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測繪管理辦法(2019修訂)
之一章 總 則之一條 為加強測繪管理,促進測繪事業發展,保障測繪事業為經濟建設、國防建設、社會發展和生態保護服務,維護國家地理信息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基礎測繪條例》《廣東省測繪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 在本市行政區域內從事測繪活動(不含軍事測繪)應當遵守本辦法。第三條 市、區人民 *** 應當加強對測繪工作的領導、協調,建立健全測繪管理體制。第四條 市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市測繪工作的統一監督管理,組織實施本辦法。
市人民 *** 其他有關部門依據本級人民 *** 規定的職責分工,負責本部門有關的測繪工作。第五條 本市鼓勵測繪科學技術的創新和進步,采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提高測繪水平。對在測繪科學進步中做出重要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和本市的有關規定給予獎勵。第六條 市、區人民 *** 應當將測繪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用于下列用途:
(一)基礎測繪;
(二)地籍測繪;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三)地下管線普查;
(四)基礎測繪設施建設;
(五)測量標志維護和管理;
(六)測繪成果接收和管理;
(七)其他公益性測繪項目。第二章 測繪基準和系統第七條 本市采用國家統一的測繪基準和測繪系統以及廣州相對獨立的平面坐標系統和高程系統,執行國家、省、市有關測繪技術的規范和標準。第八條 因建設、城市規劃和科學研究的需要,確需在本市建立其他相對獨立的平面坐標系統和高程系統的,應當報市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后,由市測繪行政主管部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的規定報有審批權的部門批準。第九條 本市相對獨立的平面坐標系統和高程系統,應當與國家坐標系統和高程系統相聯系,并將坐標系統和高程系統的轉換參數匯交市測繪行政主管部門,由市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匯交省測繪行政主管部門。第十條 在本市從事測繪活動,應當執行國家規定的測繪技術規范和標準。
市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可以根據國家測繪技術規范和標準,制定本市的測繪技術規范和標準。
其他有關部門制定測繪技術規范和標準應當先將制訂計劃報市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并在發布之日起60日內報市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第三章 基礎測繪第十一條 市人民 *** 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會同規劃、水務、海洋、林業和園林等有關部門,根據國家和上一級人民 *** 的基礎測繪規劃和本行政區域的實際情況,組織編制本行政區域的基礎測繪規劃,報本級人民 *** 批準,并報上一級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后組織實施。
市發展改革部門會同同級測繪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編制本行政區域的基礎測繪年度計劃,并分別報上一級主管部門備案后由各專業測繪管理部門按職能分工組織實施。
基礎測繪年度計劃應當根據基礎測繪規劃、本市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城鄉建設管理的需要進行編制,并征求規劃、水務、海洋、林業和園林等有關部門的意見。第十二條 本市基礎測繪包括:
(一)平面控制網、高程控制網、空間定位系統的建立、更新與維護;
(二)基礎地理信息的航空攝影和航天遙感測繪資料的獲??;
(三)相應比例尺地形圖、影像圖的測制與更新以及相應深化產品的測制與更新;
(四)市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及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的建立、更新和維護;
(五)基礎測繪設施建設;
(六)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基礎測繪事項。第十三條 本市建立基礎測繪成果更新制度。
本市的平面坐標控制網和高程控制網及空間定位系統應當至少3年維護、監測一次。
