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冋路連續循環的廣義地理信息系統中,究競那個環節是起點,那個環節是終點?辯證唯物論認為存在是之一性的,只有地理系統中萬亊萬物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轉化才會產生客觀地理信息。
因此,廣義地理信息或信息流是不依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地理系統中的萬事萬物都具有發射、傳遞、接收、存儲地理信息的功能,即任何一個地理客體都可以是發射信息的信源,也可以是接收、存儲信息的信宿。因此,在地理系統中任何兩個物體之間都 可以構成信源、信道、信宿這二個要素所組成的客觀地理信息系統。
例如地質地貌中的巖石、構造、沉積物、以及樹木年輪,它們都接收存儲著地質時代中環境變遷的各種信息。動物界的一些候鳥,雖然它們每年經數千公里的長途遷徙,但卻能準確無誤地返冋而無須任何導航。哺乳動物之間在尋找同類、求偶則是通過其特有的氣味、聲音等信息來達到。過去廣泛運用的飛鴿傳書,現在用來破案的警犬也是利用特定 物體能發射特定信息,并為其他物體所接收,從而形成特定的信源、信道和信宿所組成的客觀信息系統來實現其導航、尋找、聯系、破案等目的。這大童的事實都是不以人的認識為轉移的客觀存在,是地理系統中客觀存在的本來面是哲學上所說的本體論。由于任何一種特定的地理信息,都是該地理系統中特定事物的各種物理、化學、生物屬性的總和。那么我們的任務就是要通過對 客觀地理信息的產生、傳遞與轉換規律的認識再來研究地理系統。
來源:開源地理空間基金會中文分會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來源鏈接:https://www.osgeo.cn/post/1b138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于 *** ,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