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各位分享低空航空攝影測繪參考文獻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地形圖航空攝影測量規范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目錄一覽:
北航論文格式?
論文格式就是指進行論文寫作時的樣式要求,以及寫作標準。我整理了,歡迎閱讀!
篇一
淺談航空攝影測量
摘要:本文對航空攝影測量的概念、內容及航空攝影測量技術發展和應用作了簡要闡述。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關鍵詞:航空攝影測量;1:10000地形圖;外業內業
中圖分類號:P216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攝影測量為一門透過記錄、量測、判釋、像片影像或輻射電磁波的形態或其他現象,以獲得物體及環境之可靠資訊的藝術、科學及技術。由于相關軟硬體技術的進步,攝影測量已成為地圖編繪與地形圖制作最準確及行之有效的 *** 。
1航空攝影測量
航空攝影測量指的是地形攝影測量,從航攝飛機上對地面進行影,再利用測量儀器對地面被攝的各種地物、地貌的空間位置進行測定,以一定的比例尺并按圖式符號將其繪制成各種地圖產品,它是攝影測量的一個重要分支。航空攝影測量是我國傳統測繪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航測法成圖是測制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的最基本手段。航空攝影測量的主要任務是測制各種比列尺地形圖和影像地圖、建立地形資料庫,并為各種地理資訊系統和土地資訊系統提供基礎資料。
2 現代航空攝影測量主要內容
航空攝影測量是通過搭載精密攝影機的飛行器對地面進行像片拍攝,作業過程分為飛行航空攝影***外業***及工作站影像處理***內業***兩大部分。
2.1飛行航空攝影***外業***
2.1.1像片控制點聯測。像片控制點一般是航攝前在地面上布設的標志點,也可選用像片上的明顯地物點***如道路交叉點等***,用普通測量 *** 測定其平面座標和高程。
2.1.2像片調繪。是影象判讀、調查和繪注等工作的總稱。在像片上通過判讀,用規定的地形圖符號繪注地物、地貌等要素,測繪沒有影像的和新增的重要地物,注記通過調查所得的地名等,通過像片調繪所得到的像片稱為調繪片。調繪工作可分為室內野外和兩者相結合的3種 *** 。
2.1.3航空攝影測量引數設計。如航帶、航高等的設計。
2.1.4航攝過程。空中攝影及導航等工作。
2.2 工作站影像處理***內業***
2.2.1測圖控制點的加密。整個流程又細分為建立工程、加入原始航空影像生成影像金字塔、輸入航空影像拍攝的相關引數、點位量測及空中三角測量等。
2.2.2空三成果制作。
主要是制作數字地形模型,制作正射影像及鑲嵌數字地形模型及正射影像。
3航空攝影測量技術的發展
21世紀以前,我國的1:10000地形圖生產多采用白紙測圖等常規模式,生產效率低下,產品形式單一。但隨著航空攝影技術的發展,其優勢也越來越被凸顯出來,逐漸被人們認同和采用到20世紀90年代,我國的1:10000比例尺基礎測繪基本采用了此 *** 。航空攝影測量的發展改變了中小比例尺測圖的歷史,尤其是1:10000地形圖的生產模式,其技術的完善發展也改變了1:10000地形圖的產品種類,提高了生產效率。
3.1航空攝影測量的軟硬體技術發展
隨著航空攝影硬體裝置的改進和發展,如IMU/POS系統的技術完善,航攝儀DMC、掃描式數字成像裝置***ADS40,ADS80等***的應用,LIDAR攝影傾斜攝影等技術的出現,讓攝影測量的應用空間越來越廣闊。這些新技術的出現,給測繪手段帶來了巨大的改變,如從點狀中心投影向線狀中心投影的轉變,3維立體建模更加簡單等,但同時對軟體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航攝技術軟體也日新月異,以前我們多采用外國軟體,現在我們的國產軟體也十分豐富。如Geoway是北京吉威時代軟體技術有限公司開發的一組專業而全面的空間資料處理軟體,套件為4D***DLG,DRG,DEM,DOM***基礎地理資訊產品提供從資料采集、加工到產品制作和包裝的 *** 生產軟體。MapGIS是中地數碼集團的產品,是中國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地理資訊系統,是全球惟一的搭建式GIS資料中心整合開發平臺,實現遙感處理與GIS完全融合,支援空中、地上、地表、地下全空間真三維一體化的GIS開發平臺。IMU導航、GPS慣性單點定位、定向技術在航空攝影測量中的應用,實現了使用外業稀少像控點,就能達到規定的精度要求,較傳統攝影測量可以節約85%的時間,95%的人力資源投入。但由于此 *** 生產費用巨大,應用普及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根據我國的實際應用情況,如何提高像控點及測量效率仍是目前研究的目標。
3.2 航空攝影測量的發展方向
目前,航空攝影測量的發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3.2.1 ADS80數碼相機等航空攝影硬體裝置的應用推廣,航空攝影測量將全面實現自動化與數字化。
3.2.2 隨著數碼影像的出現,像控點布設數量將大大減少,外業逐漸脫離繁重的工作,逐步實現生產高效化。
3.2.3航攝軟體的不斷完善發展,航空攝影測量的生產工藝流程將日趨簡單,流暢。
3.2.4傾斜攝影等技術帶來的3維立體成圖 *** 的改變,使航空攝影測量的發展空間更加廣闊。
4 航空攝影測量的應用
航空攝影測量技術的應用,已滲透到國土、規劃、勘探、公路、鐵路、水利、防災等行業。
2005年,安徽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在青弋江分洪道工程中運用航空攝影測量技術,大大減少了外業工作,提高了勞動效率,減少了勞動強度。同時,將大量的外業測量工作移到室內完成,成圖速度快且成本低,不受氣候和季節的限制。隨著技術的發展與完善,內外業一體化技術應運而生,其應用也日趨廣泛和成熟。
2007年7月全面啟動的全國第二次土地調查中,著重遵循充分利用的原則,利用航空攝影測量內外業一體化技術的優勢,為生產任務的順利完成提供了重要的技術保障。
2008年的汶川地震救援中,應用實時拍攝的航空攝影影像圖了解災區情況,為抗震救災決策指揮提供及時決策依據,災后,四川全省進行了1:10000航測法成圖的全覆蓋。
2011年1月我國南極科考隊成功采用航空攝影測量技術完成了南極埃默里冰架的航拍任務,為我國對南極地形及相關研究提供了科學準確的資料,實現了航空攝影技術在南極極端環境下的應用,完成我國在南極中山站首次航測成圖產品,1:10000DLG,DEM,DOM產品及中山站的模擬動畫。
諸如此類的應用仍然延續著,在不斷的探索實踐中,各類新技術相繼產生,都為航空攝影測量的發展和完善提供了技術保障。
5結語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互聯通訊技術的發展,航測技術由模擬測繪向數字測繪轉變,由計算機代替 “人眼”,邁向資訊化測繪時代。航空攝影測量已成為當前大比例尺地圖繪制技術中的熱門話題,各種航空攝影新技術一定會逐步完善。
篇二
淺析新一代航空電信網技術及其應用進展
[摘 要]新一代航空電信網***Aeronautical Telemunication Network,ATN***是新航行系統的重要基礎,目前在民航 組織的積極推動下,ATN 網路已經進入部署實施階段。本文介紹了ATN的背景、 應用程式、體系結構等技術,并介紹了ATN網路目前的應用進展。
[關鍵詞]航空;電信網;應用
1 ATN背景
