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各位分享南水北調中線gis地圖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地形圖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目錄一覽:
南水北調中線的渠首 在個縣? 在地圖里怎么找不到呀?
淅川 河南省 南陽市 淅川縣 在地圖上肯定找不到了 好小 在與湖北,陜西兩省交界處 三省交界點在荊紫關 渠首水庫靠近湖北 那方向。
南水北調保定段路線
南水北調中線 天津干線保定段
【基本情況】
天津干線自中線總干渠徐水縣西黑山村西樁號1098+076所設口門分水,線路總體走向由西向東,沿途經保定市的徐水、容城、雄縣、高碑店進入廊坊市的固安。干渠總長153.1公里,在保定市境內長75.3公里。
![](/zb_users/plugin/erx_Weixin/img/zzcm1.jpg)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天津干渠在保定市的主要穿越有:在徐水縣高林營村南穿京廣鐵路和107國道;在徐水縣南湖渠村西穿京深高速公路;在容城縣北劇村東北穿津保公路;在容城東西李家營之間至雄縣王祥穿越大清河。
【工程規模及型式】
天津輸水干線采用混凝土全箱涵全自流輸水型式,設計流量和加大流量分別為50 立方米/秒和60 立方米/秒。其中給河北省沿線城鎮帶水5立方米/秒。
南水北調經過哪些城市起點到終點的各個城市
“南水北調”即“南水北調工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戰略性工程,分東、中、西三條線路,東線工程起點位于江蘇揚州江都水利樞紐;中線工程起點位于漢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庫,供水區域為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個省(市)。
2012年9月,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丹江口庫區移民搬遷全面完成。南水北調工程主要解決我國北方地區,尤其是黃淮海流域的水資源短缺問題,規劃區人口4.38億人。
共有東線、中線和西線三條調水線路,通過三條調水線路與長江、黃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聯系,構成以“四橫三縱”為主體的總體布局,以利于實現中國水資源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合理配置格局。
擴展資料:
重要意義:
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是我國南水北調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緩解黃淮海平原水資源嚴重短缺、優化配置水資源的重大戰略性基礎設施,是關系到受水區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省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民生工程。
中線一期工程從大壩加高擴容后的丹江口水庫引水,沿線開挖渠道直通北京,總長1432公里,工程自2003年開工以來,經過10多年的建設而成。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江水進京后,北京年均受水將達10.5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量將增加50多立方米。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后,一期工程將為北京送水10.5億方,來水占城市生活、工業新水比例將達50%以上。
按照北京目前約2000萬人口計算,人均可增加水資源量50多立方米,增幅約50%。工程通水后,不僅可提升北京城市供水保障率,還將增加北京水資源戰略儲備,減少使用本地水源地密云水庫水量,并將富余來水適時回補地下水。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南水北調
南水北調中線線路圖
一、南水北調的線路圖 :
注:①壩高175m,雅礱江;②壩高302m,通天河;③壩高296m,大渡河。
根據引水壩址與黃河之間的地形、地質條件,多年來研究了許多不同工程規模和自流、抽水不同的引水方式。西線調水工程地處海拔3000~4500m,由于長江上游各引水河段的水面高程較調入黃河的水面高程低80~450m,因此,西線調水工程需要修建高壩和開挖超長隧洞,筑壩高度為175~300 m,隧洞長度30~160km。西線工程分期實施意見見表2。
二、簡介南水北調工程
"南水北調工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戰略性工程。是指把長江流域水資源自其上游、中游、下游,結合中國疆土地域特點,分東、中、西三線抽調部分送至華北與淮海平原和西北地區水資源短缺地區,東線工程工程起點位于江蘇揚州江都水利樞紐;中線工程工程起點位于漢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庫,供水區域為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省(市)。
規劃方案:
1、工程構想
自1954年10月30日 *** 主席提出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點水來也是可以的"設想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和關懷下,廣大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的野外勘查和測量,在分析比較50多種方案的基礎上,形成了南水北調東線、中線和西線調水的基本方案,并獲得了一大批富有價值的成果。
南水北調工程主要解決我國北方地區,尤其是黃淮海流域的水資源短缺問題,規劃區人口4.38億人。
南水北調工程規劃最終調水規模448億立方米,其中東線148億立方米,中線130億立方米,西線170億立方米,建設時間約需40-50年。建成后將解決700多萬人長期飲用高氟水和苦咸水的問題。
2、總體規劃:
推薦東線、中線和西線三條調水線路。通過三條調水線路與長江、黃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聯系,構成以"四橫三縱"為主體的總體布局,以利于實現中國水資源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合理配置格局。西線工程截至目前,還沒有開工建設。
(1)東線規劃
利用江蘇省已有的江水北調工程,逐步擴大調水規模并延長輸水線路。東線工程從長江下游揚州抽引長江水,利用京杭大運河及與其平行的河道逐級提水北送,并連接起調蓄作用的洪澤湖、駱馬湖、南四湖、東平湖。出東平湖后分兩路輸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經隧洞穿過黃河;另一路向東,通過膠東地區輸水干線經濟南輸水到煙臺、威海。東線工程開工最早,并且有現成輸水道。
(2)中線規劃
水源70%從漢江流域匯聚至丹江口水庫,[5]?由丹江口大壩加高后擴容的丹江口水庫調水,從河南南陽的淅川陶岔渠首閘出水,河南沿豫西南唐白河流域西側過長江流域與淮河流域的分水嶺方城埡口后,經黃淮海平原西部邊緣,在鄭州以西孤柏嘴處穿過黃河,繼續沿京廣鐵路西側北上,可基本自流到終點北京。
(3)西線規劃
在長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礱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壩建庫,開鑿穿過長江與黃河的分水嶺巴顏喀拉山的輸水隧洞,調長江水入黃河上游。西線工程的供水目標主要是解決涉及青、甘、寧、內蒙古、陜、晉等6省(自治區)黃河上中游地區和渭河關中平原的缺水問題。結合興建黃河干流上的骨干水利樞紐工程,還可以向鄰近黃河流域的甘肅河西走廊地區供水,必要時也可及時向黃河下游補水。截至目前,還沒有開工建設。
規劃調水規模規劃的東線、中線和西線到2050年調水總規模為448億立方米,其中東線148億立方米,中線130億立方米,西線170億立方米。整個工程將根據實際情況分期實施。
關于南水北調中線gis地圖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地形圖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