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的空間數據模型除了矢量、柵格基本模型之外,近年來又發展了關系模型和面向對象模型以及多維數據模型。
關系模型是一種數學化的模型,它將數據的邏輯結構歸結為 滿足一定條件的二維表,表的行代表實體,列代表實體屬性。可用下式表示:(A1,A2,…,An),其中,表示關系名,Ai(i=1,2,…,n)表示屬性名。關系型模型發展較迅速,目前關系型數據庫是使用較廣泛的數據庫。
面向對象模型是能夠最自然地描述現實世界的數據模型。面向對象是當今GIS中所廣泛運用的術語。它的基本思想是 將現實世界看成一組彼此相關,并能互相通訊的對象,用更 直觀和自行的 *** 建立這些對象的模型,從而盡可能達到 直接求解問題目的。這種思想提高了數據抽象化的程度,方便了用戶使用。對象與常規程序中間變量相似,而類則 相似于數據類型,類的實例即是對象。面向對象模型將對象、類、 *** 等作為要素。面向對象的基本要素形成了模擬現實 世界的新 *** 。實體及其行為視為對象,行為用對象中存放的 *** 與數據來實現。體現面向對象優勢的三個主要概念是封裝性、繼承性和多態性。封裝可以使有關對象的數據免于不相干 的操作和運算。繼承性使面向對象的系統呈現為一個層次結構,表達了復雜實體與簡單實體的關系,還保證了同父類對象對公 有數據的共享。多志性指同一消息被不同對象接收時被解釋 為不同含義的能力。
空間數據模型和空間數據結構是GIS設計的核心,也是推動 GIS發展的關鍵,因此受到科技界的重視。加拿大GIS利用N維 空間數據 *** 的模型,ARC/INFO則是以拓撲結構和關系數據庫 為基礎,GenaMap以屬性和圖形一體化管理,Sgstem 9采用面向 目標的數據模型,法國地圖數據庫是在超圖數據結構的基礎上 建立的,美國TIGER利用二維單元結構,美國三維GIS在八叉樹 數據結構為基礎等等。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隨著可持續發展對GIS的需求,和RS與GIS的結合,地理實體的 時空觀進一步受到重視。其實,地理空間的時空觀在古代,人們早已意識時空并存,大文學家李白曾說“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李白是個大文學家,但他也意識到四維空間,X、Y、Z,再加上一個時間。整個地球 自然環境的完整性取決于我們對環境結構、功能作用和動態變化的 理解和尊重,現實世界中的時空特性,不僅要求GIS模型靜態信息,也要模擬動態過程。從而形成了數據模型和數據結構向時態發展 的趨勢。目前許多方面都在圍繞時空模型進行研究。比如,基于特征時空超立方體的數據模型的研究。
來源:開源地理空間基金會中文分會
來源鏈接:https://www.osgeo.cn/post/17c3f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于 *** ,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