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中,由于從數據來源、數據庫建立到數據的操作和使用都引入了各種誤差因素,因此系統應用分析的最終結果中也包含了這些誤差因素的影響。誤差傳播的研究目的就是研究初始過程和中間過程中引入的 誤差因素對于最后結果的影響,并模擬誤差的變化。
誤差傳播的應用研究包括確定誤差指標、建立誤差傳播函數,并通過對所生成的地理數據的空間、專題和時間精度的評定來分析誤差指標和誤差傳播函數的實用性。每個誤差傳播函數的確定主要取決于三個因素: 欲研究的特定誤差的度量指標、所選擇的GIS數據變換函數以及對空間數據誤差特性和 誤差傳播機理所作的一組假設。
目前,在誤差傳播問題方面的應用研究已有不少進展,提出了一些誤差傳播模式和誤差傳播函數,如分層誤差傳播模式、再選擇函數、相交函數等。由于對GIS誤差傳播機理的認識還不夠深入,誤差傳播的很多方面都還處于研究和試驗階段。但是,對于GIS的建設者和應用者來說,了解數據的各類誤差均會以某種方式在系統中傳播并將對系統的 最后應用結果的質量產生影響,對理解GIS數據和數據產品的可靠性將是十分有益的。
來源:開源地理空間基金會中文分會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來源鏈接:https://www.osgeo.cn/post/11b8c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于 *** ,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