近年來,空中交通流量的飛速增長給現有通訊導航系統帶來了巨大壓力。為了解決這些問題,1991年國際民航組織經過深入的研究,引入通訊、導航、監視/空中交通 管理***簡稱CNS/ATM***新航行系統概念,以期通過應用資料通訊和衛星技術改善現有的空管系統。新一代航空電信網是新航行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CNS/ATM新航行系統的前提。
ATN并非一種全新的底層通訊網路,而是采用基于國際標準的公共介面服務和協議,整合地面、空地和航空電子資料等多種資料子網互聯來實現統一資料傳輸服務,是全球地空一體化的航空專用通訊網路,可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的航空通訊服務。ATN可以提供空中交通服務通訊***ATSC***、航空執行控制***AOC***、航空管理通訊***AAC***、航空旅客通訊***APC***四類服務。目前在國際民航組織的推動下,ATN網路已經全面進入部署實施階段。
2 ATN的應用程式
ATN由若干應用程式和通訊服務組成,是一個網際網路的概念,通過盡可能整合并使用現有的通訊網路資源,為航空界***包括空管、航空管理部門、航空運營商、航空器制造企業***提供統一的通訊服務,并根據不同組織的要求,提供不同質量的通訊服務。ATN提供的應用程式包括地空應用和地地應用。
2.1 地空應用
***1***上下文管理***CM***
CM的作用類似于域名解析系統,提供機載系統和地面系統,或兩個地面系統之間互動、更新資料鏈路應用資訊,包括應用的名稱、地址、版本號等。
***2***自動相關監視***ADS***
ADS應用自動向使用者提供來自于機載導航定位系統的 報告,包括飛機標識、四維座標和附加資料。ADS系統提供自身位置與其他資訊報告,可用于空中交通管理和飛機位置的監控。
***3***管制員與機組人員之間資料鏈通訊***CPDLC***
CPDLC 應用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管制員與機組人員之間的資訊交換,與管制人員和機組人員的對話通過CPDLC來維護。它提供四個功能:管制員機組人員之間資訊交換功能、資料當局之間的移交、許可的下行移交、地面前向移交。
***4***飛行情報服務***FIS***
FIS 應用允許機組人員通過資料鏈向地面航行情報資訊系統請求和接收數字化自動航站情報。FIS資料鏈服務可以提供給空中和地面使用者,是現存的語音通播方式的補充。
2.2 地地應用
***1***ATS***空中交通服務***資訊處理服務***AT *** HS***
航班 計劃資料通過AMHS接收。AMHS定義了兩種應用,一類是ATS資訊服務,采用儲存轉發方式進行資訊處理;另一類是透傳方式,AFTN***航空固定電信網***資訊的傳輸方式。
***2***ATS***空中交通服務***裝置間資料通訊***AIDC***
AIDC 用于在ATS單位間交換資料以支援空中交通管制移交。支援的服務包括航班通知、航班協調、管制移交、通訊移交、監視資料的傳輸等。AIDC是嚴格地用于ATS單位之間交換控制資訊的ATC應用,不支援其他機構間的資訊交換。
3 ATN的體系結構
ATN網路的主要構件是通訊子網、ATN路由器和終端系統。通訊子網定義為一個基于特定通訊技術的通訊網,用于ATN系統之間傳遞資訊的物理手段,并非是ATN的組成部分。各種地地和地空子網為ATN的終端系統之間提供多條資料通路支援。ATN路由器負責連線不同的通訊子網,并跨越不同的子網傳送基于QOS的分組。ATN終端系統處理應用層服務和上層協議棧,以便與對等的終端系統進行通訊。
3.1 ATN通訊子網
ATN的通訊子網可以是現存的資料網路,也可以是正在 發展的資料網路。地空子網包括:航空移動衛星服務***AMSS***、甚高頻地空資料鏈***VHF***、二次雷達S模式***SSR Mode S***、高頻地空資料鏈***HF***、Gatelink。地地子網包括:區域網***如乙太網、令牌環網、光纖分布資料介面FDDI***、廣域網***如X.25、幀中繼、ATM、?ISDN***。?另外,公共 ICAO 資料交換網***CIDIN***、改進的 X.25 通訊服務等均可用于 ATN 子網。機載子網:與地面系統類似,機載的各種通訊網路也可以作為ATN 子?網。如?基于ARINC規范429和629的子網、乙太網和FDDI網。
3.2 ATN路由器
當飛機移動,到達飛機所通過的網路將改變。ATN支援動態路由,以適應飛機移動和網路維護等網路拓撲的改變。路由器是中間系統,包含OSI參考模型的下三層。根據不同型別,由不同的路由協議組成。
3.3 ATN終端系統
ATN終端系統與其他ATN 終端系統進行通訊,向ATN應用提供端到端通訊服務。ATN 包括全部七層協議棧。ATN 終端系統是自動化裝置的介面,也是人機介面。
4 ATN的應用進展
4.1 國際上ATN的應用進展
***1***ATN地地應用
作為之一個ATN地地應用,航空資訊處理系統AMHS***ATS Message Handling System***是代替現有自動轉報系統AFTN的ATN應用,可以提供更可靠、更安全、功能更強大的資訊傳輸服務。美日間于2005年投入執行開通了的AMHS線路。歐洲地區的西班牙于1998年年底,AMHS系統投入執行。2006年2月,法蘭克福—馬德里之間AMHS線路投入執行。2005年,阿根廷國內的AMHS系統投入實際執行。2006年2月,科威特安裝部署了AMHS產品 。2006年10月,牙買加在國內安裝了AMHS系統。
中國北京作為亞太地區的主干節點,將連通區內11個國家和地區,并連線中東和歐洲地區。中國香港作為亞太地區的主干節點,連通區內7個國家和地區。澳大利亞、泰國、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蒙古、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孟加拉等國家和地區正進行內部ATN實施與部署 工作;日本、泰國、中國香港、澳大利亞建立了ATN技術實驗平臺開展相關測試工作;目前中、泰、港三方已完成之一、第二、第三階段ATN技術測試工作。
***2***ATN地空應用
ATN地空應用部分主要內容是由ACARS向ATN地空通訊過渡。現有的ACARS與ATN是不相容的,需過渡到甚高頻資料鏈中的VDL Mode 2,過渡到VDL Mode 2的規劃和建議需采用AOA***ACARS OVER AVLC***的方式實現。過渡計劃利用原有設施,特別是在底層完全相容的情況下***采用的頻段、機載裝置和天線相容***,過渡采用的實際措施是:先建立能傳輸ATN報文的地空網路,并在其基礎上實驗ACARS的應用,待技術完全成熟,轉換成ATN的VDL Mode 2。
目前地空應用的發展為,2001年中期,SITA已計劃升級并使用VDL Mode 2服務,并在歐洲中部逐步將原有的ACARS地面站改造成為相容ACARS和VDL Mode 2兩種協議的地面站。2004年以來,已有超過100個VDL Mode 2地面站在北美投入使用***全球超過200個***,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的發展也很迅速。ARINC也在致力于發展VDL Mode 2網路,其開發的AOA和ATN網路已經投入了應用,網路覆蓋北美、歐洲和日本。在歐洲,2003年年底,ARINC建設的12個地面站投入執行,以支援Link2000+專案。Eurocontrol支援基于VDL Mode 2進行的空中交通服務與控制,在其Link2000+戰略中,Eurocontrol向航空公司提供經費支援,鼓勵其加裝VDL機載裝置。根據巴黎監視站統計的資料,截至2006年1月,已經有20家航空公司的155架飛機裝備了VDL Mode 2裝置,包括7種不同型別的飛機,VDL Mode 2已應用于超過20條航路。俄羅斯、西班牙、法國、義大利、美國、英國、奧地利、德國、盧森堡、匈牙利、丹麥、荷蘭、埃及、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等國家已將VDL Mode 2技術投入到民航商業應用中。
