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是利用電子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采集、存儲、分析和描述整個或部分地球表面與空間信息系統。簡單地講,它是在一定的地域內,將地理空間信息和 一些與該地域地理信息相關的屬性信息結合起來,達到對地理和屬性信息的綜合管理。GIS的研究對象是 整個地理空間,而地理信息與地理位置有關,因而GIS的發展受到了世界范圍的普遍重視。近年來,GIS在我國也備受重視,并在以下幾個方面得到應用。
1.城市地下管網的管理系統
以城市地理信息為基礎,可以很精確地反映城市地下管線的 分布情況,通過多種方式對管線數據進行査詢、更改、統計和管理,極大地提島了管理部門的工作效率。
2.城市綜合管理系統
![](/zb_users/plugin/erx_Weixin/img/zzcm1.jpg)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將城市地理信息與相關信息緊密結合,在城市建設、土地規劃、交通疏導、治安管理、人U流動等方面的綜合管理上發揮作用。
3.港口管理系統
以港口的地理信息為基礎,對港區內的船舶、集裝箱等信息進行統一管理,明確船舶泊位、進出港時間等船只信息和集裝箱堆放位置、到港時間、存放時間等貨物信息;根據不同的條件對船舶、貨物、設施等項進行査詢,并在地圖中顯示。
4.金融管理分析系統
在一定區域內,通過普査數據,分析該地區的金融結構、居民收人狀況、經濟發展潛力等項,為金融機構決策提供 重要的參考,在創建辦事機構的可行性、選址、機構規模上發揮作用。
5.生態環境管理分析系統
系統考察在一定區域內的動植物的種類、分布、遷徙、數量等信息>并對區域內的環境進行分析,為該地K環境改善、動植物保護、科學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據和決策資料。
6.森林資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統
GIS借助于地面闊査或遙感圖像數據,實現了地籍管理,將資源變化情況落實到山頭地塊,并利用強大的空間分析功能,可及時對森林資源時空序列、空間分布規律和動態變化過程作出反映,為科學地監測林地資源變化、林地增減原因、掌握征占林地的 用途和林地資源消長提供了依據。建立縣級森林資源連續清査和 “二類”調査數據庫系統,完善了森林資源檔案,并根據實際經營活動情況及生長模型及時更新數據,為及時準確地掌握森林資源狀況和消長變化動態,提供了依據。
7.種植業結構調整空間決策支持系統
利用GIS可以將已經處理好的土地資源評價圖、交通狀況圖、農作物分布現狀圖與鄉鎮行政界限圖相疊加,以鄉鎮為單位,統計出各鄉鎮基本種植條件 (包括各鄉鎮的土地適宜類面積及所占比例,不同適宜性等級土地所占面積及比例,各鄉鎮擁有主要交通干線2km緩沖區的面積,每鄉鎮各主要作物現狀分布面積及比重等),建立各鄉鎮的農作物屬性數據庫。GIS只需將土地利用現狀圖、土壤圖、農作物分布現狀圖及行政界限圖相疊加,各個鄉鎮的各類土地適宜性的面積便可以匯總出來,這些數據能夠很好地起到決策支撐的作用。
8.數字園林
數字園林是綜合運用地理信息系統、遙感、全球定位系統、 *** 、多媒體和虛擬仿真等高科技手段,對園林的基礎設施、功能機制進行自動采集、動態監測管理和輔助決策支持的技術服務體系。
總之,傳統的GIS系統中的空間數據管理和數據庫管理通常 都是由GIS廠商提供,一方面限制了對其他數據庫優點的利用,另一方面也大大提高了應用開發與系統建設的成本。傳統的GIS系統與MIS系統的連接、與多媒體開發工具的 銜接不甚方便,影響了MIS系統中空間地理信息的利用。控件技術為GIS的發展帶來革命傳統的GIS開發平臺均采用 專門設計的開發語言,如ArcView使用AvenU,MapInfo使用 MapBasic,這不僅要求程序員重新熟悉一門新語言,而且要 了解龐大的閑數庫、命令庫。把GIS的功能適當抽象,做成控件形式供開發者使用,將會帶來許多傳統GIS工具無法 比擬的優越性。控件的開發建立在嚴格的標準之上,凡符合微軟 公司COM/OLE標準的控件都可以在目前流行的各種開發工具上使用。這樣VB、VC、DELPHI、POWERBUIIJDER、NOTES、FOXPRO、ACCESS 等都立刻成為GIS的開發工具。由于GIS控件可以直接嵌入MIS開發 工具中,對廣大開發人員來講,就可以自由選用他們非常熟悉的 開發工具,這與傳統的GIS專門性開發環境相比,無疑是一種質的飛躍。
隨著國內GIS基礎研究的發展以及應用領域的不斷擴大,在20世紀90年代相繼有—些國內的GIS軟件產品問世。但是國內GIS軟件的開發多數源于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基本上處于單兵作戰的狀態,沒有形成研制、開發、推廣、應用的產業化體系。另外,國外GIS軟件雖然目前在國內 占據了主要市場,但其昂貴的價格和缺乏針對性仍然使絕 大部分用戶望而卻步,國內G1S應用領域的市場絕大部分 還處于待開發階段,因此科技部組織召開的全國地理信息 系統工作會議上進一步提出了發展國產GIS軟件的要求,并且希望有關部門制訂地理信息系統軟件行業規范。
來源:開源地理空間基金會中文分會
來源鏈接:https://www.osgeo.cn/post/14bdc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于 *** ,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