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一個自然災害比較頻繁的國家,洪水、地震、颶風、旱災等自然災害,以及直接威脅人類生命安全的人為災害,如危險品擴散、各種犯罪、流行疾病等,給人類的生命財產 造成極大威脅或損失。在災害預測、評估、應急響應和 日常維護等方面,地理信息的獲取和制圖分析至關重要。
*** 部門通過GIS技術可以更有效地對災害進行預測、評估、實時響應并輔助決策,在防災減災方面,提供了眾多的解決方案。它可輔助職能部門監測災害發生的各種因素,一旦各條件具備,立即實施應急和保護措施,幫助人們建立相應的模型,模擬各種潛在災害,并通過模型預測災害的范圍、危害程度的大小、高危地帶分布及必需的救災物資分配等。GIS技術輔助相關職能部門在受災后迅速響應,繪出事故示意圖,確定事件優先次序,制定并迅速實施救災計劃。
1.洪水
洪水災害是各種自然災害中最嚴重的災害之一。我國由于人口眾多,在易受洪水威脅的土地上人口密度大,洪水災害尤為嚴重。如今,不少流域先后都建設了 防洪決策支持系統,在GIS技術和先進的通訊手段的支持下,進行洪水預報、調度、災害損失評估、減災措施和水利工程 效益分析等,并進步向災民避險遷安、搶險和救災物資輸送更佳路線選擇等應用發展。
洪災預測與評估是指進行洪水演進模擬、淹沒模擬,預測洪災影響;在災情發生后,快速地記錄洪水位置和情況,進行災情歸檔,并統計災情發生情況、評估社會經濟損失及人員傷亡情況。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防汛指揮調度是指利用GIS功能和各種防汛搶險信息,幫助制定防汛搶險指揮預案、確定避難和遷移方案、進行防汛物資的指揮調度。
2.地震
我國是一個地展多發的國家。為了盡可能減少地震中 人們生命和財產的損失,統一組織和安排震時各項應急行為,為 *** 作出地展應急決策提供參考,需要建立一套地震 應急快速響應信息系統。以GIS技術為基礎,可以實現對破壞性地震的快速響應,防震減災應急對策建議的即時生成,各種震情、災情、背景、方案信息的可視化圖形展示,有助于 *** 盡快采取各種合理的應急行動,從而盡最減少地震所造成的破壞和損失,具體應用內容包括:
(1)應急指揮。迅速將獲取的即時信息與存儲的數據聯系起來,估計地震破壞的分布狀況。作出搶救傷員、撲救次生災害、疏散安置人員等更佳路徑選擇,各種公用設施(生命線系統)搶修、加強重要保衛、發放救災物資的動態方案等,供指揮部門參考。
(2)災害評估。根據震災估計直接經濟損失、可能的人員傷亡、需要安置人員的分布等。
(3)輔助決策。通過對生命線工程的管道進行 *** 連通性分析,道路 *** 分析(更佳路徑分析)等,為 *** 部門提供輔助決策。
(4)地展災害預測。日常可模擬、設定地震對生產、生活的沖擊,改進防災預案。
海量基礎地理數據庫的建立和管理,多源數據整合和信息交換,為整個系統提供信息支撐和服務。
來源:開源地理空間基金會中文分會
來源鏈接:https://www.osgeo.cn/post/193d0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于 *** ,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