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地質災害防治方案,以及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編制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目錄一覽:
學校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2017學校地質災害防治方案1】
為確保我校師生生命財產安全,保障每天的正常上課工作,根據貴州省教育廳辦公室、威寧自治縣教育局有關防汛及地質災害防治文件精神,結合學校實際,特制定《防汛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預案》。
一、指導思想
![](/zb_users/plugin/erx_Weixin/img/zzcm1.jpg)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堅持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按照防汛及地質災害防治“以塊為主,條塊結合,條條保證”的原則,實行防汛及地質災害防治責任學校領導負責制,快速、及時、有效地處置學校防汛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中出現的各類突發性災害事故。采取有效措施,立足學校,堅持自保、自救,防大災、保安全,確保學校防汛及地質災害防治安全。
二、防汛應急預案內容
1、堅持實行教育局、氣象等有關部門發布暴雨將達起始標準,學校值班校長和值班人員必須到位,加強值班,嚴格執行報告制度,在汛期必須堅持24小時值班和報告制度,做好防汛值班記錄,做到上情下達,下情上報。
2、當教育局、氣象臺發布暴雨警報時,應急領導小組成員全部到位。及時通告各班防汛信息,通報風情、水情、雨情。各班要根據各自的職責,加強值班,進一步檢查落實各項防汛應急措施。
3、遇暴雨突發性災害天氣時,學校要迅速組織人員及時檢查疏通排水管道和溝渠,做到排水暢通;要組織專門力量,對學校易倒塌、易滑坡、易積水情況進行監測,及時報告災情,監督學校有關人員到位、到崗,確保學校排澇設施全過程、滿負荷運轉,必要時及時組織足夠的臨時排澇設施進行強排,確保師生生命財產安全。
當遇到暴風雨襲擊時,學校應及時把校舍倒塌、師生受傷情況在之一時間報告迤那鎮教育管理中心辦公室,及時查明是否有人員被困,如發現人員被困,要立即組織營救,并做好傷員的搶救工作,轉移和安置師生。各班必須牢固樹立“安全之一”的.思想,切實落實安全工作的責任制。要特別注意預防洪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要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密切配合,及時掌握災情預測預報。
根據校內的地質環境和地質災害分布特點及誘發因素,立即對低洼地帶、操場、校舍和易發生山體滑坡地帶等地方進行一次全面排查。凡有安全隱患的,要立即轉移到安全地方上課。必要時要采取停課等緊急措施,確保師生的生命安全。汛期期間嚴禁各校組織學生外出及重大活動。各班要通過多種形式,有針對性地對師生開展汛期安全教育,增強防范意識和自救自護的能力,做到防患于未然。學校一旦發生汛
情,應急領導小組應立即根據災情,聯系有關部門及時趕赴現場,做好搶救、轉移和安置受災師生工作,把受災情況降到更低點。
三、應急領導小組成員名單
四、應急領導小組組長、成員職責
1、全面掌握汛情、災情和各類動態等消息,按重要信息匯報制度在之一時間報送一念之間辦公室,保證信息渠道暢通。協調有關部門共同做好學校的防汛和搶險工作,做好學校防災、抗災和災后恢復教學活動的指導工作。
2、負責檢查、監督各學校防汛措施的落實情況,負責檢查、監督學校的防汛安全,維護學校正常教學秩序,組織一定的人力,隨時準備投入搶險救災工作,確保師生安全,杜絕人員傷亡。
各成員除上述職責外,在學校汛情緊急時,均需承擔突擊性防汛救災任務。
【2017學校地質災害防治方案2】
根據《省教育廳辦公室關于做好全省教育系統地質災害防治和防汛工作的緊急通知》(鄂教發辦〔2017〕7號)和《縣委辦公室、縣 *** 辦公室關于做好當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緊急通知》(溪辦發電〔2017〕17號)文件要求,全縣各學校要迅速行動起來,強化地質災害和汛期風險排查、防范和應對,確保廣大師生生命財產安全。現就當前全縣教育系統地質災害防治和防汛有關工作緊急通知如下:
一、強化責任擔當,切實履行工作職責
為做好全縣中小學校、幼兒園地質災害防治和防汛工作,把地質災害防治和防汛工作作為政治任務抓緊、抓實,立足防大災、搶大險、應大急,進一步壓實責任、細化措施、強化督導、狠抓落實,縣教育局決定成立竹溪縣學校地質災害防治和防汛工作領導小組,局長王琪同志任組長,副局長徐國臣同志任副組長,教育局辦公室、基礎教育科、督導辦公室、項目科、安全管理科等科室負責人,縣直各學校、各鄉鎮中心學校校長、各幼兒園園長為成員。領導組下設辦公室,李思忠任辦公室主任,柳垂鋒任辦公室副主任。領導小組定期召開專項會議,研究問題,制定措施,督促、指導、檢查各學校(幼兒園)地質災害防治和防汛工作。辦公室負責學校地質災害防治和防汛工作總體安排,協調解決地質災害防治和防汛工作中的有關問題,并制定竹溪縣教育系統地質災害防治和防汛工作應急預案。
二、深入推進排查整治,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為進一步落實上級關于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要求,各學校要深入推進地質災害隱患排查整治工作,切實查險、排險、除險。
