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萬里長城的盡頭靠近海邊的地點
盡頭靠近海邊的地點:山海關的老龍頭。
萬里長城起于山海關,終止于甘肅省嘉峪關市的嘉峪關。山海關是河北省秦皇島市的一個轄區,位于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15公里。
擴展資料:
長城(GreatWall),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墻,而是以城墻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御體系。
![](/zb_users/plugin/erx_Weixin/img/zzcm1.jpg)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長城修筑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發生在首都鎬京(今陜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戲諸侯”就源于此。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霸,互相防守,長城修筑進入之一個 *** ,但此時修筑的長度都比較短。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后,秦始皇連接和修繕戰國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明朝是最后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今天人們所看到的長城多是此時修筑。
長城資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陜西、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等15個省區市。期中陜西省是中國長城資源最為豐富的省份,境內長城長度達1838千米?。根據文物和測繪部門的全國性長城資源調查結果,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米,秦漢及早期長城超過1萬千米,總長超過2.1萬千米。
1961年3月4日,長城被國務院公布為之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12月,長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長城
萬里長城一共有多少米
萬里長城一共有多少米
現存長城遺跡主要是明長城,約8852公里,秦滅六國后修筑的長城(包括原有的)有一萬余里,故稱萬里長城。
萬里長城一共多少千米?
長城的總長度為88518000米,其中人工墻體長度為6254239.662米,塹壕和天然形成長度為25942342.265米。
長城始建于春秋戰國時期,歷史達2000多年,總長度達532萬米以上。
萬里長城是新七大奇跡之一,1987年12月,長城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長城東西南北交錯,綿延起伏于我們偉大祖國遼闊的土地上。明朝在“外邊”長城之外,還修筑了“內邊”長城和“內三關”長城。長城建筑于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現存的長城遺跡主要為建于十四世紀的明長城。
據2012年國家文物局發布數據,歷代長城總長為21196.18千米;而國家文物局曾于2009年公布明長城調查數據,中國明長城總長為8851.8千米。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偉大的奇跡,是中國悠久歷史的見證。它與羅馬斗獸場、比薩斜塔等列為中古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萬里長城一共有幾米
大概633公里也就是633000米
萬里長城一共有多少千米不知道才要問
21196.18千米
長城(Great Wall)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御工程,是一種很長的墻體防御建筑,或形式和墻體相近、防御性質和墻體一樣的防御建筑。
長城修筑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發生在首都鎬京(今陜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戲諸侯”就源于此。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霸,互相防守,長城修筑進入之一個 *** ,但此時修筑的長度都比較短。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后,秦始皇連接和修繕戰國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 。明朝是最后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今天人們所看到的長城多是此時修筑。
長城資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陜西、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等15個省區市。根據此前文物和測繪部門的全國性長城資源調查結果,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米,秦漢及早期長城超過1萬千米,總長超過2.1萬千米。
萬里長城一共長多少千米啊?
目前的長城長度標 準還是以6300公里為官方對外數字, 具體的可能要今年末或明年,得看他們的測量進度。
京華時報2006年1月12日訊,中國長城學會宣布,“明長城航空遙感綜合調查項目”方案制定完畢并通過專家論證,該項目將通過航空遙感技術準確地測量出明長城的長度,確定長城的空間分布格局以及追蹤已淹沒的長城位置。目前該項目正等待國家文物局的批復。
據中國長城學會副秘書長張驥介紹,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到山海關,但其長度、分布和現狀等情況至今沒有確切答案。以前受測量 *** 、設備等方面的限制,目前公布的7300公里可能有出入,無法準確測量長城長度。
2億巨資測量長城準確長度
國家測繪局基礎地理信息中心在2005年完成了珠峰測高科考活動后,今年準備測量明代萬里長城的精確長度和準確走向。中國長城學會副秘書長張驥透露,測量明長城長度之后,雙方還準備聯手將明長城原貌制作成三維立體圖像,放在互聯網上,供網民觀看。
??
