界線工作的重大問題。各級人民 *** 應當執行行政區域界線批準文件和行政區域界線協議書的各項規定,維護行政區域界線的嚴肅性、穩定性。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 *** 民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行政區域界線管理工作,并明確專門人員負責。財政、國土資源、測繪、農業、水務、林業、科技、民族事務、畜牧獸醫、公安、監察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行政區域界線相關工作。省農墾總局、省森工總局應當協助民政部門做好墾區、國有重點林區內的行政區域界線管理工作。第六條 行政區域界線管理經費應當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由同級人民 *** 列入年度預算。第七條 行政區域界線勘定后,應當以通告和行政區域界線詳圖予以公布。市(地)、縣(市、區)的行政區域界線勘定后,由省人民 *** 公布,由毗鄰的市(地)、縣(市、區)人民 *** (行署)共同管理。鄉(鎮)的行政區域界線勘定后,由市(地)人民 *** (行署)公布,由毗鄰的鄉(鎮)人民 *** 共同管理。第八條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擅自變更行政區域界線。確需變更行政區域界線的,應當按照審批權限和程序辦理變更手續。行政區域界線毗鄰的各有關人民 *** 應當在批準變更后一年內,由具有測繪資質的單位按照勘界測繪技術規范進行測繪后,埋設界樁,簽訂協議書,并將協議書報批準變更該行政區域界線的機關備案。各有關人民 *** 民政部門應當將相關信息提供給同級有關部門。第九條 涉及行政區域界線變更的行政區劃調整,申請機關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在申請書中注明原行政區域界線走向及擬變更的行政區域界線走向,并在附圖中標明原行政區域界線及擬變更行政區域界線的內容。第十條 縣級以上人民 *** 民政部門應當建立行政區域界線檔案管理制度,對行政區域界線勘定和管理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價值的文字、圖表、聲像、電子文件等不同形式和載體的歷史記錄,按照檔案管理的法律、法規、規章的有關規定立卷歸檔,實行多套異地保管,并按照有關規定將行政區域界線檔案移交同級國家檔案館。第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 *** 民政部門應當建立和完善行政區域界線信息系統,采用符合國家標準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設立行政區域界線電子地圖圖庫、界線和界樁數據庫、協議書及有關文字資料的文檔數據庫,對行政區域界線進行數字化、標準化、規范化管理。第十二條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擅自移動或者損壞界樁及其他行政區域界線標志物。行政區域界線毗鄰的各有關人民 *** 應當按照行政區域界線協議書的規定,對界樁進行分工管理和維護。對丟失、損壞的界樁,由分工管理該界樁的一方及時通知毗鄰方并在其在場的情況下,按照國家規定的標準進行補設或者修復。第十三條 因建設、開發等原因需要移動或者增設界樁的,行政區域界線毗鄰的各有關人民 *** 應當協商一致,共同組織測繪,增補檔案資料,并報該行政區域界線的批準機關備案。第十四條 行政區域界線協議書中明確規定作為指示行政區域界線走向的其他標志物,應當維持原貌并加以保護。因自然或者其他原因發生變化的,毗鄰的縣級以上人民 *** 民政部門應當組織修測,確定新的標志物,簽訂行政區域界線協議書的補充文件,增補檔案資料,并報該行政區域界線的批準機關備案。所需經費由毗鄰方共同承擔。第十五條 行政區域界線毗鄰的縣級以上人民 *** 應當建立行政區域界線聯合檢查制度。行政區域界線聯合檢查應當完成下列主要事項:
(一)實地察看界樁的變化和維護情況以及其他行政區域界線標志物的變化情況;
(二)檢查跨界生產、建設、經營等活動中依法履行審批手續、遵守界線批準文件和界線協議書的情況;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三)其他共同商定的檢查事項。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可以現場糾正的,應當立即糾正;不能現場糾正的,共同商定處置辦法,及時糾正。聯合檢查的結果,由參加檢查的有關人民 *** 共同報送該行政區域界線的批準機關備案。
大佬,國土局測繪科主要都是干些什么,累不累
跟天天搞測繪外業的人比還是很輕松的。
主要職責:
承擔全市測繪地理信息統一監管工作,承擔全市測繪基準和測量控制系統管理工作,負責全市測量標志的保護工作;
擬訂測繪地理信息事業發展規劃,會同有關部門擬訂全市基礎測繪規劃并組織實施;組織并管理全市基礎測繪、界線測繪、地籍測繪以及其他測繪項目,審核測繪項目的立項;