一是要做好排查整治。各學校要全面開展安全隱患拉網式排查,做到不重不漏,不留死角、不留盲區。特別是鄂坪鄉中心學校原校址、豐溪鎮洞濱教學點、桃源鄉楊寺廟教學點等要作為重中之重,進行深入細致排查。對排查中發現的重大隱患點,要及時報告,積極爭取支持,制定監測預警、工程治理或搬遷避讓措施。對于尚未采取工程治理或搬遷避讓措施的隱患點,必須逐點編制切實可行的應急預案,確保一旦發生災害能夠成功臨災避險。
二是認真做好督促檢查。根據相關文件要求和6月22日全省教育系統暑期及秋季開學工作視頻會議工作部署,教育局將組織專班對全縣各學校地質災害防治和防汛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督促檢查,對行動遲緩,工作落實不力的將追究校長及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三是要強化預警,提前研判。要密切關注氣象部門預報的雨情、水情,提前研判可能發生的地質災害。抓好汛中巡查、汛后復查和雨前排查、雨中核查、雨后復查,做好洪峰過境期、強降雨期防災減災。采取切實可行措施,包括臨時停課、調整假期時間等,提前做好應對。
四是要加強在建工程防范,確保施工安全。暑期是各學?;窘ㄔO工程的主要施工期,要嚴格履行好相關建設手續,會同相關部門做好規劃選址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避免在有地質災害隱患的區域施工,并確保不因施工引發地質災害。
五是要繼續加強對廣大師生的安全教育,進一步落實好安全逃生演練制度。將演練活動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做到有課時、有方案、有預案。學校即將放假,各學校要在放假前對師生開展以防汛防災防溺水為主要內容的安全教育,確保學生人身財產安全。
三、壓實壓牢防汛工作職責,強化防汛抗災措施
一是要落實工作職責。各學校要切實增強責任意識,加強同鄉鎮黨委 *** 和有關部門的協調配合,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對防汛工作進行再檢查、再部署、再落實,將防汛抗災責任落實到預報警、隱患排查整治、指揮調度、巡查值守等各個環節。尤其是在預報有強降雨時段要將防汛抗洪作為當前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務抓緊抓好抓實。
二是要強化工作措施,全力做好應對。要密切關注氣象部門發布的天氣變化動態,及時、準確掌握實時雨情信息。特別是地處庫區、礦山及新修公路附近的學校要關注地質變化;加強對山區學生上下學乘車的管理和臨水臨涯路段的安全管理。要強化聯防聯控,一旦發生災害險情,各學校要根據災情等級迅速啟動相關應急預案,安程序及時上報,聯系有關部門開展救援等工作。
三是嚴肅紀律,規范信息報告制度。各學校從6月25日開始,實行24小時應急值守,如遇重大險情、災情,必須按程序迅速報告,不得遲報、漏報和瞞報。
地質災害防災預案及防治規劃
一、地質災害防災預案建議
為了有效地減輕地質災害損失,給地方 *** 編制防災預案提供依據,特編制重要地質災害防災預案建議。編制的主要指導思想是在“以人為本”的思想指導下,針對重要災害隱患點作出中長期預報,對其可能造成的危害進行預測。逐點落實包括監測、報警、疏散、應急搶險等內容的預防措施,防災責任要落實到具體的鄉鎮、單位。針對一般災害隱患點僅提供點號,作為群測群防的依據。
圖7-11 防災預案災點與群測群防災點分布圖
本次調查的340處威脅到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地質災害點中,其中滑坡239處,不穩定斜坡51處,崩塌50處。根據野外調查,穩定性分析和風險評估結果,挑選出26處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作為延安市寶塔區重大地質災害(圖7-11,圖7-12),編制區級防災預案(表7-5)。挑選出41處地質災害隱患點,作為延安市寶塔區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點(表7-6)。對311處地質災害隱患點編制地質災害防范巡查計劃,巡查路線按照先重點后一般、全面檢查,交通方便的原則,依據自然地理行政區劃將該區分為中西部:寶塔區-棗園鎮-河莊坪鎮巡查路線,寶塔區-柳林鎮-萬花鄉巡查路線,寶塔區-橋兒溝鎮-川口鄉-李渠鎮巡查路線;中東部:姚店鎮-甘谷驛鎮-元龍寺鄉-青化砭鎮巡查路線,李渠鎮-馮莊鄉-梁村鄉巡查路線;北部:蟠龍鎮-貫屯鄉-梁村鄉巡查路線;南部:南泥灣鎮-松樹林鄉-麻洞川鄉-臨鎮鎮-官莊鄉巡查路線。
圖7-12 城區防災預案災點與群測群防災點分布圖
表7-5 重大地質災害點防災預案一覽表
續表
表7-6 地質災害防范巡查與群測群防災點一覽表
續表
二、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建議
為了有效地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為地方 *** 編制防治規劃提供依據,特編制重要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建議。編制的主要指導思想是在科學發展觀與構建和諧社會的思想統領下,以保障新農村建設和“以人為本”為主要目標,劃定地質災害防治分區,確定防治方案。防治方案的實施安排和實施防治方案的保證措施等內容不予詳述。
(一)地質災害防治分區