??尷尬
??長城有多長至今不知道
??我國歷史上有20多個諸侯國家和封建王朝都修筑過長城,其中明長城是我國歷史上修筑的最后一道長城,也是修建規模更大、工程最堅固的長城。
??張驥介紹,目前中國長城學會對外介紹明長城長度為大約6300公里,這是根據明代文獻資料的記載統計出的結果。新中國成立后,各地方 *** 也曾進行長城測繪,但是由于區域劃分不明確,比如某兩個相鄰的省市把一段長城都算做自己行政區域內,結果導致統計出長城長度為7000多公里,整整比明代文獻記載多出1000多公里。從那以后,再沒有進行過有組織的全國范圍的長城長度測量活動,所以后來人們還是以明代文獻記載為準。
秦代長城
嬴政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始皇派大將蒙恬率領三十萬人北逐匈奴,占據河套,并修筑長城。“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將三十萬眾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長城,因地形,用制險塞,起臨洮,至遼東,延袤萬余里,于是渡河,據陽山,逶蛇而北。暴師于外十余年。”(《史記·蒙恬列傳》)秦長城把過去秦、趙、燕三國長城連接起來,從臨洮到遼東的綿延萬里,從此始有“萬里長城”之稱。
漢代長城
漢朝繼續對長城進行修建,以抵御北方匈奴的侵襲。從漢文帝到漢宣帝,筑成了一條西起大宛貳師城、東至鴨綠江北岸、全長近一萬公里的長城。漢長城是歷史上最長的長城。
北朝及隋代長城
北朝的北魏、東魏、北齊、北周對長城進行了修筑與增建。其中以北齊年間修建規模更大。隋文帝時,為防范突厥,多次于冬季征發丁壯修筑長城。隋煬帝時,兩次于夏季大規模征發勞力修筑,此時防御的對象還包括西北方向的吐谷渾。隋長城在前代北魏和北周、北齊長城的基礎上,將東起紫河,經朔方、靈武直至榆谷以東的長城、筑壘基本連成一線。
金代長城
金朝為防御蒙古,開始大筑長城。金朝所修長城,史稱金界壕或金邊堡。
明代長城
到了明朝,從洪武至萬歷,經過20次大規模的修建,筑成了一條西起甘肅嘉峪關,東至遼東虎山,全長6350公里的長城。這也是現在所見到的大部份長城。
秦時明月4萬里長城一共有多少集啊?
全部劇集預計共八部:另有電影版《秦時明月之龍騰萬里》(2013年推出)
之一部《秦時明月之百步飛劍》(已完成,原版共20集,每集約11分鐘,重制版共10集,每集約22分)
第二部《秦時明月之夜盡天明》(已完成,共18集,每集約22分鐘)
第三部《秦時明月之諸子百家》(已完成,共34集,每集約22分鐘)
第四部《秦時明月之萬里長城》 (制作中,共40集,每集約22分鐘)
第五部《秦時明月之焚書坑儒》 (待創作)
萬里長城劇照(5張)
第六部《秦時明月之始皇之死》 (待創作)
第七部《秦時明月之亡秦必楚》(待制作)
小說版《秦時明月之荊軻外傳》(溫世仁 著,百步飛劍前傳)
總投資預計超過1億元人民幣。
希望能幫到你 .我也很喜歡...
萬里長城有多少米?
