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級資質測繪公司可以測量林地嗎?
只要不辦林權證都可以,如果要辦林權的話就必須找當地林業局,
關于林地轉變成開發用地要經過哪些部門和程序?
分類: 社會民生 法律
問題描述:
就是目前土地性質是林地,但已經和當地相關部門有了一致意向,就是想把這塊地變成可開發用地,建房子或酒店什么的,問這一系列手續該怎么辦?要經過哪些部門?要付出什么代價?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解析:
辦理各項建設工程使用林地的審核、審批手續按如下程序進行:
(一)申請
經縣級以上人民 *** 或其有關部門批準立項后,用地單位向縣級以上林業行政主管部門申辦使用林地審核手續;填報《使用林地申請表》一式四份(若按審核權限必須報國務院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核的;一式五份);同時應當提供如下材料:
1、建設項目批準文件(立項批文);
2、被使用林地的權屬憑證(即《林權證》或《山林權證》。缺此證的;由縣級以上人民 *** 出具書面證明,說明缺此證的原因和是否存在山林權屬糾紛等);
3、有資質的設計單位作出的項目使用林地可行性報告;
4、與被征占用林地單位簽訂的林地、林木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協議;
5、被使用林地的平面圖。
(二)受理
最初受理的縣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派出專業人員到被使用林地現場進行實地核查,填寫《使用林地現場查驗表》。若經初步審核同意,縣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應以書面形式提出確保恢復不少于被使用林地面積的森林植被的具體措施。為嚴格控制各項建設工程使用生態公益林林地,確保我省生態公益林的面積不減少,被使用的林地中若涉及生態公益林林地最初受理的縣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向省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提供請求調整生態公益林地籍小班位置的書面報告,調整的生態公益林面積應不少于被使用林地的面積;并寫明被使用生態公益林林地和計劃調整的生態公益林林地的情況(包括地籍小班號、面積、蓄積、樹種、林組劃分、二級林種、生態功能等級等),經同級人民 *** 和地級以上林業行政主管部門簽署意見蓋章 后;報省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核或審批。
(三)繳費
最初受理的縣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初步審核同意后,同時通知用地單位按粵價〔1999〕173號文規定的收費標準依法預交森林植被恢復費。用地單位可在當地銀行直接匯款到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營業部,收款人:廣東財政代收費專戶;收款銀行: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營業部;帳號:***********(匯款時必須在“用途”欄填寫“繳納森林植被恢復費”;代碼07501);付款人:用地單位。也可憑省林業行政主管部門開具的《廣東省省級行政事業性收費(基金)繳款通知書》到省財政部門指定的代收款銀行直接繳納。
(四)上報
經最初受理的縣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初步審核同意后,將有關材料逐級上報地級以上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后;報省林業行政主管部〕司審核和審批。上報的材料包括:
1、由用地單位提供的材料:
(1)《使用林地申請表》;
(2)建設項目批準文件;
(3)被使用林地的權屬憑證;
(4)有資質的設計單位作出的項目使用林地可行性報告;
(5)與被征占用林地單位簽訂的林地、林木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協議;
(6)被使用林地的平面圖;
(7)用地單位繳納森林植被恢復費的銀行收款憑據(或復印件)。
2、由最初受理的縣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提供的材料:
(1)《使用林地現場查驗表》;
(2)恢復森林植被具體措施的書面說明;
(3)需要征占用生態公益林林地時,請求調整生態公益林地籍小班位置的書面報告。上報的材料應當齊全、真實、準確,否則;省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將予以退回;不予辦理。
(五)審核、審批
對上報項目的審核、審批,省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實行初審和會審制度,每月會審1-2次。由主辦處室進行初審;提出初審意見后,提交會審小組進行會審。經審核同意的,由省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核發《使用林地審核同意書》。若使用林地的面積超過《森林法實施條例》第十六條 所規定的審核權限;由省林業行政主管部門上報國務院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核。
注意事項
1、項目經審核同意后,用地單位到國土主管部門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經批準同意后,方可使用林地。未經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同意的;國土部門不得受理用地申請。使用林地如需砍伐林木的,用地單位應當向當地縣級以上林業行政主管部門申請林木采伐許可證;并納入年度采伐限額指標。如無證采伐,則按有關法律進行處理。
