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球導航衛(wèi)星系統 (GNSS)
GNSS 的全稱是全球導航衛(wèi)星系統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 GNSS) 是一個一般術語,用于描述使用衛(wèi)星信號來確定用戶接收機位置的系統。它是泛指所有的衛(wèi)星導航系統,包括全球的、區(qū)域的和增強的,如美國的 GPS、俄羅斯的 Glonass、歐洲的 Galileo、中國的北斗衛(wèi)星導航系統,以及相關的增強系統,如美國的 WAAS(廣域增強系統)、歐洲的 EGNOS(歐洲靜地導航重疊系統)和日本的 MSAS(多功能運輸衛(wèi)星增強系統)等,還涵蓋在建和以后要建設的其他衛(wèi)星導航系統。國際 GNSS 系統是個多系統、多層面、多模式的復雜組合系統。當在智能手機上啟用位置時,即您正在接入全球導航衛(wèi)星系統。
2. 航天飛機雷達地形任務(SRTM)
SRTM (ShuttleRadarTopographyMission) 即航天飛機雷達地形測繪使命。航天地形測繪是指以人造地球衛(wèi)星、宇宙飛船、航天飛機等航天器為工作平臺,對地球表面所進行的遙感測量。以往的航天測繪由于其精度有限,一般只能制作中、小比例尺地圖。SRTM 則是美國太空總署(NASA)和國防部國家測繪局(NIMA)以及德 國與意大利航天機構共同合作完成聯合測量, 由美國發(fā)射的“奮進”號航天飛機上搭載 SRTM 系統完成。此次測圖任務從2000年2月11日開始至22日結束,共進行了11天總計222小時23分鐘的數據采集工作,獲取北緯60度至南緯60度之間總面積超過1.19億平方公里的雷達影像數據,覆蓋地球80%以上的陸地表面。
SRTM 使用兩個雷達天線和干涉測量法雕刻了一個30米的地球地形模型,在奮進號航天飛機上,只需要11天就可以收集到必要的數據。
![](/zb_users/plugin/erx_Weixin/img/zzcm1.jpg)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3. 重力恢復與氣候實驗衛(wèi)星(GRACE)
重力恢復與氣候實驗衛(wèi)星是呈編隊飛行,這兩顆衛(wèi)星的精確速度和相隔的距離需要經常使用微波測距設備來測量。隨著重力場的變化,它們之間的距離也在變化。GPS 測量的延遲或傾角能夠用來研究大氣層和電離層的影響。
GRACE 任務將在為期5年的任務期間每隔12天~24天產生一個新的地球重力場模型。這一采樣周期可使瞬態(tài)重力場分量與靜態(tài)重力場分量分離, 從而獲得高精度的重力場及其隨時間變化的模型。GRACE 任務利用兩個極軌道衛(wèi)星以松散控制的一前一后隊形編隊飛行, 采集地球重力場數據。地球重力場的變化將使兩顆 GRACE 衛(wèi)星之間的距離改變。這種變化將利用兩衛(wèi)星之間的微波測量鏈路進行測量, 其測距精度達微米級。對這些測量數據的分析結果將使與海洋學、大氣測量和極地冰川監(jiān)視密切相關的地球科學大大發(fā)展。
4. 重力場和穩(wěn)態(tài)海洋環(huán)流探測器 (GOCE)
重力場和穩(wěn)態(tài)海洋環(huán)流探測器(GOCE)是 ESA 的之一顆生命星球計劃衛(wèi)星,旨在以前所未有的細節(jié)繪制地球的重力場。該航天器的主要儀器是一個高靈敏度的重力梯度儀,由三對加速度計組成,它們沿三個正交軸測量重力梯度。
GOCE 衛(wèi)星重1噸,攜帶一套6個先進高敏加速度計,用以三軸測量重力場的構成。收集到的數據將提供高分辨率的地球參考面與重力異常的地圖。這樣的地圖不但能極大提高我們的地球內部結構知識,還能利用更好的參考面進行海洋與氣候研究。預計可以大量應用于氣候學、動力海洋學、地球物理學、大地測量及定位活動。
5. 磁層多尺度任務 (MMS)