長城位于中國的北部,它東起河北省渤海灣的山海關,西至內陸地區甘肅省的嘉峪關。橫貫河北、北京、內蒙古、山西、陜西、寧夏、甘肅、遼寧等八個省、市、自治區,全長約官方數字6320公里
6320000米
尷尬
??長城有多長至今不知道
??我國歷史上有20多個諸侯國家和封建王朝都修筑過長城,其中明長城是我國歷史上修筑的最后一道長城,也是修建規模更大、工程最堅固的長城。
??張驥介紹,目前中國長城學會對外介紹明長城長度為大約6300公里,這是根據明代文獻資料的記載統計出的結果。新中國成立后,各地方 *** 也曾進行長城測繪,但是由于區域劃分不明確,比如某兩個相鄰的省市把一段長城都算做自己行政區域內,結果導致統計出長城長度為7000多公里,整整比明代文獻記載多出1000多公里。從那以后,再沒有進行過有組織的全國范圍的長城長度測量活動,所以后來人們還是以明代文獻記載為準。
你算一下啊 ,1里500米,
長城是古代中國在不同時期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聯盟侵襲而修筑的規模浩大的軍事工程的統稱。長城東西綿延上萬華里,因此又稱作萬里長城。長城建筑于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現存的長城遺跡主要為建于14世紀的明長城。據2012年國家文物局發布數據,歷代長城總長為21196.18千米;而國家文物局曾于2009年公布明長城調查數據,中國明長城總長為8851.8千米。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偉大的奇跡,是中國悠久歷史的見證。它與羅馬斗獸場、比薩斜塔等列為中古世界七大奇跡之一。1987年12月,長城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萬里長城一共修了多少年?
持續修了近2000年的時間,它的修建歷經春秋、戰國秦、漢、北魏、東魏、北齊、北周、隋、唐、遼、金及明代等10余個朝代。
長城是人類歷究上持續修筑時間最久的建筑工程。
長城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偉大的軍事防御工程,它并非簡單孤立的一線城墻,而是由點到線、由線到面把長城沿線的隘口、軍堡、關城和軍事重鎮連接成一張嚴密的網,形成一個完整的防御體系。
同時,長城沿線還建造了大量敵臺與烽火臺,有效地提高了長城的防御作戰能力和軍事通訊能力。
長城是中國古代農業社會和平安定的保障。在2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歷代統治者憑借長城,多次擊退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擾,為封建社會農業經濟的生存和發展創造了相對利平的生產環境,也使人民的生活更加安定。
萬里長城始于哪個朝代?
萬里長城始于哪個朝代?
長城始建于春秋戰國時期,始修于燕王
長城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在不同時期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聯盟侵襲而修筑的規模浩大的軍事工程的統稱。據歷史文獻記載,有20多個諸侯國家和封建王朝修筑過長城,若把各個時代修筑的長城加起來,大約有10萬里以上。其中秦、漢、明3個朝代所修長城的長度都超過了1萬里。中國新疆、甘肅、寧夏、陜西、內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南、山東、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區都有古長城、烽火臺的遺跡。今天所指的萬里長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長城,它東起鴨綠江,西至內陸地區甘肅省的嘉峪關。
中國長城始建于什么朝代?
中國長城