4.2 國內的應用進展
國內的應用分兩個階段:之一階段為2001—2005年,主要的工作為編制《空管航空電信網技術政策、應用和發展技術白皮書 》;ATN實驗室建立和技術準備;研究與開發工作;國際ATN/AMHS技術測試工作。第二階段為2006—2010年,主要的工作為ATN/AMHS過渡與實施;ACARS向VDL Mode 2過渡。
2002年民航總局空管局根據國內民航通訊網路的狀況以及國外的ATN實施狀況,編制了《空管航空電信網技術政策、應用和發展白皮書》,2006年進行了修訂,作為民航通訊發展和相關方面的技術依據。地面傳輸網路逐步由AFTN向ATN/AMHS網路過渡。地空傳輸網路建成以甚高頻地空資料鏈為主要傳輸手段的地空資料通訊網路,在必要的環境下以高頻地空資料鏈為輔助傳輸手段,逐步由ACARS網路向ATN/VDL M2過渡。
目前在北京部署已建設ATN骨干節點,并部署ATN路由器和AFTN/AMHS網關系統,進行與國際民航組織計劃的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技術測試工作;下一步的工作是建設ATN骨干網路,與AFTN并行,逐步向ATN過渡。
中國民航于1995年開始著手建設民航VHF地空資料鏈系統,1998年建成一期工程,2001年完成二期工程建設,建成當時能提供全國絕大部分航路和大部分機場覆蓋能力的VHF地空資料鏈系統。該資料鏈系統是國際民航界除美國航空通訊公司***ARINC***和國際航空通訊協會***SITA***外,世界第三大地空VHF資料通訊網。
目前國內可支援的地空資料通訊應用支援飛機飛行的各個階段。在空中交通管制與服務領域,我國僅在少數機場和區域實施了部分應用,效果良好,包括:數字式飛機起飛前放行系統***PDC***、數字式自動化航站資訊服務系統***D-ATIS***、數字化航路氣象服務***D-VOLMET***、航空氣象資料下傳***AMDAR***。
航空公司可以利用VHF資料鏈系統對飛機飛行全階段實施及時有效的監視與服務,對保障飛行安全、增加航班保障能力、提高旅 *** 務水平有顯著作用。具體應用包括:飛行動態監視、地空雙向資料通訊、資料統計與分析、機務維修、旅 *** 務等。但是由于目前機載裝置配套軟體系統配置不完整,或需要投入一定的時間和費用開展應用的配置,缺乏人員培訓等原因,雖然飛機具備進行地空資料通訊的基本條件,但無法或只能部分開展應用。
5 結 論
本文介紹了ATN相關的技術及其在國內外的應用進展。隨著通訊技術的發展,行業的積極推動,新一代航空電信網將在不遠的將來進入實際應用階段,為航空界業者和旅客提供更加可靠靈活的通訊服務。
參考文獻:
呂小平.空中交通管理文集[M].北京:航空工業出版社,2009.
工程測量參考文獻
工程測量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是在學術研究過程中對某一著作或論文的整體的參考或借鑒,關于工程測量論文參考文獻有哪些?以下是我整理的工程測量參考文獻,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工程測量參考文獻 篇1
[1] 李青岳. 工程測量學[M]. 北京: 測繪出版社,1984
[2] 李青岳, 陳永奇. 工程測量學[M]. 北京: 測繪出版社,1995
[3] 張正祿. 工程測量學[M]. 武漢: 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
[4] 張正祿等. 工程的變形監測分析與預報[M]. 北京: 測繪出版社, 2007
[5] 張正祿等. 地下管線探測和管網信息系統[M]. 北京: 測繪出版社, 2007
[6] 黃聲享,郭英起,易慶林.GPS在測量工程中的應用[M]. 北京:測繪出版社,2007
[7] 張希黔,黃聲享,GPS在建筑施工中的應用[M].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05
[8] 黃聲享,尹 暉,蔣征. 變形監測數據處理[M].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4
[9] 張正祿主編. 工程測量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
[10] 尹暉 編著.時空變形分析與預報的理論和 *** [M].北京:測繪出版社,2002
[11] 張正祿等. 工程測量學[M]. 武漢: 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5
[12] 齊民友等.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13] 張正祿等. 科傻系統使用說明書[M], 2006.
[14] 武漢大學測繪學院測量平差學科組. 誤差理論與測量平差基礎[M]. 武漢: 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
[15] 潘正風,楊正堯等. 數字測圖原理與 *** [M]. 武漢: 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4
[16] 李慶海,陶本藻. 概率統計原理和在測量中的應用[M]. 北京: 測繪出版社, 1982
[17] 張正祿, 吳棟材等. 精密工程測量[M]. 北京: 測繪出版社, 1992
[18] 吳翼麟, 孔祥元等. 特種精密工程測量[M]. 北京: 測繪出版社, 1993
[19] 陳龍飛, 金其坤. 工程測量[M]. 上海: 同濟大學出版社, 1990
[20] 于來法, 楊志藻. 軍事工程測量學[M]. 北京: 八一出版社, 1994
[21] 覃輝等. 土木工程測量[M]. 上海: 同濟大學出版社, 2004
[22] 王兆祥等. 鐵道工程測量[M] . 北京: 鐵道出版社, 1998
[23] 陳永奇, 李裕忠等. 海洋工程測量[M]. 北京: 測繪出版社, 1991
[24] 吳子安, 吳棟材. 水利工程測量[M]. 北京: 測繪出版社.1990
[25] 錢東輝. 水電工程測量學[M]. 北京: 中國電力出版社.1998.
[26] 秦昆, 李裕忠等. 橋梁工程測量[M]. 北京: 測繪出版社, 1991
[27] 吳棟才, 謝建綱等. 大型斜拉橋施工測量[M]. 北京: 測繪出版社, 1996
[28] 張項鐸, 張正祿. 隧道工程測量[M]. 北京: 測繪出版社, 1998
[29] 田應中,張正祿等. 地下管線網探測與信息管理[M]. 北京: 測繪出版社, 1998
[30] 馮文灝. 工業測量[M]. 武漢: 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4
工程測量參考文獻 篇2
[1]黃杏元,馬勁松,湯勤.地理信息系統概論[M].修訂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165-171.
[2]《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技術規程》,TD/T1014-2007.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2007.
[3]陳澤民.中國矢量數據交換格式的應用研究[J].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004,29(5):451-455.
[4]吳文新,史文中.地理信息系統原理與算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28-29.
[5]Kang-tsungChang著,陳建飛等譯.地理信息系統導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43-44.
