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設計是環境GIS整個研制工作的核心,不但耍完成邏輯模型所規定的任務,而且要使所設計的系統達到優化。即使環境GIS具有運行效率高、控制性能好和可變性強等特點。要提高系統的運行效率,通常的做法是盡量避免中間文件的建立,減少義件掃描的遍數,并盡量采用經過優化的數據處理算法。為增強系統的控制能力,在輸入數據時,要擬定對數字和字符出錯的校檢 *** ;在使用數據時,要設立口令,防止數據泄密和被非法修改,保證只能通過特定的通道存取數據,為提高系統的可擴展性,目前較有效的 *** 是采用模塊化的結構設計 *** ,即先將整個系統看成為一個模塊,然后按功能逐步分解為若干之一層模塊、第二層模塊等。一個模塊只執行一種功能,一種功能只用一個模塊來實現,這樣設計出來的系統才能具有可擴展性和生命力。
環境G1S設計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涉及技術和管理兩個方面的工作。從技術的角度講,要做好系統設計,必須進行充分的用戶需求調査,對用戶運行機制、信息流程、業務流程、現有數據基礎、用戶對系統和產品的要求等方面做詳細研究。從管理的角度講,環境G1S是一項規模巨大、內容復雜的系統工程,系統設計需要考慮和解決好項目組織、協調關系、資金保證、開發策略、運行機制等。
多數的系統用戶需求調查,初期一般很難提出全面、準確的功能需求,而往往是向開發者介紹其業務流程,在此基礎上開發的系統一般不會滿足用戶的需求,因此較實際的開發 *** 不應拘泥于生命周期法或原型法的一種,而應是兩者的結合,即根據盡可能詳盡的用戶需求調查,確定該系統的基本要求并建造一個初步的可操作系統(即原型),然后經交互評審和修改進一步做出詳細的系統設計并進行開發實施,最后經長時間的實際應用,逐漸完善成為實用且較完善的系統。
由于我國環境保護領域GIS應用起步較晚,應用水平不高,環境基礎數據的規范性較差,環境GIS技術力量不足,所以大多數環境保護單位都難以在短期內建成一個完善的環境GIS。為了充分發揮環境GIS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環境GIS設計的實施過程中應特別注重實用性,發揮GIS直觀形象的優勢,把系統功能的重點放在環境質量空間信息、環境污染源空間信息和自然生態環境空間信息的査詢、處理、分析、制圖和信息發布方面。在應用方面,要首先滿足環境監測、環境統計、環境質量控制(總量控制)、建設項目管理、排污收費及管理、環境自動監控、自然生態保護等方面的業務需求。為此,需要采用面向對象的設計技術,在實施時使用面向對象的開發工具,使系統的各個模塊可以方便地組合搭配和擴展,保證系統的靈活性和擴充性。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來源:開源地理空間基金會中文分會
來源鏈接:https://www.osgeo.cn/post/175da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于 *** ,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