1987年12月長城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中國的長城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建筑工程,它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秦朝統一中國之后聯成萬里長城。漢、明兩代又曾大規模修筑。其工程之浩繁,氣勢之雄偉,堪稱世界奇跡。歲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當您登上昔日長城的遺址,不僅能目睹逶迤于群山峻嶺之中的長城雄姿,還能領略到中華民族創造歷史的大智大勇。
長城位于中國北部,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全長約6,700公里,通稱萬里長城。
長城的修建持續了兩千多年,根據歷史記載,從公元前七世紀楚國筑“方城”開始,至明代(1368-1644年)共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修筑過長城,其中秦、漢、明三個朝代長城的長度都超過了5千公里。如果把各個時代修筑的長城加起來,總長度超過了5萬公里; 如果把修建長城的磚石土方筑一道1米厚、5米高的大墻,這道墻可以環繞地球一周有余。
長城的主體工程是綿延萬里的高大城墻,大都建在山嶺更高處,沿著山脊把蜿蜒無盡的山勢勾畫出清晰的輪廓,塑造出奔騰飛躍、氣勢磅礴的巨龍,從而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征。在萬里城墻上,分布著百座雄關、隘口,成千上萬座敵臺、烽火臺,打破了城墻的單調感,使高低起伏的地形更顯得雄奇險峻,充滿巨大的藝術魅力。
各地的長城景觀中,北京八達嶺長城建筑得特別堅固,儲存也最完好,是觀賞長城的更好地方。此外還有金山嶺長城、慕田峪長城、司馬臺長城、古北口長城等。天津黃崖關長城、河北山海關、甘肅嘉峪關也都是著名的長城游覽勝地。
中國萬里長城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更大的冷兵器戰爭時代的國家軍事性防御工程,凝聚著我們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和驕傲。
根據歷史記載,從戰國以來,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修筑過長城。最早是楚國,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或敵國,開始營建長城,隨后,齊、燕、魏、趙、 秦等國基于相同的目的也開始修筑自己的長城。秦統一六國后,秦始皇派著名大將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國長城連起來,西起臨姚,東至遼東,綿延萬余里,遂稱萬里長城,這就是“萬里長城”名字的由來。但今天我們所見到的主要是明長城。
秦長城只有遺跡殘存。秦始皇為了修筑長城動用了30萬人,創造了人類建筑史上的奇跡。長城的修建客觀上起到了防止匈奴南侵,保護中原經濟文化發展的積極作用。孫中山先生曾評價:“始皇雖無道,而長城之有功于后世,實上大禹治水等”。
漢代繼續對長城進行修建。從文帝到宣帝,修成了一條西起大宛貳師城,東至黑龍江北岸,全長近一萬公里,古絲綢之路有一半的路程就沿著這條長城,是歷史上最長的長城。 到了明代,為了防御韃靼、瓦刺族的侵擾,從沒間斷過長城的修建,從洪武至萬歷,其間經過20次大規模的修建,筑起了一條西起甘肅的嘉峪關,東到遼東虎山,全長6350公里的邊墻。(但據報道,1990年一個徒步走完長城全長的中國人的計步器顯示的是6700公里。)
長城有極高的旅游觀光價值和歷史文化意義。現在經過精心開發修復,山海關、居庸關八達嶺、司馬臺、慕田峪、嘉峪關等處已成為馳名中外的旅游勝地。 蹬高遠眺,憑古懷幽,古戰場的金戈鐵馬似乎就在眼前。如今,長城與埃及的金字塔,羅馬的斗獸場,義大利的比薩斜塔等同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跡,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豐碑和智慧結晶,象征著中華民族的血脈相承和民族精神。...
長城起源于什么年代呢
長城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各國為了防御別國入侵,修筑烽火臺,用城墻連線起來,形成最早的長城;以后歷代君王大都加固增修。