[6]唐原彬,張豐,劉仁義.一種維護線狀地物基本單元屬性邏輯一致性的平差 *** [J].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011,36(7):853-856.
[7]黃杏元,湯勤.地理信息系統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130-133.
[8]陳先偉,郭仁忠,閆浩文.土地利用數據庫綜合中圖斑拓撲關系的創建和一致性維護[J].武漢大學報信息科學版,2005,30(4):370-373.
[9]毋河海.關于GIS中緩沖區的建立問題[J].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學報[J].1997,22(4):358-364.
[10]張國輝,胡聞達,李慧智.基于GDI+的緩沖區建立及邊界描述 *** [J].測繪科學技術學報,2010,27(3):292-232.
[11]馮花平,連文娟,盧新明.求緩沖區算法[J].山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4(3):57-59.
[12]張欣,陳國雄,鐘耳順.優化柵格細化算法的線狀地物提取[J].地球信息科學,2007,9(3):25-27.
[13]潘瑜春,鐘耳順,劉巧芹.土地資源數據庫中線狀地物面積扣除技術研究[J].資源科學,2001,24(6):12-17.
[14]唐原彬,張豐,劉仁義.一種維護線狀地物基本單元屬性邏輯一致性的平差 *** [J].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011,36(7):853-856.
[15]尹為華,劉盛慶.ARCGIS在地類面積統計中的應用[J].科技資訊,2012:29.
[16]劉洪江,曹玉香.基于ArcGIS實現地類圖斑凈面積的計算[J].城市勘測,2012(10)114-116.
[17]邊馥苓.地理信息系統原理和 *** [M].北京:測繪出版社,1996.
[18]任娜,張道軍.基于空間推理及語義的圖斑扣除線狀地物面積關鍵算法及其在土地調查建庫中的應用[J].安徽農業科學,39(35):22013-22016.
[19]計長飛.土地利用現狀圖的矢量化 *** 研究[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11,34(4):159-163.
[20]馬欣,吳紹洪,康相武.線狀地物的區域影響模型及其在綜合評價中的應用[J].地理科學進展,2007,26(1):87-94.
工程測量參考文獻 篇3
[1]吳戰廣,張獻州,張瑞,楊龍杰。基于物聯網三層架構的地下工程測量機器人遠程變形監測系統[J].測繪工程,2017,02:42-47+51.
[2]付海軍。淺談工程測量技術的發展及應用[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6,16:5-6.
[3]趙紅強,成曉倩,韓瑞梅。多基線數字近景攝影測量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16,12:33-36.
[4]張冠海。工程測量中測繪新技術的應用分析[J].化工管理,2017,01:84.
[5]何屹雄,花向紅,許承權,姚周祥,黎洋。全站儀建筑物立面圖測量 *** 研究及工程實踐[J].測繪地理信息,2017,01:10-13.
[6]馮志成。工程測量中應用GPS控制測量平面及高程精度[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7,01:111-113.
[7]練偉東。提高水利工程測量水平的措施探析[J].住宅與房地產,2017,03:285.
[8]叢林,孫梅君。城市規劃管理中工程測量的作用探討[J].住宅與房地產,2017,03:142.
[9]黃維。建筑工程測量模式對測量精度的影響分析[J].住宅與房地產,2017,03:196.
[10]程永剛。淺談建筑工程測量對于工程質量的作用和意義[J].江西建材,2017,02:228.
[11]繆健軍。建筑工程測量中數字測量技術應用分析[J].宏觀經濟管理,2017,S1:68-69.
[12]尤瀟華。大伙房輸水工程TBM2標隧洞測量貫通控制技術研究[J].東北水利水電,2017,01:8-10+71.
[13]張健,魏峰,詹勇。現代工程測量新技術在水利工程的應用探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7,03:219-220.
[14]岳太恒。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測量施工分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7,01:251.
[15]高爽。淺析攝影測量與遙感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7,03:98.
[16]胡楊。測繪新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J].科技與創新,2017,03:157-158.
[17]史雨露,李宗義。現代測繪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J].四川水泥,2017,01:340.
[18]崔繼忠。數字化測量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7,04:282.
[19]盧秋羽,殷潤浩,張俊毅。數字測量技術在建筑工程測量中的應用[J].四川水泥,2017,01:282.
[20]楊紫薇。數字測量技術在建筑工程測量中的應用[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7,02:95-96.
[21]趙海龍。工程測量技術現狀與發展[J].門窗,2017,01:235.
[22]吳涌泉,石頻。現代測繪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J].門窗,2017,01:240.
[23]胡斐。施工測量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J].山西建筑,2017,03:205-206.
[24]張建媛。淺論建筑工程測量技術的應用[J].江西建材,2017,03:216.
[25]湯棹穎。路橋工程測量中GPS的應用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J].福建建材,2017,01:27-28.
[26]王獻奇,張翠萍。激光跟蹤測量在大型水輪發電機組安裝工程的應用[J].水電與新能源,2017,02:22-25.
[27]徐輝,袁子喨。發電工程測量中UTM投影變形的處理與實踐[J].工程勘察,2017,03:53-58.
[28]羅毅。GPS測量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J].工程技術研究,2017,02:48+50.
[29]王芳,戴建安,晏承志,孟偉。工程測繪中GPS測量技術的應用研究[J].資源信息與工程,2017,01:129-130.
[30]王學強。工程測量中GPS控制測量高程精度分析[J].江西建材,2017,05:208-209.
[31]羅瓊。無人機航空攝影測量技術在電力工程測量中的應用分析[J].通訊世界,2016,23:179-180.
[32]楊天。精密工程測量中全站儀三角高程精度分析[J].四川建材,2017,02:187+191.
[33]陸立飛。淺論GPS(RTK)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及其優點[J].世界有色金屬,2017,01:83+85.
[34]李宇。工程測量中GPS技術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措施[J].世界有色金屬,2017,01:69+71.
[35]熊金鶴。現代技術在工程測量中應用的探討[J].世界有色金屬,2017,01:57+59.
[36]史曉峰。影響工程測量中的精度因素及控制分析[J].地下水,2017,01:117+172.
[37]龐秀淼,李勝利。免棱鏡全站儀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J].資源信息與工程,2017,01:116-117.
[38]陳晨。現代測繪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研究[J].資源信息與工程,2017,01:126-127.
[39]唐信東。新技術在建筑工程測量中的應用分析[J].江西建材,2017,05:214.
[40]張樹升。建筑工程中測量技術的應用分析[J].江西建材,2017,05:217+221.
工程測量參考文獻二:
[41]楊雪芬。淺析工程測量技術及應用[J].低碳世界,2017,03:97-98.
[42]張城泉。探討RTK技術在市政工程測量中的應用[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7,02:7-8.
[43]朱慶偉,王家偉,王濤。工程測量中高精度對中桿設計研究[J].西安科技大學學報,2017,02:280-284.
[44]王文賢。工程測量與現場施工管理的關系[J].交通世界,2017,08:126-127.
[45]劉勇。GPS測量技術及其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J].世界有色金屬,2017,02:92-93.
[46]張欣,王章朋,羅斌,丁劍。基于參考線 *** 的大型建筑工程放樣測量[J].施工技術,2017,06:136-138.
