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模型的發展早于GIS,雖然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它與GIS同步發展,但由于數學模型自身的特殊性——注重理論機制和計算 *** 的研究,不重視其表現形式的研究,同時由于數學模型的發展的獨立性,所采用的編程體系基本上是20世紀80年代的FORTRAN結構化程序框架體系,與當前GIS面向對象(OOP)的結構體系相容性不好,數據交換不方便,具體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數學模型的數據存儲形式及內部數據結構不規范,沒有統一的標準,雖然結構簡單,很難直接為GIS系統所應用。
(2)數學模型一般是結構固化,難以融人新的技術 *** ,如空間模擬,可視化技術,三維空間分析功能等,這也是GIS需要發展的.
(3)現有數學模型參數獲取及更新的自動化程度不高,參數對計算結果的影響分析不夠。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4)數學模型數據表達不直觀,數據管理和操作比較困難,可視性差。水力學數學模型的程序單一,與其他系統相容性差,且不可重復,工作量大。
(5)GIS數據結構不開放。
當前數學模型與GIS模型的集成,基本上采用兩種形式,即松散形式和緊密形式。前一種是通過第三方工具來交換數據,以達到實現GIS在或數學模型功能的目的,也可稱為數據集成模型。緊密集成就是將GIS功能模塊與數學模型相互融合,從而在一個共用的環境下為具體應用模型提供解決方案。
來源:開源地理空間基金會中文分會
來源鏈接:https://www.osgeo.cn/post/18692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于 *** ,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