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全長約12600里,稱作“萬里長城”,現存多為明長城。
(春秋戰國時期,曾有20多個諸侯國家和封建王朝修筑過長城。其中,秦、趙、燕長城是三條最長的長城。戰國秦長城是秦昭王時為防御義渠戎而修筑;趙和燕長城則是為防御匈奴族東胡部而修筑的。秦漢時期中原王朝與匈奴的戰爭產生了中國之一道萬里長城秦始皇長城和中國最長的一道萬里長城漢長城。其后有北魏長城、北齊長城、隋長城、金長城,以及中國長城史上工程技術更高、工程量更大的明長城。)
長城建于哪個朝代
從春秋戰國開始一直到明朝都在不斷地修整建設。
春秋戰國時期,燕趙國諸侯為了防御別國入侵。修筑烽火臺,并用城墻連線起來,形成了最早的長城。以后歷代君王幾乎都加固增修長城。它因長達幾萬里,故又稱作“萬里長城”。
長城美景。(4張)
據記載,秦始皇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筑長城,占全國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當時沒有任何機械,全部勞動都由人力完成,工作環境又是崇山峻嶺、峭壁深壑,十分艱難。長城始建于春秋戰國時期,歷史達2000多年,今天所指的萬里長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長城。古今中外,凡到過長城的人無不驚嘆它的磅礴氣勢、巨集偉規模、艱鉅工程與防患意義。它融匯了古人的智慧、意志、毅力以及承受力。故此,長城是一座稀世珍寶,也是藝術非凡的文物古跡,它象征著中華民族堅不可摧而永存于世的偉大意志和力量,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整個世界的驕傲。
中國歷代長城
明朝在“外邊”長城之外,還修筑了“內邊”長城和“內三關”長城。“內邊”長城以北齊所筑為基礎,起自內蒙古與山西交界處的偏關以西,東行經雁門關、平型諸關入河北,然后向東北,經來源、房山、昌平諸縣,直達居庸關,然后又由北向東,至懷柔的四海關、與“外邊”長城相接,以紫荊關為中心,大致成南北走向。“內三關”長城在很多地方和“內邊”長城并行,有些地方兩城相隔僅數十里。除此以外,還修筑了大量的“重城”。雁門關一帶的“重城”就有24道之多。
據歷史文獻記載,有20多個諸侯國家和封建王朝修筑過長城,若把各個時代修筑的長城加起來,大約有10萬里以上。其中秦、漢、明3個朝代所修長城的長度都超過了1萬里。中國新疆、甘肅、寧夏、陜西、內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南、山東、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區都有古長城、烽火臺的遺跡。
萬里長城始建于哪個朝代!?
我國古代偉大的工程之一。始建于春秋戰國(西元前770~476),今存者為明代所修建。西起嘉峪關,東到丹東鴨綠江畔的虎山口,橫亙甘肅、寧夏、陜西、山西、蒙古、河北、遼寧等地。沿線險要或交通要沖都設有關口,如山海關、居庸關、娘子關等。簡稱為長城。最初修筑長城的是戰國時代的燕、趙等國,目的是為了防御北方異族的侵襲。 秦始皇后來將這些斷斷續續的長城連線起來。據說當時動用了三十萬的兵士和數百萬的人民與奴隸。不過,長城并不能達到完全防止異族入侵的效果。因為長城完成之后,北方異族依然常跨越長城,偷襲中國邊境的村落,搶奪農作物或家畜。長城是有史以來唯一在太空中可看到的三度空間建筑物。以現代科技來修筑都不容易,而我國竟能建筑于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實在難得。長城的建材系就地取材,各地頗不相同。漢代以泥和蘆葦修筑長城。長城體積也各不相同,以居庸關一帶來說,高約8.5公尺,下部寬8.5公尺,上部寬約5公尺。每隔 70~100公尺有一堡寨(相當于城樓),高約12.3公尺,多數堡寨是一重的,要害之地則置兩、三重。 長城東段經過山地或丘陵地,古稱「塹山堙古」、「用險制塞」,起伏蜿蜒,形式雄偉;中段、西段都在干燥區域,人煙稀少,僅色荒涼。如果登臨其間的雁門關、居庸關、古北口或山海關,遙望我國山川的偉大形勢,將令人嘆服先民開疆拓土的艱難,而激起無限的壯志雄心。
長城建于哪個朝代?