[47]李宗義,史雨露。工程測量在信息化測繪戰略跨越中的拓展[J].四川水泥,2017,02:278.
[48]潘雨竹。公路工程中工程測量技術的應用分析[J].江西建材,2017,06:225+228.
[49]章錦杰。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中職“建筑工程測量”綜合實訓課中的實踐與探索[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7,02:63-65.
[50]姚海軍。現代工程測量技術的發展與應用[J].工程技術研究,2017,03:77+105.
[51]張莞玲。數字化測繪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J].工程技術研究,2017,03:78+102.
[52]田峰,蘇宗躍。基于工程測量技術的發展趨勢淺析[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7,08:88-89.
[53]許東昕。電力線路設計工程中的測量設備結合衛星地圖的應用[J].工程技術研究,2017,03:121+126.
[54]胡興強。淺論GPSRTK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J].科技風,2017,03:272.
[55]李曉偉。軌道精密工程測量技術在地鐵軌道運營維護中的應用研究[J].鐵道勘察,2017,02:1-6.
[56]王素權。RTK技術在水利工程測量中的應用分析[J].建材與裝飾,2017,01:276-277.
[57]黃勇。對于工程測繪測量技術應用的分析與研究[J].世界有色金屬,2017,03:198-199.
[58]郭偉。GPS實時動態(RTK)測量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研究[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7,07:54-55+58.
[59]張元。建筑工程測量模式對測量精度的影響分析[J].世界有色金屬,2017,03:16-17.
[60]婁義康。建筑工程施工測量的精度要求探討[J].世界有色金屬,2017,03:13-14.
[61]何民華。淺談建筑工程測量在施工中的應用[J].科技展望,2017,09:29.
[62]付鵬程。高職院校工程測量教學改革探討[J].科技資訊,2017,06:161+163.
[63]王秀春。建筑工程測量技術在實際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江西建材,2017,10:215+219.
[64]屈秀杰。工程測量與三維測繪技術的發展探討[J].世界有色金屬,2017,04:205+207.
[65]黃勇。工程測量的重要性與測量技術及其發展方向[J].世界有色金屬,2017,04:230-231.
[66]王恩強。地質工程測量中新型測繪技術的應用探究[J].世界有色金屬,2017,04:238+240.
[67]孫立業。論工程測量在施工質量管理中的重要性[J].世界有色金屬,2017,04:203-204.
[68]李石貴。淺談高速鐵路精密工程測量技術的特點[J].價值工程,2017,15:126-127.
[69]李貝,陳羽,孫平,李冰,劉萬鋒。滾動摩擦系數工程測量 *** 與驗證[J].工程機械,2017,04:29-32+7-8.
[70]許康艷。淺談數字化測繪技術在建筑工程測量中的應用[J].江西建材,2017,11:215+218.
[71]寧林春,方榮華,黃辰虎,王玉春。海港工程浚后測量的實施[J].海洋測繪,2017,02:39-41+50.
[72]王朕。論建筑工程測量中的數字測量技術[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7,11:71-72.
[73]何小文。建筑工程測量施工的放樣 *** 及具體運用分析[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7,07:170-171.
[74]王恩強。地質工程測量中新型測繪技術的應用探究[J].世界有色金屬,2017,04:238+240.
[75]郭剛,賈衛國,張社安,李靜,張靜波。配電網工程電纜長度測量儀的研制與應用[J].河北電力技術,2017,02:19-21.
[76]何小文。建筑工程測量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分析[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7,08:155-156.
[77]廖全軍。淺析數字化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7,08:165-166.
[78]趙敏。現代測繪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及完善策略[J].工程技術研究,2017,05:70-71.
[79]馮宇華。工程測量與三維測繪技術發展探析[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6,03:149-150.
[80]霍棟良。影響工程測量精度的因素及控制分析[J].江西建材,2016,01:243.
;
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發展論文
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發展論文主要通過對攝影技術與遙感技術的發展進行了研究,并對其在各個方面的運用進行了論述。
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發展論文【1】
摘要: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科學的不斷進步,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因其運用范圍廣、作用大而走上了逐漸發展的道路,并且對國民經濟生活起著重要的影響。
關鍵詞:攝影測量;遙感技術;發展;應用
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被劃分在地球空間信息科學的范疇內,它在獲取地球表面、環境等信息時是通過非接觸成像傳感器來實現的,并對其進行分析、記錄、表達以及測量的科學與技術。
3S技術的應用、運用遙感技術以及數字攝影測量是其主要研究方向。
在多個領域內都可以運用遙感技術與攝影測量,比如:自然災害、勘查土木工程、監測環境以及國土資源調查等。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運用到遙感技術與攝影測量的領域也在逐漸的增多。
在人類認識宇宙方面,遙感技術與攝影測量為人類提供了新的方式與 *** ,也為人類對地球的認知以及和諧共處提供了新的方向。
遙感技術和攝影測量可以提供比例不同的地形圖以服務于各種工作,并且還能實現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的建立;遙感技術與攝影測量與地圖制圖、大地測量、工程測量以及衛星定位等構成了一整套技術系統,是測繪行業的支柱。
一、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的發展
從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的發展來看,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在近30年的時間里已經涉及到城市建設、水利、測繪、海洋、農業、氣象、林業等各個領域,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攝影測量從20世紀70年代后期從模擬攝影中分離出來,并逐漸步入數字攝影階段,攝影測量正在逐漸的轉變為數字化測繪技術體系。
(一)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有利于推動測繪技術的進步
我國的攝影測量從上世紀70年代后期經歷一個系統的轉變。
在經歷了模擬攝影測量以及解析攝影測量階段之后,攝影測量終于步入了數字攝影測量的階段,這也成為我國傳統測繪體系解體,測繪技術新體系興起的標志。
首先,從數字影像的類型來看,當前我國已經建立了數字柵格圖、數字高程模型以及數字正射影像,土地利用與地名數據庫也隨之建立起來,攝影測量與數據庫的多樣性在一定程度上為生產運用提供了可能,從而進一步推動了測繪技術的發展。
其次,由于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的飛速發展,也逐漸被國家所重視,并利用這兩項技術來完成了各種地理比例尺地形圖的繪制。