承擔全市測繪行業技術培訓、質量管理、科技開發工作;
承擔規范測繪地理信息市場秩序的責任,監管全市地圖、測繪市場,管理全市地圖編制工作;負責全市測繪單位資質認證上報和測繪任務備案工作;
監督管理測繪成果質量和地理信息獲取與應用等測繪活動;
負責地理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統籌協調。
民政部、國家土地管理局、國家測繪局關于印發《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界線勘定辦法(試行)》的通知
之一章 總則一、關于勘界的性質
勘界涉及行政區域管轄權,是個重大的問題,如果解決不好,有可能加劇邊界矛盾,這是必須預防的。我們注意了這個問題,在《辦法》中作出了相應的規定。
我國從歷史上到現在,雖然沒有全面勘定過邊界線,但絕大部分邊界地區已形成了傳統習慣邊界線。從這個實際情況出發,《辦法》第三條規定:“邊界線原則上以行政區域管轄的現狀為基礎劃定。除特殊情況外不作變更。”規定這樣一條大原則,主要是為了穩定全國省級邊界線的大局,避免引起新的邊界矛盾。二、關于處理邊界線與自然資源權屬的關系
行政區域界線是毗鄰行政區域管轄權的分界線,體現了地方 *** 的行政管理權限。自然資源權屬是指國家、集體和個人對自然資源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在邊界地區,二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現在,全國絕大部分邊界地區,邊界線與自然資源權屬是一致的,但也有少數地區不一致,甚至有飛地。因此,強求“兩權”統一是很困難的。邊界爭議的實質是爭自然資源權屬,只有處理好行政區域界線與自然資源權屬的關系,才能順利勘界,才能保持已勘定的邊界線的穩定。為了妥善地處理好這個問題,《辦法》第四條規定:“邊界線的劃定原則上與自然資源權屬相一致。特殊情況必須分開的,應當在劃定邊界線的同時,明確跨越邊界線的自然資源權屬。”三、關于確定邊界線的原則
全國的各級行政區域界線,是由法定線、傳統習慣線和爭議線組成的混合相連的界線,幾乎存在于每條邊界上。從這樣的實際情況出發,在《辦法》第十三條規定了四項確定邊界線的原則,是《辦法》的核心內容。作這樣的規定,是為了便于具體掌握,防止扯皮,也保持了與《行政區域邊界爭議處理條例》第四條規定的一致性。作這樣規定的指導思想是:具有法律效力的邊界線不再變更,尊重國家土地資源利用現狀調查時雙方縣級以上地方人民 *** 核對一致的邊界線,尊重歷史形成的傳統習慣邊界線,妥善地處理邊界爭議。四、關于劃分邊界線的標準
我國歷史上的行政區劃,很重視自然地理因素,按山川地形劃分區域。為了保持今后邊界線的穩定,便于管理和制圖的技術需要,我們參考了解放前的歷史資料和國界劃分中以天然地理特征為邊界的劃界規則,在《辦法》的第十四條,規定了五項劃分邊界線的標準。五、關于勘界的組織領導
為了保證全國勘界試點工作的完成,解決好組織領導問題是個關鍵。關于中央一級的組織領導問題,國務院在批準勘界試點工作時決定:“以民政部為主,建立有關部門參加的聯席會議制度,共同研究、制定勘界的方針政策和處理有關重大問題。”這項決定的基本內容,表述在《辦法》的第七條。
關于省一級的組織領導問題,《辦法》第八條中規定,勘界工作由兩省 *** 聯合組織實施。《辦法》第十五條中還規定,成立兩省聯合勘界領導小組,組長由雙方人民 *** 領導人擔任,并明確組長、副組長由雙方人民 *** 分別委任。作上述規定,才能保證把勘界工作納入省 *** 的議事日程,同時也明確了組長、副組長是省 *** 的正式代表。這就從組織上解決了省一級的集中統一領導問題。六、關于勘界的工作程序
我國省級邊界線一般涉及省、縣、鄉三級地方 *** 。地方各級 *** 對省級邊界線情況的了解,越往下越詳細,越往上越簡略。從上述情況出發,根據已有的經驗,參考國界劃分中由原則到具體、分步進行的辦法,在《辦法》的第三章中,規定了勘界的工作程序。它體現了集中統一領導、分工負責的原則。工作程序大體上分為三層:由兩省組成的聯合勘界領導小組,負責制定邊界線走向原則和勘界實施方案,審查勘界成果,起領導協調作用。由邊界地區毗鄰兩縣組成的聯合勘界工作組,負責按照兩省聯合勘界領導小組制定的邊界線走向原則和勘界實施方案,在實地確定邊界線,并處理有關問題。由地方上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負責邊界線的測繪工作。由民政部、國家測繪局負責編纂、制印、出版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域界線詳圖集。作上述規定,有利于減少高層次領導的具體事務,發揮基層 *** 的作用,保證勘界測繪技術標準的統一。七、關于有關方面配合勘界工作
勘界是一項涉及方方面面的綜合性工作,從上到下都必須由有關方面密切協作,才能完成任務。對此問題,國務院在批準勘界試點工作時明確要求:“由于勘界工作量大,涉及范圍廣,凡涉及到的有關部門和地方要給予大力支持和配合。”為了貫徹落實這一指示,《辦法》的有關條款,就有關方面配合勘界工作的問題,從不同角度作了具體的規定。
福建省行政區域界線管理辦法