磁層多尺度任務包含四個相同的航天器,它們將執(zhí)行對地球磁層環(huán)境的等離子物理研究,MMS 任務是由四顆相同衛(wèi)星組成的探測系統,將攜帶相同的等離子分析儀、高能粒子探測儀、磁強計、電場儀器以及防干擾設備。該任務的目的旨在幫助科學家們更好的理解在等離子體中觀測到的名為磁重聯的現象。作為磁力線相交的結果,在磁層中出現的這種現象導致大量能量地釋放。
以四體編隊運行的 MMS 航天器將飛經磁重聯現象的心臟地帶,以繪制粒子與場相互作用的三維圖像。此任務設想始于2003年,2008年航天器的開發(fā)工作開始,所有 MMS 航天器均由 NASA 的戈達德空間飛行中心(GSFC)基于一種客戶定制總線所構建。
6. 先進陸地觀測衛(wèi)星 (ALOS)
2006年,亞太地區(qū)兩顆對地觀測衛(wèi)星的相繼升空引起了內業(yè)人士的關注。1月24日發(fā)射的日本先進陸地觀測衛(wèi)星 ALOS (Advance Land Observing Satellite),ALOS 是目前世界上更大級別的陸地觀測衛(wèi)星之一,重達4噸 。
ALOS 衛(wèi)星載有3臺遙感器:
- 全色立體測繪儀(PRI *** ),主要用于數字高程測繪;
- 先進可見光與近紅外輻射計一2 (AVNIR一2),用于精確陸地觀測;
- 相控陣 L 頻段合成孔徑雷達(PALSAR),用于全天時全天候陸地觀測。
為了充分發(fā)揮這3臺遙感器的性能,ALOS 衛(wèi)星采用了2項先進技術,高速大容量數據處理技術和衛(wèi)星精確定位和姿態(tài)控制技術。
ALOS-2 衛(wèi)星將用于勘測自然災害的影響和熱帶雨林的變化,衛(wèi)星可以實現高精度的地球觀測,確保及時、準確地提供對災害監(jiān)測所需的各種信息; 衛(wèi)星可以全天時、全天候執(zhí)行監(jiān)測任務,在夜間或惡劣氣象條件下,甚至可以穿透植被觀測地球表面。
7. TerraSAR & TanDEM-X
TerraSAR-X 是一個先進綜合孔徑雷達衛(wèi)星系統,其設計目的是科學研究和商業(yè)應用。它是首顆由德國宇航中心和 EADS 阿斯特里厄姆公司共同研制的衛(wèi)星。TerraSAR-X 衛(wèi)星基于六邊形的 AstroSat-1000 星體設計。裝在衛(wèi)星上的太陽能電池陣列提供800瓦的能量。 X 波段(9.65吉赫茲)綜合孔徑雷達 (SAR) 天線,也是在衛(wèi)星側面安裝,能夠提供不同模式的雷達數據。可觀察天底點的衛(wèi)星另一側裝有一個S波段通信天線,一個3.3米(10.8英尺)長的吊桿作為綜合孔徑雷達數據下行鏈路天線,以及一個激光反射器用于精確的軌道測定。
TanDEM-X 是一種地球觀測雷達任務,由兩個幾乎完全相同的衛(wèi)星編隊飛行而組成 SAR 干涉儀對,二者間隔120米-500米,由此產生的全球數字高程模型(DEM)。TanDEM-X 任務的主要目標是繪制一張質量均勻、精度空前的地球表面精確三維地圖。數據采集于2015年1月完成,全球 DEM 的生產于2016年9月完成。絕對高度誤差約為1m,比 10m 要求低一個數量級。
TerraSAR 和 TanDEM-X 是德國的孿生衛(wèi)星。利用 X 波段雷達雕刻出無與倫比的 WorldDEM。如今,我們用其來應對災難、地震和環(huán)境情況。
8. 火星探測器上的激光測高儀 (MOLA)
MOLA 探測的主要目的就是確定火星球體的地貌,為星體地質科學和物理學研究提供更多的資料;另外一個目的是研究火星表面反射率特征、分析球體表面礦物學分布,以及反射率的季節(jié)變化。為大氣循環(huán)方面研究提供必要支持,并為將來火星探測者的著陸地點選擇提供測地學和地形學上的評估。
來源鏈接:https://www.osgeo.cn/post/13d62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于 *** ,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