此外,還推動了諸多具有全國界別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的建立。
比如:比例尺級別為1:50000,1:1000000等的國家級地理信息數據庫;除開國家級的,還有省級、縣級等的地理信息數據庫等。
(二)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有利于提升空間數據的獲取能力
我國獲取空間數據的能力在經過五十年的發展,有了較大的提升。
對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處理遙感數據平臺進行了研發,從而推動了國產衛星遙感影像地面處理系統的建立,并在攝影測量方面積極進行研究和探索,為我國獨立處理信息、獲取觀測體系的建立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首先,從獲取數據的能力方面來看,傳感器在國家863以及973計劃的支持上成功被研制出來,成功發射了對地觀測的包括通信衛星、海洋衛星、氣象衛星以及資源衛星等五十多顆衛星,并推動了資源、風云、環境減災以及海洋四大民用對地觀測衛星體系的建立,實現了從太陽和地球同步軌道對地球多傳感器、多平臺的觀測以及對地球表面分辨率不同的雷達和光學圖像的獲取,并將這些獲取的數據用于對海洋現象、大氣成分、自然災害以及水循環等各個方面的監測。
其次,從數據儲備方面來看,數據積累已經成功的覆蓋了全國海域、陸地以及我國周圍國家和地區的包括一千五百萬平方公里的地球表面數據。
二、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在國民經濟各項領域中的運用
(一)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在應對自然災害中的運用
在發生自然災害時,為了能夠之一時間了解災情的具體分布,獲取高分辨率災區遙感影像,可以采用低空無人遙感、航天、航空遙感等方式,對災區原有的地理信息以及尺度進行整合,推動地理信息服務平臺的建立,將多尺度影像地圖制作出來,及時、有效的提供地理信息以及地圖數據支持,為及時制定出應對自然災害的措施提供了依據。
比如在汶川地震時,在災區道路交通與通信嚴重受損的情況下,通過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在之一時間獲取了災區的詳細信息與資料,并利用航空遙感技術和無人機連續、動態的實現對災區的監測,并對道路交通以及房屋倒塌等情況進行分析,建立起災區地理信息綜合服務平臺,將災區的地理信息數據進行整合,比如水系、居民地以及交通等,為各級抗震救災指揮部門作出正確的決策以及救援人員的搜救工作提供了及時有效的災情信息。
在災區的救援工作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在氣象中的運用
在氣象方面中,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主要運用在對各種氣象災害的.預報和監測兩方面。
在熱帶天氣系統的監測方面,氣象衛星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對于臺風的預報和監測。
在我國的春、夏季中,雷雨、暴雨等作為多發性的災害性天氣,在監測和分析方面,如果運用常規的氣象觀測資料是非常困難的。
利用具有高空間分辨率和高時間密度特點的衛星云圖以及衛星產品,可以對對流系統的演變、發生、移動以及發展過程進行全方位的監測,從而為對流天氣的分析和提前預警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信息。
三、結語
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的應用已經逐漸步入信息化階段。
隨著我國航空航天技術的不斷發展,如何將各行各業的發展與攝影測量和遙感技術相結合從而推動我國經濟的發展,已經成為未來攝影測量和遙感技術發展的主要方向。
【參考文獻】
[1]張景雄.地理信息系統與科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108―114
[2]張劍清.潘勵.王樹根.攝影測量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89―93
[3]李德仁.王樹根.周月琴.攝影測量與遙感概論[M].北京:測繪出版社,2008:131―137
[4]喬瑞亭.孫和利.李欣.攝影與空中攝影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178―182
[5]竇超.李兆鈞.淺談攝影測量與遙感的發展應用[M].青海國土經略,2011(06):29―31
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的新特點及技術【2】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近年來我國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表現出的許多新的特點,分別從航空攝影自動定位技術、近景攝影測量、低空攝影測量、SAR數據處理、多源空間數據挖掘等方面進行了總結與論述。
關鍵詞:電子科技論文發表,科技論文網,自動定位技術,近景攝影測量,低空攝影測量,SAR數據處理,多源空間數據挖掘
前言:攝影測量與遙感是從攝影影像和其他非接觸傳感器系統獲取所研究物體,主要是地球及其環境的可靠信息,并對其進行記錄、量測、分析與應用表達的科學和技術。
隨著攝影測量發展到數字攝影測量階段及多傳感器、多分辨率、多光譜、多時段遙感影像與空間科學、電子科學、地球科學、計算機科學以及其他邊緣學科的交叉滲透、相互融合,攝影測量與遙感已逐漸發展成為一門新型的地球空間信息科學。
1、航空攝影自動定位技術
近年來,隨著衛星導航和傳感器技術的進步,遙感對地目標定位逐步擺脫了地面控制點的束縛,向少控制點甚至是無控制點的方向發展。
1.1 利用基于載波相位測量的GPS動態定位技術測定航空影像獲取時刻投影中心的3維坐標,以此為基礎研究了GPS輔助空中三角測量理論和質量控制 *** ,在加密區四角布設地面控制點的GPS輔助光束法區域網平差的精度可滿足攝影測量規范的精度要求,大量減少了航空攝影測量所需的地面控制點。
研究成果已大規模用于國家基礎測繪,產生了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1.2 開展利用在飛機上裝載IMU和GPS構成的POS系統直接獲取航攝像片6個外方位元素的多傳感器航空遙感集成平臺研究,可實現定點航空攝影和無地面控制的高精度對地目標定位。
研究成果表明,在1:5萬及以下比例尺的4D產品生產中,可直接使用POS系統測得的像片外方位元素進行影像定向,基本無需地面控制點和攝影測量加密,從而改變了航空攝影測量的作業模式,并使無圖區、困難地區的地形測繪和空間信息數據的實時更新成為可能。
2、近景攝影測量技術
近景攝影測量的研究應用領域已涉及空間飛行器制造、航空工業、船舶工業、汽車工業、核能工業、化學工業以及醫學、生物工程、公安刑事偵破、交通事故及其他事故現場處理、古建筑建檔和恢復、大型工程建設監測等方面。
2.1 利用數字相機與實時數字近景攝影測量技術相結合建立相應的工業零件檢測系統。
該類系統使用高重疊度序列圖像作為影像數據源,利用較多同名特征的冗余觀測值成功地進行粗差剔除,根據2維序列圖像導出物體不同部位的3維信息,然后將這些3維信息融為統一的表面模型,實現了高精度3維重建。
2.2 利用數碼相機與全站儀集成形成一個全新的測量系統——攝影全站儀系統。
盡管傳統近景攝影測量近年來得巨大發展,但必須在被測物體表面或周圍布設一定數量的控制點,攝影測量工作者心中的“無接觸測量“沒有真正實現。
全站儀作為一種高精度測量儀器在工程測量中被廣泛接受,本質上它是一種基于”點“的測量儀器。
將它與基于”面“的攝影測量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全新的測量系統——攝影全站儀系統。
在該系統中,量測數碼相機安裝在全站儀的望遠鏡上,測量時利用全站儀進行導線測量,在每個導線點利用量測數碼相機對被測物體進行攝影。
每張影像對應的方位元素可以由導線測量與全站儀的讀數中獲取。
3、低空攝影測量技術
近年來隨著低空飛行平臺(固定翼模型飛機、飛艇、直升機、有人駕駛小型飛機)及其輔助設備的進一步完善、數碼相機的快速普及和數字攝影測量技術的日趨成熟,由地面通過無線電通訊 *** ,實現起飛、到達指定空域、進行遙感飛行以及返回地面等操作的低空遙感平臺為獲取地面任意角度的清晰影像提供了重要途徑。
3.1 建立基于無人駕駛飛行器的低空數字攝影測量與遙感硬件系統。
硬件平臺包括無人駕駛遙控飛行平臺,差分GPS接收機,姿態傳感器,高性能數碼相機和視頻攝像機,數據通訊設備,影像監視與高速數據采集設備,高性能計算機等等。