根據寶塔區地質災害發育特征、分布規律和地質災害易發程度、危險程度分區評價結果,結合《延安市城市總體規劃概況》、《延安市寶塔城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第十個五年計劃》的要求,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對全區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進行總體規劃(表7-7)。
表7-7 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分區說明表
小區名稱:Ⅰ1(棗園—川口—柳林—萬花重點防治區),Ⅰ2(青化砭—姚店重點防治區),Ⅰ3(胡家溝—老莊灣—后廟溝重點防治區),Ⅰ4(史家洼—貫屯—魯屯重點防治區);Ⅱ1(蟠龍—梁村—元龍寺—馮莊—強家窯次重點防治區),Ⅱ2(鄧屯—金盆灣—麻洞川次重點防治區),Ⅱ3(姚家坡—臨鎮東村次重點防治區);Ⅲ(南泥灣—松樹林—官莊一般防治區)。
(二)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1.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體系建設
依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結合各地質災害點的穩定性和危險程度,選擇危險大、可能造成群死群傷和財產損失的41處群測群防點(表7-6),采用群專結合的方式監測(圖7-11)。對于威脅到鐵路的4處、公路的12處、水庫的1處共計17處地質災害點,應由相應的部門負責監測,其余258處地質災害點為群眾留觀點,由村民進行留心查看。依據地質災害的危險程度大小,劃分其監測級別,依據級別,落實監測責任人。
2.地質災害點居民搬遷避讓
區內66處威脅到村民安全的地質災害隱患點應采取搬遷避讓措施,其中,全村搬遷避讓的6處,滑坡整體穩定僅局部不穩定,或僅威脅部分住戶的60處。全區搬遷避讓共660戶1981人,1855間房(及窯洞)。其中2010年底前搬遷避讓地質災害及其隱患點57處,涉及502戶1508人,1478間房及窯洞(表7-8)。2015年前搬遷地質災害隱患點9處,涉及158戶473人,407間房及窯洞(表7-9)。
表7-8 近期(2010年底前)搬遷避讓規劃明細一覽表
續表
續表
表7-9 遠期(2015年底前)搬遷避讓規劃明細一覽表
3.地質災害治理工程
區內適宜做工程治理的地質災害點有39處,規劃近期治理32處,遠期治理6處。其中:近期已勘查有待治理的地質災害點有虎頭峁滑坡( *** 2121),東馨家園滑坡( *** 3067)。建議近期對延安市鳳凰山東北麓電影院至市場溝口斜坡地段進行綜合治理,該地段涉及12處城區地質災害隱患點,其中10處地質災害點危險程度大,有待勘查治理(表7-10)。
表7-10 工程治理災害點一覽表
續表
地質災害有哪些有效防治措施又有哪些
地質災害防治是指對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造成危害的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地面沉降等地質現象,我們應該做好地質災害防范 措施 。下面是我整理的地質災害及防治措施,歡迎閱讀。
地質災害及防治措施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體或巖體受河流沖刷、地下水活動、地震、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響,沿著一定的軟弱面或軟弱帶整體地或分散地順坡向下滑動的自然現象。
滑坡的誘因:(1)地震;(2)降雨和融雪;(3)地表水的沖刷、浸泡;(4)河流等地表水體對斜坡坡腳的不斷沖刷;(5)開挖坡腳;(6)蓄水排水;(7)堆填加載;(8)劈山放炮,亂砍、亂伐。
滑坡發生的規律:下列地帶是滑坡的易發和多發地區
(1)江、河、湖(水庫)、溝的岸坡地帶,地形高差大的峽谷地區、山區鐵路、公路、工程建筑物的邊坡等。
(2)地質構造帶之中,如斷裂帶、地震帶等。
(3)易滑(坡)巖、土分布區。
(4)暴雨多發區及異常的強降雨區。
滑坡防治措施:滑坡的防治要貫徹“及早發現,預防為主;查明情況,綜合治理;力求根治,不留后患”的原則結合邊坡失穩的因素和滑坡形成的內外部條件,治理滑坡可以從以下兩個大的方面著手:
1、消除和減輕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滑坡的發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關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減輕水對邊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壓力和動水壓力,防止巖土體的軟化及溶蝕分解,消除或減小水的沖刷和浪擊作用。具體做法有:防止外圍地表水進入滑坡區,可在滑坡邊界修截水溝;在滑坡區內,可在坡面修筑排水溝。在覆蓋層上可用漿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鋪蓋,防止地表水下滲。對于巖質邊坡還可用噴混凝土護面或掛鋼筋網噴混凝土。排除地下水的措施很多,應根據邊坡的地質結構特征和水文地質條件加以選擇。常用的 *** 有:(1)、水平鉆孔疏干;(2)、垂直孔排水;(3)、豎井抽水;(4)、隧洞疏干;(5)、支撐盲溝。
2、改善邊坡巖土體的力學強度通過一定的工程技術措施,改善邊坡巖土體的力學強度,提高其抗滑力,減小滑動力。
常用的措施有:
(1)、削坡減載;用降低坡高或放緩坡角來改善邊坡的穩定性。削坡設計應盡量削減不穩定巖土體的高度,而阻滑部分巖土體不應削減。此法并不總是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要在施工前作經濟技術比較。
(2)、邊坡人工加固;常用的 *** 有:修筑擋土墻、護墻等支擋不穩定巖體;鋼筋混凝土抗滑樁或鋼筋樁作為阻滑支撐工程;預應力錨桿或錨索,適用于加固有裂隙或軟弱結構面的巖質邊坡;固結灌漿或電化學加固法加強邊坡巖體或土體的強度;SNS邊坡柔性防護技術等。
泥石流是由于降水、暴雨、冰川、積雪融化水,產生在溝谷或山坡上的一種挾帶大量泥砂、石塊和巨礫等固體物質的特殊洪流是高濃度的固體和液體的混合顆粒流。
泥石流的誘因:
(1)不合理開挖; (2)不合理的棄土、棄渣、棄石;(3)濫伐亂墾。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巖、土體在自然或人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種動力地質現象。
泥石流防治措施:根據滑坡泥石流發生的規律和活動強度,全面規劃,采取遠近結合,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相結合等方式,進行綜合防治。近期目標是:嚴禁亂砍濫伐、亂采亂挖、亂堆亂倒等不良行為;遠期目標是:對從事地面和地下資源開發的單位和個人,嚴格執行“三同時”制度,認真落實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盡量減少植被破壞,減少人為水土流失。
地質災害預防措施
一、地質災害重點防范期
我礦地質災害表現形式主要是雨季型,主要發生在主汛期5月至9月,以突發性的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和地裂縫為主,集中強降雨是主要誘發因素。為提前做好防范工作,并充分考慮地質災害發生的滯后性,全礦地質災害防治以汛期5月至9月作為重點防范期。要求有關部門要提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及早進入重點防范工作狀態,認真落實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各項工作制度,確保安全渡汛,更大限度地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
二、地質災害防治原則和目標
(一)防治原則
1.堅持 *** 統一領導、部門協調配合、分級負責、依法管理、科學防治的原則。
2.堅持以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和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治理的原則。
3.堅持防治結合、群專結合、單項治理與綜合治理結合、重點建設規劃與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結合的原則。
(二)防治目標
認真貫徹 *** “以預防滑坡泥石流為主、以預測預報
為主、以災前避讓為主”的方針,建立健全群測群防體系,加強基礎性調查,以減少、避免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為目標。
地質災害防治重點
(一)群眾居住區地質災害防治重點
根據20xx年全礦地質災害普查情況和2011年地質災害發生的情況分析,地質災害活動區域主要在山區以及近期人類工程建設活動對地質環境擾動較大的區域。
我礦防治重點:由于受地質環境的影響,在單點暴雨條件下的雨季常發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災害。
(二)主要交通干線地質災害防治重點
我礦鄉村交通公路的地質災害主要是道路兩側的邊坡,由于切坡過陡導致穩定性差,汛期明顯加劇邊坡的失穩,導致崩塌、滑坡。相關責任單位要加強監管,施工單位要嚴格按照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結果,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三)重點礦區地質災害防治重點
礦區、工業區均受不同程度的地質災害威脅,主要表現為滑坡、危巖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地面沉降等災害。礦區地質災害的防治顯得十分重要。鎮安監辦和縣煤管站要切實加強對各礦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監督管理,督促各礦山企業開展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規范不合理工程行為,及時組織各礦點及有關人員對礦區周圍存在的問題進行排查,要督促企業特別重視尾礦和廢渣堆放點的監測,防止暴雨引發礦渣滑坡或泥石流災害。
(四)河流及水利設施地質災害防治重點
對庫區范圍要加強防范因強降雨影響可能發生不同程度的滑坡、危巖崩塌、泥石流等災害。各村、各單位要加強預測防范,落實責任,及時采取措施,必要時進行合理避讓,更大限度減少人民生命財產損失。
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為加強對全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組織領導,成立碾焉煤礦雨季三防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組,組長由礦長擔任,副組長由各分管副礦長擔任,成員由各科室負責人組成。領導組下設辦公室設在礦調度室(電話:8011),辦公室主任由辦公室主任擔任。發生地質災害后的指揮機構為碾焉煤礦地質災害專項應急指揮部,按《碾焉煤礦地質災害專項應急預案》執行。