2、一項工程使用林地應一次性提出用地申請,不得化整為零。鑒于交通、通訊、管道、輸變電線路等工程項目的用地呈帶(線)狀,可以縣級為單位作為一個項目進行申辦,但不得以鄉鎮為單位作為一個項目進行申辦由于通訊和輸變電等架空線路工程的技術和安全上的原因造成用地方面的特殊性,根據粵辦函「2000」565號文的規定,凡屬下列情況的林地都應當申辦使用林地審核手續:電桿或電塔架用地;線路沿途的林地上禁止種植林木或限制林木生長高度的地帶;需要砍伐林木的地帶。
3、為保護生態環境和自然景觀;嚴禁在流程100公里以上的干流和500公里以上的一、二級支流兩岸自然地形的之一重山和國道、省道、高速公路等主要公路邊的生態公益林區采石取土。嚴禁在沿海國家特殊保護林帶內和生態公益林林地內采礦、采石或挖塘養蝦。確需在其他林地上采石的或使用林地取土兩年以上的;應當按征占用林地審核手續辦理,不能當作臨時使用林地進行審批。
4、審批權限由地級市和縣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批準的臨時使用林地項目;要同時報上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備案,森林植被恢復費由批準單位按省規定的標準收取。
測繪資質分級標準2021
2021年測繪資質分級標準
通用標準
一、主體資格
1、具有獨立法人資格。企業法人中的甲級測繪單位注冊資金不低于500萬元;乙級測繪單位注冊資金不低于200萬元;丙級測繪單位注冊資金不低于100萬元;丁級測繪單位注冊資金不低于50萬元。申請導航電子地圖制作資質的企業注冊資金不低于6000萬元。
2、以規劃、勘察、設計、施工等為主要業務的單位,應當設有相對獨立建制的測繪生產機構和主管測繪生產的負責人。
3、申請測繪資質的中外合資、合作企業的主體資格,依照《外國的組織或者個人來華測繪管理暫行辦法》的有關規定執行。
二、專業技術人員
1、本標準所稱高級、中級和初級專業技術人員,是指經具備相應職稱評定資格的機構頒發或認可的具有相應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人員。
2、未取得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其他測繪從業人員,應當通過測繪職業技能鑒定。
3、本標準所稱測繪相關專業技術人員,是指地質、水利、勘察、物探、道橋、工民建、規劃、海洋勘測、土地資源管理、計算機等工程技術人員,或者能夠提供其在校期間所學專業開設測繪專業為必修課程證明的工程技術人員,但不得超過本標準對專業技術人員要求數量的50%。申請地理信息系統工程、互聯網地圖服務資質的單位,測繪相關專業技術人員不得超過本標準對專業技術人員要求數量的70%。
4、同一單位申請兩個以上測繪專業的,對人員數量的要求不累加計算。
5、法定退休人員、 *** 人員和沒有簽訂勞動合同的人員不得計入專業技術人員。
三、儀器設備
按各專業標準核算儀器設備數量時,非本單位所有的儀器設備、租借的儀器設備、檢定有效期已過的儀器設備或者不能正常使用的儀器設備等,均不能列入。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性能指標更優越的儀器設備可以替代某一專業標準所規定的相應儀器設備。
使用通用測繪專業軟件的,應當通過國家測繪局組織的測評。
四、辦公場所
各等級測繪單位的辦公場所:甲級不少于500平方米,乙級不少于250平方米,丙級不少于80平方米,丁級不少于40平方米。
五、質量管理
1、質量保證體系認證:甲級測繪單位應當通過ISO9000系列質量保證體系認證;乙級測繪單位應當通過ISO9000系列質量保證體系認證或者通過省級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考核;丙級測繪單位應當通過ISO9000系列質量保證體系認證或者通過設區的市(州)級以上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考核;丁級測繪單位應當通過縣級以上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考核。
2、配備專門的質量檢驗機構和質檢人員:甲、乙級測繪單位質檢機構、人員齊全,丙級測繪單位配備專門質檢人員,丁級測繪單位配備 *** 質檢人員。
六、檔案和保密管理
1、有健全的測繪成果及資料檔案管理制度、保密制度和相應的設施:有明確的保密崗位責任,與涉密人員簽訂了保密責任書;明確專人保管、提供統計報表;建立測繪成果核準、登記、注銷、檢查、延期使用等管理制度;有適宜測繪成果存儲的介質和庫房。
2、資料檔案管理考核:甲、乙級測繪單位應當通過省級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考核,取得通過考核的證明文件;丙級測繪單位應當通過設區的市(州)級以上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考核,取得通過考核的證明文件;丁級測繪單位應當通過縣級以上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考核,取得通過考核的證明文件。
七、測繪業績
凡申請測繪資質升級和變更業務范圍的,應當具有以下業績:
1、獲獎情況
申請甲級:近3年內獲得不少于2項省級以上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認定的優秀測繪工程獎。
申請乙級:近3年內獲得不少于1項省級以上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認定的優秀測繪工程獎。
2、業務規模和質量水平
申請甲級:近3年內承攬的測繪服務總值不少于1200萬元,且有3個以上測繪工程項目通過省級以上測繪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的質量認可。
申請乙級:近3年內承攬的測繪服務總值不少于400萬元,且有2個以上測繪工程項目通過設區的市(州)級以上測繪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的質量認可。
有 *** 測繪資質的不?
1、在《測繪資質管理規定》的第31條中我們可以看到,企業如果以涂改、倒賣、租借等方式來 *** 測繪資質,會導致一定處罰,停業整頓或降低資質等級。因此,企業不可以這樣直接進行測繪資質買賣,不但是違法行為,同時也不會得到社會認可。2、雖然國家規定不能 *** 測繪資質,但是可以將資質證書上的法人進行變更,這也意味著會面臨公司收購。因此,測繪資質證書不可和企業脫離開來,即便想 *** ,必須走正規途徑,在法律法規方面,稱為資質變更。