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理信息系統中使用元數據,有利于空間數據的管理共享,有利于實現一些特定功能,對于地理信息系統軟件的開發,可以提高開發的效率和質量。
性能上的原因
1)完整性(Completeness)
面向對象的地理信息系統和空間數據庫的目標之一,是把事物 的有關數據都表示為類的形式,而這些類也包括類自身,即復 雜的“類的類”結構。這就要求有支持類與類之間相互印證和 操作的機制,而元數據可以幫助這個機制的實現。
2)可擴展性(Extensibility)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有意地延伸一種計算機語言或者數據庫特征的語義是很有用的,如把跟蹤或引擎信息的生成結果添加到操作請求中,通過動態 改變元數據信息可以實現這種功能。
3)特殊性(Specialization)
繼承機制是靠動態連接操作請求和操作體來實現的,語言及數據 庫以結構化和語義信息的相關上下文(Context)方式把操作請 求傳遞給操作體,而這些信息可以通過元數據表達。
4)安全性(Safety)
分類完好的語言和數據庫都支持動態類型檢測,類的信息表示為 元數據,這樣在系統運行時,可以被類檢測者訪問。
功能上的原因
1)查錯功能(Debugging)在查錯時使用元數據信息,有助于檢測 可運行應用系統的解釋和修改狀態。
2)瀏覽功能(Browsing)為數據的控制類開發瀏覽器時,為顯示 數據,要求能解釋數據的結構,而這些信息是以元數據來表達的。
3)程序生成(Program Generation)如果允許訪問元數據,則可以 利用關于結構的信息自動生成程序,如數據庫查詢的優化處理和遠 程過程調用殘體(或“樁”,stub)生成。
來源:開源地理空間基金會中文分會
來源鏈接:https://www.osgeo.cn/post/3365g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于 *** ,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