根據歷史記載,長城的修建持續了兩千多年,從公元前七世紀楚國筑“方城”開始,至明代共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修筑過長城,其中秦、漢、明三個朝代長城的長度都超過了5千公里。如果把各個時代修筑的長城加起來,總長度超過了5萬公里;如果把修建長城的磚石土方筑一道1米厚、5米高的大墻,這道墻可以環繞地球一周有余。
[戰國長城] 戰國時期,楚國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或敵國,開始營建長城,隨后,齊、燕、魏、趙、秦等國基于相同的目的也開始修筑自己的長城。
[秦朝長城] 秦統一六國后,秦始皇派著名大將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國長城連起來,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綿延萬余里,遂稱萬里長城,這就是“萬里長城”名字的由來。秦長城只有遺跡殘存。秦始皇為了修筑長城動用了30萬人,創造了人類建筑史上的奇跡。長城的修建客觀上起到了防止匈奴南侵,保護中原經濟文化發展的積極作用。孫中山先生曾評價:“始皇雖無道,而長城之有功于后世,實上大禹治水等”。
[漢朝長城] 漢代繼續對長城進行修建。從文帝到宣帝,修成了一條西起大宛貳師城,東至黑龍江北岸,全長近一萬公里,古絲綢之路有一半的路程就沿著這條長城,是歷史上最長的長城。
[明朝長城] 今天我們所見到的主要是明長城。明代建國之初,明太祖朱元璋為了防御北逃的元朝殘余勢力的進攻,命令修筑長城。全部工程歷時二百年才完成。明長城西起甘肅嘉峪關,東到鴨綠江畔遼寧丹東虎山南麓,全長一萬二千余華里
╰陽光宅男 回答采納率:33.2% 2008-08-21 09:56 檢舉
最早是秦朝,但我們現在看到的只是明長城
≮Prisoner≯ 回答采納率:17.1% 2008-08-21 09:56 檢舉
根據歷史記載,長城的修建持續了兩千多年,從公元前七世紀楚國筑“方城”開始,至明代共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修筑過長城,其中秦、漢、明三個朝代長城的長度都超過了5千公里。如果把各個時代修筑的長城加起來,總長度超過了5萬公里;如果把修建長城的磚石土方筑一道1米厚、5米高的大墻,這道墻可以環繞地球一周有余。
[戰國長城] 戰國時期,楚國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或敵國,開始營建長城,隨后,齊、燕、魏、趙、秦等國基于相同的目的也開始修筑自己的長城。
[秦朝長城] 秦統一六國后,秦始皇派著名大將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國長城連起來,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綿延萬余里,遂稱萬里長城,這就是“萬里長城”名字的由來。秦長城只有遺跡殘存。秦始皇為了修筑長城動用了30萬人,創造了人類建筑史上的奇跡。長城的修建客觀上起到了防止匈奴南侵,保護中原經濟文化發展的積極作用。孫中山先生曾評價:“始皇雖無道,而長城之有功于后世,實上大禹治水等”。
[漢朝長城] 漢代繼續對長城進行修建。從文帝到宣帝,修成了一條西起大宛貳師城,東至黑龍江北岸,全長近一萬公里,古絲綢之路有一半的路程就沿著這條長城,是歷史上最長的長城。
[明朝長城] 今天我們所見到的主要是明長城。明代建國之初,明太祖朱元璋為了防御北逃的元朝殘余勢力的進攻,命令修筑長城。全部工程歷時二百年才完成。明長城西起甘肅嘉峪關,東到鴨綠江畔遼寧丹東虎山南麓,全長一萬二千余華里
杜曉俊 回答采納率:14.5% 2008-08-21 09:57 檢舉
秦朝啦
囄莂£蒔 回答采納率:4.0% 2008-08-21 09:57 檢舉
據歷史記載,長城的修建持續了兩千多年,從公元前七世紀楚國筑“方城”開始,至明代共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修筑過長城,其中秦、漢、明三個朝代長城的長度都超過了5千公里。如果把各個時代修筑的長城加起來......
中國什么朝代開始建設長城
中國長城 1987年12月長城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中國的長城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建筑工程,它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秦朝統一中國之后聯成萬里長城。漢、明兩代又曾大規模修筑。其工程之浩繁,氣勢之雄偉,堪稱世界奇跡。
現在的長城是什么朝代的
明長城是明朝在北部地區修筑的軍事防御工程,亦稱邊墻,區別于由秦始皇所修的萬里長城。國家文物局和國家測繪局采經近兩年的調查與測量,于2009年4月18日首次公布明長城資料:其東起鴨綠江畔遼寧虎山,西至祁連山東麓甘肅嘉峪關,從東向西行經遼寧、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內蒙、陜西、寧夏、甘肅、青海十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一百五十六個縣域,總長度8851.8公里。
長城是哪個朝代建造的?