本市建成區和重點建設地區的1∶500地形圖至少每年更新一次,其他建設地區的1∶500地形圖至少每兩年更新一次;1∶2000地形圖至少每3年更新一次;1∶5000地形圖至少每3年更新一次。對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城鄉規劃建設及重大工程急需的基礎測繪成果應當及時更新。
本市每兩年開展航空攝影和數字正射影像圖 *** 工作,每年采購一次0.1米以上高分辨率衛星影像。第十四條 本市地形圖測制的基本比例尺系列為1∶5000至1∶500,分幅標準為40cm×50cm或者50cm×50cm。
地籍圖、正射影像圖等基礎圖件的比例尺和分幅標準依照前款規定執行。
廣東的測繪乙級資質辦理指南
目前測繪資質新規只有甲、乙兩個級別,丙級延續換證(乙級)。
測繪資質的專業類別分為大地測量、測繪航空攝影、攝影測量與遙感、工程測量、海洋測繪、界線與不動產測繪、地理信息系統工程、地圖編制、導航電子地圖 *** 、互聯網地圖服務。
不同專業對應的辦理條件不一樣,可以同時申請多個專業的資質,人員是可以共用的,目前難度不大,只要符合條件就可以辦下來了。
申請測繪資質的單位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有法人資格;
(二)有與從事的測繪活動相適應的測繪專業技術人員和測繪相關專業技術人員;
(三)有與從事的測繪活動相適應的技術裝備和設施;
(四)有健全的技術和質量保證體系、安全保障措施、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度以及測繪成果和資料檔案管理制度。
對導航電子地圖 *** 甲級測繪資質的審批,自然資源部將通過網上受理,并采用以下方式對申請材料進行審查:
(一)將申請單位的基本信息、所申請測繪資質類別等級及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外的申請信息等通過本機關網站公開。
(二)引入第三方機構作技術性審查。
(三)必要時,進行實地核查或專家評議。
(四)部機關內部會審。
廣州市林權爭議處理若干規定(2015修改)
之一條 為公正、及時處理林權爭議,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促進林業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廣東省林地保護管理條例》及相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 本市行政區域內林權爭議處理適用本規定。
本規定所稱林權爭議,是指單位之間、單位與個人之間、個人之間因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歸屬產生的爭議。第三條 市、區、鎮人民 *** 負責依法處理本行政區域內的林權爭議。
市、區、鎮人民 *** 負責林權爭議處理工作的機構具體辦理各級人民 *** 林權爭議調處事項。
街道辦事處按照本規定負責有關林權爭議處理工作。第四條 本市林權爭議按下列規定實行分級負責、就地調處:
(一)街轄區內發生的林權爭議和鎮轄區內發生的單位之間的林權爭議,由區人民 *** 負責處理。當事人應當向街道辦事處或者鎮林權爭議調處機構提出申請,先由街道辦事處或者鎮林權爭議調處機構受理、調查、調解。調解不成的,由街道辦事處或者鎮林權爭議調處機構報區林權爭議調處機構調處。
(二)鎮轄區內發生的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林權爭議,由鎮人民 *** 負責處理。當事人應當向鎮林權爭議調處機構提出申請,由鎮林權爭議調處機構受理、調查和調解;調解不成的,報鎮人民 *** 處理。
(三)區行政區域內發生的跨街、鎮林權爭議,由區人民 *** 負責處理。當事人應當向發生爭議的森林、林地、林木所在地(以下簡稱爭議地)街道辦事處或者鎮林權爭議調處機構提出申請,由更先收到調處申請的街道辦事處或者鎮林權爭議調處機構受理、組織調查和調解。調解不成的,由街道辦事處或者鎮林權爭議調處機構報區林權爭議調處機構調處。
(四)本市行政區域內發生的跨區林權爭議,由市人民 *** 負責處理。當事人應當向爭議地的區林權爭議調處機構提出申請,由更先收到調處申請的區林權爭議調處機構受理、組織調查和調解。調解不成的,由區林權爭議調處機構報市林權爭議調處機構調處。
(五)本市與其他市的林權爭議,按照《廣東省森林林木林地爭議調解處理辦法》第八條第三款的規定處理。
前款規定的市、區、鎮林權爭議調處機構和街道辦事處,以下統稱林權爭議調處機構。第五條 跨街、鎮和跨區林權爭議,爭議地兩個或者兩個以上有管轄權的林權爭議調處機構同時收到調處申請的,或者當事人對管轄主體有異議的,跨街、鎮林權爭議,由區人民 *** 指定管轄;跨區林權爭議,由市林權爭議調處機構指定管轄。
因行政區劃調整等原因致使林權爭議管轄權改變的,原受理機構應當將申請書及相關材料移交有管轄權的林權爭議調處機構處理,并書面通知當事人。第六條 當事人申請處理林權爭議,應當遞交申請書,并按照被申請人數提交副本,同時提供下列材料:
(一)林木、林地權屬的證明文件及其來源;
(二)證人姓名和住所、聯系方式;
(三)申請人的身份證明、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資格證明、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的身份證明、法定 *** 人或者委托 *** 人的身份證明以及載明委托事項和委托權限的委托書。第七條 林權爭議處理申請符合下列條件的,林權爭議調處機構應當受理:
(一)申請人與爭議的森林、林木和林地有直接利害關系;
(二)有明確的調處對象、具體的調處請求;
(三)有具體的事實依據。第八條 林權爭議處理申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林權爭議調處機構不予受理:
(一)已經人民 *** 依法作出處理決定的;
(二)人民法院已作出裁定、判決、調解結案或者已受理的;
(三)屬于林木、林地流轉過程中發生的承包經營權、收益權等糾紛的;
(四)屬于林木、林地侵權行為的;
(五)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情形。第九條 跨街、鎮或者跨區的林權爭議,由受理申請的林權爭議調處機構會同爭議地所跨另一轄區或者行政區域的同級林權爭議調處機構(以下簡稱另一林權爭議調處機構)聯合調解。
受理申請的林權爭議調處機構應當將申請書副本、申請人提供的爭議林地權屬證據和本機構的意見送另一林權爭議調處機構。另一林權爭議調處機構應當在15日內將申請書副本發送給被申請人,并向被申請人發出《關于提交書面答復的通知》。被申請人應當在收到申請書副本之日起30日內,向發出通知的林權爭議調處機構提交書面答復和有關權屬材料,該林權爭議調處機構應當將本機構的意見及時答復受理申請的林權爭議調處機構,并附上被申請人提交的書面答復和有關權屬材料。
跨街、鎮和跨區的林權爭議經聯合調解達成協議的,林權爭議調解書應當加蓋爭議地參與聯合調解的林權爭議調處機構的印章。
測繪公司資質辦理條件
申請與受理
第六條 申請測繪資質的單位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具有企業或者事業單位法人資格;
(二)具有符合要求的專業技術人員、儀器設備和辦公場所;
(三)具有健全的技術、質量保證體系,測繪成果檔案管理制度及保密管理制度和條件;
(四)具有與申請從事測繪活動相匹配的測繪業績和能力(初次申請除外)。
第七條 測繪資質審批機關應當將測繪資質行政許可的依據、條件、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錄等向社會公布。
第八條 測繪資質審批機關應當健全測繪資質管理信息系統維護機制,實現測繪資質行政許可在線受理和審查,方便管理相對人,提高行政效率,增強管理能力。
第九條 初次申請測繪資質的單位,應當提交下列材料的原件掃描件:
(一)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或者事業單位法人證書,法定代表人的簡歷及任命或者聘任文件;
(二)符合要求的專業技術人員的身份證,畢業證書與測繪及相關專業技術崗位工作年限證明材料或者任職資格證書,勞動合同,社會保險繳納證明等材料;
(三)符合要求的儀器設備所有權證明及省級以上測繪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門認可的測繪儀器檢定單位出具的檢定證書;
(四)單位辦公場所證明;
(五)健全的測繪質量保證體系證明;
(六)測繪成果及資料檔案管理制度材料;
(七)測繪成果保密管理制度材料。
廣東省地質測繪研究院有限公司怎么樣
廣東省地質測繪研究院有限公司很好!
1.廣東省地質測繪院是中國測繪地理信息學會理事,廣東省測繪地理信息學會常務理事,廣東省土地學會常務理事,廣東省地質學會常務理事。該院原名為“廣東省地質局測繪大隊”創建于1958年,是國家測繪局之一批甲級測繪資質單位,是廣東省地質行業唯一的基礎性、公益性地質測繪事業單位。
2.廣東省地質測繪院創建于1958年3月,隸屬廣東省地質局,是廣東省成立最早的國家甲級測繪隊伍。該院技術力量雄厚,現有高新技術人員350人,其中測繪高級工程師20人,國土高級工程師2人,測繪工程師45人,國土工程師5人,環境工程師1人,城市規劃師1人,注冊測繪師7人,注冊城市規劃師2人;擁有先進的GPS、全站儀、水準儀、繪圖儀、掃描儀、數字攝影測量系統、測深儀等300多臺套,擁有MAPGIS、ARC/INFO操作平臺及相關建庫軟件,南方CASS系列、廣州開思、清華山維等數字化成圖軟件150多套,擁有2臺海德堡對開膠印機、直印系統等設備。下設廣東省地質測繪研究院、廣東省新九洲電腦圖文有限公司、測繪分院、制圖分院、勘查規劃分院、信息工程分院、地圖印刷分院。能承擔工程測量、地形測量、控制測量、房產測繪、海洋測繪、航測內(外)業測量,地籍測量及建庫、工程線路及管道測量、變形測量、數字化地圖編制、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及建庫,地理信息系統開發,土地開發、土地整治、土地評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改、高標準基本農田、城鎮總體規劃、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廣告創意設計、電分輸出,各類地圖、畫冊印刷、精裝等業務。
資質
3.該院擁有國家測繪5項甲級資質和5項乙級資質,國家土地規劃甲級資質、城鄉規劃編制丙級資質和廣東省 *** 采購定點印刷單位資質等一批證書,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和CMA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