編制本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編制好地質災害專項應急預案,成立或調整充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機構,擬訂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帶班領導、值班人員、值班電話。要按照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的規定,將地質災害防治納入日常工作,加強領導,落實責任。一是要建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做到機構建全、人員落實;二是要組織編制和及時發布轄區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三是落實領導責任制,做到層層負責,分級管理;四是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經費納入年度計劃,建立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資金,用于對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質災害調查、監測和防治;五是制定重要隱患點防災預案;六是組織開展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增強公眾的地質災害防治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有條件的要組織開展突發性地質災害事件應急演練;七是組織相關部門開展地質災害的檢查,督促責任部門采取措施,切實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落到實處。
(二)強化協調配合。各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責,督促存在地質災害隱患的單位、項目業主編制隱患點防災預案,組織開展地質災害險情巡查、排查、檢查;積極協助辦公室做好人為活動引發地質災害治理責任認定和責任事故的調查與處理。各有關部門存在地質災害隱患的建筑物、設施、場地等落實防災措施,確保人員生命財產安全。
(三)落實預防措施。一是建立群測群防 *** 。建立群測群防 *** 體系,落實點上防災預案,每處災害點必須逐級落實具體責任人及監測人,按規定要求做好監測預報工作。對存在險情的地質災害隱患點要發放防災避險牌,組織開展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演練,提高對地質災害的實戰、協調、配合應急反應能力。二是加強監測預報。要密切關注氣象臺發布的強降水天氣過程預報和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信息,認真分析本礦區地質災害的發生發展趨勢,對地質災害隱患點加強監測預報,制定有針對性的防范措施。三是落實防災措施。開展地質災害險情巡查、排查、檢查,切實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落到實處。在出現地質災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員傷亡或重大財產損失的地質災害危險區,相關村組要設置明顯警示標志,予以公告,在地質災害危險區內禁止進行工程建設及從事其他可能引發地質災害的活動,并采取工程應急治理或者搬遷避讓措施,保證地質災害危險區內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四是開展危險性評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是貫徹落實預防為主,從源頭上遏制地質災害發生的重要舉措。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對我礦礦山開采等必須開展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并按規定實行備案登記。
(四)加大地質災害防治宣傳力度。制定地質災害防治宣傳計劃,充分采取各種形式,開展地質災害的性質、危害以及防御的基本措施向公眾宣傳到位,增強公眾的地質災害防災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五)突出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重點。汛期是我礦地質災害的高發期,也是全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點防范期。各有關部門在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中要認真做到“三落實”,即落實災害監測點,落實防災責任人,落實防災責任制度;建立健全“六項制度”,即層層負責制度、汛期值班制度、“兩卡”發放制度、險情巡查制度、應急調查制度、災情速報制度;抓實“三項措施”,即簡易觀測措施、災前報警措施、緊急避讓措施。
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編制、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