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GIS教育是國民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
當前,基礎教育強調全面的素質教育,地理教育也是如此。在對各種地理知識(信息)的掌握上,地理教育重視學生能力 的提高及地理思維方式的培養,要求學生既具備地理知識素質,又具備地理能力素質。要求學生能運用地理知識去處理和解決地理問題。這種能力的培養要求學生能主動地吸收、掌握各種地理信息,并能將信息分析、重組、應用。常規的教學手段只能解決直觀教學、模擬演示、強化識記等問題,難以在髙水平的思維、認識與能力層次上實現素質教育的目的。
GIS教育過程是一種邏輯性、實踐性都較強的認知過程,與解決地理實際問題結合起來,能引導學生進行理性思維,初步培養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GIS課程除了基礎理論知識外,還要進行GIS操作實踐和具體應用。學生的學習不只停留在理論層面,而且能進行實際操作,分析相關問題,做出自己的作品,解決具體的問題,客觀上培養了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符合現代教育要求,能夠更大限度地發揮學生處理信息、應用信息的能力,架構國民素質教育的基礎平臺。因此,GIS教育是深人教育改革的一個切人點,是國民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2.GIS教育體現信息時代地理學的最新面貌,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
傳統的地理課程使學生感覺到地理學科枯燥無味,學生對地理學科不感興趣。GIS注重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提供學生實踐的機會,使學生能切身體會地理信息技術在信息時代 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感受到地理學與現代社會的密切聯系,改變對地理學科的認識,增加學習地理的興趣。
地理空間是地理學永恒的主題,地理信息與普通數據的根本區別 就在于地理信息強調空間特性。現代地理學將空間分布與時間 過程相結合,探求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及其成因、發展規律。但現行基礎教育階段的地理教材大多數未能充分體現現代地理學關于 地理空間和過程的定童分析這一重要特征。在有關工業、農業、人口和城市等人文地理內容學習中,學生在學習分析這些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特征、時間變化規律時,如能夠適當應用GIS有關技術,對相關信息、地理數據進行一些簡單的處理,理性認識此類知識和規律,就能夠培養學生的辨證思維,并使學生從中感受地理學的現代氣息,提高地理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地理的內在動力。
3.GIS有助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更高層次的地理素養
“研究性學習”是當前基礎教育正在探索的一種學生主體式學習方式,其目的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能動地位,同時充分體現老師的主導作用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傳統的信息資料提供方式已不能很好地適用研究性學習過程。多媒體教學方式(如運用多媒體技術將圖、文、聲、像等媒體信息集成,通過計算機與學生人機對話提供給學生,使課堂信息量大增)
如果處理不當,設計不科學,同樣會在學習深度上,受信息提供方式以及處理、加工手段的限制,使學生的主體性難以充分發揮,也不能很好地滿足研究性學習模式的開展。運用GIS提供學習信息、研究資源,讓學生利用GIS信息的空間、厲性數據,自主設計,自由發揮,使學生的智力在這種學習環境下充分發揮。學生與教材、GIS操作環境構成學習過程的主體和客體,教師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對主客體之間的信息交流加以指導和幫助,建構研究性學習的氛圍,升華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從而達到集地理知識教育與能力素養教育于一體的學習過程。所以,GIS教育本身具有極好地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功能。
4.GIS的輔助教學功能可以簡化學生認知過程,優化教學環境
傳統教材和教學方式注重文字的推理和記憶,電化教學和一般CAI的 引用使得感性化的信息大量增加,優化了課堂結構,但“從感性到理性,再從理性升華到理論、規律性認識”這一認知階段,學生還只能憑思維想像去構筑。GIS教學體現感性與理性的內在聯系,將現實世界做理性的梳理,可以用簡捷的手法形象地展現理性升華的認知過程,這無疑會使課堂結構的優化上升到一個新層次,也使教師對教材結構的開發重組進人一個新境界,從而使學生認知水平的再提高成為可能。
如離中地理“全球雨帶分布與干濕地區”教學中,一位教師應用CAI輔助教學的 *** 進行教學:從全球氣壓帶、風帶分布人手,通過投影、板圖或計算機動畫演示,標示出三圈環流,再從近地面垂直氣流上升、下降狀況得出多雨帶、少雨帶的分布。教學過程形象、生動,令學生印象深刻。再聯系太陽輻射(蒸發)狀況,講干濕地區的分布,引導學生思考降水M和蒸發M的對比關系,形成世界干濕地區分布的概念。但如借助G1S軟件(如Maplnfo)提供的圖層控制和數據合成、專題圖等功能,教師可以很快利用世界地圖及各地區降水、蒸發狀況數據庫,疊加繪出一張“全球各大洲(或某些區域) 降水與蒸發柱狀(或餅狀)對比圖”,再覆合上雨帶分布圖,學生就一目了然。這樣簡化了教學的程序,幫助學生形成地理要素間的具有相關性的邏輯概念,提升了學生的理性認識能力。
來源:開源地理空間基金會中文分會
來源鏈接:https://www.osgeo.cn/post/15196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于 *** ,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