之一條 為了加強行政區域界線管理,維護行政區域界線附近地區穩定,根據國務院《行政區域界線管理條例》,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于本省行政區域界線的管理。
本辦法所稱行政區域界線,是指國務院或者省人民 *** 批準的行政區域毗鄰的各有關人民 *** 行使行政區域管轄權的分界線。第三條 行政區域界線的管理實行分級負責制:
(一)本省與毗鄰省的行政區域界線由省人民 *** 依照國務院《行政區域界線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管理;
(二)本省范圍內設區市之間的縣級行政區域界線,由毗鄰的設區市人民 *** 共同管理;
(三)設區市范圍內的縣級行政區域界線,由毗鄰的縣(市、區)人民 *** 共同管理;
(四)縣(市、區)范圍內的鄉、民族鄉、鎮行政區域界線,由毗鄰的鄉、民族鄉、鎮人民 *** 參照本辦法的有關規定共同管理。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 *** 對本行政區域內的行政區域界線管理工作負有領導、協調、監督、檢查的職責,建立行政區域界線管理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及時協調解決行政區域界線管理工作的重大問題。
縣級以上人民 *** 民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行政區域界線日常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 *** 財政、公安、民族宗教、司法、國土資源、農業、林業、水利、建設、交通、測繪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行政區域界線管理的相關工作。
鄉、民族鄉、鎮人民 *** 在縣級人民 *** 民政部門指導下做好本行政區域內的行政區域界線管理工作。第五條 行政區域界線管理經費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由同級人民 *** 列入本級 *** 財政預算,為行政區域界線管理、平安邊界建設提供保障。第六條 行政區域界線每5年聯合檢查一次,由各級人民 *** 組織實施。
因自然災害、河流改道、道路變化、城市建設等影響行政區域界線的特定地段,應當由行政區域界線毗鄰各方人民 *** 隨時安排聯合檢查,填寫實地檢查表,并將檢查結果報省人民 *** 備案。第七條 行政區域界線聯合檢查應當完成下列主要事項:
(一)實地察看界樁的變化和維護情況以及其他標志物的變化情況;
(二)檢查跨界生產、建設、開發等活動中依法履行審批手續、遵守行政區域界線審批文件和行政區域界線協議書的情況;
(三)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現場能夠糾正的,應當立即糾正;現場不能糾正的,共同商定處置辦法,及時糾正;
(四)其他共同商定的檢查事項。第八條 行政區域界線的實地位置標定,以界樁和作為行政區域界線標志的線狀地物以及行政區域界線協議書中明確規定作為指示行政區域界線走向的其他標志物為準。
行政區域界線協議書未規定的任何標志物,不得作為行政區域界線走向的依據。
作為行政區域界線標志的河流、溝渠、道路等線狀地物以及行政區域界線協議書規定的其他標志物,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擅自改變。第九條 因行政區劃依法變更引起行政區域界線發生變化或者新出現行政區域界線的,毗鄰各方人民 *** 應當按照勘界有關規定,在行政區劃變更批準之日起1年內,共同完成行政區域界線的勘定工作。
行政區域界線勘定后,省人民 *** 以通告和行政區域界線詳圖形式予以公布。第十條 界樁埋設后,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擅自移動或者損壞。
縣級以上人民 *** 民政部門應當加強對界樁的管理、維護,加強對線狀地物、其他標志物的巡檢;根據工作需要,可以聘請行政區域界線管理員,并與其簽訂委托書,委托其對界樁、線狀地物或者其他標志物進行日常巡視,明確管護的區間、標志物位置以及權利、責任。第十一條 需要增設界樁時,毗鄰雙方人民 *** 民政部門應當協商一致,確定增設界樁的數量和埋設位置,明確界樁管理責任方,共同提出方案報省人民 *** 民政部門批準后實施。
移動、增設、修復或者恢復界樁,應當在毗鄰行政區域各方人民 *** 民政部門工作人員在場的情況下,由負責管理該界樁的一方組織實施。第十二條 界樁、線狀地物或者其他標志物因自然原因或者其他原因發生重大變化的,毗鄰的縣級以上人民 *** 民政部門應當共同組織有行政區域界線測繪資質的單位按照勘界測繪技術規范進行測繪、記錄,并根據實際情況易址設立或者新設界樁,或者確定新的其他標志物,報省人民 *** 備案。
除行政區域界線協議書另有約定的外,應當保持行政區域界線協議書劃定的行政區域界線位置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