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地理數據的概念模型是用戶理解的地理現象的結構,它基本上表現為:空間地理要素類型的確定,各類地理實體屬性范疇的確定以及各類地理實體間基本關系的建立等。
大多是根據對地理空間其些側面的認識或對地理信息的離散化 (數據化) *** 建立空間數據概念數據模型。例如,基于域的圖斑模型、等值線模型和選樣模型(包括TIN模型、DEM模型);基于對象的區域模型、 *** 模型;基于幾何表示的矢量模型、柵格模型;三維空間模型以及時空模型。目前對此還沒有統一的認識和理解,也沒有完善、標準的數據模型。一個空間數據庫可能包括多種數據模型。
空間地理數據的概念模型特點:①具有較強的語義表達能力,能夠方便、直接地表達應用中的各種語義知識;②應該簡單、清晰、易于用戶理解,是用戶與數據庫設計人員之間進行交流的語言。
概念模型設計的一種常用 *** 為IDEF1X *** ,它就是把實體-聯系 *** 應用到語義數據模型中的 一種語義模型化技術,用于建立系統信息模型。
![](/zb_users/plugin/erx_Weixin/img/zzcm1.jpg)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創建空間地理數據的概念模型的步驟如下所示。
1.初始化
這個階段的任務是從目的描述和范圍描述開始,確定建模目標,開發建模計劃,組織建模隊伍,收集源材料,制定約束和規范。收集源材料是這階段的重點。通過調查和E察結果,業務流程,原有系統的輸入輸出,各種報表,收集原始數據,形成了基本數據資料表。
2.定義實體
實體集成員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和屬性集,可以從收集的源材料——基本數據資料表中直接或間接標識出大部分實體。根據源材料名字表中表示物的術語以及具有“代碼”結尾的術語,如客戶代碼、 *** 商代碼、產品代碼等將其名詞部分代表的實體標識出來,從而初步找出潛在的實體,形成初步實體表。
3.定義聯系
E-R模型中只允許二元聯系,n元聯系必須定義為n個二元聯系。根據實際的業務需求和規則,使用實體聯系矩陣來標識實體間的二元關系,然后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出連接關系的勢、關系名和說明,確定關系類型,是標識關系、非標識關系(強制的或可選的) 還是非確定關系、分類關系。如果子實體的每個實例都需要通過和 父實體的關系來標識,則為標識關系,否則為非標識關系。非標識關系中,如果每個子實體的實例都與而且只與一個父實體關聯,則為強制的,否則為非強制的。如果父實體與子實體代表的是同一現實對象,那么它們為分類關系。
4.定義碼
通過引入交叉實體除去上一階段產生的非確定關系,然后從非交叉實體和獨立實體開始標識候選碼屬性,以便唯一識別每個實體的實例,再從候選碼中確定主碼。為了確定主碼和關系的有效性,通過非空規則和非多值規則來保證,即一個實體實例的一個屬性不能是空值,也不能在同一個時刻有一個以上的值。找出誤認的確定關系,將實體進—步分解,最后構造出E-R模型。
5.定義屬性
從源數據表中抽取說明性的名詞開發出屬性表,確定屬性的所有者。定義非主碼屬性,檢査屬性的非空及非多值規則。此外,還要檢査完全依賴函數規則和非傳遞依賴規則,保證一個非主碼屬性必須依賴于主碼、整個主碼、僅僅是主碼。以此得到了至少符合關系理論第三范式的改進的全屬性視圖。
6.定義其他對象和規則
定義屬性的數據類型、長度、精度、非空、缺省值、約束規則等。定義觸發器、存儲過程、視圖、角色、同義詞、序列等對象信息。
來源:開源地理空間基金會中文分會
來源鏈接:https://www.osgeo.cn/post/1ce56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于 *** ,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