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GIS數據誤差的傳播過程來看,GIS空間數據的誤差可分為源誤差和處理誤差。
1.源誤差
源誤差是指數據采集和錄入中產生的誤差,包括:
(1)遙感數據:攝影平臺、傳感器的結構及穩定性、分辨率等。
(2)測量數據:人差(對中誤差、讀數誤差等)、儀差(儀器不完善、缺乏校驗、未作改正等)、環境(氣候、信號干擾等)。
微信號:MeetyXiao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3)屬性數據:數據的錄入、數據庫的操作等。
(4)GPS數據:信號的精度、接收機精度、定位 *** 、處理算法等。
(5)地圖:控制點精度,編繪、清繪、制圖綜合等的精度。
(6)地圖數字化精度:紙張變形、數字化儀精度、操作員的技能等。
2.處理誤差
處理誤差是指GIS對空間數據進行處理時產生的誤差。例如在下列處理中產生的誤差就是處理誤差。
(1)幾何糾正。
(2)坐標變換。
(3)幾何數據的編輯。
(4)屬性數據的編輯。
(5)空間分析(如多邊形疊置等)。
(6)圖形化簡(如數據壓縮)。
(7)數據格式轉換。
(8)計算機截斷誤差。
(9)空間內插。
(10)矢量、柵格數據的相互轉換。
來源:開源地理空間基金會中文分會
來源鏈接:https://www.osgeo.cn/post/13b8e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于 *** ,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