需要深入研究無人駕駛飛行平臺的飛行特性,并研制三軸旋轉云臺、差分GPS無線通訊、視頻數據的自動下傳、自動曝光等關鍵技術。
3.2 研究無人駕駛飛行平臺的自動控制策略。
在飛行器上搭載飛控計算機,由差分GPS數據得到飛艇(相機)的精確位置,在此基礎上對較低分辨率的視頻序列影像進行匹配,結合姿態傳感器的輸出信號實時自動確定飛行器的姿態,從而進行飛行自動控制,并將所有數據同時下傳到地面監控計算機。
3.3 研究多基線立體影像中連接點的多影像匹配 *** 與克服影像幾何變形的穩健影像匹配 *** 。
3.4 數字表面模型與正射影像的自動獲取及立體測圖。
4、SAN數據處理技術
SAR成像具有全天時、全天候的工作能力,它與可見光紅外相比具有獨特的優勢。
隨著我國SAR傳感器研制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先后研制了不同波段,不同極化方式,空間分辨率達到0.3 In的傳感器,并在SAR立體測繪方面設計了不同軌道和相同軌道的重復觀測,為我國開展SAR技術的相關研究奠定了數據基礎。
4.1 根據不同應用目的的SAR圖像與可見光圖像的融合。
利用SAR和可見光反映地物不同特性的特點,在提取不同土壤性質以及洪水監測和災害評估方面采用不同的融合 *** ,取得了一定的理論成果,并完成了國家和部門的科研課題。
4.2 SAR圖像噪聲去除 *** 。
由于SAR的成像特點,造成了SAR圖像的信噪比低,噪聲嚴重。
提出了自適應濾波思想,基于圖斑的去噪 *** 以及噪聲去除 *** 的評價等。
4.3 機載和星載重復軌道的SAR立體測圖技術以及星載的InSAR技術和D—InSAR的突破。
完成了星載InSAR生成DEM及D—InSAR形變檢測的相關軟件開發,利用極化SAR數據提取地物目標,開展極化干涉測量的研究。
5、多源空間數據挖掘技術
多源空間數據挖掘技術主要研究應用數學 *** 和專業知識從多源對地觀測數據中,提取各種面向應用目的的地學信息。
5.1 從遙感圖像數據中挖掘GIS數據。
在統計模式識別的基礎上,通過神經 *** 、模糊識別和專家系統等技術實現圖像光譜特征自動分類。
5.2 基于紋理分析的分類識別。
包括基于統計法的紋理分析、基于分形法的紋理分析、基于小波變換的紋理分析、基于結構法的紋理分析、基于模型法的紋理分析和空間/頻率域聯合紋理分析等。
5.3 遙感圖像的解譯信息提取。
把計算機自動識別出來的影像,結合GIS數據庫或解譯員的知識,確定其對應的地學屬性。
包括基于GIS數據的圖像信息識別、基于地學知識輔助的圖像信息識別、基于專家知識輔助的圖像信息識別、基于立體觀察的圖像信息識別、基于矢量柵格轉化的信息提取和基于多源數據融合的信息識別等。
攝影測量與遙感的現狀及發展趨勢【3】
摘 要: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人類社會步入全方位信息時代,各種新興的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并廣泛應用于人類生活中去。
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被廣泛應用于我國測繪工作去,本文探討了我國攝影測量與遙感的發展現狀以及展望了發展趨勢。
關鍵詞:攝影測量;遙感;現狀
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人類社會步入全方位信息時代,各種新興的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并廣泛應用于人類生活中去。
攝影測量經歷了模擬攝影測量、解析攝影測量和數字攝影測量三個階段。
而在這期間,從遙感數據源到遙感數據處理、遙感平臺和遙感器以及遙感的理論基礎探討和實際應用,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數字地球(digitalearth)的概念是基于信息高速公路的假設和地理空間信息學的高速發展而產生的,數字地球為攝影測量與遙感學科提供了難得一遇的機會和明確的發展方向,與此同時,也向攝影測量和遙感技術提出了一些列的挑戰。
而攝影測量和遙感學科是為數字地球提供空間框架圖像數據及從數據圖像中獲得相關信息惟一技術手段
一、國內外攝影測量與遙感的現狀
(一)攝影測量現狀
攝影測量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隨著計算機技術以及自動控制技術的高數發展,進入20世紀末期的時候,基于全數字自動測圖軟件的完成,數字攝影測量工作站獲得了迅猛發展并普遍存在于測量工作中。
進入21世紀后,科學技術的提升幫助攝影測量進入了數字化時代,數字攝影測量學學科與計算機科學有了大面積的知識交叉,攝影測量工具也變為較為經濟的計算機輸入輸出設備,這種革命性的變革,使得數字攝影測量提升到了另一個臺階,數字攝影測量的語義信息提取、影像識別與分析等方面均產生了從質到量的變化。
目前我國各省測繪局均已廣泛應用了數字攝影測量,建立了數字化測繪生產基地,實現了全數字化攝影測量與全球定位系統之間的有機合成,并且應用與測量實際工作中。
(二)遙感技術現狀
目前遙感技術主要應用在日常的天氣、海洋、環境預報及災害監測、土地利用、城市規劃、荒漠化監測、環境保護等方面,為社會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
尤其要提出的是航天遙感,是利用衛星遙感獲取各種信息是目前最有效的 *** 。
在實現數字地球概念,衛星遙感技術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數字地球的實際意義就是將地球轉為一個虛擬的球體,以數字形式來表達地球上的不同種類的信息,實現三維式和多分辨形式的地球描述。
數字地球是一個數量龐大的工程,從長遠來看,信息量的更新一集信息的收取都需要衛星遙感技術提供可靠的信息源,換句話說,衛星遙感是實現數字地球的必要手段,也是其他手段不能夠替代的。
二、攝影測量與遙感的應用與主要技術
(一)攝影測量與遙感在地籍測量中的應用
應用數字攝影測量與遙感模式進行地籍測量前景非常廣闊。
航空航天事業的飛速發展,為高分辨率衛星遙感影像技術為空間地理信息提供主要的數據元。
主要以激光成像雷達、雙天線SAR系統等三維數字攝影測量系統。
利用衛星遙感進行土地資源調查和土地利用動態監測,為快速及時的變更地籍測量做好參照,同時還能順利的完成地籍線畫圖的測繪,還可以得到正射影像地籍圖、三維立體數字地籍圖等附屬產品。
數字攝影測量主要以大比例尺航空像片為數據采集對象,利用該技術在航片上采集地籍數據,實行空三加密。
數字攝影測量與模式得到的地籍圖信息豐富,實時性強;大部分工作均在室內完成,降低勞動強度與人工成本,還能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是一種非常實用的地籍測量模式。
(二)攝影測量在三維模型表面重建的應用
三維物體的重建技術可廣泛應用于古建筑重建和文物保護、醫學重建、工業量測、人臉重建、人體重建及程勘察等方面,這種技術主要通過手持量測數碼相機進行操作,得到一組具有短基線和多度重疊的圖片,通過立體匹配獲取可靠的模型點數據。
基于短基線多影像數字攝影測量的快速三維重建技術能夠解決靜靜攝影測量中不能同時兼顧變形早點近景和遠景的問題,在操作過程中采用量測數碼相機以及手持拍攝方式,使得這種技術簡單快速,并且具有高度自動化的有點。
(三)遙感自動定位技術的應用
遙感自動定位技術能夠確定影響目標的實際位置,并且準確的解譯影響屬性,在GPS空中三角測量的基礎上,利用慣性導航系統,形成航空影響傳感器,實現高精度的定點攝影成像。
在衛星遙感條件下,精度甚至可以達到米級。
遙感自動定位技術的應用,有助于實現實時測圖和實時數據更新的作業流程,能夠大量減少野外像控測量的工作量。
三、攝影測量與遙感發展展望
目前,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在數據獲取與處理、信息服務和數據分析方面都有了新的進展,數據獲取裝備發展迅猛,數據處理系統自動化程度相應的提高,航空攝影測量軟件實現模塊化和標準化,實現了內外一體化的航空攝影測量 *** ,遙感影像信息管理能力增強。
除此之外,還可以看到測繪領域的全球化進程日益加劇。
四、結語
雖然現在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相對發展迅速,并且已經廣泛應用與測繪工作中,逐步實現數字化與智能化。
在我國目前,攝影測量與遙感裝備存在產品種類單一、生產效率低等實際生產問題,這是與飛速發展的信息產業背道而馳的,達不到國際水平。
需要國家發展測繪儀器制造業和專業軟件開發能力,跨學科展開合作,集中優勢力量,通過 *** 出臺政策來引導市場發展,我國想要在攝影測量與遙感上取得更大的飛躍,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文獻:
[1]李德仁等.地球空間信息學與數字地球[C].空間數據基礎設施與數字地球論文集,1999.
