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圖掃描和柵格分類增強處理
如果是紙質的地圖,那么首先要做的是對地圖進行掃描,生成數字柵格圖。掃描時要盡量做到將地圖展平,以減少由于圖紙不平帶來的幾何誤差。應當盡量采用較高的掃描分辨率,以方便矢量化追蹤。如果是彩色的全要素地圖,掃描后還應該利用圖像處理軟件,如Photoshop等,對不同地理要索進行分類提取,并分圖層進行增強處理。比如,彩色全要素地圖中等高線為褐色、河流為藍色、房屋為黑色,那么我們就可以按照不同的顏色分別將其提取出來作為不同的圖層,同時對相同的顏色進行色彩增強,以便于后期的矢量化。
(二)坐標配準
為了將經過掃描的數字柵格地圖置于正確的地理坐標系統中,在矢量化之前還需要對其進行地理坐標的配準,也就是將地圖的柵格坐標與真實世界中的地理坐標進行對應。坐標配準的過程是在數字柵格圖上,將若干已知地理坐標點的地理坐標與該點的柵格坐標之間建立連接,并以此為基礎建立兩個坐標系統之間的數學轉換關系,從而可以方便地計算出柵格圖中任何一點的真實地理坐標,而這些已知地理坐標的點稱為地面控制點。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三)繪制矢量圖形
在配準了坐標的柵格圖上可以進行圖形的繪制,提取我們所需的矢童信息。在矢量化軟件中繪制矢量圖形有兩種 *** : 手工追蹤和自動追蹤。手工追蹤是手動確定點、線和面要素的各個頂點(vertices)空間位置的圖形繪制 *** ;自動追蹤則是由計算機根據相鄰柵格數值的近似程度自動追蹤確定點、線、面要素各頂點的空間位置。
—般情況下,與自動追蹤的 *** 相比,手工追蹤繪制矢量圖形有更多好處,最主要的是可以人工確定矢量圖形重要頂點的位置,減少產生冗余頂點的數量,而這在控制文件大小和后期利用矢量圖進行插值時會大有益處。比如,利用等高線插值生成DEM或TINs,手工繪制的等高線往往比自動追蹤的效果更理想,產生的冗余信息更少。
(四)檢查錯誤和構建拓撲關系
初步繪制完矢量圖形之后還要檢査圖形的各頂點定義是否有誤 以及圖形之間的拓撲關系是否正確。對于線性要素而言,如 果同一條線段分多次繪制,那么要檢查它們之間的頂點是否正確相連。
(五)輸入屬性信息
矢量化的過程不僅包含圖形的繪制,還包括對各圖形屬性信息的輸入,比如等髙線的高程值,遺址的編號、年代、文化屬性、面積等。對于性質單一且有規律分布的圖形屬性,比如等高線的高程值可以在矢量化的過程中采用批處理的 *** 統一錄入;對于性質復雜的圖形屬性,比如考古遺址,可只輸入具有唯一屬性的關鍵字段,如遺址編號,然后通過其他數據庫單獨記錄遺址的屬性信息,并通過關鍵字段的關聯建立與圖形屬性之間的鏈接關系。
來源:開源地理空間基金會中文分會
來源鏈接:https://www.osgeo.cn/post/1965a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于 *** ,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