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數據質量的控制是個復雜的過程。要控制數據質量,應從數據質量產生和擴散的所有過程和環節人手,分別 用一定的 *** 減少誤差。空間數據質量控制常見的 *** 有如下幾種。
1.傳統的手工 ***
人工 *** 主要是將數宇化數據與數據源進行比較,圖形部分 的檢査包括目視 *** 、繪制到透明圖上與原圖疊加比較、屬性部分的檢査采用與原厲性逐個對比或其他比較 *** 。
2.元數據 ***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元數據中包含了大最的有關數據質量的信息,通過它可以 檢査數據質量,同時元數據也記錄了數據處理過程中質置 的變化,通過跟蹤元數據,可以了解數據質量的狀況和變化。
3.地理相關法
用空間數據的地理特征要素自身的相關性來分析數據的質量。例如,從地表自然特征的空間分布著手分析.山區河流應位于 微地形的更低點,因此,釋加河流和等高線兩層數據時,若河流的位罝不在等高線的外凸連線上.則說明兩層數據中 必有--層數據有質量問題,如不能確定哪層數據有問題時,可以通過將它們分別與其他質t可靠的數據層疊加來進一步分析。因此,可以建立一個有關地理特征要蒺相關關系的知識庫,以備各空間數據層之間地理特征要素的相關分析之用。如橋或停車場等與道路應是相接的,如果數據庫中只有橋 或停車場,而沒有與道路相連,則說明道路數據被遺漏,數據不完整。
數據質量控制應體現在數據生產和處理的各個環節。下面以地圖數字化生成地圖數據過程為例,說明數據質量控 制的 *** 。數字化過程的質量控制主要包括數據預處理、數字化設備的選用、對點精度、數字化誤差和數據精度檢查等內容。
(1)數據預處理工作:主要包括對原始地圖、表格等的整埋、譽清或清繪。對于質量不高的數據源,如敢亂的文檔和圖面不 清晰的地圖,通過預處理工作不但可減少數字化誤差,還可提 高數字化工作的效率。對于掃描數字化的原始圖形或圖像,還可采用分版掃描的 *** 來減少矢童化誤差。
(2)數字化設備的選用:主要根據手扶跟蹤數字化儀、掃描 儀等設備的分辨率和精度等有關參數進行挑選,這些參數應 不低于設計的數據稱度要求。一般要求數字化儀的分辨率達 到0.025mm,精度達到0.2mm;掃描儀的分辨率則不低于0.083mm。
(3)數字化對點稍度(準確性):是數字化時數據采集點與 原始點重合的程度。一般要求數字化對點誤差應小于0.1mm。
(4)數字化限差:限差的更大值分別規定如下:采點密度(0.2mm)、接邊誤差(0.02mm)、接合距離(0.02mm)、懸掛距離(0.007mm)、細化距離(0.007mm)和紋理距離(0.01mm)。
接邊誤差控制,通常當相鄰圖幅對應要素間的距離小于0.3mm時,可移動其中一個要索以使兩者接合;當這一距離在0.3mm與0.6mm 之間時,兩要索各自移動一半距離;若距離大于0.6mm,則按一般制圖原則接邊,并做記錄。
(5)數據的精度檢査:主要檢査輸出圖與原始圖之間的點位誤差。一般對直線地物和獨立地物,這一誤差應小于0.2mm;對曲線地物和 水系,這一誤差應小于0.3mm;對邊界模糊的要素,應小于0.5mm。
空間數據的采集與處理工作是建立GIS的重要環節,了解GIS數字化 數據的質置與不確定性特征,更大限度地糾正所產生的數據誤差,對保證GIS分析應用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義。
來源:開源地理空間基金會中文分會
來源鏈接:https://www.osgeo.cn/post/117ab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于 *** ,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