[2]劉經南.激光掃描測高技術的發展與現狀[M].武漢大學學報,2003(2):132-137.
[3]鄭立中,陳秀萬.中國衛星遙感與定位技術應用的現狀和發展[A].中國遙感奮進創新二十年學術論丈集[C].北京:氣象出版社,2001.
無人機應用技術論文
無人機是利用無線電遙控設備和自備的程序控制裝置操縱的不載人飛機。下面是我為大家精心推薦的無人機應用技術論文,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無人機應用技術論文篇一
無人機航測技術的應用分析
【摘 要】以生產項目為例,以無人機航測的技術流程為主線,介紹了無人機航測技術方面的應用分析。
【關鍵詞】無人機、航測技術
【Abstract】Production project as an example, the unmanned aerial technology process, introduced the UAV aerial application *** ysis.
【Key woerds】UAV、aerial surveying technology
中圖分類號:V279+.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0 引言
無人機航測遙感技術是繼衛星遙感、飛機遙感之后發展起來的一項新型航空遙感技術,在應急測繪保障、國土資源監測、重大工程建設等方面得到廣泛應用。它是一種機動靈活、可以實現快速響應的一種航測技術。但也存在影像重疊度不規則、像幅小、影像傾角大、旋偏角大,影像有明顯畸變等問題,這些情況都對現有無人機航測技術提出了挑戰。
本文從生產案例出發,以無人機航測技術為主線,對生產過程中無人機航測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了分析探討。
1 生產實踐
1.1主要技術依據
《無人機航攝系統技術要求》(CH/Z3002-2010);
《低空數字航空攝影規范》(CH/Z3005-2010);
《低空數字航空攝影測量內業規范》(CH/Z 3003-2010);
《低空數字航空攝影外業規范》(CH/Z 3004-2010) ... ...
1.2 數據源及預處理
1.2.1 數據源
本測區選用無人機航空攝影獲取的真彩色影像,航攝面積為10平方公里。航攝儀采用Canon EOS 5DMarkⅡ,焦距為:35mm,相幅大小為:5616×3744,像元分辨率為6.41um。影像地面分辨率為0.2米。
1.2.2遙感影像預處理
無人機航空攝影采用的相機為非量測型相機,因此,在進行空中三角測量恢復影像空中姿態時,需要對相機進行像片畸變差改正。(相機畸變改正在四維公司檢校完成)
1.3 無人機航測總體作業流程
1.4無人機航空攝影
本次無人機航攝分兩個架次進行,由GPS領航數據計算相對飛行高度。飛行質量和影像良好,影像清晰度高、色彩均勻、飽和度良好,能夠表達真實的地物信息,可以滿足1:2000成圖要求。
像片航向重疊度為75%,旁向重疊一般為35%-45%,旋偏角一般控制在12度以下。
1.5 像片控制測量
1.5.1 像控點精度要求
像控點對最近基礎控制點的平面位置中誤差不大于0.2米,高程中誤差不大于0.2米。
1.5.2 像控點布點方案
項目布點方案確定為雙模型布點,全部布設為平高點。
1.5.3 像控點測量
在像控測量之前,首先對測區內收集到的已知控制點進行聯測,檢核控制點情況;為滿足后續像控測量,聯測已知點的同時加密了2個控制點。聯測采用GPS靜態相對定位方式施測,采用邊連式的布網形式。全網共聯測已有已知點4個,新設控制點2個,觀測時具體技術參數依據規范,像控點采用GPS實時動態定位(RTK)的 *** 進行測量,滿足要求。
1.6 空中三角測量
本項目采用Virtuozo工作站進行空三加密,根據航飛及影像分布情況,將空三區域分為兩個加密區域網采用自動與手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空三加密,即采用自動匹配進行像點量測,剔除粗差。人工調整直至連接點符合規范要求,檢查點平面中誤差為0.3米,高程中誤差為0.17米,最終加密成果符合1:2000數據采集要求。
1.7 數據采集
在空三完成后,利用空三成果進行單模型定向時我們發現有模型無法定向的情況,之一架次無法建立的模型有29個,占總模型數的4%。第二架次有67個無法建立的模型占總模型數的9%。主要原因為無人機航攝姿態不穩定導致的飛行傾角、旋偏角過大,航線彎曲、像片比例不一致等現象都是導致單模型定向精度差的原因。考慮到1:2000地形圖精度要求,我們提出了如下解決方案:在測圖定向超限點的周圍進行野外實測用來檢核分析數據并進行必要的修正。
1.8 項目精度報告
根據1:2000精度要求對測繪產品檢進行了精度的統計,統計了3幅地形圖,其中高程精度中誤差更大為0.36米,最小為0.27米,從統計的結果看,粗差率比較高,有的達到了5%,平面精度中誤差為0.75米。
2 結 論
(1)無人機航空攝影測量技術應用于地形圖的生產存在不確定性,比如,區域網整體加密精度評定良好,但單模型定向精度存在超限情況,在測圖過程中表現為測圖定向點和立體模型套合差大、接邊誤差大等,可以通過外業實測進行補充測量、驗證。
(2)利用無人機航測進行航空攝影測量時,應采用試驗區的作業 *** ,即在確定布點方案前選取一定面積的試驗區進行布點方案試驗,分析精度指標后確定作業方案。
(3)目前,無人機航測技術主要應用于載人飛機航測技術的補充方面,如多塊小面積、危險場所、遠離機場或沒有可供其起降場地的區域,在載人機不便或無法完成的情況下,由無人機來完成。
參考文獻:
[1] 范承嘯,韓俊,熊志軍,趙毅。 無人機遙感技術現狀與應用[J] 測繪科學 2009,34(5):214-215;
[2] 崔紅霞,李杰,林宗堅,儲美華。非量測數碼相機的畸變差檢測研究[J] 測繪科學2005,30(1):105-107;
[3] 連鎮華。無人機航攝相片傾角對立體高程扭曲的影響分析[J] 地理空間信息2010,8(1):20-22;
作者簡介:徐錦前(1982-),男,遼寧鐵嶺人,工程師,主要從事攝影測量和地理信息系統建庫等測繪工作。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無人機應用技術論文
關于低空航空攝影測繪參考文獻和地形圖航空攝影測量規范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