秦長城建于公元前三世紀,已有2300多年的悠久歷史。如果追溯到西周末年及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齊國等長城,我國長城至少已有2700多年歷史。即使明代修筑的長城,至今也已600多年。
在我國北方遼闊的土地上,東西橫亙著一道綿延起伏、氣勢雄偉、長達一萬多里的長墻。這就是被視為世界建筑史上一大奇跡的萬里長城。萬里長城是我國古代一項偉大的防御工程它凝聚著我國古代人民的堅強毅力和高度智慧,體現了我國古代工程技術的非凡成就,也顯示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
長城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更大的一項古代防御工程。自公元前七八世紀開始,延續不斷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國北部和中部的廣大土地上,總計長度達50000多千米,被稱之為“上下兩千多年,縱橫十萬余里”。如此浩大的工程不僅在中國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的,因而在幾百年前就與羅馬斗獸場、比薩斜塔等列 為中古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八達嶺在北京延慶縣境內,距北京市60千米。它是關溝的第四道重關,也是居庸關之北口,地勢險要。現在嶺上尚留有“天險”兩字。八達嶺為長城經過北京的著名地段,此處交通四通八達,南通北京,北達延慶,西往宣化、大同,故有八達之名。
八達嶺山勢極為險峻,這段長城是以巨石為基,上層用大型城磚砌成。它依山而筑,隨勢而曲,高低不一,寬窄不同,其平均高為7.8米,墻基寬約6, 5米,墻頂寬約5.8米,可容五馬并騎、十人并進。城墻內每隔不遠就有一拱門,作守城兵將上下之用。墻頂迎敵面修有垛口,垛口中,上有望眼,下有射口,為監視和射擊來敵之用。垛口作用很大,它既能隱身防敵,又能打擊敵人,兩個垛口間在危急之時,還可丟滾木、擲擂石、澆開水,以防敵人仗云梯登城。為了有效的防御,在外城墻上每隔70米左右就筑有一個突出墻外的敵臺,這種敵臺的防御、戰斗價值很高,它可以在來犯之敵已悄然臨近城下即將登城時,從側面射擊敵人,將來敵置于左、右和正面三方交叉射擊點上,使來犯之敵難以登城。這就是所謂“兩臺相應,左右相救”和“旁敲側擊”的兵法在軍事工程上的具體應用。
萬里長城的四大特點
歷史悠久
秦長城建于公元前三世紀,已有2300多年的悠久歷史。如果追溯到西周末年及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齊國等長城,我國長城至少已有2700多年歷史。即使明代修筑的長城,至今也已600多年。如此古老的偉大建筑,并能儲存至今,這在世界上是非常稀有、珍貴與難得的。
長度驚人
我國從春秋戰國到明朝,歷代對長城都有不同程度的維修與增建。長城遍布于黃河、長江流域的16個省、市、自治區,既有東西走向,也有南北走向,總長度達108000華里(計五萬四千公里)。其中超過一萬里的就有秦長城、漢長城和明長城。由于計達萬里以上,所以稱之為萬里長城。
工程浩大
據科學家粗略計算,如果把明長城的土、磚、石方用來修筑一條1米寬,5米高的城墻,那么可環繞地球一周;假如用來鋪筑一條厚0.3米,寬5米的公路,則可環繞地球三周。據美國登月宇航員報告,他們在月球上不用天文望遠鏡而僅憑肉眼遙望,只能看到地球上的兩個人造建筑物:一是荷蘭須德海的圍海造田工程--海堤,但短而小,模糊難辯。一是中國的萬里長城,橫跨在地球的北半部,形似一條彩帶,十分壯觀,由此可見這一工程之偉大。
建筑高超
萬里長城所經之地,或高山深谷,或江海湖岸,或沙漠草原等等,地質地形極其復雜險峻,施工作業尤為艱難。要把長城修筑起來,是必須懂得和應用數學、力學、幾何學、測量學、地質學、建筑學以及組織、運輸等多種科學技術知識的。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能將這一巨大而復雜的工程興建起來,并能千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